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面向“2025”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诉求

时间:2020年12月1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我国古代的工匠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一门职业,以自己有限的才智执著于一件技艺,却把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世代相传的作品。 中华文明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如此光彩夺目,惊艳世人,工匠精神功不可没。 从人类社会进化与发展的历程来看,工匠伴随着人类社

  我国古代的工匠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一门职业,以自己有限的才智执著于一件技艺,却把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世代相传的作品‍‌‍‍‌‍‌‍‍‍‌‍‍‌‍‍‍‌‍‍‌‍‍‍‌‍‍‍‍‌‍‌‍‌‍‌‍‍‌‍‍‍‍‍‍‍‍‍‌‍‍‌‍‍‌‍‌‍‌‍。 中华文明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如此光彩夺目,惊艳世人,工匠精神功不可没‍‌‍‍‌‍‌‍‍‍‌‍‍‌‍‍‍‌‍‍‌‍‍‍‌‍‍‍‍‌‍‌‍‌‍‌‍‍‌‍‍‍‍‍‍‍‍‍‌‍‍‌‍‍‌‍‌‍‌‍。 从人类社会进化与发展的历程来看,工匠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进化而诞生、发展‍‌‍‍‌‍‌‍‍‍‌‍‍‌‍‍‍‌‍‍‌‍‍‍‌‍‍‍‍‌‍‌‍‌‍‌‍‍‌‍‍‍‍‍‍‍‍‍‌‍‍‌‍‍‌‍‌‍‌‍。 工匠精神通过工匠在现实生产、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让人们得到有温度、有情怀、有品质的产品体验与服务体验。 工匠是工匠精神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具体呈现的实践载体,而工匠精神则是工匠内心的美好追求及其职业标杆的现实体现。 因此,从人类社会出现的那一天起,工匠精神也随之诞生; 人类社会不亡,则工匠精神之魂不散。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成就过去现在和未来

  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追求精工精致的精神,包括精益求精、专注执着。 正是一代又一代工匠的这种“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现状”的天性驱动,这种对“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才使得工匠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在造物过程中不断追求完美、创造精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展现“工匠精神”的壮丽史诗。 工匠精神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发展,曾经造就了风靡全世界的金银器、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器物,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东方热”。

  工匠精神论文范例: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中工匠精神的法律塑造

  但是,今天工匠精神的日渐式微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现阶段制造业从业人员工匠精神的缺失有关。 面向“中国制造2025”,如何呼唤工匠精神回归、重振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迫切要探究的现实问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面向“中国制造2025”,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应该包括如下内容:所有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精神态度、信仰信念与价值取向,对更高品质产品或服务的执着追求。

  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在过去造就了辉煌的历史; 在今天,面向“2025”,仍然意义非凡、不可或缺; 在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仍会更加光芒耀眼、熠熠生辉。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一时间“工匠精神”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热议的话题,同时也迅速成为引领各行各业未来转型升级、寻求发展的一面旗帜。

  如天,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不是偶然,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这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的规模化、流水线、粗放式地生产,转向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地高品质生产; 从过去廉价、低质的“大路货”,转向有内涵、有品质、有情怀的作品。 工匠精神,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转型发展所必须的。 因此,现阶段呼唤工匠精神回归,重振工匠精神,十分必要:

  过去:工匠精神煅铸了五千年星光璀璨的民族辉煌

  中国‘工匠精神’自古有之。 据春秋时期《考工记》中记载,当时社会除了对工匠的地位进行社会排定之外,还制定了工匠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这极大地提高了工匠的社会身份地位,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工匠从学徒到师傅、逐渐升迁的行业规则。 由于这套规则得到社会各界与产业行业的认可,虽经世代变迁,却历久弥坚,代代相传。 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稳定的工匠职业分工体制,使得各类工匠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心无旁骛地在各自的领域里一心一意地钻研技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而这种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恰恰造就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与璀璨。

