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关键词法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效果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0年04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运用关键词法需要学习者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找到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两个词汇之间构建语音连接,并以心理意象的形式记忆,实则利用言语和表象的双重编码过程促进记忆。该研究采取组间对比的形式,一个班用关键词法学习词汇,另一个班用语义语境法

  摘要:运用关键词法需要学习者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找到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两个词汇之间构建语音连接,并以心理意象的形式记忆,实则利用言语和表象的双重编码过程促进记忆。该研究采取组间对比的形式,一个班用关键词法学习词汇,另一个班用语义语境法。在拼写和阅读理解两项测验中,实验组的成绩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关键词法更能促进英语词汇的短时记忆(包括意义和拼写)、长时记忆和理解。

  关键词:关键词法;语义语境法;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新高中英语词汇

  一、引言

  词汇是一门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词汇学习策略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日益拓展推动并丰富了词汇习得的研究,很多教学和研究人员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词汇学习策略,关键词法即其中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RichardC.Atkinson和MichaelR.Raugh在研究心理意象(mentalimagery)的过程中,把其运用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证实学习者用关键词法(keywordmethod)记忆西班牙语和俄语的有效性。[1]由此开启了西方研究关键词法的新时代。

  国外很多研究者,如Pressley,Levin,Hauptmann,Grunneburg,Wang和Thomas开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中测试关键词法的有效性,而绝大部分研究皆将印欧语系中的语种,例如英语作为研究对象,但汉语归于汉藏语系,英汉两个语种具有相异的音形体系,在它们之间考量关键词法的有效性颇具研究价值。在我国,英语是高中的重点必修课程之一,学生要掌握足够的即识词汇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词汇,便要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利用言语和表象的双重编码过程促进记忆,符合外语学习者认知心理规律,是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益尝试。

  二、关键词法的运用步骤

  在Atkinson和Raugh的研究中,关键词法有两个阶段。首先,在目的语(俄语)词汇和英语词汇之间寻找语音联系。所选择的英语(母语)单词作为关键词,它必须和目的语单词的发音相似,发音越接近,记忆效果越好。其次,在关键词及其英语译词之间建立互动的心理意象。[1]如此,目的语词汇和母语词汇之间就通过语音和语义联系的双重编码方式被存储在记忆中。以英语本族语者学习俄语词汇zvonók为例,zvonók(意为bell)的发音与英语词汇oak(橡树)接近,于是选择oak为关键词,便建立了目的语词汇和关键词之间的语音联系。

  然后,在关键词及其英语译词之间构建互动的心理意象,例如,Anoakbearsfruitwithlittlebells,andthebellsringsweetlyingentlebreeze.(橡树结出了铃铛般的果实,铃铛在微风中发出甜美的声音。)学习者可根据个人喜好构建专属的心理意象。心理意象越生动奇特,记忆痕迹越深,记忆效果便越好。[3]

  此外,考虑到学习者的本族语和目的语来自不同的语系,不易寻求符合上述要求的关键词,Hustijn做出补充解释,关键词可以源自学习者熟知的目的语词汇。[4]譬如,英语归于印欧语系,汉语归于汉藏语系,英汉两个语种具有相异的音形体系,如果我们用关键词法记忆英语单词,便较难寻找与英语单词语音相似的汉语词作为关键词。但是根据Hustijn的解释,关键词选自我们熟知的英语单词,便容易很多。

  三、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组间对比的方式,实验培训和测试都在真实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对被试培训之后,对两个班进行拼写和阅读理解两项测试,拼写测试包括即时和延时测试,延时测试在即时测试后第七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并比较每次测试的成绩。

  (一)实验对象

  实验选取了江西省某高中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他们对英语已有一定的经验和词汇累积,有足够的词汇量作为关键词。其中一个班为KWM组(keywordmethodgroup),用关键词法学习词汇;另一个班为SCM组(semantic-contextmethodgroup),用常见的语义语境法呈现词汇。两个班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无明显差异,上学期期末英语考试的平均分分别为74.5和76,而且两个班的英语教师和所用教材也相同。实验前做过了解,没有人在此之前受过关键词法或类似的培训。可见,两个班的实验基础相当。

