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时代宁夏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渠桥经验

时间:2021年03月20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夏黄渠桥镇在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探索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悟出一条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旅游底蕴、整合乡村产业结构来发展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之道。 基于此,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通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夏黄渠桥镇在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探索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悟出一条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旅游底蕴、整合乡村产业结构来发展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之道。 基于此,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该镇修缮古桥以塑新景的文旅融合案例展开田野考察,一方面试图呈现中国西北农村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下,创造性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图景和整体风貌; 另一方面旨在发现黄渠桥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所蕴含的本土智慧及其文旅融合实践中的地方性知识,以期对宁夏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有所裨益。 同时,为我国当前思考具有特色地方文化的农村地区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黄渠桥经验”。

  关键词:新时代; 宁夏;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黄渠桥

宁夏社会科学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1]。 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通过以文促旅和以旅彰文之“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培育内容支撑和文化慧根,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内生力量和路径选择。

  作者:杜华君

  宁夏虽偏居西北内陆,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多样。 就黄渠桥镇而言,它与我国很多普通农村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依托乡村集市贸易并在国道交通运输业的带动下,创造出了一张地方文化名片——黄渠桥爆炒羊羔肉,亦由此衍生出了一条以羊羔肉餐饮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2015年以来,黄渠桥镇集红色历史记忆、引黄水利遗产、地方特色美食和文化节庆活动等多种资源于一体,走上了一条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更在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最美村镇”之殊荣。 那么,黄渠桥镇何以能够走上一条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道? 又是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并实现镇域经济的转型? 事实上,这与黄渠桥镇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密不可分。

  二、从因路而荣到因路而困:特色产业的兴与衰

  黄渠桥镇隶属石嘴山市平罗县管辖,是宁北一个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惠农渠的修建和黄渠桥集市的设立而兴起的集镇,此镇亦由桥得名。 109国道纵穿集镇并与镇的主街共为一体,当地交通十分便利。 得益于此的黄渠桥镇曾一度因路而荣,但又因路而困,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交通区位环境的变迁直接相关。

  具体来讲,2003年8月即京藏高速公路(G9)宁夏路段通车前,109国道是通连银川、石嘴山和乌海市等中心城市的主干道,还是周连我国西北与华北的主干线。 如此优越的商业条件,吸引了很多当地人沿街建房从事餐饮业。 由于黄渠桥及其灵沙、宝丰等临近乡镇还“盛产羔羊和本地特殊的水土条件,造就了这里别具一格的爆炒羊羔肉”[2]。 加之,回头客的口口相传和多方媒体的相继报道,黄渠桥爆炒羊羔肉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渐成为一张凸显地方文化的名片,也由此催生了以羊羔肉为龙头的产业链。

  据了解,2008年经营羊羔肉的餐馆曾多达135家①,由此带动着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羊只饲养、青贮种植、屠宰和运输等多种产业的繁荣发展。 倘若走在镇的主街上,“可以发现沿街密密麻麻的餐馆招牌五花八门,但唯独不变的就是‘羊羔肉’三个字,这为黄渠桥人带来了荣耀和自信”[3]。 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更为优质的道路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走这条货车繁多的“老路”。

  一时间的客源减少,对本地餐饮业造成很大影响。 而影响更为深远的是,2012年12月以后,“由于全国煤炭行业发展速度放慢和石嘴山、乌海等地区煤炭价格的下滑,使得与其相关的下游工业和运输业受到直接影响,途经此地的货车数量也日渐减少”[4]。 至2016年2月调查时的餐馆数量已降至39家②。 可以说,过路经济的起伏不定及其周边工矿企业的发展迟缓,致使当地餐饮业的消费市场日渐萎缩,而与之关联的第一、二产业也同样陷入发展的瓶颈期。

  三、从黄渠古桥到小镇新景:文化旅游的融与合

  为突破发展瓶颈,黄渠桥镇政府在2014年12月制定了“历史名镇、文化兴镇、旅游旺镇、饮食靓镇、产业强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力图通过挖掘本土历史文化遗存来开发乡村旅游,进而培育经济增长点并以此盘活黄渠桥镇的整体经济。 由此,这里走上了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复古修桥与国道沿线的小镇新景

  2015年1月,镇政府出资对黄渠桥复古修缮,同时“将桥头荒地开辟成文化公园并沿桥头两侧修建观光廊道,意在向沿途的司机、游客展示这座黄渠古镇的历史风貌”[5]。 至于修桥的原因,时任镇文化站的M站长道出了一个普遍性缘由:“现在宁夏正积极建设全域旅游,用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个大好事。 你要是再早来过我们这儿,你就会看到那时候每到饭点,街上的‘小车’,街外的‘大车’堵得满满登登,餐馆的生意火得不得了。

  你看现在,大不如以前,好多饭馆晚上天一黑就关门了,即便开门的馆子也都是做大车生意的,挣得少。 去年,我们镇上开会时也说,我们这里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就是这座‘老桥头’,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就会吸引游客来,也就不用总‘逮着’沿途司机们的生意做。 ”至于为什么要“复古”修桥?