  现在:工匠精神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

  在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德国制造”一度是欧美国家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1887年英国议会修改了《商标法》,要求从德国进口的商品注明“德国制造”,以便与英国的优质产品加以区分。 这些严重刺伤了德国人的自尊心,德国痛定思痛,锐意进取,下定决心提高产品质量,最终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一洗前耻,锻造了现当代备受世人瞩目与敬重的“德国制造”。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式吹响了中国向“制造强国”前进的号角。 中国要成为像德国、日本那样的世界制造强国,就必须摆脱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质量水平。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制造强国的灵魂,中国制造业要摆脱“大路货”、“地摊货”的形象,除召唤工匠精神回归之外,别无选择。 强国必须先强质,强质必须有魂; 而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就是这强国、强质之魂。

  未来: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工匠精神是制造强国的灵魂,是生产高品质、高质量产品的保障,这体现了产业行业的职业操守,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与尊严,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 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蕴含着严谨、专注、敬业、耐心、创新、踏实、拼搏等可贵品质。 如今提倡工匠精神,回归工匠精神,不是复古、倒退,不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恰恰相反,提倡和重振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发展之需要,体现了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 工匠精神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传承,其诞生于创新之中,发展于创新之中,也必将辉煌于创新之中。

  中外工匠精神的比较

  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进化到如今之畅享5G、互联互通的现代文明社会,工匠精神居功甚伟。 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穿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横跨东西,造就了星光璀璨的东方文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西方文明。

  今天,重视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已深入人心; 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品质名片,一种文化象征,并正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如日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一种国家特征; 日本人注重细节的完美、对品质的坚守,到了令人敬畏的地步; 对于任何一款产品,日本人会不断修正,完善细节,不断完善,向完美靠近。 又如德国,如今的“德国制造”享誉全世界,值得信赖。

  德国人对细节的执着,对品质苛刻的追求,令人惊叹。 德国除了宝马、奔驰、奥迪等世界品牌名车之外,还有Rimowa日默瓦行李箱、Leica莱卡相机、Montblanc万宝龙钢笔等等世界品牌,无一不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的无比魅力。 此外,还有荷兰“王室认证”、英国萨维尔街西装、瑞士劳力士手表等等国外品牌,无一不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辉。

  工匠精神在国外如此大放异彩,在国内也是有着优良的传统。 如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至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多姿,集历代丝织工艺之大成,色泽光鲜亮丽,美若云霞,荟萃丝织工艺之精华,有“东方瑰宝”之美誉,是世界历史长河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再如,当今依靠工匠精神铸造的中国天眼、高铁、北斗导航系统、量子通信、基因测序技术、桥梁建设技术等“国之重器”早已名扬海外‍‌‍‍‌‍‌‍‍‍‌‍‍‌‍‍‍‌‍‍‌‍‍‍‌‍‍‍‍‌‍‌‍‌‍‌‍‍‌‍‍‍‍‍‍‍‍‍‌‍‍‌‍‍‌‍‌‍‌‍。 这些都为摆脱往日“地摊货”与“大路货”形象的“中国制造”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进一步锻造制造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使得人类的文化呈现多姿多态的特点。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渗透了工匠精神的产品都是好产品,都值得尊重,中外产品各有各的优点和品质,并无优劣之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工匠精神的回归路径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与发扬光大。 当今社会,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是昭示优秀传统的回归,不是形式的复古和因循守旧,而是要不断发扬光大工匠精神。 怎样才能培育工匠精神,使其永葆青春、发扬光大? 中外工匠精神的比较,给予本研究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转变传统的行业偏见,营造尊重工匠、培养工匠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工匠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等形式保障工匠的收入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前途,为工匠的培养、发展提供各种便利,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所。 还有,政府要牵头相关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有关各方,明确职责、事权,通力合作,构建规范、高效、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工匠培养体系,全力营造适合工匠孕育、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同时,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要摒弃职业偏见,制定相关工匠职业制度,不断提高工匠在行业企业内的相关待遇,积极配合政府培育适合工匠生存、发展的社会土壤,重塑“工匠精神”,不断创造条件提高工匠职业的社会认同度,让从事工匠职业的人有荣誉感和幸福获得感,有尊严地体面地生活。