  (二)实验测试材料

  用于拼写测试的词汇表(20个词汇)中的词汇均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5),用于阅读理解测试的文章也选自该教材,适当做了修改。另外,人名、地名、复合词、派生词和功能词、感叹词等非实义词不包括在测试用词中。两项测试从该教材选择被试没学过的词汇,原因如下:

  一、若选择被试学过的词汇,便难以断定测试过程中回忆的词汇是否因为关键词法的效用。为确保测试所用词汇是被试测试前未掌握的,测试前选择了另一平行班的学生,让他们勾出备选的测试词库中认识的词汇,以确保这些词汇不出现在测试词汇表中。

  二、词汇来源教材是被试下学期学习用书,是他们通过记忆方法可以掌握的,若所选词汇过难,实验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三)培训过程

  鉴于Pressley的观点,分散式练习可以增强词汇学习的效果。[5]Campos,Gonzalez和Amor也发现,关键词法阻碍回忆的研究归因于参与者缺乏培训。[6]所以,本研究对所有被试进行分散式短期培训。进行词汇培训的是两个班的英语教师,为同一人。选择该英语教师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她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英语水平,能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和例子。其次,她英语教学经验丰富,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培训顺利进行。

  1.对KWM组的培训为了发挥关键词法的最大效果,在真实教学环境中让被试反复练习是必要的。测试前进行六周,每周一至两节课的培训。第一周主要介绍关键词法及其理论基础,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方法的记忆要领。教师首先解释并展示关键词法的使用方法和要领,然后练习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关键词并在大脑中形成最佳心理意象,需要提醒学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构建独特的心理意象,意象越生动逼真、越奇特夸张越有效。接下来的四周,每周选一节课进行培训,每次选取他们英语课本中15至20个词汇进行培训。提供的词汇项目如下:有音标的目的词———中文意义———关键词———用中文描述的大致心理意象。

  为避免学生找不到恰当的关键词,教师可提供参考的关键词和用中文描述的意象,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关键词并创设奇特生动逼真的意象,同时,鼓励他们平时尽量用该法记忆所学词汇。为检查学生对该法的掌握情况,可以适时提问他们选择的关键词和形成的意象,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或提供建议,也可以促进经验分享,让三至五人一组讨论最佳关键词和意象。因为Jones和Levin等人的实验证明,采用双人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关键词法记忆词汇比个体学习形式更有效。[7]最后一周,对整个培训阶段进行评价和回顾,鼓励学生畅谈对关键词法的看法和感受,以作为对培训的反馈,并进行一次模拟测试,以帮助学生了解真实测试的形式和时间要求,以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并形成心理意象。

  2.对SCM组的培训该组培训的基本过程和KWM组是一样的,只是培训提供的材料不同。提供的词汇项目如下:有音标的目的词———中文意义———两个例句。如果单词有几种中文意义,只提供课文中出现的一种。

  (四)测试

  两个班的测试同时进行,测试前告诉学生按照所要求的方法记忆词汇,只允许他们带笔入场,按正规考试的座位编排方式入座。

  1.测试1:词汇拼写测试(spellingtest)监考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份词汇表(有20个未学过的词汇)和一张作为草稿纸的白纸,测试结束两者皆需上交。KWM组的词汇项目有:有音标的目的词———中文意义———关键词———用中文描述的大致心理意象,并标有提示:若能想到更适合自己的关键词和意象,可以不按词汇表提供的项目学习。SCM组的词汇项目有:有音标的目的词———中文意义———两个例句。

  40分钟后,再发给每人一篇难度适中的英语故事性文章要求他们阅读,以作为干扰任务(distracttask)。文章中没有之前词汇表中的词汇。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收回词汇表和草稿纸。阅读文章四分钟后开始即时回忆的测试。即时测试时,监考教师随机朗读所学的20个英语词汇,每个单词按正常语速朗读三遍,不提供任何中文释义和其他线索。一个星期后进行延时测试,要求和即时测试一致,但词汇表中词汇出现的顺序和之前不一致,以避免序列效应(sequenceeffect),且事前未告知学生要进行延时测试。

