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论《雨巷》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0年11月2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魅力的抒情诗人,创作的诗歌往往富含朦胧美、音乐美和建筑美,《雨巷》是其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而形成这种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第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第二、诗人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艺

  摘要: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魅力的抒情诗人,创作的诗歌往往富含朦胧美、音乐美和建筑美,《雨巷》是其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而形成这种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第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第二、诗人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艺术技巧,又运用了新的手法进行创新。第三、《雨巷》运用复沓、叠句等手法,赋予诗歌独特的音乐美。第四、表现出诗人在黑暗现实中理想破灭后的凄凉心境。

  关键词:戴望舒 雨巷 艺术成就 象征

雨巷艺术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作为现代派的代表,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现代诗作,其创作于早期的诗作《雨巷》收录在《我的记忆》诗集之中,于一九二八年八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一经发表就享誉文坛,它代表着戴望舒前期诗歌的总体特点,是中国现代诗的杰出代表作,戴望舒也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一、运用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

  朱自清先生评价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曾提到:“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照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①显而易见,这是说明戴望舒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而作为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

  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独特意象来构成整个诗篇的意象天地,诸如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诗人,梦一般地飘过的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这些独特的意象并不是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而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诗人既迷茫伤感又心怀期待的纠结心境,在这意象天地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而这种美感正是《雨巷》一诗所具有的最大的艺术特点,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由此可以看出《雨巷》所呈现的朦胧、深情而低沉的美感,的确是戴望舒运用了象征主义重意象暗示的手法来达到的一种美的境地。

  二、对古典诗词艺术继承与创新

  在《雨巷》一诗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丁香姑娘”并不是诗人凭空捏造的一个意象,而是诗人结合自己的心境和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之下,选择了丁香这一意象,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用丁香来象征人孤独、哀怨、惆怅的心境,这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手法。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李商隐)等。而这种独特的意蕴是因为丁香花的生长时节、花期、花香、花的形状等客观因素造成的。首先丁香花开在晚春时节,花期很短,而诗中的丁香花是“结状”的丁香,还没来得及盛放便已凋谢,在断断续续传来的暗香当中,联想到人的生命、理想的实现等现实因素,怎能不叫人惆怅?在《雨巷》中,诗人很显然是吸取了这样的一种意蕴。

  与此同时,在《雨巷》的意境和形象的构造上,诗人在吸取前人的精华的同时,又是有着自己的创新之处:一是古人用丁香象征愁心,《雨巷》中则塑造了一个如丁香一样接着仇怨的姑娘。她既有丁香的忧愁也有丁香的美丽与芬芳,这就由单纯的愁情演变成了一个含蕴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既包含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也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二是《雨巷》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个“姑娘”,这与古典诗词严格的格律意韵不同,而且也与诗人早期的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不同,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新时代气息。更能唤起人们的希望和幻灭的情绪。三是在古代诗词中,雨中的丁香是以真实的景物来寄托情感。

  《雨巷》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则有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分。它可能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也可以是诗人想象驰骋的成果,可以说是真实与想象结合而生成的艺术形象。所以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塑造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古典诗词,在依据了诗人自己生活的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创作,让诗歌既呈现出古典诗词的韵味,更富含新时期诗歌的现代气息。

  三、运用复沓、叠句等手法,赋予诗歌独特的音乐美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而这种音乐美并不是一味追求闻一多先生和徐志摩先生的形式整齐、结构均衡的艺术特点,戴望舒所追求的音乐美有着更多摇曳多姿的意蕴,用来表现行走在悠长寂寥的雨巷的诗人的彷徨、惆怅、哀怨和寂寥。《雨巷》的音乐性更符合现代新诗传达现代人丰富多蕴、曲折多变的情感体验。将情感与音乐统一起来。难怪叶圣陶先生要赞美《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全诗一共七节,除了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同一主调在诗中反复出现,既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的彷徨和幻灭失失落的表现力。全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不一,而大体在相隔不远处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韵两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还韵。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例如“眼光”“姑娘”“惆怅”“雨巷”“芬芳”等,如此在听觉上的重复营造了一种旋律般的回荡和流畅的节奏,反复激荡着人的内心深处。那股寂寞,那般彷徨萦绕在人们心头久久不能散去。诗歌还运用重复叠沓的手法,让诗歌听起来更抒情和谐。总的来说,戴望舒注重诗歌音乐美的表达,用复沓、叠句等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听觉盛宴。

  四、在黑暗现实中理想破灭的痛苦

  我们说一个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除了艺术手法的苦心孤诣,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深刻丰富的内涵。也往往是作品的内涵更能打动人。《雨巷》这首诗也是如此,它不仅是戴望舒对于现代诗的一次写作实践,不仅仅是用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的一次运用,更是对于自己的生活境遇、灵魂的剖析、以及理想的诉说。1927年的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黑暗的时间段,革命者被反动派血腥的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曾经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迷茫痛苦着,他们渴求希望的出现。

  《雨巷》就是这部分青年的心境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3月他曾受过反动当局的逮捕,反革命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他的内心充满了困苦,这种情绪不能笼统的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展现了一代因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而彷徨的青年人的心声。诗人将黑暗而阴沉的社会比喻为悠长、狭窄又寂寥的“雨巷”,诗人在雨巷中默默彳亍着,同时他怀着一个希望,希望美好的理想能够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个“姑娘”就是这样一种象征,但是诗人也明白,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理想。于是他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彷徨。这种孤独、凄婉无助的心境却也更加彰显《雨巷》的深刻思想意蕴。

  结语: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表现出时代特征的悲剧主题。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继承和创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手法,同时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从而成就了《雨巷》这首诗,戴望舒先生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文艺方向论文范例:新时代文艺发展之“中道”

  [参考文献]

  ①《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导言》朱自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7月。

  ②王泽龙:《由狂放的“天狗”到寂寥的“雨巷”――论20年代中国新诗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的嬗变》,《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04 。

  ③ 孙淑芹:《<雨巷>艺术特色的层面分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④ 孙玉石《戴望舒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郑楠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