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微信平台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时间:2020年03月19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综述了微信平台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微信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形式和效果。认为微信平台的使用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便于患者及家属深入了解相关疾病内容,同时为脑卒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微信平

  摘要本文综述了微信平台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微信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形式和效果。认为微信平台的使用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便于患者及家属深入了解相关疾病内容,同时为脑卒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微信平台;脑卒中;护理

医学护理

  护理从业人员评职知识:护理聘高级的论文和课题怎么准备

  各类企事业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人员也是评职称的重点人群,他们在评高级职称也就是主任护师时对论文和课题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小编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在这里分享评职要准备的论文和课题要求,这也是需要大家在取得副主任护师职称以后获得的,评职人员也要尽早的作准备。

  脑卒中(Stroke)又称急性脑血管事件,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1]。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2],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3~5]。脑卒中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位居第一,发病率以每年9%的速度上升,因其致残的存活者数量也逐年增加[6],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7]。

  此外,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就表现出相关医疗知识的缺乏,对照护措施的不理解等;在出院康复期间又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康复护理知识缺乏等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现象。因此,向脑卒中患者提供及时、持续的自我护理知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8,9]。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进步,移动医疗迎来了快速发展,研究表明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相关医疗知识的普及,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12]。本研究通过综述微信平台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相关应用研究,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1微信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形式

  1.1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主要具有群体推送、自动回复、一对一交流、群发助手4个方面的功能。目前自动回复功能应用较为广泛,自动回复是指用户根据指定关键词主动向公众提取常规信息,彭晓艳等[13]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在患者入院24h内指导患者或其陪护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公众号查找的方法关注指定微信订阅号,并向其简要介绍使用方法,微信订阅号由医护人员预先设定常规信息(包括住院基本服务信息、住院诊疗相关信息、健康宣教信息3大类)和搜索关键词。信息的关键词是由医护人员查房、健康宣教时告知患者,并将其直接贴在每个病房墙面显眼处。

  发送相关关键词即可收到相应的图文及语音信息,比如发送“康复”即可收到介绍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各期的具体做法、注意事项的图文信息及视频介绍。胡剑华等[14]研究者创建了“317护”微信订阅号,由责任护士编写脑卒中健康教育系列知识(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安全指导、疾病知识指导、康复锻炼指导和出院宣教等),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在“317护”推送。根据患者康复进程,责任护士每天推送2~5个健康教育课程,患者出院后可继续点击阅读,获得延续护理服务。责任护士或住院总医师每天11∶00、16∶002个时间集中答疑,并适时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确保患者对平台的参与和关注。研究表明,微信订阅号的应用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对住院相关制度及信息的了解,明显提高了脑卒中相关健康知识得分,同时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微信群的形式

  姚伟璇[15]在研究中设立了微信管理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固定负责10名患者,每位小组成员建立一个微信群并将所负责的住院患者加入群中,将汇总好的健康消息发送到群里,发送时间为每天18:30~19:30。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周发送3~5次,第2周2~4次,之后每2周1次,持续半年,再按每月1次发送推送消息,直至观察期结束。不同的是,李海燕等[16]研究者将临床路径的内容分40d循序渐进的发送到指定微信群中,微信的发送时间尽量避开康复训练的高峰期和时间,一般选择8∶30~9∶30和14∶30~15∶302个时间段,每次发送内容不超过200字。

  通过微信群将临床路径融入到健康教育中,提高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促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徐敬文等[17]研究者采用了微信视频随访形式,即在患者出院时,研究组成员指导患者或家属加入微信群,根据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估结果,对其发送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视频,通过面对面的解释确保患者或家属熟悉视频内容,待患者出院后,约定在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视频连线患者进行15min的微信视频随访,评估患者的用药及ADL康复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再次发送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视频,并给予指导。微信视频教育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直观生动的视频训练内容,提高了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微信订阅号和微信群相结合的形式

  王莉等[18]的研究中,由护士长指导患者与家属出院前关注微信公众号、加微信群,所有成员将昵称改为真实姓名,消息被发送至微信平台前,由1名护士在微信交流群进行通知,便于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护理内容于每周一、三、五推送至微信订阅号,以链接形式发送,患者及家属学习教育内容后,针对不懂的问题可在群内提出疑问,指定1名护理人员负责记录整理患者提出的问题。微信护理团队成员在每次内容发送后30min整理患者提问,并于30min后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途径解答。时丽娜[19]的研究中,指导出院患者加入微信群并及时关注相应微信公众号。

  推送“阶段性康复训练视频”和“脑卒中知识链接”至微信订阅号,每日定时(10:00、17:00)进入微信群,收集整理患者对公众号推送知识的学习体会和讨论结果,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一对一”答疑解惑。针对群聊中连续3d未发表意见的患者,由微信管理小组组员与其进行电话沟通,告知患者关注相关公众号、参与群聊的重要性,鼓励其家属积极参与。

