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做好林业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年10月11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做好林业工作就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林业体系。聚焦国土绿化,扩总量拓空间,厚植绿色新生态;聚焦产业转调,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资源保护,保存量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做好林业工作就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林业体系。聚焦国土绿化,扩总量拓空间,厚植绿色新生态;聚焦产业转调,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资源保护,保存量守底线,筑牢生态新屏障。措施上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创新机制,加大投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经济

农村实用技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为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强化森林资源监管,深入持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做好林业工作。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做好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态需求为目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全域绿化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多途径、多方式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和生态产品供给,做亮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林业体系。

  任务目标是新增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蓄积量大量增加,森林总蓄积量大量增加;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7‰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林地湿地保护率达到上级控制性指标,无破坏野生动植物重大案件发生[1]。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做好林业工作的重点

  2.1聚焦国土绿化,扩总量,拓空间,厚植绿色新生态

  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加快城乡一体绿化,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2.1.1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依托沿江、海、河、湖防护林体系建设,以荒山荒坡、火烧迹地、废弃矿山、沿海沿河沿库、自然保护区整改清理区域等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系统修复,充分挖掘生态用地潜力,推行工程措施稳固山体、生物措施复植补绿的生态修复模式,推广困难立地造林、节水抗旱造林、混交林培育等实用技术,优先选用良种壮苗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兼顾景观美化、森林防火功能,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着力抓好优质亮点工程建设,每个镇街至少建设1处20hm2以上的造林示范点,全市(县)打造千亩造林示范点1~2处。

  2.1.2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以境内国省道、县乡路、连村路及主要河流等路域水域为重点,坚持一路一景规划、乔灌花草结合,生态经济效益并重,建设高标准生态景观林带;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布局,综合治理田林路渠,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护林体系。

  2.1.3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扎实开展乡村绿化行动,结合贫困村“五通十有”绿化,因地制宜推进环村片林、乡村绿道、庭院绿化、四旁植树和休憩公园美化;大力开展森林乡村、森林人家和绿色单位、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工作,打造文明宜居美丽家园。

  2.1.4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突出提质导向,实施质量兴林,对低产、低效林、退化林,采取品种改良、抚育间伐、平茬复壮、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进行改造提升,优化林分结构,逐步解决林分过疏、过密和蓄积增长量过低等问题,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对未成林地、往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造林标准的地块,进行补植补造,加强林木管护,促进郁闭成林;对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及主要道路沿线、主要河流两侧和城市近郊等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有计划开展森林抚育,促进植被恢复,提升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2.2聚焦产业转调,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发展新动能

  经济学家刘彦海、郎咸平、林毅夫、吴敬琏、张维迎指出:要深化集体林三权分置改革,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种苗花卉、精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休闲旅游等林业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绿色红利”更多转化为“民生福利”,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

  2.2.1提升传统产业

  深入推进退耕还果、还林工程,盘活陡坡耕地、山岭薄地、退化土地、重要水源地周边坡耕地、没有分田到户的荒沟荒坡等潜在资源,支持农户通过转包出租、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林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苗则苗,大力培育储备珍稀树种、大径级用材林等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核桃、苹果等特色经济林果。

  2.2.2做优特色产业

  经济学家刘劲哲根据微观经济学经典理论—供给与供给的变动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指出:要全面落实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学研合作,夯实科技支撑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进市场开发、基地建设、新品种培育,提高特色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种业硅谷”,推动特色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充分展示特色产业文化底蕴,擦亮特色产业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2.2.3培植新兴产业

  扶持家庭林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完善收益共享机制,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进一步释放示范带动效应。探索造林、森林保育经营主体混合所有制模式,鼓励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培育一批从事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专业化企业,建设一批集林木栽培、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申报认证一批森林生态标志产品。

  加快智慧林业建设,借助种苗花卉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种苗”,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种苗交易和信息平台,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产业链互补、价值链提升[3]。鼓励林下经济发展,培植林药、林菜、林牧等林下种养新业态,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2.2.4实施生态扶贫

  推广“生态+扶贫”模式,林业工程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支持组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为主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承担营造林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培训一批“土专家”、技术带头人,指导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名优经济林种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依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扩大护林员选聘规模,吸纳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参与生态保护,助推增收脱贫。

  2.3聚焦资源保护,保存量,守底线,筑牢生态新屏障

  经济学家文力、厉以宁、樊纲、李稻葵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发展保护协调统一,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浓,“颜值”更高。

  2.3.1坚决打赢森林防火持久战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市(县)、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持续开展市(县)直部门联系帮助森林防火重点村庄工作,强化各项防范措施落实,构建三级联动、群防群治的综合防控体系,实现森林火灾的有效预防和安全扑救。一是围绕队伍建设抓规范提升,完善选聘机制,将一批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人员调整充实到市(县)、镇两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达到有关规定人数和标准。

