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系统工程师论文协作翻译系统设计与应用

时间:2017年02月28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这篇系统工程师论文发表了协作翻译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翻译模式在不断创新,探索协作翻译模式有着重要意义,论文探讨了基于Web的协作翻译模式构建以及翻译系统的设计,从而提高了翻译质量。

  这篇系统工程师论文发表了协作翻译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翻译模式在不断创新,探索协作翻译模式有着重要意义,论文探讨了基于Web的协作翻译模式构建以及翻译系统的设计,从而提高了翻译质量。

  摘要:随着语言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翻译数量与翻译类别逐渐增加,译者工作量剧增。提出了基于Web的协作翻译系统设计思路,以协作翻译系统为平台,运用协作理念,设计在线协作翻译模式,重点描述了译者每个环节的任务。针对译者协作和译文校对设计相关模块,基本满足了翻译工作要求,实现了在线协作翻译网络化、信息化。

  关键词:系统工程师论文,协作翻译,SSH架构,vSphere

  引言

  随着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翻译规模不断扩大,翻译数量和翻译类别逐渐增加,各类语言翻译的数据量和信息量成倍甚至数十倍增长,给以个人为中心的传统翻译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机器翻译在半个世纪前就已进入人们的视线,但是机器缺乏人类所独有的处理社会知识能力,因此机器翻译所输出的译文质量远不如人译。为了适应新时代网络迅猛发展要求,推动翻译模式不断创新,开发基于Web的协作翻译系统是提高翻译工作效率、保证翻译工作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对探索协作翻译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Web的协作翻译模式构建

  1.1协作翻译内涵协作翻译模式对提高翻译工作效率、保证翻译工作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是解决翻译工作量大、翻译周期短的重要途径[1]。许多翻译机构都非常重视协作翻译模式的应用。协作翻译模式主要用于翻译机构中的译者协作翻译,在基于Internet的跨区域翻译中没有得到很好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一个适合的平台,而目前正在设计开发的协作翻译系统为译者跨区域协作翻译提供了一个新途径。1.2基于Web的协作翻译模式构建基于Web的协作翻译活动只需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能保证翻译工作顺利开展。协作能创造出一种比单个工作量简单累加更大的效果,实现协同效应。协作的优点是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缩短工作时间,便于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1)协作翻译平台构建。构建协作平台是为了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实现共同目标。在团队协作翻译过程中,有创意的观点和翻译方法常会出人意料地出现。为了使协作翻译平台发挥积极作用,有效促进译者之间的协作与交流,需要构建一个便捷并具有统一规范的网络协作翻译环境。在协作翻译平台上,译者可以创建各自独立的翻译工作室,再邀请译者根据实际需求加入到各自的翻译工作室,一个译者可以隶属于多个翻译工作室。这样,译者之间共同构建了协作翻译环境,在协作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译者也可以参与到对方的翻译活动中,整个翻译活动是同步、动态、开放的过程。协作翻译平台成员关系如图1所示。(2)创建独立翻译工作室。为了方便译者协作翻译,需要在协作翻译平台中创建独立的翻译工作室,最恰当的方法是协作小组发起人申请创建翻译工作室,根据翻译需求邀请译者加入。组建协作翻译小组的过程类似于腾讯QQ群功能,比如:申请创建一个英汉科技类翻译协作小组,小组发起人在系统中申请建立翻译工作室,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名和该工作室的详细说明,翻译小组发起人可根据需求邀请熟悉的译者加入该协作小组。翻译小组发起人也可在平台中邀请世界各地的翻译工作者加入。(3)以任务驱动开展协作翻译。一个协作翻译小组中有多个小组负责人。开始阶段,翻译小组负责人选择翻译任务,对需要翻译的任务进行分析,决定该翻译任务适合多少人完成、翻译工作的周期有多长、协作翻译过程中的约定用语和注意事项等。然后,通过协作翻译平台邀请组内译者加入到该翻译任务中,译者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翻译任务。小组负责人根据翻译小组人员水平设置翻译任务,使每个成员都能轻松完成任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随时查看小组其他成员的翻译进度和翻译内容,发现其他译者翻译错误并进行提示和标注,翻译过程如果出现异议可通过协作翻译平台相互讨论。随着翻译工作的层层深入,小组成员间的协作逐步融洽,小组负责人应适时关注翻译工作完成情况,使整个翻译工作不脱离预定轨迹。(4)成员互评引领翻译活动。翻译工作在平台上进行,每个译者的译文在网上同步,和其他成员共享,翻译组成员在自己翻译的同时可看到其他成员的译文。此时,翻译组成员对彼此之间的译文并不是简单评判,而是根据每个成员的翻译特点,针对不同译文给出建设性意见。协作翻译小组可最大化地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动性,与翻译团体共享劳动成果,使每个译者都得到关注,以此挖掘最大潜能,提高译者翻译的信心和积极性。(5)互评和验收分发校验相结合。在基于Web的协作翻译平台上,协作小组的翻译活动公开、透明。翻译内容的一致性对翻译活动来说至关重要,在协作翻译平台会将翻译过程进行统一规格描述,译者可以在翻译过程中查看其他译者译文,可以互评交流。通过浏览其他译者的译文及评价,及时回顾和总结,使互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反思过程。验收环节的分发校验也是整个翻译过程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协作翻译采用分发校验方式来完成。协作小组成员提交完译文,系统会自动将译文随机分发给协作小组成员进行校验,校验完成后由小组负责人统一归档整理。翻译过程中的互评和验收分发校验相结合,使多人协作翻译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翻译质量。