  M站长侃侃而谈:“‘复古’是因为这个桥本就是个‘历史遗址’! 最初就是因为清代雍正皇帝下旨修渠时修了这座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黄渠桥(镇)。 把它修的‘古’一点,更会吸引游客。 这样一来,人们又来我们这儿‘吃肉’,又能‘吃文化’,司机的生意也有,游客的生意也会有。 ”③上述M站长给出的理由,无疑也在告诉我们,政府如此规划,既是“面对黄渠桥不再作为主干道上的必经之地,通过创造道路‘中点’以弥补本地失去原有区域交通地位的一种应对办法; 也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的双重新语境下”[6],该镇谋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实现经济转型的新起点。

  为进一步凸显小镇的历史文化感,桥头旁竖起《黄渠桥碑记》《黄渠桥·平罗县文物保护单位》《黄渠桥赋》三块石碑,将小镇因渠而兴、由桥得名、缘桥而聚和因路而荣的历史记忆,通过勒石铭记的传统昭示给众人。 倘若再次途经此地,桥头旁一块硕大的石碑上用小篆字体刻有“黄渠桥”三个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自此,该镇深挖本地文化资源,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铺设起乡村振兴之道。

  (二)创办节庆与本地文化的年度呈现

  由复古修桥所开启的文旅融合,更带来了本土文化的再造与变迁。 于是,一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节庆上演开来。 “黄渠桥旅游美食文化节”是近几年被临近乡镇模仿和外人称道的文化活动。 节庆当天,全镇只要有空闲的人,都会前来参加,共同庆祝这个黄渠桥镇自己创办的节庆。

  美食文化节通常举行三天,第一天的开幕式最为热闹,因为可以免费品尝爆炒羊羔肉。 举办地点就在集市里的“乡村大舞台”。 每年节庆,筹备方会邀请各级领导、各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及妇女主任、当地的种粮大户和牲畜养殖大户以及羊羔肉餐馆的老板等地方上的商业精英。 平罗县文化艺术团也会应邀前来演出,地方民间文艺人士和一些想上台“露一手”的村民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活动项目由时任该镇专管文化宣传的副镇长Z主抓并由文化站一行人员统筹安排,表演节目的村民负责提前排练和当天演出‍‌‍‍‌‍‌‍‍‍‌‍‍‌‍‍‍‌‍‍‌‍‍‍‌‍‍‍‍‌‍‌‍‌‍‌‍‍‌‍‍‍‍‍‍‍‍‍‌‍‍‌‍‍‌‍‌‍‌‍。

  整个节庆环节包括开幕式、各级领导讲话、各家爆炒羊羔肉品尝和评比及其颁奖、歌舞表演、广场舞比赛,以及最后的闭幕式等相关环节。 而且,当地商户们还将自家的产品展示并进行促销。 养殖大户还会将自家饲养的牛、羊、驴、马、孔雀、珍珠鸡等牲畜家禽带来,让人们驻足观看和逗乐。 此外,该镇周边的村民也会前来观看,大部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还能领取到活动上颁发的纪念品、小扇子和“鼓掌拍手器”等“小礼物”,乐在其中。 可以说,如此一个受到村民们喜爱的节庆,已成为黄渠桥镇乡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但这个节庆并非沿承许久,而是一个新近打造或发明的乡村文化“传统”,自2015年9月16日创办至今,才不过四年时间[7]。

  (三)创建展馆与红色记忆的实体展现

  创办节庆的同时,镇政府还加强“硬件”建设。 换言之,通过政府精英牵头、本地文化精英参与和当地百姓自发捐赠展品并以原文化站为基础,创建了黄渠桥镇文化馆,该馆同时还发挥着红色旅游景点的功能。 据了解,该馆最初以黄渠桥镇的红色记忆为主题进行布展,随后又将“西部历史名镇、宁夏美食特色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相关元素汇聚。 由此一来,该馆又成为一个全方位、实体化展示黄渠桥镇历史文化的窗口。 而且,这还是一座集文化、教育、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总占地面积为3 600平方米。 其中,主体建筑为框架式二层楼,一楼为文化站,主要开展图书借阅、文体活动; 二楼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基地分两个展厅,第一展厅的内容包括历史类、革命传统教育类等内容,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宁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黄渠桥党支部及其一段中共革命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第二展厅主要介绍黄渠桥镇独具魅力的爆炒羊羔肉、扁豆凉粉、老豆腐等特色饮食文化,以及剪纸、婚俗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