  另外,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努力营造“尊崇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工匠群体本身也要排除一切干扰与诱惑,肃清自己的内心环境,潜下心来,精练技能,勇于创新,培养一颗“匠心”,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实践作品来回报社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以身作则,不断激励更多的人才积极投入到工匠职业中去,让工匠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最终,通过内外协同、通力合作,实现培育工匠内外环境的相通相融,大力营造有利于工匠培养、成长、壮大的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利用“互联网+协同制造”创新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警惕“空间迷向”。 工匠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产物,是不同时代工匠精神的延续与拓展。 每一个时代的工匠精神,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每一个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时代烙印,上一代的工匠精神传承到下一代工匠身上时,其内涵的表现形式与其内容的展现,必然会因为前后两个时代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代沟”或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传统的工匠精神,要有所扬弃,有所取舍。 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协同制造’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让制造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高效协作,使得个性化产品能够以批量的生产方式,实现所谓的‘大规模定制’”。 这种“互联网+协同制造”的模式将对工匠的传统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 因此,工匠群体应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改进生产方式,创新思维,取长补短,赋予工匠精神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内涵,与时俱进。

  另外,在重振工匠精神的同时,还须警惕“空间迷向”。 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有时看到的‘灯光’是星光、看到的‘海洋’是陆地,这是经常导致飞机失事的原因之一。 同样,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本身的实践操作性较强等原因,工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感官经验,长期累积的厚重的感官经验对工匠个人影响巨大; 因而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工匠往往会习惯性地依据长期累积的感官经验做出判断而采取相应行动。

  无数事实证明,时过境迁,刻舟求剑,无异于缘木求鱼。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看起来与过去相似的问题,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往往行不通; 因为不同社会环境所诱发的实际问题,其解决的方法方式必然不一样,过去的经验判断往往会导致行动的失败。 因此,在面对传统工匠精神时,我们要警惕实践过程中的“空间迷向”,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力避经验主义,让主观遵从客观实际,取其合情合理的部分,保持积极学习、奋力创新的姿态,及时更新观念。

  第三,建立工匠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相关激励保障制度。 “一项统计显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 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工匠人才培养迫切万分。 中国仍需继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继承古代‘师徒制’教育传统”; 在培养工匠人才的同时,还要把工匠精神不断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好的产品(服务)都是由‘人’来生产的,没有高素质的‘人’,自然也不会有高品质的产品(服务)。 ”此外,还需建立“传统工匠技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濒临失传的传统工匠技艺抢救制度”,为工匠人才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能工巧匠的培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政府要协调好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持续、深入发展,促使校企合作各方,依据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第四,还要把工匠实践升华到理论、文化的高度,“在中高等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文化教育、社会宣传、法律保障等方式,让工匠精神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思想、血液、细胞里面去,代代传承; 让工匠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不再是稀缺少见的,而是随处可见、习以为常的,普及到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只有工匠精神在各个领域中做到无孔不入,中国制造业才可能达到德国和日本制造业的水准,才能繁荣不衰。 ”做到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何愁“中国梦”不能早日实现。

  结语

  信息化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一切都在变,但人类追求高品质、高幸福获得感的生活目标不会变,一切的变化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工匠精神是确保高品质、高幸福获得感的生活得以实现并能够长久持续的核心保障。 工匠精神的理解始于工匠,却绝不止于工匠。

  不仅工业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在农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需要工匠精神。 粗放式的工业制造业不能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粗放式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同样也不能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我们就很难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华丽转型,无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更无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作者:刘志江 吴维库 王锋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