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颠覆性技术研究述评与展望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

时间:2021年05月19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颠覆性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发展轨迹,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迭代.战略生态位管理是新兴管理理论,能够对颠覆性技术的整个发展轨迹进行高效管理,推动颠覆性技术从技术生态位跃迁至市场生态位,并最终到达范式生态位,从而颠覆主流技术,带来深刻

  [摘要]颠覆性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发展轨迹,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迭代.战略生态位管理是新兴管理理论,能够对颠覆性技术的整个发展轨迹进行高效管理,推动颠覆性技术从技术生态位“跃迁”至市场生态位,并最终到达范式生态位,从而颠覆主流技术,带来深刻的社会技术变革.文章辨析了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以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阐释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颠覆性技术;战略生态位管理;生态演化

科学生态战略定位

  一、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3次革命浪潮———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均是“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1],如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基因组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基因编辑、3D打印等技术得到快速应用,为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然而,当人们体验到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便利生活时,却发现一个难题———不是所有的颠覆性技术都能顺利进入市场并占领市场.颠覆性技术在实验室中诞生,未成熟就进入市场与主流技术竞争,大多数都不能成功跨跃由技术到市场、由市场到产业之间的“死亡之谷”.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的角度来看,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轨迹是通过生态位的构建和优化获得传承,通过多层次交互跨越“死亡之谷”.本文从SNM视角对颠覆性技术的内涵、演化及应用进行述评,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建议.二、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与内涵

  1.颠覆性技术概念与内涵Christensen[2]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出了颠覆性技术的概念.他认为相对于增量式、逐渐改良或拓展的渐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发展轨迹,在初级或者利基市场找到生存空间,并以简易、方便、便宜为初始特征,随着新产品不断升级迭代,逐渐获取主流用户并最终颠覆主流技术,占领主流市场,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基于以上观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颠覆性技术的内涵进行阐释.从技术创新角度,Nagy等[3]认为,颠覆性技术是指那些提供新功能、新技术标准,并能改变市场标准和消费者预期的技术.从市场绩效角度,Danneels[4]认为,由于颠覆性技术使得企业竞争性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在消费者追求颠覆性技术产品时能够得到满足.从商业模式角度,Paap和Katz[5]认为,颠覆性技术是拥有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技术,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颠覆了现有商业模式.

  从经济学角度,Arrow[6]认为,颠覆性技术尽管前期很难发掘,但本质具有先进性,在某一方面具有独特性能,如成本更低、功能更强等,终究会取代旧技术.从技术轨道角度,黄鲁成等[7]认为,颠覆性技术的性能轨道是自下而上的,通过新技术属性集形成新的竞争平台,替代现有技术范式.邵云飞等[8]结合技术和市场双重视角来阐述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是新兴技术与科学前沿研究融合产生的创新动荡,带来产业技术架构与组件的双重变革,并颠覆市场,引领技术及产业发展方向,是企业、产业、国家获得制胜先机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目前,对颠覆性技术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技术方面,颠覆性技术具备更强的技术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开启了新的技术轨道;市场方面,颠覆性技术改变了市场的绩效指标或消费者期望,甚至重新定义了产品和服务,以至于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市场结构、产业格局.因此,颠覆性技术往往是打破常规的从非主流市场切入,异军突起,然后不断优化自身,颠覆主流技术的地位,占领主流市场并形成新的竞争格局.颠覆性技术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较高,难于进行发掘和管理,但也具有前瞻性、超越性、突变性等多个特征,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3].

  2.战略生态位管理与颠覆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常常面临着与固化的社会政策制度不匹配问题.由于它们极具有前景却具有破坏性,通常将它们称之为“有希望的怪兽”.大多数颠覆性技术起初都是相当粗糙、低效的,而且成本极高,需要互补技术.但这些互补技术可能还未被发明或成本更高,并且需要基础架构的匹配[9].因此,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市场阶段,颠覆性技术面临着“死亡之谷”.当颠覆性技术扩散到更大的市场领域,则需要与现有系统进行斗争.这些系统由强大的在位企业捍卫[10],并由固化的政策规则和监管制度锁定[11],形成“社会技术政权”.这种深层的结构导致对颠覆性技术视而不见,最终无法构成其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环境[12],从而产生第二个“死亡之谷”.

