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大健康视域下高校卫生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19年12月31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科研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6个方面,构建卫生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融入卫生管理教育教学中,培养更加专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卫生管理人才。 关键词:大健康;卫生

  摘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科研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6个方面,构建卫生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融入卫生管理教育教学中,培养更加专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卫生管理人才。

  关键词:大健康;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高职电子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目前高职教育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养成教育,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不足的现状。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基于“三段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学科评估以及按专业排名的趋势,对学校教学改革、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提出新的要求。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管理,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而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卫生领域快速发展和深度变革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大批卫生管理精英。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如何适应这一现实需要,培养具有前瞻视野、一专多能的卫生管理人才值得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与卫生管理人才的短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慢性疾病肆虐、环境污染以及非再生资源耗费等问题凸显。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健康为代价的发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人类落后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缺乏具有健康发展战略的高端管理人才,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2将健康融入政策的新理念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201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国家行动框架》中提出“健康融万策”理念,要求各部门制定政策时,系统考虑,避免政策对公共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医学技术的进步,更需要管理能力的提升。新的社会变革对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急需培养一批既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相关政策,又具有创新意识、辩证思维能力、综合管理能力,能够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1.3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当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是众多高校的奋斗目标。能不能跻身高水平大学行列、参与国际竞争,关键在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存在开设时间短、学校重视不够、资源投入少等问题。近年来,为了建设以医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纷纷从人力、物力、财力3个方面支持非医学类专业发展,这为卫生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的视野、创新能力决定着教学改革水平甚至成败。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也会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与学术骨干,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健康服务等五大任务,加强领导机制和组织运营机制建设,将从以疾病为导向转向以健康为导向。显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重视教育教学、忽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健康中国战略不符。

  因此,需培养具有开放和创新思维,能够从事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健康安全相关公共管理、医疗保障、医院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医药及健康相关产业管理及专业技术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规划、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和攻坚期,分级诊疗及多地点执业等改革已在全国多地实施,大健康产业也已成为全球热门产业,整个行业将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卫生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增加和要求提高。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急需培养了解健康产业、健康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及国内外相关方面发展动态,深刻理解现代管理科学及卫生管理理论,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的实用型人才。

  不可否认,原有教学模式是为适应我国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在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对卫生管理创新型人才的界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随之进行变革。鉴于此,本校在2016年底组成课程改革小组,包括课程改革领导成员及课程核心师资团队,改革卫生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

  2具体改革措施

  2.1培养目标

  从原有的培养从事卫生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向培养能够从事医药卫生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用型人才转变。素质目标方面,培养其持续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批判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知识目标方面,在原有目标基础上,还要掌握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从公共管理视角审视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和医学科学基本规律,熟悉我国卫生相关政策、法律、制度制定和执行流程及其对卫生事业的影响。

  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具备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以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求,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方面的问题,具备基本的社会调查、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能力,同时掌握文献检索、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2课程设置

  从原有的以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及课程为框架,转变为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框架。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人文社会与职业素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5个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2.3教学方法

  逐步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构建课程组授课模式,减少课程重复,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贯通,培养学生整体和系统思维。倡导翻转课堂、学讨式教学和角色互换等教学模式,试行PBL、TBL、CBL等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及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全局观念、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4考核与评价

  发挥考核的评价和导向作用,建立系统有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由单一考核向多元考核的转变。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逐步增加形成性考核在综合考核中的占比。

  2.4.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以回顾学习状况、评价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督导学习进度为主要目标,采取网络自测、随堂测试、填写实践实习手册、撰写总结报告等方式进行,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以便改进教学。

  2.4.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学生学习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根据课程类型不同,采用综合性试题、撰写论文或心得体会、论文答辩等方式进行。

  2.5科研能力培养

  通过开设自然科学、科研能力培养等相关课程,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培养科学素质、科研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在第三至第六学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安排学生早期进入教研室,及早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同时导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科研训练,参与社会调研和课题讨论,使其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进行专题实习。通过立题、开题、课题实施、撰写论文、答辩等过程,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2.6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等措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构建卫生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改革措施,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最终构建卫生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改革框架和指导思想:以整合改革为先导、以夯实基础为核心、以强化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突破点、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以推动跨学科知识和教学团队融合为抓手,推动卫生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着重从四大模块进行。

  重点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基础概论课程等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强化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管理学基础理论以及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经济、医学心理行为等专业理论知识教学。针对技能模块,增加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操作技能、大数据处置和分析方法、科研基本方法及思维能力训练,增设从事管理相关工作需具备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

  针对综合素质模块,优化哲学、历史、人文、音乐、艺术赏析、医学与社会、文化与医学、管理沟通等综合素质培养课程设计,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其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科研思维、创新精神、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

  4讨论

  4.1加大学校资源支持力度

  4.1.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根据通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药企业等开展多维合作,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4.1.2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学校不仅要优化教学方法,建设实践基地,还要投入资金,以满足各种教学需求。学校应对学生创新类项目和创业类项目投入大量经费,并且完善政策,将教师指导项目情况与职称评定等挂钩,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申报、实地调查和论文撰写等科研活动。发挥学科优势,促进科研项目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加强学术交流平台的品牌化、精品化建设,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

  4.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4.2.1完善教师选用和培养机制

  选用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相关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制定相关办法,完善教师的选聘和管理。重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可通过定期举办学院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教学师资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强化教学意识,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4.2.2提高师资水平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教师可以公共视角完善知识储备,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4.3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对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估,发现不足,分析原因,及时调整。随着时代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人们卫生理念不断更新,市场对卫生管理人才需求的转变等,会影响卫生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融入卫生管理教育教学中,培养更加专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卫生管理人才。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