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戏剧艺术传播的移动媒体应用方式探析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球,中国戏剧舞台艺术作为依赖线下空间的文化展演形式,在当下也站在危机与机遇的交叉路口。一方面,戏剧艺术立根群众,为防控疫情,必须减少活动聚集,此举措阻隔了剧场这一传播媒介;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的国家形势推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球,中国戏剧舞台艺术作为依赖线下空间的文化展演形式,在当下也站在危机与机遇的“交叉路口”。一方面,戏剧艺术立根群众,为防控疫情,必须减少活动聚集,此举措阻隔了剧场这一传播“媒介”;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的国家形势推动线上产业飞速发展,人们对戏剧艺术“老古董”的刻板印象加深。面对这样的情形,戏剧艺术传播如何才能赶上时代浪潮,乘风破浪呢?

  【关键词】戏剧艺术;移动媒体;新媒体;数字化;戏剧传播

戏剧文学

  中国戏剧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从古至今都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的戏剧艺术指的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与现代的影视戏剧艺术不同,并不具备很强的商业属性,它所固有的是极强的文化属性,它不仅仅限于地域文化特点,还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每一个时代都少不了戏剧艺术的传播,戏剧承载着时代文明的进步,而文明也刻印在戏剧传播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播,戏剧文化将是一种“死文化”;如果没有戏剧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播将丧失一条重要的路径。[1]正是因为有着极强的文化属性,戏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才会亟需得到关注及讨论。本文将着眼于互联网时代下戏剧艺术传播面临的痛点问题,结合移动媒体的传播应用方式,给出提升戏剧艺术传播影响力的合理建议。

  戏剧论文投稿刊物:《当代戏剧》(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西北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戏剧·电视双月刊,迄今已48年历史。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熔研究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炉。

  一、戏剧艺术传播方式的演变

  古代戏剧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字与表演两种,文字传播即剧本传播,表演传播即舞台传播。舞台传播这一传播方式从古至今都是戏剧艺术传播必不可少的传播方式之一,即便当代的戏剧艺术传播增添了线上观戏、电子艺术期刊等艺术传播手段,但能够引发受众关注,满足其期待心理的,依旧是剧场中的舞台表演形式,也就是要达到“戏剧场”的效果。“戏剧场”是以共同交流和感受为基础的统一的环境和心理时空。[2]

  群体会在“戏剧场”中不断进行心理及情绪反馈,由此达到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产生心理趋同,这便达到了戏剧艺术传播之目的。由此,从戏剧艺术的历时性传播中可以发现,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手段均发生了变化,只有传播内容即故事原型本身未变。[3]此外,舞台传播仍是戏剧艺术传播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本文在探讨移动媒体应用方式时,也会遵循这一既有惯例。

  二、戏剧艺术传播在当下面临的问题

  (一)演员自身价值定位呈现“低追求”

  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需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一台好戏,需要行当齐全,才能赢得满堂喝彩。但是,随着群体意见领袖的兴起,人人都想当“名人”,人人都想受追捧,加之充斥着商业价值,部分戏剧演员开始变得浮躁。需要吃苦练功的武旦逐渐没人去研习了,适龄的梨园子弟往往更青睐于大女主——花旦。某戏剧青年演员说:“武旦又累又苦,哪有花旦轻松,练练唱便能获得一群粉丝。”这与上个世纪老艺术家对戏剧修习的态度截然不同。

  淮剧泰斗何叫天,从《三女抢板》中的黄伯贤,到《秦香莲》中的王廷玉和包拯,再到《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和杨令公等,何先生十岁登台,由丑角,改老生,再兼小生、净,可谓生、净、丑,三行当俱全。老艺术家勇于创新、自成一派,由此才推动了淮剧艺术的发展。这一种严于律己、业精于勤的精神,在如今的梨园界实属少见。

  (二)剧团文化品牌推广显露“弱能量”

  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发展,加上疫情加速各行业“云化“,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在2020年3月成功突破11.56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41岁以上用户较去年增长了965万。泛娱乐行业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飞速生长,同时迸发出强大的能量,而文化行业中的戏剧艺术却呈现出相对孱弱的态势。同类比较曲艺艺术,地方戏剧团体没有能力形成一个“剧团文化品牌”,由此可见,地方剧团缺少专业化市场品牌运营能力。另外,剧团改制虽然改变了剧团的运营模式,但是工作的思维模式却没有改变。尤其是地方剧团,因为缺少一线城市剧团的国内外戏剧艺术交流机会,所以容易导致舞台艺术固守成规,疲于转型,懒于创新。这两点原因对剧团文化品牌的形成及推广产生了影响。

  (三)戏剧艺术受众呈现“老群体” 随着各省市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不少剧团开始在各地进行艺术展演,有的在当地剧场进行惠民演出,有的送戏下乡,舞台车开进田间地头,开到广场周边,不一会就能汇集一群人。

