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门巴族基础群众文化价值挖掘探讨

时间:2020年11月1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门巴族作为我国民族组成部分之一留下了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而这产生并服务于门巴族基础群众生活实践当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稳步推进,应当着力对门巴族基础群众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并传承发扬具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本篇文章主

  【摘要】门巴族作为我国民族组成部分之一留下了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而这产生并服务于门巴族基础群众生活实践当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稳步推进,应当着力对门巴族基础群众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并传承发扬具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本篇文章主要从推动文化发展的几个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又于结语当中对门巴族基础群众文化价值挖掘及发扬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门巴族 基础群众 文化价值挖掘 文艺演出 服饰 竹编

群众文化

  门巴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史过程当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门巴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即门巴语,门巴语与汉语同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有着自己的文化意蕴和内涵特征。同时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门巴族也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这些历史文化内涵长期滋养于门巴族基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当中。其产生于门巴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实践当中,同时也对门巴民族的发展进步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时至今日,立足于新时代背景来看,充分挖掘门巴族基础群众文化价值。

  文化方向论文范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分析

  发挥其对于当代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显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和积极的时代意义。为此,门巴族所在地区,墨脱县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在对这一方面提起充分重视的前提之下,采取了相关举措来推动其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发展。其中有关文化宣传部门及相关人员更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文艺演出文化

  墨脱县文化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地位,不断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其中县文化局下辖电视台,民间艺术团活动中心,电影队,非遗文物办,扫黄打非办有关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都对上述要求予以了切实落实。墨脱县文化传播电影电视剧自创办以后,由县委宣布部分出独立办公。在时代要求的号召之下,其采取了众多举措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基础群众文化宣传工作。

  县民间艺术团承办,参加各类演出120余场,承办由市委组织的县民间艺术团到全县各村开展送文艺活动和八进文艺演出68场,观看观众人数高达18000人次,举办了元旦,藏历新年,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迎五四,好歌大家唱,建党97周年,建国69周年纪念文艺演出等活动。其中,为丰富基层群众生活,墨脱县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依托文化惠民演出平台,自编自演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丰富群众“精神食粮”。全年县民间艺术团赴各驻村点年先后开展送文艺活动和“八进”文艺演出70余场,观看群众20000人次。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墨脱县县民间艺术团赴7乡1镇开展“八进”文艺下乡演出,为当地干部群众送上了一场文艺盛宴,标志着“八进”文艺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演出集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于一体,以反映民族特色、唱响时代主旋律为组织形式,给墨脱人民奉献了一场丰富的精神食粮,精湛的技艺、靓丽的身姿、浑厚的嗓音,让农牧群众大饱眼福,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演出活动充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营造了人人参与、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广大群众通过观看文艺节目、有奖问答扶贫政策等形式,加深群众对党的政策知晓率,提高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

  二、服饰文化

  服饰习俗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有着悠远的历史。墨脱县,藏文意为“花朵”,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东段与岗日嘎布山脉的南坡,东邻察隅县,南与印度交界(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西接米林县、隆子县、错那县,北连波密县、巴宜区。千百年来,门巴族人民在生产实践和同大自然交互作用中,形成了独特民族风格的服饰打扮习俗,由于从热带到温带,从平原到山区,地域气候因素差异影响不同,各地门巴族的服饰略有不同,男式有长、短两种外套、均用氆氇制作。

  长外套衣长达膝,斜襟右衽,衣角开口,有袖领和扣、无衣袋,多用银灰色边,其色以黑色为主,穿衣时,系一条长约2米的氆氇腰带。墨脱男子穿棉织的土布外衣,由红、黄、黑、白、绿5色相间织成的外衣。内衣一般用白土绸作料,斜襟右衽,无领。在野外劳作时常绑缠裹腿,以防蚊虫叮咬。门巴妇女服饰由一种竖条纹花布做成,圆领、长袖。在劳动时,在后颈下部围一个白色圆垫肩,称为“林巴”,在腰部及臂部以下批挂一块红氆氇或黑氆氇围垫,下体穿“辛嘎”筒裙。墨脱门巴妇女喜欢穿白色的小上衣,一般不穿外罩衣服,天气较冷时,穿无领无袖,从头上套下的宽大褂子,由红、绿