  2基于Web的协作翻译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原则协作翻译系统可利用校园网作为平台,将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把协作翻译模式中需要的信息转换成数据,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译者可以登录系统组建自己的翻译协作工作室进行协作翻译活动[2]。在基于Web的协作翻译系统中,协作翻译小组的建立、构成及译者之间的协作会随着需求而发生变化,在系统设计中要以协作翻译过程作为数据流程依据,以翻译人员管理权限辅助管理。2.2系统结构设计协作翻译系统采用以云操作系统VMwarevSphere为核心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支持在线翻译。大规模的在线翻译活动对服务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增加了硬件设备的投入。利用vSphere虚拟化平台,可使协作翻译系统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和高稳定性。vSphere虚拟化平台通过将系统的应用与底层硬件分离,使服务器工作负载均衡[3]。协作翻译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VMwarevSphere使用虚拟化技术汇总多个系统间的基础物理硬件资源,同时为数据中心提供大量虚拟资源。如图2所示,协作翻译系统是构建在云平台之上的,VM-warevSphere云操作系统可无缝和动态管理大型基础架构(如:CPU、存储器和网络)。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协作翻译系统,系统通过vCenterServer提供的服务来管理和使用位于虚拟机群的资源,同时还管理复杂的数据中心。vSphereWebAccess用于解析虚拟机的物理位置,并将Web浏览器重定向至虚拟机。协作翻译系统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支撑在线翻译活动。早期的单服务器模式无法满足该需求,大量的并发访问造成服务器负载及稳定性下降。以虚拟技术为基础将协作翻译系统构建在云平台上,通过云操作系统对服务器资源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在节约计算机资源的同时还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3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协作翻译系统采用J2EE轻量级SSH框架技术,即Struts、Hibernate和Spring的框架组合,SSH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典型SSH框架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三层体系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及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在中间层处理。协作翻译系统中译者不需要直接与数据库交互,而是通过表现层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由中间层与数据库交互。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1)表示层。表示层由Struts实现。它是三层架构的最外层,负责用户和系统的交互,系统接受用户请求并收集用户提交的信息,通过控制器把相应的请求转发到对应的Action中,并在Action中调用业务逻辑,进行业务逻辑处理,然后将相应结果返回给用户[4]。用户提交的表单数据使用ActionForm组件进行封装。协作翻译系统使用Struts2技术开发,它提供了更强大、更易用的输入检验功能,支持更多的视图技术,并整合了Ajax技术。图3SSH框架结构表示层中,通过开发的多媒体编辑器可实现汉语、英语、日语、俄语等多国语言的在线可视化输入、编辑。此外,在编辑器中集成了自主开发的翻译原文分句、分行、分段排版工具,保证译者选择适合的翻译方式。该编辑器主要应用于在线协作翻译和协作校对交互模块,对协作翻译活动提供支持。系统还开发了即时通讯工具,译者在翻译和校对过程中可以与小组成员同步交流,提高了协作翻译效果。(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由Spring实现,它是系统中间件Spring框架的核心,采取控制翻转IoC(Inver-sionofControl)依赖注入DI(DependenceInjection)机制。通过读取配置文件,IoC将业务逻辑的各个模块实现依赖注入到实际调用业务逻辑的动作模块中。DI容器在运行期间动态地将依赖关系(如构造参数、构造对象或接口)注入到组件中。Spring框架使用bean属性进行反转控制,在bean.xml文件中配置相应的属性就可以将bean放入Spring容器中,使得bean成为业务逻辑层的一个组件。比如在线协作翻译模块,只需配置bean属性,创建继承Spring提供的HibernateDao类DAO对象,然后复写其中关于CRUD方法,就可以完成业务逻辑组件的加载,使其纳入Spring容器管理。(3)持久层。持久层由Hibernate实现,作为ORM(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是目前最流行的对象持久化技术。Hibernate将面向对象编程过程中的数据对象通过映射对应到数据库相关表,并将相关数据存储到数据表中。Hibernate通过对JDBC的封装,向程序员屏蔽底层的数据库操作,底层数据库的改变只需更改初始化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或hibernate.properties)即可。通过配制数据库的连接属性,相关插件能自动生成Hibernate增、删、查、改等多种方法[5]。比如即时通讯模块,首先要创建持久化类,然后在进行对象关系映射后使用XML方式配置Hibernate文件。配置主要内容有数据库驱动程序、数据库语言、日志输出等,使用连接池还需要配置连接池大小、连接数等。2.4系统功能协作翻译系统主要完成译者组织管理和在线协作翻译两个主要功能。该系统通过多个功能模块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译者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协作翻译模式优势,利用协作翻译系统进行在线协作翻译活动。系统功能如图4所示。(1)译者组织管理功能。协作翻译系统有协作翻译小组组织者、协作翻译小组成员和系统管理员3种角色。协作翻译小组组织者的主要任务是申请创建协作小组、成员审核、翻译活动的发起和整个翻译过程的控制管理;协作翻译小组成员在加入到协作小组后接受组织者的邀请参与翻译活动,每位译者可以从属于多个翻译小组;系统管理员负责用户管理、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2)在线协作翻译功能。在线翻译的平台贯穿协作翻译整个流程。翻译活动开始由小组负责人登录工作室上传原文、填写描述信息和翻译周期、选择该任务译者、分发任务,系统通过短信形式通知译者,译者登录系统后翻译工作正式开始。译者通过在线编辑器开始在线翻译,翻译过程中可随时查看小组成员的翻译进度和翻译内容,还可通过即时通讯功能进行讨论。翻译完成后,有两名以上成员提交完成的译文时,系统会自动将译文随机分发给其他成员校验,校验完成后系统会根据原文拆分顺序进行归档整理,小组成员都可以查看到完整的译文。

