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谈《瑶王狩猎》绘画创作

时间:2021年01月2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 要:绘画创作不是简单地抄袭、描摹或搬运客观物象,而是经过画家大脑的分析后构建形成的,是其意识的表达。 《瑶王狩猎》即是借助绘画艺术的形式,提炼物象内核信息,从而达到超越物象本身。 它所表现的不是单纯的古代瑶王狩猎的故事,而是蕴含着瑶族先民

  摘 要:绘画创作不是简单地抄袭、描摹或搬运客观物象,而是经过画家大脑的分析后构建形成的,是其意识的表达。 《瑶王狩猎》即是借助绘画艺术的形式,提炼物象内核信息,从而达到超越物象本身。 它所表现的不是单纯的古代瑶王狩猎的故事,而是蕴含着瑶族先民的家庭观念、族群观念以及人伦道德,是瑶族传统的优秀文化的载体,给人以美的启迪。

  关键词:绘画创作; 美育; 黄泥鼓舞

当代中国画

  前言

  绘画作品的创作完成须经历素材收集、素材整理、草图绘制、上画布(即构图、色调、造型的处理)、画面调整等一系列步骤。 在收集素材后,要进行的就是对素材的梳理和整合,着手筹划绘画创作的前期工作。 在草图绘制中,会出现多项元素,须考虑每一元素所代表的内在信息,且有序不失艺术格调地将其经营于一个限定平面内,如此在后续的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瑶王狩猎》取材于瑶族传说,讲述瑶王上山狩猎、被山羊抵入山崖,挂树身亡,瑶王妻儿寻回瑶王遗体,砍伐梓桐树,捕山羊剥皮制鼓。 在思念瑶王时击鼓而舞,遂形成黄泥鼓舞,即瑶族黄泥鼓舞的由来。 《瑶王狩猎》的绘画创作,是对瑶王上山狩猎至坠崖身亡这一段故事的艺术加工再现,亦是宣扬瑶族传统的族群法则,将族群的伦理教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等基本人伦认知,借助绘画形式进一步揭示,将歌颂以瑶王、三公主为典型代表的瑶族同胞为家庭、族群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精神,寓于绘画作品当中,传承和宏扬瑶族同胞的族群意识、集体观念、团结互助的美德。

  当下受市场经济影响,艺术领域出现了形式多元化、娱乐化、奇异化和内容通俗化、快餐化、碎片化倾向,对黄泥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冲击甚大,其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蕴也有与大众审美趣味趋同的倾向。 为此,绘画创作就应该秉承美育的精神,在记录人们生活生产事件的同时传达人们对美的追求,以达到审美教育的功效。 绘画作品应当呈现出具有文化意识的纯正的审美追求,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情势之下进行的《瑶王狩猎》的绘画创作,即可视为以审美为中心的美育文化研究活动。

  它以艺术的审美性、象征性,以美塑人、以美育人,以助于开拓人们的审美视野,培养正向的价值观,面对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提高辨别美丑的艺术能力。 作者通过艺术再创作将瑶族独特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于作品之中,避免单纯的描摹客观物象,发挥绘画艺术集审美和教育于一体的优势,透过物象深挖内在的人文气息和精神内涵,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作者对作品构图、造型、色彩的提炼和经营,注入了个人情感和思想。 作者将自身感受到的美为基础进行绘画创作的升华,以作品作为桥梁,沟通作者与观众,一起通过审美想象感受这一高级的审美境界。

  构图

  在限定的平面空间内,作者合理有序地安排绘画元素,结合故事的发展顺序,对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做艺术性的排列。 为表达瑶王狩猎这一主题,借鉴敦煌壁画的布局方式,将多个故事情节糅合在一个画面中。 因此没有用焦点透视,而采取更为灵活便于安排多个情节场景于同一画面中的散点透视。 将画面分为近、中、远三个场景,所描绘的场景各不相同,但却环环相扣。 整个画面布局依据瑶王和三公主定居瑶山、开山辟地、造屋育子、生产储存粮食、上山狩猎到坠崖身亡这一顺序去经营。 为此在构建画面时作到了明确画中的各项元素的位置、大小、数量等,合理有序的安排。

  绘画元素的布局,画面前景左边是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是族人平时活动的聚散场所。 紧挨着在画面前景中心位置是房子,且房子的形体设置为画面中最大的造型。 其目的在于凸显家庭是族群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揭示人类居住建筑的发展,从简单的遮风挡雨上升到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家庭作为人类群居的基本单位,是维系集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族群成员无时无刻都是在运动着,但所有的生产生活都围绕着家庭,出发点和回归点都是家庭。 位于房子右侧布置食物,从侧面反映瑶王与三公主的勤劳智慧,善于种植、储存和开发粮食。 画面中安排陶器的出现,暗示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懂得利用泥土制作容器,提升生活质量。 中景和远景布置的是瑶王的生活环境——高山密林。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瑶族同胞顽强坚韧地扎根于此,繁衍生息和壮大族群。 中景中心位置出现了一个拉弓射箭的人物,借喻瑶王上山狩猎,亦是画面的画眼,体现作为家庭的主心骨的担当与责任。 瑶王上山路线是从家里告别妻儿,由前景粮食区域过渡到中景右部树丛。 树丛与粮食中间处理成虚化的空间,是为瑶王出门做铺垫。 粮食的生产是有季节性的,那么虚化这部分就是说明人类依据自然变化的规律进行生活生产。 瑶王家庭人口众多,正常的粮食生产储备难以维持日常消耗,因此需要在农闲时上山狩猎以补充实物,凸显出瑶王强烈的忧患意识。 为充实家庭物资而上山狩猎,穿越高山密林,追猎山羊。