  花条纹组成的长衣,下身穿花筒裙,筒裙的两侧各有3道褶皱,有的在裙上挂级小铃铛,走路时叮当作响,清脆悦耳,腰间还佩挂小腰刀门巴族男女蓄长发,喜带配饰。妇女头发的下部直到辩梢衬以红、黄、白、绿等各色棉丝或丝线,两条子垂落下来,像似缀满了盛开的野花,而他们一般都喜欢把辫子盘在头上或缠在帽子上。门巴妇女装饰品有耳环、项链、腰带、手镯、戒指等、男子腰佩长刀,挽弓持箭,十分刚健英武。男女都戴一顶别具特色的小帽,门巴语叫“巴尔霜”。

  门巴服饰代表着门巴族的发展历史、文化的起源,是门巴民族的一种符号和象征。门巴族男女各2款服饰,男装:第一款特点颜色鲜明、华而不骄、高贵文雅。另一款特点纯白色,代表门巴族男性粗狂外表下那淳朴善良、温柔细腻的内心。从门巴族男性穿着及腰间佩戴刀具,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生活等次。女装:第一款式特点五颜六色、光鲜靓丽、给人以一种聪慧丽人之感;另一款式特点颜色单一、裤裙颜色为彩虹色、代表了女性对青春与美丽的渴望。我们可从女性佩戴的首饰,看出家庭出生和社会地位,金银首饰代表富贵。

  现在,门巴族人们在保留传统服饰文化特点的同时融入了一定的时代因素,主要体现在更便于劳作。这是门巴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更是进步。

  三、竹编文化

  巴登,门巴语意思是“直直的藤竹”,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背崩乡,是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一个村落。编竹器,曾是当地门巴族制作生活用具的“绝活儿”,如今成为人们收入的重要来源,还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巴族的竹编原料主要是一种叫“大巴”的竹子,这种竹子韧性好、色泽光亮,编出来的竹器可用上数十年。每年的12月到1月,村里的人们都要到6公里之外的“修古都旺”(门巴语:纸山沟)砍伐“大巴”。这些竹子被背回村里,经过剥皮、晾晒、泡水等工序后,用来编制竹器。

  如今,除了传统的背篓、首饰盒等,村民们设计了很多新产品,有竹垫子、竹椅子、竹沙发等,还将具有门巴特色的图案编到竹器中。村民索朗平措靠竹编技艺参加了西藏首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自从墨脱公路通车后,竹编的销售额更是增加了近一半。门巴族人们在对竹编文化加以传承的过程当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的双赢。

  竹编技艺是墨脱县7乡1镇群众的主要受益来源渠道,只要是15岁以上男性,均利用农闲时间、茶余饭后都从事藤竹编织。目前,门巴竹编编织技艺是门巴族人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逐步发明、创造出来独特的门巴文化之一;是门巴族传承祖辈手工技艺的宝贵遗产;是门巴族人民文化起源、发展历史的重要体现;是门巴人民聪明才智、勤劳朴实的智慧结晶。

  结语

  门巴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群众已经对门巴族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及传承和发展提起了相当的重视,并且在日常生活实现过程当中采取了各种举措对其加以继承和发展。其中不仅包括本文所提到的文艺演出,服饰及竹编文化的发展,更包括方方面面。相信在门巴族及其他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门巴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会不断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陈乃文编:《西藏门隅地区若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油印本,1978年版。该材料后收入《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中,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于乃昌:《门巴族民间情歌与仓央嘉措》,《西藏文艺》,1980年第1期;《仓央嘉措生平疏议》,《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

  [3]关东升主编:《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族、门巴族、路巴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4]万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190、191、192、194、195、198、200、201、204-205.

  [5]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386.[5]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5.

  作者:索朗卓玛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