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展陈设计思路

时间:2021年11月17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内容提要】当展览空间设计与展览主题风格定位一致时,展览空间就成为了展品的一部分。 如美好生活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竹编斗拱建筑、竹编斗笠、竹编假山石在展览空间中重新构成了新的意义上的展品,展览空间通过现场的重新表述,其自身即产生了一种文化

  【内容提要】当展览空间设计与展览主题风格定位一致时,展览空间就成为了展品的一部分‍‌‍‍‌‍‌‍‍‍‌‍‍‌‍‍‍‌‍‍‌‍‍‍‌‍‍‍‍‌‍‌‍‌‍‌‍‍‌‍‍‍‍‍‍‍‍‍‌‍‍‌‍‍‌‍‌‍‌‍。 如“美好生活——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竹编斗拱建筑、竹编斗笠、竹编假山石在展览空间中重新构成了新的意义上的展品,展览空间通过现场的重新表述,其自身即产生了一种文化参与的模式,并上升为文化层面的空间构成‍‌‍‍‌‍‌‍‍‍‌‍‍‌‍‍‍‌‍‍‌‍‍‍‌‍‍‍‍‌‍‌‍‌‍‌‍‍‌‍‍‍‍‍‍‍‍‍‌‍‍‌‍‍‌‍‌‍‌‍。 它是时代、情感、记忆、审美观念的结晶,它使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一种情怀重新建立,不再陌生‍‌‍‍‌‍‌‍‍‍‌‍‍‌‍‍‍‌‍‍‌‍‍‍‌‍‍‍‍‌‍‌‍‌‍‌‍‍‌‍‍‍‍‍‍‍‍‍‌‍‍‌‍‍‌‍‌‍‌‍。

  【关 键 词】美好生活; 传统与现代; 竹编斗拱; 空间形态

工业美术设计

  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担任学术主持。 展览提出了“美好生活” 的学术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美术方向评职知识:美术设计师等级及评职称成果要求

  展览设计了六个版块,包括“人和室雅”“耕读传家”“敬天法祖”“清赏雅玩”“锦绣兰阁”“圃院晴光”。 这六个版块实际上模拟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厅堂、书房、斋堂、居室、庭院、休闲等六个重要的生活空间,展览主办方通过创造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启发式的展陈方式,让观众在近距离的情境中观赏工艺美术品的独特意涵,领略传统文化的胜境,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当代生活。 学术主持通过展览空间的气场营造,让观众自观自悟,将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

  展览展出从全国各地征集并评选出的优秀作品334件(套),涉及玉雕、牙角骨雕、石雕、竹木雕、金属工艺、漆器漆艺、工艺首饰、陶瓷、文房、织染绣、中式家具等11个类别。 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近年中国工艺美术创作所达到的新高度,也反映了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新趋势。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民众的迫切向往。 “美好生活——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作为展览内容与形式的设计者,必须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是由什么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展览形式进行现代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如: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入,赞美安适、恬静的生活。 生活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的艺术,是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情调的反映。 它是一个载体,古人在这种诗意的生活中“善用其心”,进而升华出对生命无常的大“无畏”,最终以个人智慧福泽社会,达到“无我”奉献的境界。

  《周易》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就是无形的思想、精神、信仰,“器”就是有形的物质、器物。 “道”需要通过“器”来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精神提倡“道器不离、本末不分、体用一如”。 思想、精神、信仰应寄寓于形而下的器物之中。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道器不二。 无论是道还是器,展览形式之美要尽力落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展览内容与形式设计目标是尽力获得对传统精神生活的深层次理解,对传统生活艺术的多方面认知,引发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审视。 同时更多推介有传统魅力的生活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民众的时尚生活,耕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园地,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一,展览充分分隔现有展馆空间,借用中国合院式建筑空间构造,“构建中心院落”,“确立中心轴线”,“组合多元空间”,“塑造空间意蕴”,营造“舒适”“和谐”以中和为本的传统文化空间。

  展览形式以中国合院式建筑空间构造为展览空间布局。 展览空间分隔采用建筑的木质隔扇,把建筑外的空间引入建筑内,扩大了视觉效果; 排列的隔扇呈现出一种韵律,展示出木质材料带来的视觉美感; 门窗敞亮,气息流通,展品之间有隔有透,通过“渗”与“透”的变化,丰富空间层次,形成典型的“内向聚合、内外交融”的展览空间形态。 展览的主空间“人和室雅”是展厅最“热闹”的地方。

  传统合院的中心院落是天、地、人交汇的开放式空间,更是人文空间。 展览空间“院落”设计成为一种绿色展览展示环境,并为观众创造出茶艺品鉴、休憩、合影留念、器乐表演、怡情养性的展览共享空间。 在“敬天法祖”中,展厅原有的钢结构柱子被巧妙转化成中国传统的建筑斗拱梁柱形式。 建筑斗拱梁柱有序的排列与展品相呼应,形成一种祥和的仪式感空间。 在“圃院晴光”中利用木格窗、镜面和竹林把室内小空间无限扩大和拉伸,两侧远望成林,小中见大,虚中有实。 庭院中配以古朴的水缸和栽花的盆盎,水缸中放置精心挑选的金鱼和水草,观众好像置身于庭院和天井中,再现了古代家居室内外浑然一体的意境。

