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激励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的绩效考评机制分析

时间:2019年02月26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当前,在高职院校的绩效考评机制中,其价值导向与激励的约束能力并不科学,对高职院校专利及时有效的转化形成严重影响。为了能更好地强化教师进行专利转化的原动力,高职院校就要基于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对能够带动专利转化的绩效考评指标方面进行

  【摘要】当前,在高职院校的绩效考评机制中,其价值导向与激励的约束能力并不科学,对高职院校专利及时有效的转化形成严重影响。为了能更好地强化教师进行专利转化的原动力,高职院校就要基于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对能够带动专利转化的绩效考评指标方面进行健全,组建能够激发专利转化积极性的考评体系,全力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促进成果能够面向专利与产业的需求,使其能逐渐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冲破绩效考评机制方面的束缚。

  【关键词】激励,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绩效考评机制,分析

科技与管理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将高职院校专利地转化率的问题解决好,革新高职院校中的绩效考评机制,使制约专利转化的瓶颈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8号)、《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16]3号)、《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苏政办发[2016]76号)和《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16]107号)。

  可是对怎样去操作并未提出对应的方案,还是需要各个高职院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构建与施行。所以,对于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的绩效考评机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且及时找到对应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逐渐健全高职院校的专利转化绩效考评机制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现代绩效考评机制对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的影响

  (一)重论文轻专利,重专利授权轻专利转化的现象仍然严重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绩效考评指标当中,论文都是必需要有的,也是各个高职院校较为看中的科研成果。专利一般并不是高职院校的必备项,其地位较低,绩效考评中其小于论文,也比课题科研、专著、获奖等成果小,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甚至有的都将其忽略不计。在各种评审中,通常都是让课题立项级别高、进款额度大、论文数量多质量高且成果获过奖的人员获得高分,让其在实际考评中处于有利位置,能够顺利通过考评、晋级或者被聘任。

  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对专利逐渐重视起来,并且逐渐在考评机制指标中提升了权重,可是高职院校对与专利的要求还是停滞在获取以及数量上,并不是评估其转化的实际效益上。对专利转化的收益,没有在职称评审、科研考核、科研奖励等评价体系中体现出来或者权重非常低,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进行绩效考评时候的共同倾向,其反映出了绩效考评指标不利于专利转化的事实。

  在这样的指导之下,不管从事的是基础类、应用类研究的高职院校教师都把论文发表以及专著作为其首先的科技成果,而只是把专利当成是附带成果。虽然当前论文、课题成果、获奖数量以及专著等的数量不断上涨,高职院校获取专利的数量也在逐渐上涨,可是因为教师获得专利更多是为了满足升职以及达成考核指标,对于专利的转化落实并不重视或者未重视,导致转化率没有因为高职院校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获取数量逐渐增涨,其转化率却在不断下降。

  (二)绩效考评欠缺开放性,导致专利成果同产业需求严重偏离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其对教师的职称评审等重大评价中都是由专家参与的,而专家大多由各个学校里的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这种考评机制的弊端是欠缺开放性,没有市场、企业以及专利实务等方面专家的参与评定与检验,这不利于带动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法实现专利技术为经济事业发展服务的目标。

  相关专利自身的特点、背景以及应用前景等,决定了其被市场的接受程度以及转化后带来的效益,学校内的教授等专家往往忽略这些方面的评价与考察,而行业企业内的专家则更懂行业和市场,在评价专利的这些因素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评审方式带来的弊端就是专利成果同产业需求严重偏离。

  二、优化、健全能够推动专利转化与运用的考评指标

  (一)健全专利转化的考评指标

  为了能够更好地带动教师施行专利转化,让科研成果为经济发展而服务,高职院校必须逐渐优化和健全考评指标,提升专利在整个考评指标中的占比。从前各个高职院校考评指标当中专利的占比最多也就只有10%,近些年来,侧重研究成果转化的高职院校一些比提高到25%~30%。绩效实际考评中只是考察专利获得的数量,更是让很多教师不重视转化观念,甚至将专利搁置起来,引起很多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把专利技术转化,并进行产业化发展,将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和其带来的效益都并入到考评指标中。

  主张把专利转化当成是高职院校考评指标,也不是说其能够完全替代从前的考评指标。专利的获取只是研发、转化活动的前提,其是阶段性的,可是其已经是法律认可的成果了,倘若遵照有关学者的建议,将专利获取的考评指标完全丢弃,而是只使用专利的转化效益,就会出现矫枉过正的错误。其虽然说是为了带动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专利转化层面上来,但若把专利的获取完全从评价体系中移除,就会让很多潜在的专利申请者出现消极行为,反倒会对高职院校专利产出产生严重影响。若专利产出都受到严重影响,何来专利转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沿用专利获取的考评指标,这才是更为合理和必要的。

  (二)落实面向专利与产业需求具备开放性的考评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带动教师进行专利转化,让科研成果能够为经济发展而服务,高职院校一定要让应用类成果被社会重视,并让熟悉专利技术转化为效益评估的专家进行考评,也就是说进行开放性考评或者是第三方考评。在第三方的考评活动中,高职院校行政考评部门要负责选择并聘请考评人员,对整个考评活动进行监管,而不再是主导评价。

  引入第三方考核这样的制衡机制,是高职院校冲破科研管理主观观念并实现科学、民主考评的需要,更是消除影响专利转化的束缚,并且解决高职院校经济、科技问题的真正需要,是革新高职院校绩效考评机制的重点所在,对传统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师专利成果的考评机制进行了有效的弥补,在带动教师服务于社会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第三方组织对专利转化业绩应用类成果的考评作用,还一定要将以下几方面做好。考评主体一定要进行公平的考评,不被外界因素影响,不私自接触被考评人员或者利益相关人员,针对专利转化的贡献情况,遵照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独立考评标准进行考评,对于被考评人员的真实业绩做出科学、公正、客观、有效的评价,不可将主观臆想、分析等作为根据。

  有关人员一定要依法回避,同被考评人员有利益关系,或者可能对客观、公正、科学考评的人员切不可成为考评主体,这样的人员一定要依法回避,而被考评人员也有权利要求对方依法回避。考评人员在实际考评工作中要勤勉审慎地履行其职责,在接受了委托之后一定要勤勉审慎地履行考评职责,妥善安排并且调整工作计划,付出委托方合理要求的时间与精力,以确保考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开展并完成。考评人员一定要对考评秘密进行严格的保守,切不得私自同外界其他任何人透露与考评内容、过程、考评建议、结论等相关的内容。

  三、结束语

  通常来讲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可是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力求通过绩效考评机制,来促进科技研发这个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提高,并且还将其当成是本校发展战略,却忽视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这也是一直以来专利转化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在高职院校考评机制中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最近几年,国家以及地方相继出台很多推动专利技术转化的政策、法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高职院校改变当前的绩效考评机制,其内容也较为笼统,欠缺可进行实际操作的功能,强制实施的力度较弱,对教师的科技研发行动无法进行直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将专利转化纳入科研绩效考核指标,完善科研考评机制,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黄吉胜.我国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18(03):116-120.

  [2]顾海波,赵越.激励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的绩效考评机制研究[J].中国高职院校科技,2016(05):58-61.

  [3]周帅伟.基于专利申请与转化的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效率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刘纯林.高职院校专利转化法律保障影响因素及其完善措施[J].中国高职院校科技,2015(06):55-57.

  相关期刊推荐:《科技与管理》(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是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管理科学为主的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