  2015年11月5日,黄渠桥镇文化站获评“全国优秀文化站”荣誉称号。 截至2019年3月底,文化馆共收集相关文字资料40余万字,图片资料300余张,相关文物50余件,接待各界领导、学者、企业家、学生、群众等270多批次,共接待7000余人次。 ④可以说,黄渠桥镇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还是中国共产党早先于此开展革命工作的根据地。 就像很多参观过这里的人们,往往都会感慨道:“黄渠桥这个地方好,有的吃,还有的看。 ”由此来讲,展馆不仅为黄渠桥人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还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一面了解本地文化的视窗。

  四、从自在发展走向文化自觉: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渠桥经验

  综上来讲,黄渠桥镇通过一系列文旅融合的社会实践,探索出一条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旅游底蕴、整合乡村产业结构来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转型之道。 换言之,黄渠桥镇在道路变迁中虽处于“被边缘化”的生存环境,但这座“古桥”就像一束历史的慧根和一汪永续的甘泉,为黄渠桥人带来了重获繁荣的希望和可能,更在复古修缮以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实践中,悟出一条从自在发展走向文化自觉的乡村振兴之“道”,而这条无形的振兴之“道”正蕴含在穿镇而过的有形之道当中。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的109国道,让处于中心城市间的黄渠桥镇兴盛繁荣,更让黄渠桥人在爆炒羊羔肉这张靓丽名片的映射下备感荣耀。 然而,区域经济和交通区位的变迁又使黄渠桥镇遭遇了“边缘化”。 但被边缘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心化”的开始。

  结合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资本再生产理论来讲,这是因为边缘化的市场环境,反而倒逼不甘人后的黄渠桥人通过“文化资本的再利用与经济资本的再生产这一资本化的转换实践”[8],为黄渠桥镇找到了从以往依托道路经济(外部)的弊端,从而自觉转向发展旅游经济(内部),进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借此盘活黄渠桥镇的整体经济。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黄渠桥镇依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道,也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循环再生产的逻辑[9],这正是黄渠桥镇从自在发展走向文化自觉的一道缩影和生动呈现。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复古修缮的黄渠桥身由大青石三拱洞筑砌,两座桥墩迎水面各安放龙头、龙尾一尊,桥长15米,宽7米。 那么,如此一座小桥之所以被关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之相关联的地方佳肴——黄渠桥爆炒羊羔肉。 换言之,物质上的重要性塑造了桥的最初意义,而经由爆炒羊羔肉这一文化资本所衍生出的种种意涵,又进一步催生了桥的象征意义、品牌价值和旅游价值。

  因由此故,黄渠桥镇的“古桥”、历史记忆、文化展馆、本地文化、节庆活动等等,在羊羔肉文化资本的关联中,均可以成为一种可开发的文化资本并服务资本化实践和产生增值效益。 也就是说,在乡村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新语境下,黄渠桥爆炒羊羔肉这个地域象征符号成为一种可操作的核心资本[10]并被带入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之中、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再生产实践当中,同时表现为文化和旅游的互惠发展,进而振兴黄渠桥镇的整体经济。

  最后,通过对黄渠桥镇修缮古桥以塑新景的文旅融合个案的田野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渠桥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文促旅,可以提升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品的文化内涵,正如M站长谈及复古修桥之理由时所言,人们来我们这儿又能“吃肉”,又能“吃文化”,司机的生意也有,游客的生意也有; 亦如很多参观过黄渠桥文化馆的人们,往往都会感慨道:“黄渠桥这个地方好,有的吃,还有的看。 ”另一方面,以旅彰文,可以提供一个本地文化的传承平台及其一种文化传承的动力机制,两方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简言之,文旅融合,形式在“融”,本质在“合”。

  社科论文投稿刊物:《宁夏社会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总之,109国道如同黄渠桥镇的一条生命线。 这里既因路而荣,也因路而困,但又借道转型。 换言之,黄渠桥镇处于发展瓶颈和道路危机时,正是通过文化自觉的方式探寻出了一系列的文化生存策略,不仅践悟出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协调与融合之道,还探索出了一条运用地方性知识实现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道、经济转型之道,而这种本土智慧在成为一种文化资本的同时,也成为黄渠桥人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和宁夏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地方经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4][6] 杜华君.传统再造、族际交往与乡村社会整合——宁夏黄渠桥镇“桥神”祭祀的人类学考察[J].宁夏社会科学,2018(1).

  [3][7] 杜华君.黄渠桥之“道”:一个宁北回汉共栖地域共同体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5] 杜华君.仪式交往与社会资本再生产——宁夏黄渠桥镇“桥神保佑”祭祀活动的田野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18(1).

  [8] 杜华君.人类学视阈下茶卡盐湖的工业开发与景区生产——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缩影[J].青海社会科学,2018(1).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