  市(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常年驻防,值守备勤,镇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在森林防火期内全员集结、整装在岗,配足配强森林防火装备,加强人员队伍实战演练,提高安全避险和应急处置能力,锤炼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森林消防“铁军”;二是围绕设施建设抓突破提升,启动实施森林防火“十三五”及远景规划,加快防火路网、引水上山管网、预警监测网“三网”建设,整修防火通道,新建山地蓄水池,规划铺设引水上山管网;三是围绕火源防控抓监管提升,制定印发《森林防火宣传方案》,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大范围、不间断地面向学校社区、农村基层、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组织干部职工、党员群众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倡树文明祭祀新风尚,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和浓厚宣传氛围,提高全社会自觉防火意识。

  认真+用心,扎实开展林缘林下可燃物清理,最大限度减少火灾隐患,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督导检查,各级森林防火队伍、护林员加强日常巡查巡护,在林区主要路口设立检查站点,严格登记盘查、收缴火种,严防高危人群携带火种进山入林。严厉打击野外违法用火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森林火情归口报告制度,一旦发生森林火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小火当大火用兵,切实将森林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确保全年森林防火形势持续平稳。

  2.3.2坚决打赢环保整治攻坚战

  坚定不移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回头看”移交问题整改落实,按“一户一档”要求,做好档案梳理、归档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销号。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统筹开展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调整,建立健全巡查监管长效机制,强化管护力量配备,提高执法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巩固提升整改成果,防止整治反弹、反弹整治现象发生。组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推进小微湿地建设,做好第三次国土调查湿地落地定界工作,加大湿地开发利用监管,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发展[4]。

  2.3.3坚决打赢森林资源保卫战

  科学划定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林地定额、林木采伐限额管理,依法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护好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脆弱区域林地,最大限度减少林地逆转。加快数字林业建设,按要求完成沙化荒漠化监测,年度林地资源变更调查任务,做好林业“十四五”规划、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准备工作。

  加强古树名木认定、登记、建档、公布和挂牌保护,制定养护方案,明确管护责任,采取支撑加固、防腐修补、生境综合治理等措施,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盗伐滥伐、乱捕滥猎、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湿地、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苗等违法犯罪行为。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控减灾体系,加强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着力抓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9%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种苗产地检疫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健全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监管机制,重点提高镇街基层监管能力。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做好林业工作的措施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市(县)、镇、村三级“林长制”,形成党政领导挂帅、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各镇街要把国土绿化攻坚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规划,周密部署,提前做好资金筹措、土地调整、道路整修、招投标等准备工作,抢抓时机,集中力量组织攻坚会战。大力推行工程化造林和项目化管理机制,规范程序,严把质量,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3.2广泛宣传,全民动员

  充分利用传统媒介、新兴传媒等载体平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目标思路、政策措施等方面,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的林业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总结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认真贯彻《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规划建设好各级义务植树基地,创新拓宽公众尽责、知情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植树造林、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国土绿化,努力提高尽责率,凝聚起建设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

  3.3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创新投融资模式,健全行业内资金整合、行业间资金统筹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林业领域,逐步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项目重点扶持,社会多方参与的投入格局。

  探索“飞地造林”模式,支持跨区域托管土地,实施异地造林,实现资源集中配置,绿化规模提升,成果共同分享。积极对接争取上级各类试点建设、示范项目、补助政策,优先向生态造林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倾斜,精心打造项目平台,承接项目落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抓好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扶持小农户、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加强林业项目资金审计监管,完善融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3.4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市(县)绿化委员会、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要跟踪抓好督查落实。宣传、农业农村、水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海洋发展和渔业、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重点支持舆论宣传、森林镇村创建、农田林网建设、生态廊道建设、防火路网建设、自然保护区整治销号、生态文化旅游等工作。

  机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卫生健康、教体、工业和信息、民政、金融等部门要组织指导本部门、本系统开展好国土绿化、森林防火工作。财政部门要保障市(县)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镇街要加强林业技术人员配备和使用管理,推进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提升林业基层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职能,认真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各镇街要切实负起属地管理责任和主体责任,全力做好国土绿化、森林防火、林地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整治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3.5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进一步完善国土绿化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优化考核指标、考核办法,加大国土绿化、林地湿地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力度,促动各项工作部署任务落地、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市(县)政府要对镇街成片造林、森林镇村创建工作组织集中观摩。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技术人员实地核查春季、雨季造林面积和成活率保存率。

  观摩评议和实地核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镇街亮点绿化工程,优先纳入上级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扶持。市(县)政府对造林面积大、质量高和林业产业拉动效应明显的镇街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给予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林地湿地保护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不到位的镇街通报批评,并按照有关规定追责问责[5]。

  参考文献:

  [1]王寿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思考[J].办公自动化,2019,(6):29~31.

  [2]李保芹.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17,(3):37~40.

  [3]刘红琴.关于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支持脱贫攻坚的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17,(11):21~24.

  农业方向刊物推荐:农村实用技术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杂志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因此,该杂志被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