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时间:2019年12月05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与正式启动,于图书馆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学科协同之新、信息技术融入之新、人才培养模式之新等方面。图书馆需要适应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满足出现的用户服务新需求,在服务的学科融通、技术应用、协同支撑等

  摘要: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与正式启动,于图书馆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学科协同之新、信息技术融入之新、人才培养模式之新等方面‍‌‍‍‌‍‌‍‍‍‌‍‍‌‍‍‍‌‍‍‌‍‍‍‌‍‍‍‍‌‍‌‍‌‍‌‍‍‌‍‍‍‍‍‍‍‍‍‌‍‍‌‍‍‌‍‌‍‌‍。图书馆需要适应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满足出现的用户服务新需求,在服务的学科融通、技术应用、协同支撑等方面积极变革,面向管理部门、科研团队、师生个人开展学科规划、智库决策、嵌入式学科服务、智慧平台支撑等服务‍‌‍‍‌‍‌‍‍‍‌‍‍‌‍‍‍‌‍‍‌‍‍‍‌‍‍‍‍‌‍‌‍‌‍‌‍‍‌‍‍‍‍‍‍‍‍‍‌‍‍‌‍‍‌‍‌‍‌‍。

  关键词:新文科;图书馆服务;智库服务;智慧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

图书馆

  2018年10月,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中,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新文科”概念浮出水面。

  相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出现的更晚,而随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启动,新文科建设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最重要教辅机构,如何面临与回应新文科建设新形势下用户提出的新要求,进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与时俱进发展,是图书馆界需要面对与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1新文科之“新”在何处

  新文科建设如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建设一样,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大创新探索。新文科建设旨在重构我国高等院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文科人才培养质量,但由于文科具有内容多元、兼具科学属性和价值属性、发展后起等性质和特点,新文科建设的广度更宽、难度更大,也更为复杂。

  因此,新文科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科学认识新文科建设的特征与要求,进而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促进文科融合化、提升时代性、增强中国化和国际化,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1.1学科协同之新

  此前,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全貌的条件、环境、知识水平等因素限制,为了更加快速、深入地研究不同的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不得不将作为整体的科学体系划分为文理工医农类以及一个个更加专深、狭窄的学科专业。这样,虽然更易建立一个个学科体系和提高研究效率,但也随之出现了学科间相互隔离、互不往来,科学体系难以相互融汇的局面,这种隔阂在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即前三代科研范式时代的文科领域尤其严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研方式,第四科研范式即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开始出现,在出现如数据科学、生物信息学、管理哲学等交叉科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而这些问题远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们从未涉足的深层次社会文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依靠单一学科,必须多学科协同。在这一科学研究新环境和新需求下提出的新文科这一创新探索,就是希望借助于文科的内部融通、文理交叉来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2]。

  1.2信息技术融入之新

  传统人文学科的划分与确立,在逐渐建立起相应学科体系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各自学科或独立、或交叉、或借鉴的研究方法及学科体系。毫无疑问,这些研究方法与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为每一学科的知识发现、理论拓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着整个科学体系的向前发展与完善。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大量计算机软件、工具的支撑应用,传统学科的计算机化、信息化乃至数据化特征逐渐显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科间传统相对隔绝的状态,一些文科专业的学习便利性得到了提升、研究场景得到了丰富,整个文科的研究范式、学习方式、应用场景均发生了变化。

  基于典型文科交叉发展而来的社会计算、空间计量经济学、数字人文、技术哲学、金融科技、计算语言学等新兴交叉专业、方向的兴起,显现出了大数据时代文科交叉发展的广阔前景与紧迫形势。新文科的提出就是通过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培养体系的变革来推动传统的文科研究者、学习者在“技术主导一切”与“技术偏见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进而真正拥抱和融入新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更好地回应和阐释科技与人文社会科研之间的逻辑关联。

  1.3人才培养模式之新

  高校的学科竞争力既与学科布局密切相关,也与支撑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紧密相连。回顾和梳理新世纪以来高校的学科重组与研究机构设立可以发现呈现出典型两大特征:一是符合时代变迁与需求变化的新学科如大数据、物联网、机器智能等雨后竹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就有250所高校新设大数据专业[3]。

  二是面向交叉学科、新兴领域的研究机构层出不穷,如遥感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管理经济学、公共卫生管理等。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模式,我国面向新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一定探索,在知识整合的宽度与学习者综合素养要求上有了一定经验积累。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近些年来出现了人文科学实验班,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出现了学院式教学模式,在综合素养评定、博士论文选题、撰写和答辩过程中,各学科的老师会进行相应指导。这些尝试都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探索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2新文科驱动的图书馆服务及实现

  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设施设备功能最齐全、服务最贴近用户的教辅机构,也是高校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文科建设的提出,既是对文科学科建设、科学知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也是一次考验高校综合教育能力的大变革大战略,势必对包括图书馆等在内的教学教辅架构体系提出新要求,驱动其走向变革。

  2.1新文科建设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新文科战略的提出,文科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将呈现出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等特征,这就对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学科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创立学科馆员制度,这既是图书馆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的创新举措,也是从传统图书馆走向现代图书馆转型变革的重要标志。20多年来,学科服务这一面向专业人员与特定对象的图书馆服务被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所采纳,并随着服务经验的积累、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大量服务平台的开发应用,学科服务步入到了2.0时代,融入到用户全科研过程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基于数据支撑的科学数据服务等成为学科服务的新模式,学科服务呈现出服务对象分层化、服务内容知识化、服务手段智能化、服务方式平台化等特征。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将对学科服务提出两大方面的要求:一是新文科建设对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产品学科边界有了更加宽广的要求。在新文科建设环境下,文科范围内乃至整个科学体系内的学科交叉、融通是常态,学科服务的用户学科背景及需求将不局限于单一学科,这就对服务的知识内容结构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新文科建设对图书馆服务的协同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图书馆基于文献的服务向基于数据、知识的智慧服务转型,智慧服务的资源不但将是更为复杂、多元、异质的网络文献、科学数据等,图书馆智慧服务也对相关的场景、情境要素的协同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创新性、协同性要求非常高的新文科建设环境下,面向新文科的图书馆新一代嵌入式学科服务也必将对用户的智慧反馈、资源的数据映射、服务的情景计算等提出更高要求。

