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西方教育中追求人本主义差异研究

时间:2021年03月27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摘要: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看,人本主义发展由来已久,但中国和西方在这一理念的理解和发展上有不同的历程,因此,人本主义的思想理念也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角度进行研究,探讨

  摘要: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看,人本主义发展由来已久,但中国和西方在这一理念的理解和发展上有不同的历程,因此,人本主义的思想理念也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中西方教育思想的人本观念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中西教育;人本主义;对外汉语教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引言:人本主义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凸显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弘扬人不断追求完善的精神。西方教育在肯定人的个性、教育的主体地位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思想特点,中国教育不可回避的是,在这方面西方教育为中国教育的局限性提供了思想参考。

  以中方视角阐释人本主义教育观

  追根溯源,我国人本主义思想发展最早由“以民为本”的观念逐渐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在古代“以民为本”的观念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策,我国古代的周朝就充分发扬了民众的力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孟子在孔子的思想上又进一步发展了民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后代对民本思想提出的观念层出不穷,在宋元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尤为突出。许多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态度,提出“众治”的思想理念,将天下事作为利其民之根本。而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义,充分肯定了民众的作用,将国以民为重,民为国之主人,而不是国是奴仆,享有国家权利和发展成果,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虽然中国历史各个时期阐述的民本思想各有侧重,但是总体都是在强调“民众”的重要作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以人为本”思想和古代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共同点,但是其思想本质还是有着区别。第一,价值目标有所区别,人本主义发展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古代“民本思想”则是为了维护统治而服务的;第二,人的地位也有差异,“以人为本”强调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而古代的“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统治者的统治对象;第三,思想内涵不一致,“民本思想”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被统治者根本不享有任何权利或享有很少的权利,而“以人为本”是在广泛意义上来界定“人”的,是指社会每个成员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以西方视角阐述人本主义教育观

  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而文艺复兴时期又出现了关于“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西方教育传统也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精神,将尊重人的发展作为衡量国家治理成果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反对神性,肯定了人的价值,提出个性思想自由,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倡导平等、理性、自由、创新的思想观来反对陈旧观念、享乐主义和蒙昧主义。

  西方教育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人文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进一步发展了人性和人道主义,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认为应该尊重人的本性,自由乃天赋权利。康德宣示了西方“人本论”,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费尔巴哈提出“神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中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又加深了私有力量的发展。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把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1]。从西方人本主义发展过程看,其思想主要是为了资产阶级而服务的思想形态,无法避免具有阶级统治思想的局限性。但是总体而言,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对人的关注和发展自由、关于人的思想解放和自我价值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的关联与差异

  (一)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的差异性

  通过中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教育的差异化对比,中国教育思想有很多值得借鉴和传承的优秀思想,但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就需要从西方教育思想中可取的部分来弥补不足。从文化上,由于中西方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化,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思想对于“人”的关注和诠释是针对集体主义而言的,注重对整体人们利益的维护,而西方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是强调个人的自由,立足于个人的潜力价值与思想目标,从而实现个人利益[2]。

  从知识传播上,中国教育在于知识的静态传授,而西方教育则注重对知识的动态掌握,中国是一种模式化教育,而西方则是一种精英教育,从教育本质上有着根本区别。中国教育思想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西方教育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国常规汉语教学中,从字词、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等方面进行教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夯实语言基础。

  所以,在中国汉语课堂中,教师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教学大纲进行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也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探索语言、文字等方面知识,这也反映出我国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得到了发扬。反观西方思想教育则显现出与中国教育思想的很大不同,西方教育思想课堂内容比较重视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扬,立足于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来进行教学探讨。因此,西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比较强,西方教师和学生相处模式往往能够像朋友一样,没有像中国课堂中有明显的师生区分,但是西方教育在语言、语法、书写能力等方面相比中国学生来说比较欠缺。

  (二)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关联性

  对外汉语教学可谓是中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合,课堂上体现出了学生与教师思想的碰撞,对外汉语教学是最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在汉语教学中,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而西方教育思想和思维模式也得到了融合。中西方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各有优势,应该促进中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合,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例如:中国教育可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思维,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而西方教育在保持教育的创新实践的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也需要适当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社科方向评职知识: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怎么选择

  结论:综合上述分析,中西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中国倾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西方倾向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西方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中方教育可以结合西方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自主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而西方教育也可以借鉴中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涵,加强中西方教育的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红艳.布达佩斯学派对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27(004).

  [2]竭长光.“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6):106-116.

  作者:刘静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