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

时间:2021年05月27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回望历史印记,溯中华传统文化自起源于今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与相承性,其中反映民族文化特征,更展示出中国特有的礼制传统、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文章以文化视角讨论建筑,立足于人文伦理,从建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浅析建筑之所以为

  回望历史印记,溯中华传统文化自起源于今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与相承性,其中反映民族文化特征,更展示出中国特有的礼制传统、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文章以文化视角讨论建筑,立足于人文伦理,从建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浅析建筑之所以为建筑,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建构物的实体存在的,更因其具有伦理性的精神内涵和功能。文章通过研究传统建筑,以具体的案例分析其伦理特征,从而论证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作者:建筑;伦理;传统民居;礼制

传统建筑

  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同时灿烂而独特。纵观漫长的建筑史,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东方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物质载体,对东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沉淀,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精神、严肃的伦理规范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当代的建筑发展中,民用建筑高超的技术成就和迷人的艺术魅力蕴含着其独特的魅力。

  传统文化论文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它不仅是一种物质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正是它创造了中国优雅的国风和深刻的哲学。因而研究建筑的伦理功能及内涵尤为重要。当前看来,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伦理价值观逐步形成,并且开始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而作为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建筑在布局、体量以及式样等方面都深受伦理观的影响,并以此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本文将着重探讨隐藏在建筑文化深层中的伦理观及它对传统建筑所起的影响。

  1建筑的伦理功能

  从建筑的起源上来说,它与一部分动物的巢穴一样,都是为了遮风挡雨,躲避野兽,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庇护需求。建筑学者大多都知晓且认同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建筑,往往是在气候条件恶劣的逼迫下,人类为适应其所处的自然环境而建造的庇护装置[1]。

  首先,建筑伦理具有指导作用。建筑伦理是建筑行业和建筑活动中伦理原则、伦理关系、道德评价和伦理行为选择的理论体系[2]。对建筑设计、施工等施工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建筑伦理具有表达功能。建筑伦理除了指导和规范外,还具有论证和表达的功能。建筑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性的物化。它不同于自然存在,而是人类意识引导下的产物。

  因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道德因素。第三,建筑伦理具有调节功能。与其他应用伦理学一样,建筑伦理学的基本功能是规范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另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筑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最大,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建筑的质量、布局、结构、形式、风格、功能等都不尽一致,由此形成的是建筑对于伦理的表达。不同的建筑所要表达的伦理各不相同。

  2建筑作为礼仪的表达

  除此之外,建筑也可以作为一种礼仪的表达。建筑空间不仅包括物质属性的创造,更是人类生活中不同“事件”的载体,是展示人类不同生活场景的舞台。它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感知和身心状况。因此,具有物质属性的建筑空间自然会传达出相应的场所精神[3]。回顾中国古代建筑,处处体现着礼仪之邦,用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强大的政治教育功能。“礼”是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仪”是中国人的实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崇尚道德的正确。因此,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深入探索将成为当今建筑环境行为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对礼仪的表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建筑不仅只是修建巢穴满足人类遮风避雨的需求,它还被视为梳理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及标识,甚至将整个建筑本身看作是礼制的内容之一,显示着建筑从初始即承载着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标识性、礼仪性和伦理性的功能。纵观古今的中国建筑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伦理的基本内涵首先体现在仪式的维护上,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对伦理价值的追求,仪式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可以使社会分层。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矛盾,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处理恰到好处,这是封建礼制积极的伦理价值。同样,建筑也表达了这种仪式系统。

  3礼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表达

  再者,礼也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表达。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鲜明的体现为传统民居所表达的世俗人伦礼仪关系。尤其是民族特点浓郁的建筑中,传统文化思想的印记尤为生动明显。也正是通过这些思想的表达、继承、发扬,才有了中华建筑中独有的元素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墨子·辞过》中对于宫室有过如此描述:“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可见当时宫室的墙就产生了要能够分割内外以别男女之礼的伦理性功能。远不止宫室,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皆是对“别男女之礼”的宗族家庭伦理文化最形象、最生动的阐述,四合院为典例之一。

  四合院,顾名思义即为东、南、西、北四面围合的院落,院落内部布局内涵丰富,为了体现父尊子卑、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一般皆将家长所居的正室安排在正上方,同时也是常设安祭祀祖宗或家庭集会之地。在“堂”的两边,对称排列东西的两厢房归子辈居住,相对于“堂”房为从属地位,这与居住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吻合。由于堂为家庭居室中最尊贵的地方,代表同宗集会之地,故人们习惯上以“堂”称父系亲属;母系的亲属不是同祖同宗,故而不能算是同“堂”之后,遂以表称之。出于室正房偏的观念,人们称结发妻子为“正室”,称妾为“偏房”。

  为了限制和规范妇女的行动自由,其居室一般被安装在幽深、封闭的后院,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故传统社会习惯称妇女之居称为“闺房”,称妻为“内室”。此外,为了获得组团建筑的整体美,建筑群组合往往采用严格的轴对称构图方法。因此,作为组团建筑一部分的单体建筑,往往体积小,形状相同,其风格必须完全服从于组团式建筑。此类建筑的需求已经成为建筑符号,一个接一个地融入到群体中,没有鲜明的个性风格。

  在建筑视觉、情境、空间处理等方面,中国传统建筑很少运用十字拱、尖肋拱顶、飞扶壁、束柱等结构技法来营造西方哥特式建筑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穿透天空的挺拔风格。它是要向平面扩展,即使是高也必须用多条水平线来削弱它的高耸效应。这种单一的建筑体现了传统伦理文化忽视主体意识张扬的理念[4]。建筑同样“别兄弟之礼”“别君臣之礼”。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一些主题,如屋顶瓦片规格和屋脊瓦兽、建筑构件的梁柱装饰、内外檐的装饰、门的制作、雕饰和彩画等,基本上都是通过仪式制度来规定的。

  与此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生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统治者从维护政治权力的需要出发,将色彩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手段,从而使色彩具有政治伦理性。总的来说,唐宋以来,建筑的发展越来越精致华丽,色彩的种类也明显增多。同时,还制定了一套着色准则。例如,在殷商时期,宫殿的柱子多为红色,墙壁为白色。

  宫殿的“殿堂”和前檐也装饰了 五颜六色的刺绣和绘画,使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宏伟。而在汉代以后,黄色在等级上超越红色,成为最高贵的建筑装饰色彩,并充分利用其他颜色来突出主色调。魏晋南北朝以后,屋顶琉璃瓦的出现和使用,使黄色成为至高无上的地位,普通建筑不能再使用黄色。宋元以后的宫殿采用白石底座、红墙、红柱、黄绿琉璃瓦屋顶。明清时期,建筑色彩层次更为严格和鲜明,这突出体现在不同颜色琉璃瓦的使用上,黄色最高,绿色次之。另外,还有蓝色、紫色、黑色和白色,这些五颜六色的琉璃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柔和曲线,形形色色的屋脊和兽吻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最明显、最美的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在布局、体量,还是在式样、装修等各方面上都深受伦理观的影响,并以此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文章探讨了隐藏在建筑文化深层中的伦理观,及它对传统建筑所起的重要影响,另外重点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记录了过往特定的历史文化精神。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静态的,还要重视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建筑进行动态的发展、保护和更新,使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相结合,与现代化的文化理念、建筑技艺相结合,不断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到现代建筑中去。

  作者:张馨忆 马骏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