  每月入户随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一次,1~2h/次,嘱咐患者家属协助患者每天康复训练2~3次,30~60min/次。冯俊艳等[20]的研究也采用相似的干预措施,即在患者出院前,由护士帮助和确认关注“健康教育平台”及加入“脑卒中之家”群聊,前者推送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后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接受咨询并为患者们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健康教育平台”每周推送3次内容,“脑卒中之家”第1个月内对每位患者实施每周1次个性化指导,以后每2周1次,持续3个月。更多的学者倾向于运用微信订阅号与微信群相结合的形式弹性指导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阅读订阅号信息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的发布专业知识,工作的方向性更明确。

  2微信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1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俞红丽等[21]的研究中,指导主要照顾者加入“卒中家庭”微信群。每天有1名专科护士负责推送康复锻炼视频,如协助翻身、改变卧位、床椅转移训练、平衡训练、肢体功能位摆放等,针对微信群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如“有哪些饮食禁忌”、“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加以整理,根据既定的方案内容及时解答,做好饮食、药物等方面的指导。出院1周内完成首次家庭随访,以后每个月1次,连续3个月,评估照护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包括发病风险、患者服药的正确性、饮食合理性、功能锻炼正确性。诸如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的不良生活方式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由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十分欠缺[22],并没有注重日常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雷芬芳等[23]的研究中,通过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微信群,上传健康教育图文资料、讲座课件以及护理技能操作视频,每周2次,为期6个月。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相关诱因、临床症状、预防及病情突发指导;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指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鼓励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身体锻炼;指导积极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停药,并按时到医院复查。通过微信平台的正确引导,提高脑卒中患者参与的主动性[24],激发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到掌握脑卒中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使其起到监督作用。认知是产生及影响相关行为的重要因素,杨婷等[25]研究表明,目前人们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认知水平较低。而利用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使脑卒中患者不限时间、不限场地学习,有效保证了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其认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2运动功能评定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是目前用于评定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通用方法[26],包括上肢部33项、下肢部17项,每项得分0分~2分,完全无功能为0分,部分改善为1分,能引起反射或改善为2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在钟代曲等[27]的研究中,微信管理者通过微信群定期向患者主要照护者手机微信发送相关信息,内容主要为脑卒中患者护理相关知识、疾病防治知识、康复知识、温馨提示等,每天1次,指导照护者做好照护工作。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2组患者FMA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微信平台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包括上肢部和下肢部的运动功能。

  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针对ADL的评定,目前公认有效的评价工具是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估表[28],该表分别从进食、穿衣、平地行走、床椅转移、修饰、洗澡、小便控制、大便控制、如厕、上下楼梯10个方面进行评定。在徐敬文等[17]的研究中,通过6个月的微信视频教育(内容包括偏瘫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良肢位摆放和生活自理指导5个方面)及随访,患者ADL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由此可见,微信视频教育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提供直观、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指导,对提高脑卒中患者ADL有积极作用,增强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信心。

  2.4生活质量

  SF-36量表[29]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36个条目,8个维度,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与总体健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已有研究成立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创建科室公众号及医护患沟通微信群,每周团队成员制作视频短片、音频资料、PPT或图文并茂的小短文的形式进行推送,内容要求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视频及音频材料播放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图文资料篇幅控制在1500字以内,每周推送治疗最少1篇。

  每周一至周五18:00~20:00由管理小组成员轮流在线对患者在家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每2周与患者进行1次一对一的语音或视频随访。试验周期为6个月。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30]。这一研究结果与赵鹏[31]、全宇莉等[32]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2.5吞咽功能

  吞咽功能评分[33]主要用于评定经口进食的能力,评分范围为1~10分,得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的吞咽障碍越严重。陈娇等[34]的研究表明,观察组在干预第2周及第4周的吞咽功能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得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由于脑卒中的发生可引起大脑皮质、脑干延髓吞咽中枢以及吞咽有关的周围神经等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容易诱发吞咽困难的发生[35]。因此运用微信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延续性的健康教育,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6依从性

  患者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护措施的遵从程度,包括患者的饮食、服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36]。患者依从性差是当今社会医学面临的严重问题,脑卒中患者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关于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对康复锻炼及规律用药等重要性认识不足,都会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偏低,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微信健康教育的形式,对病人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服药依从性,还能增强病人的饮食搭配意识[15],自我效能感、健康生活行为都较之前有所改善[37]。

  3小结

  微信是现代化通讯的工具,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及时通讯服务软件,也是一种全新的健康教育方式,微信的出现给网络环境下的照护者提供了一个崭新、及时、快捷的学习平台[38]。运用微信订阅号推送与微信群弹性指导相结合的形式指导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是目前收效较好的一种形式。同时,成立专业的微信管理小组是确保微信公众平台能有效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基础。

  微信推送的内容不应该是大众化的无差别推送,若研究的前期运用访谈法收集信息,根据患者和家属的不同时期的需求分主次的、分阶段的推送指导信息,较无差别的盲目面向整体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部分特殊病情患者还可以安排微信管理团队人员轮流值班在线答疑。将微信平台的指导贯穿在脑卒中发病的前中后的各个阶段,推广脑卒中相关知识,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护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微信平台的使用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便于患者及家属深入了解相关疾病内容,同时为脑卒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江主编.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152.

  [2]蔡文智.脑卒中的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1.

  [3]滑蓉蓉,吴升平,王文志,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知识、信念、行为效应性分析[J].2010:197-200.

  [4]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5.

  [5]黄芳.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6(3):194-196.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