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杭州地区水稻恶苗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0年08月27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 要:对2019年杭州地区水稻恶苗病暴发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稻种带菌率高和对氰烯菌酯产生抗药性是导致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和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加25

  摘 要:对2019年杭州地区水稻恶苗病暴发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稻种带菌率高和对氰烯菌酯产生抗药性是导致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和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混配液浸种48 h对恶苗病的防效较好,显著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750倍液和2 000倍液,适合在老(重)病区和对氰烯菌酯抗性较高的地区轮换使用来控制恶苗病的发生为害‍‌‍‍‌‍‌‍‍‍‌‍‍‌‍‍‍‌‍‍‌‍‍‍‌‍‍‍‍‌‍‌‍‌‍‌‍‍‌‍‍‍‍‍‍‍‍‍‌‍‍‌‍‍‌‍‌‍‌‍。

  关键词:水稻; 恶苗病; 氰烯菌酯; 抗药性; 防效

浙江农业科学

  水稻恶苗病是危害水稻地上部分,主要由种子传播的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藤仓镰刀菌[1-3]。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水稻集中育秧的推广,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日趋加重,严重威胁早稻的安全生产[4]。 当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25%氰烯菌酯悬浮剂作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适宜药剂在浙江稻区大量使用,长期单一使用化学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5-6]。

  已有报道在浙江绍兴地区分离到对氰烯菌酯高抗的恶苗病菌,田间试验发现单独使用氰烯菌酯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差[7-8]。 2019年杭州市钱塘新区河庄街道早稻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处理,水稻秧苗恶苗病仍大量发生,发病率严重的达到100%,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试验,一方面测定了种子带菌率和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另一方面从生产实践出发筛选了有效的种子浸种处理药剂,通过研究力求科学防控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中早39号(浙江勿忘农公司); 供试药剂:96%氰烯菌酯原药(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爱利思达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

  1.2 种子带菌率测定

  将稻种用无菌水清洗后,先用70%酒精浸泡1 min,再用3%(有效氯)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 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遍,将种子在超净台中晾干后接种到加有100 μg/mL链霉素和100 μg/mL卡那霉素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平板上,每张平板均匀接种7个稻种,25℃黑暗培养3 d,观察稻种表面及周围的菌落情况。

  1.3 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测定

  1.3.1 恶苗病菌分离

  选取钱塘新区水稻育秧基地表现明显恶苗病症状的水稻秧苗,从茎基部剪取约2~3 cm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先用70%酒精浸泡消毒1 min,再用3%(有效氯)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3 min,无菌水冲洗3次,超净台中晾干,将茎段切成约5 mm的小块,接种在含100 μg/mL链霉素和100 μg/mL卡那霉素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5℃黑暗培养5 d后,根据菌落颜色、形态判断为镰刀菌的菌株转接到新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5℃黑暗培养,备用。

  1.3.2 抗药性测定

  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 将氰烯菌酯原药用丙酮配制成100 000 μg/mL的母液,然后配制成含氰烯菌酯质量浓度为0 μg/mL、0.25 μg/mL、1 μg/mL、50 μg/mL和200 μg /mL 的PDA 平板。 将分离菌株用打孔器切成直径5 mm的菌饼,将菌饼接种至含氰烯菌酯的PDA平板上,每个平板接种7个菌饼,每个菌株每浓度处理重复3次。 25 ℃培养4 d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具体设置见图1。 不能在含0.25 μg/mL氰烯菌酯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为敏感菌株; 能在0.25~1 μg/mL氰烯菌酯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为低水平抗药性菌株; 能在1~50 μg/mL氰烯菌酯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为中等水平抗药性菌株; 能在200 μg/mL氰烯菌酯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5]。

  1.4 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在杭州市钱塘新区河庄镇进行,试验作物为早稻,品种为中早39。 试验设7个处理:处理1,清水浸种(CK); 处理2,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浸种; 处理3,4. 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600倍液浸种; 处理4,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浸种; 处理5,25%氰烯菌酯悬浮剂750倍液浸种; 处理6,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浸种; 处理7,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 倍混液浸种。

  2019年4月8日浸种,每个处理用水量 2 000 mL,用种量1 500 g,各处理按设计浓度配制好药液并充分搅拌后倒入干种子,捞去秕粒,浸种48 h后催芽,催芽1 d后播种,每个处理播9个秧盘,每个秧盘用种量166 g; 播后4 d摆盘灌水。 分别于播种后11 d、18 d调查水稻秧苗恶苗病发病情况,记录发病株数,并计算各处理的病株率和防治效果。

  病株率(%)=病苗数/调查总苗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带菌率

  在供试的66粒稻种中,长出恶苗病菌的种子52粒,带菌率为78.79%。

  2.2 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

  共分离得到51株恶苗病菌,其中氰烯菌酯高抗菌株49株,抗药性频率为96.08%,为优势致病菌株; 另2株为氰烯菌酯中高抗菌株,频率为3.92%; 本次样品中未检测到低抗和中抗菌株,也没有检测到敏感菌株。

  2.3 药剂筛选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最差,2 000倍液和750倍液处理的水稻秧苗病株率分别为62.01%和38.47%,防治效果仅37.44%和61.10%; 而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混配、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和600倍液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好,播种后18 d的防效均达到99.00%左右,这3种药剂浸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和750倍液处理。

  农业论文投稿期刊:《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

  3 小结与讨论

  从供试恶苗病株分离的恶苗病菌已经对氰烯菌酯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而且供试稻种的带菌率也非常高,是导致该地2019年早稻恶苗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该加强稻种带菌以及恶苗病菌对主要浸种药剂抗药性的早期检测与预警,科学选用药剂,从而实现水稻恶苗病的有效防控。 本试验表明,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和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

  2 000倍液、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混配液浸种48 h对恶苗病防效较好,显著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750倍液和2 000倍液浸种处理,适合在老(重)病区和对氰烯菌酯抗性较高的地区轮换使用来控制恶苗病的发生为害。

  参考文献:

  [1] ZAINUDIN N, RAZAK A A, SALLEH B. Bakanae disease of rice in Malaysia and Indonesia: etiology of the causal agent based on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pathogenicity characteristics [J]. J Plant Protect Res, 2008, 48(4): 475-485.

  [2] 李海东,方利民,尤希宇,等. 3种药剂浸种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 235-2 238.

  [3] 沈丽丽,陈翠芳,陈芳芳,等. 氰烯菌酯等药剂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 382-384.

  [4] 叶挺云,谢子正,许渭根,等. 2016年浙江省早稻恶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3):449-450.

  作者:王国迪1 陈瑞1* 汪彦欣1 赵丽1 张宇2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