  3基于Web的协作翻译系统应用

  协作翻译系统要考虑实施过程中的网络支撑环境和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跨区域的协作翻译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协作翻译系统除译者组织管理和在线协作翻译两大功能外,还包括即时短信通知、多国语言支持、译文的拆分组合管理、译文的同步共享、译者的即时通讯、共享译文的标注管理、译者翻译量统计和数据的自动备份等辅助功能[6]。(1)网络支撑环境。协作翻译系统架构在VMwarevSphere云操作系统之上。vSphere是VMware公司推出新一代数据中心虚拟化套件,提供了虚拟化基础架构的一整套解决方案。vSphere云操作系统使用ESX部署服务器集群,vCenterServer作为ESX以及在其上的虚拟机管理服务器,通过vSphereClient对ESXServer进行管理。vSphere云操作系统自动完成服务器间的辅助均衡,同时使用vLockstep容错技术对虚拟机数据进行备份,使虚拟机上的资源更加安全、有效。(2)即时短信通知。协作翻译系统支持短信通知,以保证译者没有及时查看系统消息时能第一时间收到翻译任务邀请。系统提供两种解决方案:①通过运营商提供的API接口实现即时短信通知,如联通采用的ETOT1009协议转换器,系统开发过程中直接使用ETOTAPI接口。数据传输采用MD5和DES加密,确保信息安全;②通过手机或者GSMmodem连接计算机进行即时短信通知。因第一种方式需要与运营商洽谈,并需要专线与短信网关相连,成本投入较高,所以即时短信通知模块在设计初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3)多国语言支持。在协作翻译平台上可以多国语言互译。协作翻译系统采用外部语言包技术,即将语言资源存储在外部语言包中,应用程序根据对应的语言标识,通过语言包中的键与值对应,动态更改翻译语言。在协作翻译系统应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新的语言包,确保系统扩展性。为支持多国语言,在系统表示层下加入多语言支持层,该层负责管理多语种资源,并处理与数据层的交互。该层负责接收处理来自表示层的数据,根据需求切换语言操作。

  4结语

  基于Web的协作翻译系统采用最新的SSH架构设计,以vSphere云操作系统为基础搭建,满足在线协作翻译需求,对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本系统从在线翻译和译者协作视角出发,关注协作翻译活动全过程技术支持,构建的在线协作翻译模型解决了异地协作翻译问题。

  作者:张琪 臧宏业 单位:运城学院 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推荐阅读: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 第16期目录

  《电力系统自动化》以“立足行业,鼓励创新,面向应用,促进电力工业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主要面向电力行业从事科研、设计、运行、试验、制造、管理与营销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电力产品用户等,既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同时也重视和鼓励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经验、改进和革新的技术交流。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