  2.测试2:阅读理解测试(readingcomprehensiontest)测试前,选取了第三个平行班C班进行预试(apilotstudy)。材料为一篇适合他们水平的英语文章,包括20个需要学习的词汇,分布在不同段落,已加下划线。要求C班学生同样用下划线标注除20个词汇之外的其他不认识词汇。所有不认识的词汇做了简单中文释义后,要求C班把文章译成中文,并记录每人完成翻译的时间。告知学生注意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汇意义,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

  82%的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翻译,于是,40分钟被定为KWM组和SCM组阅读理解测试的参照时间。翻译的平均分为15.7(总分20分),可见,文章的难易程度适中,可以作为KWM组和SCM组的测试材料。在KWM组和SCM组的测试时,只提供了所要学习的20个词汇的中文释义,这些词汇的学习过程(包括干扰任务)和拼写测试相同,但是即时测试形式改为英译汉,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测试时间变为40分钟。另外,SCM组词汇学习提供的例句不会和阅读文章中的句子重复。本项测试没有延时测试。

  (五)评分标准

  被试上交的测试词汇表按以下标准评分:每份试卷满分为20分。拼写测试中,英语词汇只有完全拼写正确才能得分。阅读理解测试中,英语文章被分解为20个语义单位,正确翻译出完整语义单位得1分,出现个别影响语义理解的错误得0.5分。

  四、测试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拼写测试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拼写测试的优势偏向KWM组,在即时测试(T=20.862,P<=0.001)和延时测试(T=11.986,P<=0.001)中都明显优于SCM组。在外语学习中,词汇知识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已经得到理论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广泛认同。作为词汇掌握基本标志之一的拼写同样受到关注。Krashen就提出词汇和拼写值得重视的理由:从实践层面而言,足够的词汇量对于掌握一门语言进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从理论层面而言,对词汇习得和拼写能力的研究能帮助我们从总体上了解语言习得。[8]

  目前,极少的实证研究关注关键词法在词汇发音和拼写方面的记忆效果,而本研究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关键词法在该方面的运用效果。该项测试结果与Beaton,Gruneberg和Ellis的研究结果中的肯定性效果一致,不过他们的实验对象只有一个人。[9]该项测试结果却与Pressley和Levin等人的实验结果不一致,在他们的最后一项实验中,即词汇拼写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并无明显差异。

  [10]两项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在Pressley和Levin等人的实验中,关键词和目的语词汇分属不同的语言,但本实验中,关键词源自目的语,两者语音和拼写的相似降低了词汇回忆的难度,由此得到更乐观的测试结果。关键词法在词汇拼写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于强化目的语词汇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根据关键词法的记忆机理,关键词和目的语词汇的发音接近,学习者在处理词汇意义信息之前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其发音了,而且英语词汇的发音和拼写有很大关联,熟悉发音自然便于拼写词汇。

  另一方面,运用关键词法时构建的互动而独特的心理意象也包含了语音联系,有助于回忆关键词,从而更容易激活目的语词汇的语音形式。从该角度而言,语义语境词汇学习方法便缺乏相关音位或拼写方面的认知。以上所述就是本测试中实验组获得明显优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来自被试本身。高二学生已经熟悉英语词汇的基本语音知识和拼写规律,亦有足够词汇量作为关键词选择的储备。英语词汇是由字母组合而成,如果熟悉词汇的发音特点,其语音规律便有助于词汇的准确拼读。而且,一些关键词本身的发音就和目的语词汇发音接近,熟悉关键词自然能拼读出目的语词汇。

  (二)阅读理解测试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KWM组的成绩再次明显高于SCM组(T=10.198,P<=0.001)。换言之,对照组和实验组运用相应的方法学习了文章中包含的20个新词之后,KWM组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SCM组。该结果和国外的一些研究结论趋同,例如,McDaniel和Pressley的研究,Jones和Levin等人的研究。生词对英语文章理解造成的困扰一直被视为影响阅读的基本问题。McDaniel和Pressley就认为,在阅读前进行相关词汇教学是促进文章理解的关键步骤。

