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论书法的艺术价值和美育价值

时间:2020年11月11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书法其实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分析引出其潜在的艺术价值,从对书法元素与视觉艺术的理解入手,结合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书法元素在视觉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探索视觉艺术中书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书法其实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分析引出其潜在的艺术价值,从对书法元素与视觉艺术的理解入手,结合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书法元素在视觉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探索视觉艺术中书法元素的应用方法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解读书法元素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与价值,既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促进视觉艺术向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书法;艺术价值;美育价值

书法论文

  引言

  书法学习与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学习一样,都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则与规律。这些法则与规律、技巧与方法,只有通过不断临摹学习才能掌握。现代人书写的工具与古人大不相同:古人用毛笔书写,从篆隶入手;而今人用圆珠笔、钢笔做书写工具,书写讲究方方正正,横平竖直。长时间习惯性书写,让我们对书法艺术审美停留在实用性上。这种认识与书法美学是背道而驰的,习惯性书写得越多,习气就越重,书法审美越趋向世俗化。提升书法审美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临帖,在碑帖中发现书法内在的美。

  临帖是重新认识书法,去掉不合法度书写的不二法门,是通向书法的必由之路。历史上没有哪一位书家不把临帖当作学书的毕生功课。只有亲近古人,与古为徒,才会入帖,走进书法世界。我们常说以古为师,学书要找到一个好的老师,这个老师就是碑帖。如何选择好的碑帖?首先要选择与自己的气质、审美取向相吻合的法帖,如有人喜欢清逸、俊朗的,有人喜欢静穆、沉稳的。

  现在碑帖多,版本又多,选对了能事半功倍。晋唐是书法的巅峰时期,从三国时期的钟繇,晋代陆机、“二王”,到中唐诸家,可以说大家辈出,名帖数不胜数。书法到唐代已完成了五种书体的演进。真、行、草是在隶书中演进过来的。王羲之变法,由古法创立新法,这里的古法与新法指笔法,也就是篆籀法和一拓直下笔法。时至今日,我们都在运用这两种笔法。魏晋南北朝是政治上动荡,而人的思想非常自由时期。隐士是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时代符号,他们的书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心灵的书写。不像唐以后的文人为科举制度规范而书写,而宋人君臣共治的家国情怀,让以后的文人很难逃离科举制度对书法的规范,再也没有“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取而代之的是“进亦忧,退亦忧”的文人情怀。因此说晋唐法帖是学习书法的源头活水。

  1何为书法元素

  书法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熟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写方式发生变化,书法也逐渐成为一种小众艺术,不再是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书写技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文字书写形式,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经过实践的验证,不断拓展和延伸为具有一定审美属性的视觉符号。现在很多人都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近些年也被看作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突破口,而如今传统文化在大众视线里只是一些空洞的词汇和抽象的符号,真正能够将其解读透彻的人少之又少。如阴阳五行观、儒释道的一些思想观念对于寻常人来说往往很难理解的。

  书法元素可以说是中国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独特的视觉载体,承载了近千年的历史文化。也许我们无法效仿古人创作出那么多独具匠心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隶书、楷书、草书等早已成为后人不断研习的字体形式,并蕴含许多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视觉内涵不断扩充,这种视觉的延伸使书法成为一种充满传统意蕴的视觉元素,并应用到现代视觉艺术当中。笔者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更希望从鸟瞰的视角来重新分析书法元素在视觉艺术中是如何呈现的,需要通过较为宽广的视野和开放的视角才能深刻解读其应用价值。

  2书法艺术的传承

  书法艺术的传承是传承大统,究其内在而言是传承道统,究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看成是传承系统。既然说到书法艺术传承,就必须要清楚其传承关系和发展线索。

  书法艺术的传承前期从商朝中晚期象形文字体系的形成到东晋,是主要依附于书体的演变而发展的;后期从东汉到清代,体现书法风格、书家群体和楷模作用。

  商朝时期象形装饰性文字,美化字形的风气影响了当时其他的叙事造器,到西周早期成为了金文的主体。装饰性文字美化字形的方法,直接引发对书写美的追求和规范,大篆书体应运而生。大篆的成熟,标志着象形字从字体表现上的具体象形,转化为仿物的仿形线条,抽象性进一步增强。小篆是古文字的终结。关于小篆的作者,一说《说文解字叙》记载为程邈,一说李斯等人奉旨统一文字,小篆的作者应为李斯。

  笔者认为,字体的演变发展是受政治需要、社会文化影响的,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在特定的时期由某人或者某一批人来归纳整理,把书体的演变归功于某个人是有失偏颇的。延续西周大篆并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秦国。小篆斟酌《史籀篇》大篆字书改定而成,在传抄时加入当时流行的文字在所难免,所以秦始皇为了文化文字的统一,遂在秦系文字的基础上颁布实行小篆。

  隶变是秦系古文字变革的开端,起初主要结合书写性简化分解线条,重新组织字形。随着秦国的军事扩张,作为文字的秦隶也逐渐向外扩散,六国人民的加入,也会把旧的书写习惯带入当中。也就是说统一文字的工作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文字是文化的表现,六国文字的表现反馈促使秦始皇重新确定规范标准。但是六国人书写潦草的习惯很难改变,它成为衍生隶、草二体分途发展的催化剂。隶变结束后隶书正体化,彻底消除篆书字形,用抽象的点画重新组织字形,确立新的笔顺、笔画连接方式,化圆为方,变曲为直。字形结构形成了新的规范,在全社会通行。

  对于草书来说,汉武帝时期是关键性的发展时期。汉武帝建立起严格的文字考试和监察制度,并鼓励、选拔善书者进入各级政府任文职官员,形成“善史书”的社会风气。“善史书”风气的结果就是书家群体的大量出现,使书法从写正字正体和满足政治需要,向书法艺术、日常实用的草体方面变化。最开始人们有浓厚兴趣的作品形式是亲朋好友之间表达问候的书信尺牍。原始草书最早发现于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部分字形,而成篇的与隶书分途发展的原始草书则发现于马王堆汉简中。原始草书是从隶变的字形当中一步步变化而来的,被称为“章草”。“善史书”风气,尤其是帝王后妃等人群非功利性地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和鉴赏能力。

  艺术方向论文范例:浅谈书法用笔中的“行笔”技巧

  结语

  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创作这一概念是当代的产物,实际上是当下人们生活与书法逐渐远离的表现。如今人们为书法创作设计了很多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但这种设计很难再现艺术的真实内涵,习书者也始终困惑于临摹与创作的脱节。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创作是指书家吸收、转化所临碑帖,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碑帖,创作只是临帖的延伸。笔者把创作总结为三类。一是临摹性创作。就是创作时帖里有的字照搬过来,书法结构、笔法等保持一致。这就要求选择创作内容时帖内的字尽可能多些,另外还可集字创作。

  二是依托性创作。依托某件作品进行创作,笔法、结字、行气、墨色、字组都要依托作品,只是内容换成自己需要的内容。三是吸收性创作。把握主体风格,适当吸收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如想用《书谱》的风格进行创作,那么这件作品尽可能靠近《书谱》的面貌,同时可以吸收“二王”一脉的东西,形式上可以拼接成条幅等,满足当下展厅视觉需要。

  参考文献

  [1]施锡斌.书法:不为人知的修身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

  [2]王岩杰.书法“线性表现”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

  [3]陈山江.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

  作者:刘波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