  紧挨树林左侧有被围圈的山体,是瑶王追猎的足迹,也是后续妻儿寻找瑶王的线索。 在瑶王上方的方形门框,暗示瑶王即将坠崖的悲剧,由生往死的界门。 门框左侧站立着一只回望的山羊,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它所处位置也是瑶王箭指之地,但因山高雾气重,瑶王射猎未能成功,因此便有了中景左侧高山上奔跑的两只山羊。 高山之外还有高山,两山之间有悬崖,悬崖之下有梓桐树,这便是山羊返壁撞瑶王坠崖之地。 远景左上部分,放置了六个飘浮的带种子的叶子,借指为寻找狩猎未归的瑶王的六子六女。 远景的其他部分以灰色底上布置黑色椭圆点,借指族群中的远亲近邻。 一家有事,邻里亲朋相助,以此彰显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色彩

  物象在限定的空间内,在共同的光源环境中,色彩之间对比和影响所形成的物象色彩关系,对画面效果具有统领性作用。 那么得从绘画本身和绘画主题内核去考虑色彩问题,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物象表面的色相,还应该从色彩的心理暗示去规划作品色彩。 如是,描绘瑶王坠崖这件悲伤的事件用什么色彩,能够合适地表现情感从悲伤过渡到化悲伤为力量,且强调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作者借用中国太极图的观念,黑为阴,白为阳,黑白在变化运动着,喻指瑶王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轮回,也是暗喻家庭和族群的领导地位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轮换。 在色彩当中黑色是代表着凄惨、悲伤和忧愁,并代表神秘性,因此黑色是最适合表达瑶王坠崖这悲壮的事件。

  白色在物理学中的属性是可以反射所有光,象征着光明、包容、干净、朴素、雅致和贞洁,与女性的性格特征是契合的。 瑶王坠崖后,三公主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作为妻子她是温柔贤惠的,作为母亲她是伟大的。 在瑶王逝去后她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撑起悲伤的家庭,带来希望光明。 画面中除了黑白,就是灰色,是用来补充或连接景物间的关系。 黑白是两个极端的对比色,是画面中两种力量的抗衡和转换。 在强烈的极端色彩之间需要过渡性的色彩调和,无论是画面的经营还是观者的观感,灰色不可或缺。 灰色对画面中悲伤紧张的气氛起到缓和作用,也是瑶王妻儿和族人从悲伤情绪中走出的过程。

  整个画面的黑白灰的平面秩序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且能优先唤起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在视觉上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1]。 《瑶王狩猎》的色彩运用,一是从绘画色彩美感考虑,使黑白灰的色彩阶梯变化赋予画面节奏韵律,给人美的感受; 二是对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做回忆性记录再现; 三是对男性和女性的赞誉,黑为男白为女,强调在个体、家庭和族群中男女平等的重要性; 三是以黑白灰的变化转换,强调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自然规律的,人类的活动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造型

  造型即是对客观物象艺术处理的形式与结果,通过提炼归纳概括得到的艺术形象,它源于客观却又高于客观,能透过客观物象独特的外在形象特征彰显其内核。 运用在绘画上常见的有二维和三维两种形式,两者既可以独立,也可共融。 在《瑶王狩猎》中以高度抽象的视觉语言,打破视觉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表面联系,强调融入作者自己的情感,增强主观能动性,使形象简化。 以瑶王的身体造型为例,将三维的躯体平面化、抽象化为几何图形的平面。 将点线面更加独立化,弱化透视、体积和空间关系,高度概括归纳形体,抽象其典型特征,转化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二维平面的造型处理相较于三维立体的造型塑造,让观者的视觉关注整个画作,进而思考画作的内核,而不是关注画作中的某一个元素。 平面化的塑造不局限于现实的形象和具体的造型,弱化或取消传统透视关系对物象形象的具体塑造,如此,在造型上势必降低物象的体积和空间感,通过牺牲物象的透视、体积和空间来增强平面化的艺术性。 对瑶王出门到坠崖身亡这一系列事件抽离出的具有典型性的片段处理,就是将客观物象凝练组合在一个限定的平面空间内,就是将平面化造型捕捉片段的特性展现出来[2],以便更加自然地讲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 平面化物象造型不再追求逼真写实,不再追求三维立体的感觉。 如同蒙克的《呐喊》转换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三维立体的客观世界的视觉经验,将重心落在内在的精神性传达。

  艺术论文范例:浅谈舞台艺术文化现状及趋向

  结语

  绘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秀作品无不体现绘画艺术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绘画在记录人们生活生产的事件,同时还传达人们对美的追求。 例如广西的花山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画等,当时的人们用绘画记录生活的日常情景,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对丰衣足食的生活强烈的渴望和临场感,这即是艺术的审美和教育的作用。 对此,在解析《瑶王狩猎》绘画作品时,需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 它不是单纯的狩猎行为,而是蕴含着一个家庭观念、族群观念的深层次的社会人际关系以及道德人伦观念。 如此,画面中的物象所体现的不只是绘画形式上单纯的造型美、构图美和色彩美,而是瑶族传统优秀文化依托的载体,在艺术审美和教育的催化作用下,透过凝练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李娅娜.绘画艺术中的平面秩序[J].现代艺术与设计,2007(1):106.

  [2]刘杏林.当代舞台设计中的平面绘画因素[J].舞台艺术,2007(4):5-12.

  作者简介:曾令权,硕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油画教学与创作。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