  20世纪90年代,在对技术转型管理和社会技术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战略生态位管理(StrategicNicheManagement,SNM)理论,以期解决跨越“死亡之谷”的问题.Schot等[13]将SNM定义为“针对新技术引入市场,对受保护空间进行有控制的细分和开发”.Kemp等[9]进一步提出:“SNM是在受保护的空间内,通过实验等方式,开发和使用具有前景的技术”.此后,社会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了SNM理论,旨在开发工具来控制颠覆性技术向社会理想的方向发展[14].

  Hoogma等[15]认为,SNM是在现有宏观经济框架下建立一个受保护的区域,有助于新技术反复试验并成长成为优势技术.因此,SNM主张通过实验促进新的可持续技术或创新的引入和传播[16],“为有前途的新技术和概念创建、开发和控制试验平台,进行实验或项目演示,以期了解其可取性(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从而提高新技术的普及率”[17].换句话说,SNM的核心理念是为有良好前景的新技术开辟一个“生态位保护空间”,使其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实验和检验[18].在这个受保护的空间内,颠覆性技术随着用户实践和监管结构的共同发展而被培育和试验,最终能够渗透进现行社会技术政权,发现新的技术路径,破坏或替代不可持续技术[19].

  (二)颠覆性技术产生的动因

  从技术起源来看,颠覆性技术形成的动因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基于新原理、新发现;二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创新;三是现有成熟技术调整后在新领域的使用[20].在位企业科研体系相对完善,并且在R&D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从而发明出更多的颠覆性技术.但是,颠覆性技术产生之后却难以识别,往往被束之高阁.此外,在位企业往往按照传统的标准来评价新技术,导致对颠覆性技术的视而不见.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往往以细分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聚焦具有“颠覆性潜能”的技术[21].草根企业借助SNM发展新技术,并为它们形成发展提供新思想和新实践的生态位空间[22].同时,由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与研发技术的成本大大降低,众多的新兴企业更有开发颠覆性技术的动力,以期实现“弯道超车”[23].

  从市场驱动力来看,颠覆性技术符合初级市场和利基市场的需求.在初级市场,主流技术的性能超出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承担了“额外的成本”;在利基市场,主流技术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潜在的消费者要承担“巨大的成本”.在持续创新的环境中,从现有技术产品转向颠覆性技术产品(DTP)不仅会降低成本,发明技术的企业也不会遇到消费者排斥[24].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政府对具有“颠覆性潜能”的新技术做进一步的选择和培育,通过SNM激发利基市场,避免新技术与主流技术的直接竞争,并通过中介机构等加速其创新发展和传播.利基市场并不指本地或小型项目,而是全球化的市场,即像社区一样制定共享规则并馈入多个小型项目,不断迭代升级[25].

  三、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下的颠覆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颠覆性技术的内部演进过程

  技术现场试验的灵活性是SNM的核心[9],一项具有颠覆性潜能的创新技术从萌芽到最终成熟,相关参与者需要经过试错、搜索、学习和网络构建等相关活动.其内部生态演化需要经历三个步骤:期望塑造、社会网络建设和学习[21].塑造一致的期望、广泛的社会网络建设和充分的学习,有助于战略生态位的成功构建[14].首先,期望的塑造是颠覆性技术生态位发展的基础,它为学习提供了方向.新技术要么适应不同的期望,要么必须通过对创新目标以及对创新目标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来修改期望.期望包括各种集体和个人的目标、愿景和其它对未来的描述,这些元素或积极或消极,但最终使得具有不同观点的群体共同促使颠覆性技术合法化,同时提供潜在的投资方案[37].

  积极的期望和对新技术的乐观看法有利于发展利基市场[38],尤其是在结果不确定的颠覆性创新的情况下,积极的期望能够使得企业招募到新成员,并激励他们学习[39],获得资源和资金[40].当期望被众多参与者共享,描述得更加具体且被证实时,会进一步促进利基市场的发展[25].当人们普遍认为技术有效时,技术发明者更容易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政治支持,并进一步获得更多资金,监管也随之变革[41].

  但是,如果期望过于笼统,则无法提供方向指引.充实的(现实的)和共同的期望将增加创新的接受度和合法性[25].因此,参与者的策略、期望、信念、做法、观点、看法和视角必须具体、一致[42].其次,社会网络起着传播思想、实践方法和信念的作用,是塑造期望和学习的基础[42].信息和协作网络是创新出现与传播的中心[43].社会网络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于获得向创新技术过渡所需的必要资源至关重要[44].

