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行政管理类论文(两篇)

时间:2017年07月20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下面是两篇行政管理类投稿论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通过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来完善政府功能,构建城镇发展的新格局,第二篇论文介绍了镇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方式,论文以陈埭镇为例,探讨了该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有效破解发展的体制机制

  下面是两篇行政管理类投稿论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通过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来完善政府功能,构建城镇发展的新格局,第二篇论文介绍了镇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方式,论文以陈埭镇为例,探讨了该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有效破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资产与财务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

  2011年以来,安徽省大力推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2月出台《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秦栏、高沟2个国家试点镇改革。2012年5月,在2个试点镇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产业特色、发展潜力等因素,遴选出8个省级经济发达镇开展试点。安徽省的改革试点按照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努力探索建立与经济发达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改革内容和相关做法既有安徽多年来乡镇机构改革的经验积累,也有扩权强镇改革的创新,具有鲜明的安徽特色。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功能

  结合经济发达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扩大了镇管理权限,建立适应形势、权责一致、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政府。一是综合设置试点镇机构。试点镇通过整合现有行政事业资源,撤并职能重叠相近机构。如秦栏镇将现有的6个行政机构和9个事业机构综合设置成9个,高沟镇将现有的7个行政机构和7个事业机构综合设置成10个。同时,在不突破全县乡镇行政、事业编制总额前提下,适当增加试点镇编制,重点用于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

  二是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的原则扩大试点镇管理权限。试点镇通过授权、委托和调整派驻机构管理体制等方式,下放了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事权,进一步增强试点镇政府决策自主权。如广德县县直环保、国土等部门结合新杭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下放了117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前,新杭镇已全部承接到位。此外,市、县还将部分人事管理权限赋予试点镇,如对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协同考察任免权、绩效评议权和奖惩建议权等。

  三是简化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需上报国家、省和县(市)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试点镇办理预审,报县级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试点镇办理预审,县级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审批、核准或备案。位于广德县新杭镇彭村总投资1.5亿元的广信农化拆迁安置区项目,就是由新杭镇办理预审,报县发改、环保等部门“见章盖章”,在新杭镇便民服务中心通过项目审批立项。依法受委托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试点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行使,实行综合执法。含山县林头镇所有下放、委托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一律进入试点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建设、规划、环保等领域的部分行政处罚权,交由镇综合执法机构行使。

  二、坚持“双轮驱动”,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试点镇以“双轮驱动”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起城镇发展的新格局。一是以工业化牵动城镇化。随着高沟电缆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沟集镇规模由小到大,快速扩张,由高沟、姚沟、泥汊和邻近乡镇组成的新高沟经济板块建成区面积已达到25平方公里,增长38%,城镇人口由原来3万人增至6万人,增长100%。秦栏镇以推动高压包、遥控器等电子产业集群为依托,推动城镇化发展。镇区面积已扩大到11.2平方公里,不仅集中了全镇85%的工业,90%以上的商业,而且连续4年保持了400户以上农民变成城镇居民的速度,全镇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二是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随着试点镇工业产业园和新经济板块的不断扩容升级,载体功能不断得到加强,为工业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大批中外客商被试点镇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完善的集镇功能所吸引,纷纷将投资的目光投向这里,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工业化的再发展。长丰县下塘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重工业基地,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打造百亿下塘;同时,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下塘建设成为合肥重要的卫星城市。

  三、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注重因地制宜,结合试点镇发展实际和特点,积极探索试点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升试点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探索政社共同治理新模式。秦栏镇专门设置社会管理机构,统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民众自我约束管理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高沟镇加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完善社区自治、村民自治,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二是探索政府提供公益服务新方式。完全由政府承担的公益服务,如农技推广、计生服务等,采取“三规范”,即规范岗位职责、规范指标要求、规范分层考核的管理办法,建立职工薪酬与服务对象满意度直接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主要由政府承担的公益服务,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采取“三定”,即定任务、定报酬、定收费标准的办法,同时逐步扩大“以钱养事”的范围和领域。目前,试点镇范围内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路灯维修等事项均推行“项目招标、市场运作、群众监督、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运行机制,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也促进了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三是探索社会矛盾调解新机制。建立访调结合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在整合信访和调解两个机构的基础上综合设置访调中心,实行一个门接访、一个门处理。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高沟镇、秦栏镇年均受理信访事项均超过100件,件件得到妥善处理,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的案例。

