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广东园林中水磨石技艺应用研究

时间:2019年12月03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水磨石是近代从国外传入的一种工程抹灰饰面,在广东园林中有较多应用。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与访谈,梳理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情况,总结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使用特征及优势,其在构件表面形成仿石质感、装饰性强与防水防渗之特性,能

  摘要:水磨石是近代从国外传入的一种工程抹灰饰面,在广东园林中有较多应用‍‌‍‍‌‍‌‍‍‍‌‍‍‌‍‍‍‌‍‍‌‍‍‍‌‍‍‍‍‌‍‌‍‌‍‌‍‍‌‍‍‍‍‍‍‍‍‍‌‍‍‌‍‍‌‍‌‍‌‍。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与访谈,梳理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情况,总结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使用特征及优势,其在构件表面形成仿石质感、装饰性强与防水防渗之特性,能适应广东地区审美心理、气候条件与使用需求,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应用形式多样且图案丰富多彩,与游人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水磨石技艺发展面临着制作成本增加、技艺费工费时、工程施工体制改革以及技艺缺乏传承等现状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广东园林;水磨石;应用; 传承

广东园林

  水磨石是一种以水泥作粘料,掺和碎石或石英石作骨料,经过搅拌、成型、养护、研磨、抛光等工序制成的仿石材料,用于一些构筑物表面或作建筑饰面,常分为现场浇筑水磨石和预制水磨石。随着近现代西方新材料新技艺传入中国,广东地区借通商口岸与对外交流门户便捷之利,水磨石技艺率先大范围使用。因水磨石工艺呈现出的石质骨料肌理清晰美观,表面触感光滑,颜色图案丰富,常用于建筑物或构筑表面,起防护与装饰作用。由于水磨石以水泥作粘料,具有塑形能力强、防潮耐湿、不易褪色等特性,十分适应广东地域气候特征,故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与户外空间中,多用于园林建筑的额枋和挂落、亭柱、栏杆、园林家具及地面铺装。水磨石技艺在今天虽仍然随处可见,但在现代工程中常常由于费工费时、好工匠难寻等问题导致施工精度不够,工程质量不佳。而目前关于水磨石技艺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建筑学领域,在园林当中的应用特征与工法匠作记录仍缺乏研究,导致水磨石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技艺也面临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1广东地区水磨石技艺发展历程

  广东地区早在先秦时期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1]。清朝时期,清政府实施海禁政策,仅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地区相比内陆能够更早更容易地接触到外来的新型材料与工艺。

  19世纪60年代,西方新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与工艺等传入中国,广州成为一个“试炼场”。1861年,沙面的英国驻广州领事馆在建造中就使用了现制水磨石[2],之后水磨石大量运用到了沙面租界区建筑之中[3]。由于制作水磨石的原材料尤其是水泥基本从国外进口,材料与技术的双重限制,使得当时水磨石的应用仅局限于一些洋人建筑,未被大范围推广。

  1866年,中国第一家水泥厂—由英国人投资的青洲水泥厂于澳门开设,该水泥厂的投入生产才缓解了材料使用紧缺的问题[4]。20世纪初水磨石在广东地区有了新的发展,1909年我国第一家国有水泥厂—士敏土厂投入生产,但当时其产量不高且质量不稳定;省政府于1928年建造新水泥厂—广州西村士敏土厂,该厂生产的水泥使用“五羊牌”商标,在公开化验中达到欧美多国的标准,投放市场后广受好评[4]。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广东地区水磨石技艺所需水泥基本可以自给自足。随着水泥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水磨石因其较低成本以及表面光滑似大理石的观赏效果,在广东地区愈发流行,多见于一些西式建筑中。

  20世纪30年代,在建筑上使用水磨石技艺成为热潮,水磨石的研磨和抛光设备得到发展,水泥等材料也愈加充足。且由于沙面建筑建造时施工者为中国本地工人[5],本地技工逐渐掌握水磨石技艺做法,到30年代时本地技工制作水磨石的技术已越加熟练。广东本地建筑技工吴瑞翘对水磨石进行了形式上的改进,在总结学习西洋技艺的基础上,创新水磨石的做法,将水泥、沙和石混凝土加以拌合、批荡,上颜色绘字画[6],其中中山纪念堂门楼就由吴翘记营造厂负责批荡工程[7]。

  当时的建筑设计师在一些中国固有式建筑建造时也选择融入水磨石工艺,水磨石表现形式愈加多样,不仅用作室内装饰,也常用作建筑外墙面装饰或檐下彩画装饰,这成为广东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8],如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大楼、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5号楼(今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等都是当时的代表。时至今日,这些水磨石制作的饰画依然鲜艳多彩。

  2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应用特点

  20世纪30年代,水磨石技艺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也体现在同时代的园林之中。如1936年建成的开平立园,就大量使用了水磨石技艺。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家乡广东开平兴建的,其建造既糅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又吸收了欧美西洋建筑风格和当时的西方新技艺新材料,是我国目前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之一[9]。立园在园林建筑中的地面铺装、园林家具与室内墙面、地面装饰中大量运用了水磨石。水磨石的色彩图案丰富,装饰意味极强,使整座立园更加具有西式情调。这是广东园林主动融合外来技艺的代表作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广州市政府城市绿化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广州公园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广州城市现代公园建设中也大量使用了水磨石技艺,多用于园林建筑构件、园林小品等制作上。其中,1954年兴建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量采用水磨石,其颜色图案十分丰富,独具特色;黄花岗公园的正门“浩气长存” 牌坊门面层由水磨石制成,以灰白色为主色调,造出仿天然石效果,近看牌坊表面平滑,似大理石质感,严肃庄重;兰圃在对水磨石的应用上则体现出岭南园林建筑和构造物通透轻盈的特点,其用水磨石塑造出来的博古架、座椅美人靠等都纤薄轻盈,细腻精巧。

