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走进法律》听评课及反思

时间:2020年06月22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这几年各地校本教研活动蔚然成风,有声有色。诸如公开教学周、师徒帮带、新教师汇报课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然而,公开课有意义的延伸部分,即评课活动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公开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几年各地校本教研活动蔚然成风,有声有色。诸如公开教学周、师徒帮带、新教师汇报课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然而,公开课有意义的延伸部分,即评课活动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公开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是笔者听完一节公开课的感受与体会及教学反思。

  本学期中旬在市教科所莫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七年级思想品德教研活动,桂林市一中学的许老师执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律》,我校三位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听课及评课中去,本次教研活动再次为我们各校的思品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思品教学研的氛围。

  下面本人就结合许老师的教学课堂对本教学研讨活动作一个简单的课堂评价反馈及教学反思。

教师教育论坛

  一、课堂亮点

  1、本节课教学设计完整,结构清晰,环环相扣。许老师主要从身边的规则入手,让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规章、纪律和法律的区别,体会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教育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法律,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意识,积极的学法、爱法。注重对学生读写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设问,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训练。许老师在课堂中就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讲解知识点,同时让学生结合案例和学案资料思考讨论,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还做到讲练结合,升华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思想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中进一步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求异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堂一开始时许老师巧妙的运用情景设疑(几个学生上课迟到的情景呈现,然后教师通过语言设疑:“这几个同学上课铃响了都没有到,违反了学校的校纪校规,就是违法了。”)学生们纷纷开始质疑(“不可能吧,那这样就算违法的话,那我们有多少同学天天违法呀”)并解疑,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这一环节就很轻松的让学生明白了违纪与违法的区别,同时注意了变式教学,极大启发了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二、我的思考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置。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动起来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本节课许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得非常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薄弱了一些。

  2、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更有针对性和深度。如果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也只是浅层次的。特别是本节课中在讲解法律的三个特征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讲透讲深,否则学生一做题就会有问题。个人认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

  3、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我觉得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通过本次教科研活动中听评课,使我再次明白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你考虑的多么周全,但对活生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宽阔无垠的,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有灵活机动的生成,平时要善于积累教材,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心中时刻想着学生,从学生的视野设计教学,力争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集师生共同的智慧,才能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共生共长。

  作者:潘娟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教师教育论坛》自2007年开始。本刊哲学社会科学版扩展刊期为月刊,全年出版12期。其中双月号(2、4、6、8、10、12)各期为综合性学术类内容,刊载各类高校教师、研究生及各类学术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其学科涵盖政治、法律、经济、中文、教育、英语、历史等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