  [11]尽管已有研究证明关键词法优于其他一些词汇学习策略,但是被用于阅读理解测试的研究鲜少,或许因为文章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阅读技巧和词汇的相关语境,语境提供的相关信息能够帮助语义和文章的理解。而且,词义对文章理解而言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因为英语文章理解还依赖目的语社会文化、文章话题、文章类型等方面知识的有机融合。由此视角来看,在阅读文章前解释相关词汇不一定必要,因为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测新词之意。

  如此而言,相对于常见的利用语义语境的词汇学习方法(SCM),通过关键词法学习词义并不一定对文章理解有甚多帮助,这也是该法鲜少用于文章理解测试的原因。然而,本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以上理论驱动的假设,且对照组并未按预期取得更高的阅读成绩。所以,同样有以下理由支持实验组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首先,文章理解要求具备准确的词汇信息,而运用关键词法能帮助阅读者在看见词汇的同时较快较准地激活头脑中储存的相关词汇信息。因为关键词法比语义语境词汇学习方法(SCM)能提供更多的词汇信息提取路径,帮助阅读者更流畅地回忆出词汇意义。其次,关键词法的运用机理也体现出从词汇意义、阐释和评价这几个方面促进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12]

  再次,文章理解未必需要详尽的词汇信息,关键词法足以应对一般情况下文章理解所需的词汇信息,且上下文也能提供部分语境线索帮助提取词汇信息。最后,关键词法还能在文章语境不足的情况下提取词汇信息,而语义语境法在语境不充分时却难以获得足够词汇意义来保证文章理解顺畅进行。

  鉴于此,强调利用上下文获取词汇意义有可能分散了阅读者理解文章其他方面的内容,当然,这种推断还需进一步证明,或许测试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同样能输入所学词汇,只是对照组没能有效提取词汇信息而影响了文章理解。总之,该测试结果表明,阅读前通过关键词法进行新词学习比通过语义语境法更有利于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这个结论和传统观点有不一致之处,除了上述的原因解释,关于阅读前词汇学习过程中定义性词汇信息和语境性词汇信息的处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结语

  关键词法自提出以来,在西方的语言教学领域陆续有相关的实证研究出现,其对记忆词汇的有效性主要在于特殊的词汇信息处理方式。一是利用心理意象和言语的双重编码方式,尤其注重意象的互动性和奇特性,这与图优效应(picturesuperiorityeffect)亦不谋而合,图像比文字信息更容易记忆并提取。[13]

  二是结合了语音加工和语义加工两个水平,加深了记忆痕迹,同时得到心理意象中产生的语境信息的支持,使词汇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时记忆。关键词法在西方有更广泛的应用研究,还被用于学习记忆国家和首都等地理名称和科技信息,[14]但也受到一些质疑,例如,该法更适用具体词的学习,对抽象词的记忆效果有限。词汇具体性是信息加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基本要素。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相较于抽象词,具体词有更大的视觉工作记忆负荷,语音回路和视空模板都起到作用,双重编码理论得到验证。[15]近年来,ERP技术的出现为词汇具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16]技术支持有助于构建更完善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模式,关键词法的应用效果和灵活度也有待更全面的解析。

  参考文献:

  [1]Atkinson,R.C.&Raugh,M.R.AnapplicationofthemnemonickeywordmethodtotheacquisitionofaRussianvocabulary[J].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1975(104):126-133.

  [2]Likoff,L.E.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M].Boston:Heinle&HeinlePublishers,1990:89.

  [3]Higbee,K.L.Recentresearchonvisualmnemonics:Historicalrootsandeducationalfruits[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1979(04):611-629.

  [4]Hulstijn,J.Mnemonicmethodsinforeignlanguagevocabularylearning:Theoreticalconsiderationsandpedagogicalimplications[A].J.Coady&T.Huckin.Secondlanguagevocabularylearning[C].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03-224.

  高中英语老师论文范文:从四个方面将高中英语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英语是高中教学阶段的重点课程,下面文章就是重点从高中教学理念方向开始入手研究,丰富了相应的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来将高中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英语,德育教育,德育原则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