  从广东园林中目前使用水磨石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特点:

  1)水磨石的应用形式多样。利用水泥材料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园林中灵活运用水磨石对建筑或构筑物表面进行装饰,或用于地面铺装,使之表面颜色与图案的丰富多变,既可表现细腻精巧,也可磅礴大气,如黄花岗公园中水磨石的应用形式及表达效果多样。这些都与广东园林创新性强、敢于尝试运用新材料新技艺的特点相符。

  2)水磨石的颜色图案多样。水磨石可以在基底掺入不同的颜料,产生不同颜色及变化丰富的图案。广东园林正是大胆利用这一特点,将水磨石制成饰画运用在园林建筑、构筑物表面等,可艳丽可素雅,既有西式风情也有中国特色,这也体现了广东园林大胆创新、繁复绚烂的美学特征。

  3)水磨石应用与广东气候特点、人的活动息息相关。水磨石经打蜡磨光后,有着与大理石相似的质感,平滑有光泽,贴合人体肤感,因此在炎热潮湿的广东室外空间中,常用于桌椅、栏杆等游人可触摸使用的园林家具及构筑物上。水磨石也常用于地面铺装,其光滑的特性可以减少人步行时与地面的摩擦,营造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如烈士陵园血祭轩辕亭为水磨石地面,常有年轻人跳舞练习,平时也常有小婴儿在地面上爬行作乐。

  3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广泛应用的优势

  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得以发展并广泛应用,究其原因为:

  1)水磨石技艺适应广东地域开放性与审美包容的特点。广东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融的前沿地带,在对外交流上有很大的便利性,使得广东地区获取新材料与新工艺十分便利,且思想开放包容,敢于创新尝试,建筑与园林敢于尝试新的材料做法。广东人在审美上也追求兼容并包、繁复绚烂的风格,本地工匠结合当地特征加以艺术创新,充分体现出广东园林的开放思想与包容性特点。

  2)水磨石技艺在广东园林中的应用效果丰富多样。利用水磨石可塑性极强的特点,采用现场浇筑水磨石的方法,可以构造出形式灵活的园林构筑物满足多样使用需求。水磨石在兼容并包的广东园林中变化丰富,无论是精致通薄的博古架,还是磅礴大气的牌坊,都可以用水磨石技艺装饰表面,呈现出大理石般光滑平整的质感‍‌‍‍‌‍‌‍‍‍‌‍‍‌‍‍‍‌‍‍‌‍‍‍‌‍‍‍‍‌‍‌‍‌‍‌‍‍‌‍‍‍‍‍‍‍‍‍‌‍‍‌‍‍‌‍‌‍‌‍。同时,水磨石表面十分光滑,在园林中利用其制作栏杆扶手、桌椅等替代天然石材,贴合人体肤质,舒适度高。而利用石子配比与不同颜色搭配可获得丰富的颜色变化与图案,增强园林的装饰效果与视觉美感。

  3)水磨石材料特点适应广东地域气候特点。水磨石由于具有耐磨、耐腐蚀性强、防潮等特点,故适合广东地区的气候,用水磨石制成的彩画饰面在炎热潮湿的天气下,耐酸雨侵蚀,可以保持多年不褪色。

  4水磨石技艺的挖掘及应用

  水磨石技艺的优势特点一直受到广东地区建筑与园林业界人士的欢迎,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水磨石风靡一时,成为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技艺。但在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1)制作水磨石成本的相对增加。过去运用天然石材需要较高的开凿和运输成本,而制作水磨石成本较低,因此人们更偏好于具有良好艺术效果又价格低廉的水磨石。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技术进步,开采运输天然石材的成本下降,而水磨石由于费工费时,使得成本优势降低。

  2)制作水磨石过程较复杂繁琐。由于工序较多,制作水磨石技艺需要耗费较多人力物力,且得保证每个步骤制作精良,这与管理工期紧张、时间与成本控制严格常会发生冲突。另外,许多工人也不愿意从事这类耗费劳力较大、施工质量要求高、费时久的工作,会做水磨石的工人也越来越难找。

  3)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转变。过去一些大型施工集体或者工程公司多为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对施工团队有明确的分工,工人集体作业、各司其职,按月结算工资。泥水工匠在制作水磨石时,能保证有充分手工现场制作时间,并不直接影响个人效益。而现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运作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施工队基本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制作,且工资按件按天结算,自然无法保证充足的制作时间。

  4)优秀的水磨石技艺缺乏好的传承。水磨石这种隶属泥水工种的普通工艺,费工费时,施工精度质量要求高,但在艺术价值上却无法提升至像木雕、砖雕等装饰工艺一样的高度,也无法纳入非遗保护的对象,更加没有相应的技术资质认定体系。故这一类关乎园林环境的质感、精度和人体感受的重要工艺,现今面临着技艺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如今,在新的建设工程之中对水磨石的应用有所减少,费时费工、施工质量与精度要求高、好工匠难寻等问题使得水磨石技艺难以达到其使用巅峰时期的效果。在工时成本增加、工人流失及技艺质量标准降低的现状下,如何去挖掘和再利用水磨石技艺在园林中的应用优势,如何将工法特征结合当下需求做改良发展,值得业内人士重视和关注。提高水磨石工种的技术含量的认可度和人力资源价值,发展水磨石艺术品预制构件并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和装配技艺水平,或使水磨石工艺技术在国土、城乡园林化进程中有可喜的发展。

  园林方向论文投稿刊物:《广东园林》刊登园林科普文章,传播园林绿化知识,推进群众性绿化美化环境活动的开展。具有以学术性为主,兼有科普性的特点。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