  但是在人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习惯于线下看戏闲谈的休闲方式,而这恰恰也是年轻人不习惯的休闲方式。这些年的“送戏进校园”活动,目的就是打开年轻人的视野,让年轻人去了解、去接触戏剧,但是年轻人对戏剧的了解也就仅仅局限于剧场传播,往往也只有在“戏剧场”中达到集体无意识状态,对戏剧文化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而当走出剧院,这种认同感便会消失,等待下一次被唤醒。对戏剧抱有热情的老年人会因为一个唱段而去找收音机来进行重温,老年人也会因为戏剧爱好的相投而形成“票友”团体,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中的社群。移动媒体如何带动戏剧欣赏受众年龄范围的扩大,也是本文需要去探析的问题之一。

  (四)剧种振兴愿景表现“小格局”本文随机选择了20个戏剧相关网站,包含戏剧资讯、戏剧资料、戏剧宣传等多个方面,借此来统计其是否具有英文语言切换功能。数据显示,在20个戏剧艺术相关的线上网站中,仅有2个网站具有中英文切换功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各地特色剧种的发展眼光仅局限在国内,对于走出国门,获得更多的海外关注度并未加以重视。

  三、戏剧艺术传播中移动媒体应用的几种方式

  (一)移动媒体的概念移动媒体,可以理解为可移动状态下进行传播的传播工具。作为信息流动的过程,传播的实现有赖于媒介的存在,因为传播的发生需要中介。[4]移动媒体也就成为媒体中介,带动信息的传播。对于“移动”一词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分别是使用场景、触达范围及媒体景观。从使用场景来说,传播开始在移动中进行。人们随身携带手机、平板、手提电脑等电子设备,因此信息传播的使用场景不再受限。从触达范围来说,移动通信网络的无所不在促成了移动传播的无所不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时间间隔被缩短,因此,信息在人与人之间随时发生着移动交换。从媒体景观来说,移动媒体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并且实现了能够跨越距离的全球性联络。由此可得出,移动媒体的广泛应用是网络传播发展成为移动传播的必需工具。

  (二)移动媒体应用的几种方式

  1.戏剧+大IPIP概念日趋流行,但能把IP用好的很少。罗振宇在2020年的跨年演讲中提到IP,他说,IP是能够凭借自身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束缚的虚构的内容。IP概念随着运用的广泛,也逐步泛化。以盛趣游戏为例,盛趣游戏作为中国领先的互动娱乐内容运营平台,不断推进“精品化”、“全球化”、“新文化”三大战略,在与敦煌研究院近三年的合作对话中,也在主推文物IP,在调研中可以发现,敦煌壁画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中国文化符号,以敦煌壁画为主题的月饼台灯礼盒、鼠标垫等文创产品也都是对敦煌壁画这一IP进行的再创造,这个IP本身就能够吸引有审美及消费能力的目标受众。

  四、戏剧艺术传播的未来可能性

  中国戏剧虽然在当下的移动媒体环境中略显劣势,但是它依旧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戏剧艺术源远流长,且极具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品格,正因如此,它的未来才具有更多可能性。我国当代公众文化消费的样态跟随“全球化”浪潮已经步入了“全民娱乐”大格局。[6]戏剧艺术虽然已被国内一些学者区分为“趋向主流艺术的非营利戏剧”和“趋向大众娱乐的商业戏剧”两种方向,但本文却认为戏剧艺术可以在这两种方向上博采众长。

  戏剧艺术可以利用商业戏剧的媒体融合策略,联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建立有效传播渠道。同时,戏剧艺术也可以加强受众的参与,积极向年轻人平台靠拢,利用各个平台的传播优势,并结合不同的内容策划,来让观众成为戏剧传承和传播的参与者。戏剧艺术再创造可以融合新兴内容元素来打开年轻人市场,因为有些事物必须先进入受众视野,才会有后续的发展可能性。戏剧艺术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忽视其社会性文化产品的定位。我们也必须坚持戏剧作为主流艺术应当承担的文化责任,为人们带去有价值的,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这才是戏剧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吴宇,王坤.新媒体视阈下戏剧艺术的传播与传承[J].大舞台,2012,9:5-6.

  [2]徐海龙.“戏剧场”的形态及原型生成——戏剧传播媒介研究[J].戏剧文学,2005,5:17-22.

  [3]李玉莲.元明清小说戏剧传播方式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1998,5:3-5.

  [4]邹军.移动传播研究:概念澄清与核心议题[J].新闻大学,2014,6:71-76

  [5]郑积勤.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婺剧为例[D].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浙江师范大学,2016.

  [6]王晓鹰.戏剧在商业中的传播与沉沦——从我国小剧场戏剧现状谈起[J].艺术评论,2011,10:1-3

  作者:薛慧君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