  一方面,建设社会网络可以协调和融合不同期望[45].社会网络有助于在利基市场内形成一致性,增进信任,并获得对颠覆性技术支持的参与者[46].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参与者相互支持并强化彼此的世界观,同时一起抵制外界对他们共同世界观的挑战.因此,认知共同体的建立阻碍了认知反身性,即反身审视自己的知识主张及其有效条件的可能性.弱关系可以充当信息沟通的渠道,但却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以建立信任.而中介机构、战略联盟可以强化信任,弥补弱关系的不足[47].

  SNM有效地增强财政激励措施的政策效果,同时SNM的效果也取决于网络效应的大小[48].广泛而多样的社交网络有利于利益相关方表达观点,促进互动,提供必要的资源(资金、人员和专业知识),促进利基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网络促进参与者之间相互学习[25].对于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财务能力、风险抵抗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共享新技术知识至关重要.网络中各种各样的想法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环境,但是没有重心的学习则阻碍学习知识的累积[49].

  最后,学习是另外两个阶段的驱动力[11].学习的目的是找到克服颠覆性技术发展障碍的解决方案[46].它不仅限于用于事实和数据积累的一阶学习,而且包含通过反思,刺激认知框架和前提假设变化的二阶学习[50].例如,技术和设计知识、市场和用户偏好、文化和象征意义、基础设施和维护网络、行业和生产网络、法规和政府政策以及社会和社会政策等.尤其,学习可以改变认知范式,从而促使技术的完善或社会对技术的采纳[25].

  生态位的发展包括四个阶段:本地阶段、本地间阶段、跨局部阶段和全球阶段.在本地阶段,新技术通常与一个小型项目有关,知识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知识仍锁定在内部.在本地间阶段,交互空间扩大,技术知识得以交换.在跨局部阶段,中介角色和平台出现,知识传播得更广泛.进入全球阶段,技术知识被视为“一般”的,通过与社会共享而被完全普及[51].总之,颠覆性技术的内部生态演进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首先,技术发起人需要形成一个共同的期望.之后,社会网络构建和学习过程才开始.期望塑造、社会网络构建、学习过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不断促进颠覆性技术完善和发展.

  四、未来研究展望

  首先,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颠覆性技术改变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实现弯道超车?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初级市场和尚未开发的新市场,有培育颠覆性技术的战略需求和前提条件[62],例如,互联网等技术的革新使农村电商得到巨大发展.其次,关注颠覆性技术本身发展的同时,如何同时关注颠覆性技术的社会性?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外部因素不仅来自外部资源的开发,还来自社会参与者的外部导向活动.

  科技论文投稿刊物:科技导报以发表国内外科学技术各学科专业原创性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刊登阶段性最新科研成果报告,以及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快速、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提供科技信息,力争办成一份有影响、有特色、有品位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学术期刊。

  因此,通过实验适应市场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赋权”活动,例如游说、战略联盟,改变主流市场的环境(例如法规、激励措施),从而促进技术的传播[59].再次,在位企业如何摆脱现有制度的束缚,战略性地对冲风险或实施SNM?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位企业开展内部孵化,通过“并购+战略联盟”的外生性发展策略不断拓展企业实际生态位,形成围绕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生态系统.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保持新生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也是未来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

  复次,如何将SNM从一种分析工具发展为一个权威的创新管理指南,使得SNM通过多层次综合内外部因素,为发明者、研究者、利益相关者塑造共同期望,不断实验和学习,不断修改完善政策,对潜在的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选择、培育、孵化,并顺利地将它推向市场,最终占领主流市场,实现技术产业化、社会化.最后,学者们通常从SNM视角,利用具有启示性的单个案例,对颠覆性技术进行研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颠覆性技术的跨行业案例,引入并结合相关理论,构建SNM各个阶段具体的指标和全面管理流程,提高颠覆性技术的成功率,将对学术界和产业界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申元庆.云及其他颠覆性技术趋势对商业经济领域的影响[J].科技导报,2018(17).

  [2]ChristensenCM.Innovator

  作者:刘庆全蔡小锦宁钟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