  四、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加大力度改革财政、金融、土地、规划、户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一是理顺县(市)与试点镇财力分配关系。安徽省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超收部分由县(市)财政全额返还试点镇,一定5年不变。在试点镇辖区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社会抚养费、矿业权价款县(市)本级留成部分予以全额返还;按规定报批后,试点镇可收取城市公用事业费附加,由试点镇统筹安排使用。对试点镇迫切需要新上的优势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为县(市)重点工程,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给予支持并逐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如天长市在安排工业园区项目建设资金时,优先安排秦栏镇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无为县每年在财政收入中安排6000万元支持高沟镇电缆产业。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试点镇设立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改善对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融资服务。无为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高沟镇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农行在高沟镇设立了全省首家乡镇二级支行。同时,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依法组建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

  三是改革建设用地管理。安徽省政府积极支持试点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并安排适当数量的挂钩周转指标;省、市、县政府每年分别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给试点镇使用;鼓励和支持试点镇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四是加强规划建设管理。试点镇设置规划建设管理派出机构,受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负责确定镇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乡镇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筑的查处。秦栏镇通过修订《城镇总体规划》,制订《开发区控制性详规》、《农民住宅区控制性详规》等各类建设规划,使城镇建设、开发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五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凡在试点镇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及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办理城镇户口,并按有关规定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单位:安徽省编办

  《镇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方式》

  陈埭镇地处晋江市城东,位于泉州湾畔繁华的三角地带,全镇镇域面积38.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社区),本地人口7.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超过35万人。2002年该镇成为福建省首批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列入试点以来,晋江市着力深入推进扩权增能改革,持续优化政府组织架构,全力打造便民服务和综合执法两个平台,积极构建新型县镇关系,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有效破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政府履职能力

  面对日益繁重的城镇化建设与管理任务,陈埭镇积极探索构建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创新管理体制,提高镇党委、政府统筹调配各类行政资源的能力。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在明晰试点镇权责边界的基础上,按照“小城镇、大功能、小政府、大社会”理念,打破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的界限,对原有“8办3中心1中队”机构进行优化整合,设置党政办、社会管理综治办、经济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和资产管理局、市政管理局、社会事务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和服务中心,形成“2办5局1中心”的管理架构。

  二是理顺县镇关系。为理顺市直派驻部门与镇党委、政府的关系,市组织人事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直派驻经济发达镇机构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派驻负责人任免由镇党委提名推荐、人员年度考核由镇负责、党群关系实行属地管理等,通过人事任免和绩效考核这两个关键,构建起“双重管理、以镇为主”的新型县镇关系。

  三是创新综合执法机制。针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缺失问题,晋江市建立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在陈埭镇成立了联合执法中队,赋予其统筹协调市直派驻执法机构的权限,破解了执法领域“看得见、管不着”的难题。

  二、推进扩权增能,持续完善政府职权配置

  为构建与经济发达镇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政府职权体系,晋江市以提高陈埭镇管理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扩权增能改革,进一步完善了镇政府职权配置。一是厘清权责边界。编制试点镇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明确试点镇应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二是推进权力下放。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便民要求,晋江市政府通过直接放权、依法委托、机构延伸等方式,赋予陈埭镇一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自2012年以来,先后下放各类管理权限141项,涉及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其中,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及低于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核准均可以直接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三是规范权力运行。推进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各类审批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并着力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窗口人员AB角制等规章制度,镇政府的审批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创新用人方式,积极破解机构编制矛盾

  人员编制紧缺是经济发达镇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对控编减编的新形势新要求,陈埭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保障人员需求的有效方法。

  一是在总量内调剂倾斜。2016年,晋江市根据发展需要在总量内为陈埭镇调剂增加事业编制5名,用于加强市政管理、便民服务等工作,并在减编控编中适当降低了陈埭镇的减控比例,保障发展亟需。

  二是探索编外用人方式。通过实施“村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作为经济发达镇建设力量的重要补充;同时,出台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规定,通过招聘编外人员缓解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问题。

  三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管理公司对30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既解决了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管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合作新模式,有效缓解了医疗领域事业编制紧缺问题,也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了新路径。

  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为陈埭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试点以来,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镇建成区面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工农业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等指标均持续增长,凸显了体制机制创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

  推荐阅读:《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和湖北华楚报刊中心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湖北省优秀期刊。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