  2.2新文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需要新举措

  综上可知,新文科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学科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必须在服务的内容、模式、方式等方面有所新举措以回应这些要求。笔者以为,新文科建设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变革,要结合图书馆发展的规律与新文科建设的内外在要求,以馆藏文献/科学数据为根本、以信息技术/智慧平台为支撑、以用户需求/发展趋势为驱动,面向师生等个人用户提供文献传递、知识组织、数据挖掘等服务,面向教学管理、改革管理等机构用户提供科学决策等智库服务。

  (1)面向教学改革机构的学科规划服务。

  新文科建设不仅仅是在文科学科中进行学科重组与通融,也强调文理交叉、技术融合,从实施建设来看首先需要在人文科学内部进行传统学科划分壁垒的打通,真正做到文史哲不分家;其次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贯通;再次就是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类学科间的贯通。只有这三个层面实现了真正的贯通,新文科建设才会更有意义,而只有实现顶层的科学设计,这三个贯通才有实现的基础。而在当前新文科计划实施的起步阶段,如何进行顶层设计,既是教育部这一教育最高管理机构所需考虑的,也是每一所院校所考虑与具体实施的一大课题。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但也拥有丰富的智库资源,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所拥有其他机构不可能拥有的多学科、高层次专业用户,皆可为图书馆的智库服务提供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图书馆可以在学校层面的新文科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确定等方面给予专报、专题定制、知识咨询、信息组织等智库服务,凸显自己所具有的智库属性及价值。

  (2)面向院系/科研团队的新一代嵌入式学科服务。

  笔者对我国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浏览可以发现,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在主页上公布的学科服务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面向院系的图情学科服务、面向院系或研究机构的资源保障/支撑/推广服务、面向企业等用户的情报分析服务、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嵌入科研团队或课题项目的教学科研服务等。其中最后一类服务为学科服务的深层次和新形式,是学科服务就是其发展态势之一,也将是新文科建设环境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增长点。

  图书馆需要借助此次学科整合契机,紧紧把握师生在整合初期对于文献资料、科学数据、课程提纲等利用与掌握的大量需求,发挥图书馆在资源检索、信息组织、知识咨询、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经验,在已经开展的资源保障等学科服务基础上,面向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展诸如资源集成、知识推送、数据发布等新一代嵌入式学科服务。

  (3)面向用户的综合素养教育服务。

  2009年,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选择部分高校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和生物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作为首批入选高校,武汉大学于2010年成立了弘毅学堂,实行动态的学习管理机制,采取小班个性化培养。与此同时,在上述5个学科实验班的基础上,自己又增设弘毅学堂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班、弘毅学堂国学班两个文科班。

  武汉大学对两个文科班制定了在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培养要求等各方面均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方案。最后证明,当这批学生毕业时,就已经在知识、能力和价值关怀等方面跟普通的文科生大不一样。实践证明,这种文科培养模式并不是让学生学习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而是通过这种整合训练,使其拥有好奇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很强的文化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新文科所强调和需要抓住的核心内容[4]。这一成功的探索也给了图书馆应对新文科建设、实现服务革新的诸多启示。

  笔者认为,图书馆满足新形势下用户的综合素养教育服务需求,关键的一点就是深度融合到新文科师生的培养体系之中。正如上述案例所证明的,新文科并不是只强调对学生在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培养,其他如学术规范、网络素养、数据素养等都是所看重的内容,这也就为图书馆发挥自己在数据素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等方面的优势与资源提供了窗口与机会。图书馆可以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契机,通过嵌入到重新整合后的新学科培养体系之中,开展诸如素养教育、学术沙龙、展览体验等活动或服务来拓宽新文科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

  (4)基于协同创新与技术应用双驱动的智慧服务。

  2009年1月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被认为是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的又一国家优势竞争战略,其核心是将先进IT技术嵌入行业设备,形成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使得物物互联,物随人智,从而达到智慧状态[5]。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诸多领域出现新的变革。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在图书情报领域,同样面临着如何定义、规划和实现涉及众多智慧元素的图书馆建设问题[6]。

  于是,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的概念应用而生,并从业务结构到运行机制、从管理方式到服务方式随着事业的发展及技术的驱动而变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这一变化,智慧图书馆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在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借助图书馆的知识发现系统如LibGuides及智慧服务门户平台,综合运用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设施技术开展诸如情景感知、信息行为分析、潜在需求发现、影响因素识别、未来态势预测等智慧服务。

  3结语

  新文科的提出与正式启动,影响和受到变革的不止是学科及教学单位,图书馆也需要做出回应、变革服务、提升价值。笔者以为,不管学科的布局与整合如何变化,只要图书馆紧跟时代的发展,洞察事业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用户的需求变化,利用好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平台,图书馆就能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凸显事业价值。

  图书馆方向论文范文:如何构建高效图书馆创客空间

  如今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有所改变,逐渐形成了创客空间,为此下面文章主要对创客空间的概念与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实体空间,虚拟平台,资源配置等方面对空间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