  展览空间使用精心挑选的花木和盆景。 作为园林中最具有生命灵性的要素,花木赏心悦目,和展品相呼应,点缀了展览空间。 其色彩、风韵在文人笔下也具隐喻意义,是解读文人心态的符码,或悠闲,或苦闷,或超脱,或执着,都投射于花木之上。

  展览在灯光布置上,把“人和室雅”做了亮光处理,把“耕读传家”“清赏雅玩”“锦绣兰阁”做弱光处理,将光集中在展品上。 这也符合古人在设计房屋时的“光厅暗房”之说。

  第二,展览让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和谐共处。 “人和室雅”展厅的中心位置设计制作了一座中国传统手工艺竹编斗拱建筑,借用传统的竹编介质媒材、传统的工艺手段,拓展了传统工艺的表现空间。 竹编斗拱建筑把传统建筑形式进行材料和工艺的转化,让竹编斗拱建筑与现有空间产生对话、与展览内容产生对话,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 竹编斗拱建筑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当代创造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展览空间艺术化的构建,是展览空间与展品、记忆与技艺、历史与文化、艺术与造型相互交融的文化环境,给展览空间注入了新的生命。

  它犹如一件中国竹编写意雕塑,其中存在着一种生气、一种力量、一种空灵。 这种生气和力量的感受,也就是展示空间所要表现的、最根本的意蕴。 无论我们是用当代语言描述过去,还是用传统图景展示今天,它们都和传统存在着联系。 传统的根基就像空气,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生活的回归,更代表着未来。

  竹编斗拱建筑用双层地台托起,形成与观众的共享空间,竹编斗拱建筑正前方设置了一处古琴演奏区。 古琴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一直是中国文人的重要乐器‍‌‍‍‌‍‌‍‍‍‌‍‍‌‍‍‍‌‍‍‌‍‍‍‌‍‍‍‍‌‍‌‍‌‍‌‍‍‌‍‍‍‍‍‍‍‍‍‌‍‍‌‍‍‌‍‌‍‌‍。 古琴演奏区的正上方悬挂着一个直径5米的三层竹编斗笠,竹编斗笠既是古人生活用品的放大,又是展览空间建筑的构成; 古琴演奏区的斗笠编织既是演奏区具体的细节准备,又是精神上的编织。 竹编斗笠、竹编地毯、红漆琴桌凳,配以柏树盆景、香炉、兰花等而围合成相对静谧的空间。 在灯光的辉映下,人们充分感受到平静祥和,接近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

  “圃院晴光”庭院中间设计制作了竹编假山石,将常见的假山石用竹编工艺进行空灵、虚幻的“静”和“净”的编织和描述。 重新构筑的传统文化景观,既是物态的,又是精神的。 以传统的技艺与材料为载体,不仅是可视、可触、可感的造型艺术,还可以表现为对公众、对社会、对文化的“理想和追求”。 搭配的亚克力灯箱底座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和现代材料的“拼接”。 传统与当代融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当展览空间设计与展览主题风格定位一致时,展览空间就成为展品的一部分,如竹编斗拱建筑、竹编斗笠、竹编假山石在展览空间中重新构成了新的意义上的展品,展览空间通过现场的重新表述,产生了一种文化参与的模式,并上升为文化层面的空间构成,是时代、情感、记忆、审美观念的结晶。 它使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一种情怀重新建立,不再陌生。

  第三,展览采用了观众与展品近距离、无距离的展陈方式,把隔离于展柜的客位化体验,变为空间形态的主位化感受。

  展览空间以“室庐”为篇章,室庐是人类最根本的藏身之处。 室庐装饰既是本次展览的展品,亦是人格、品位之流露。 展览将传统的家具、茶具、香具、古琴、酒具、文房用具……在现代元素的背景下组成一幅幅日常性的文化的精彩画面,浓浓的禅意荡漾在“室庐”间。 展览不仅构建出人与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也是在构建一种具有日常性的文化和精神关系。

  开放的展示设计可以使观众沉浸其间。 不同的空间会让人思考作品在其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展览设计让观众近距离、无距离地去感受展品所带来的感官享受。 展览使观众置身于场景与展品之中,让人达到“忘老”“忘归”“忘倦”之境界。 观众感受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风格与情调,传达出一种诗意生活的取向,结合展品的内容又能感悟到“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情趣。

  第四,构建“美好生活”,让观众看见“美好生活”,感受到“美好生活”。 古代人讲究士的精神,生活不在贵,而在方式。 《长物志》中阐述各种鉴赏之道,告诉大众,最重要的并不是拥有这些东西,而是拥有他们的方式。 展览不是展示出中国传统文人的九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各自独立的技艺和情趣,而是展示在一种文化追求下的完整场景,尽力通过这完整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带来的古人优雅生活的气息。

  展览不仅仅期望带给观众传统文化的熏陶、舒适愉悦的心情、优雅纯粹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要人们思考当下的生活方式,即便是都市生活中也要追求生活环境的艺术化,营造出美好生活方式,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养分,更多地回归内心,耕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

  在这样的展示空间中期待观众以精神上的沉浸的方式融入展品和展示环境中,不仅体验到展品和作者,也体验到空间,体验着他人,体验着当下、过去和传统。

  黑格尔曾在《美学》中说,展示作品不只是运用某种线条、图案、色彩、声音、文字以及其他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更要显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展示空间的独特意蕴。美好生活——生活的美好因传统而生,因传统而承。

  作者:李永康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