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析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以《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例

时间:2021年09月0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绝大多数作曲家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性格情感的真实写照。 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拉赫马尼诺夫,他运用多样的音乐元素,将俄罗斯的民族风情完美地融入到浪漫主义音乐氛围中。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摘 要】绝大多数作曲家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性格情感的真实写照‍‌‍‍‌‍‌‍‍‍‌‍‍‌‍‍‍‌‍‍‌‍‍‍‌‍‍‍‍‌‍‌‍‌‍‌‍‍‌‍‍‍‍‍‍‍‍‍‌‍‍‌‍‍‌‍‌‍‌‍。 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拉赫马尼诺夫,他运用多样的音乐元素,将俄罗斯的民族风情完美地融入到浪漫主义音乐氛围中‍‌‍‍‌‍‌‍‍‍‌‍‍‌‍‍‍‌‍‍‌‍‍‍‌‍‍‍‍‌‍‌‍‌‍‌‍‍‌‍‍‍‍‍‍‍‍‍‌‍‍‌‍‍‌‍‌‍‌‍。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这首乐曲中含有c小调调性所特有的悲剧性忧郁气质,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们对钢琴协奏曲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拉赫马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音乐本质,通过分析使读者更加了解作品的内涵。

  【关键字】钢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 拉赫马尼诺夫; c小调

钢琴教育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是每一位学习音乐的人都会欣赏到的曲目,在他的众多创作中,他在钢琴协奏曲方面的贡献是最具有探讨价值的。 他和那个时期的音乐家们一样,深深受到之前作曲家的理论的影响,取各家之长处,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创作手法。 他所创作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曲式结构十分复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晚期色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对音乐有执着追求的艺术人。 本文从协奏曲的发展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背景等方面出发,逐渐深入了解这首作品,分析拉赫马尼诺夫在钢琴协奏曲中的创作手法,探寻这位音乐大师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协奏曲的形成与发展

  在西方音乐史上,协奏曲的形式是在巴洛克时期由巴赫初步确立的,虽然每个时代的音乐在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上都是有差异的,但是协奏曲一直都是音乐作品中音乐结构较为复杂的存在,其与独奏和合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早在十六世纪,“协奏曲”这个词就已经出现了,与现在人们所了解的不同,它大多时候被运用于教堂音乐中,一般出现在声乐合唱曲里。 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是由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共同演奏的,乐章的编排结构是简单又稳定的“快——慢——快”结构。

  直到十七世纪末,其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被作曲家重视。 到了十八世纪,重心逐渐转移到独奏协奏曲上,音乐家们演出与写作的形式已十分多样化,曲式从ritornello form(回转曲式)逐渐发展为sonata form(奏鸣曲式),其中独奏乐器与乐团所展现的调性和主题都对奏鸣曲式有影响。 至浪漫主义时期,独奏部分就更加重要了,特别是在钢琴协奏曲中开始用钢琴在第二呈示部弹出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新旋律,以此来凸显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但实际上协奏曲和其他器乐曲最大的差异是强调独奏乐器与乐团间的互动关系:有些协奏曲是以独奏表演为主,乐队只是轻声地附和,为音乐营造整体氛围; 而有些协奏曲则是独奏和乐队表演占据同样比重,二者需要相互平衡,达到一种声音的共鸣。

  本文重点讨论的钢琴协奏曲,不仅需要弹奏者进行细致的音乐处理和拥有高超的弹奏技巧,还需要弹奏者和乐队完美配合,展现出最强烈的对比。 虽然钢琴本身的音响效果就已经很出色,但在乐队的音响烘托下,钢琴的音色会更加吸引人,旋律也会更加丰富。 这种独特的音乐体裁对后世钢琴音乐的作曲和演出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通常会根据音乐家在协奏曲方面的成就来判定其音乐水平的高低。

  二、浪漫主义的表现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人民推崇独立自由和个性解放,欧洲四处都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文学、美术、音乐等各个方面都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涌动蓬勃发展,特别是音乐艺术方面的成就,在浪漫主义时期达到了高峰。 虽然说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形式和技巧上延续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作曲习惯,但其热情、奔放的情感与古典主义音乐优美、严谨的风格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浪漫乐派在古典乐派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在音乐形式上,它具有更强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在和声结构上,它开始运用不协和和弦; 在音乐内容上,它十分看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 在情感表达上,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宣泄和多愁善感。

  浪漫主义这个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优秀的音乐家,还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 到了浪漫主义晚期,更多优秀的艺术经验值得音乐家们学习借鉴,经过时间的沉淀,钢琴艺术发展得更加完善。 社会思想和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了音乐发展的节奏和方向,钢琴协奏曲的风格在浪漫主义晚期有了很大的变化,拉赫马尼诺夫就是浪漫主义晚期钢琴协奏曲领域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三、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风格及创作背景

  拉赫马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浪漫主义晚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之一。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他,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学习音乐,长大后在音乐学院跟随多位名师学习钢琴和作曲,他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俄罗斯的民间音乐相融合,将民族主义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旋律优美、织体清晰、和声丰富,大多带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色彩与丰富的情感寄托,是钢琴艺术史上少有的经典之作。 由于战争原因,拉赫马尼诺夫离开了自己热爱的祖国,虽然最初在国外发展得并不好,但他还是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作曲天赋,经过不断的学习历练,使世人通过他的作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拉赫马尼诺夫的这些创作,对西方音乐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简述《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马尼诺夫创作生涯中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是让他找回信心、重新出现在音乐舞台上的一个作品,也是他的大型作品中演奏难度最高的一首作品,技法、节奏、和声十分复杂多变。 他运用多样的音乐元素,将俄罗斯的民族风情完美地融入到浪漫主义音乐氛围中,使这首作品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乐曲中含有c小调调性所特有的悲剧性忧郁气质,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当钢琴的音色完美融入乐队中时,就像是一幅五光十色的音乐画卷,让人们对钢琴协奏曲有了新的认识。 融合了不同的音乐元素和不同的弹奏方式,通过钢琴高低音符的弹奏,将人类的忧伤情感表现得生动形象。 拉赫马尼诺夫的乐曲的曲式结构都非常复杂,演奏他的作品时,必须要把理智和情感都兼顾到,只有将艺术风格和演奏技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变化的旋律中真正体会到他作曲时的内心想法。

  五、举例分析乐曲创作特点

  不同时期相同乐种的作品,虽结构相似,但表达情感的织体运用是不一样的。 尽管莫扎特在协奏曲方面的贡献十分巨大,少有人可以超越,但多年后的拉赫马尼诺夫的才华还是被世人发现,在音乐巨匠的光辉下闪烁着自己的光芒。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很多人就是听了他的这首巅峰之作才开始关注和聆听他的其他音乐作品。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段落设计,就需要从速度、力度、音乐表情、调性等方面出发来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整体速度是多变的,第一乐章是很少被运用的中板,第二乐章运用了持续的慢板,第三乐章采用的是诙谐的快板。 虽然它的基本调性是围绕c小调的,但展开是不同的,第二乐章是从c小调转到了E大调,第三乐章从C大调开始,接着转到c小调,最后又回到了C大调。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由双钢琴来引导的开头,c小调,4/4拍,和声选择以四级主功能组和弦为主,前八小节左右手都是长音和弦,以pp的力度轻柔地开始,酝酿情绪,奠定忧郁的感情基调,从第七小节开始加大力度,用音响刺激人们的内心,用强力度带动情绪上升。 第九小节后逐渐进入乐队合奏部分,独奏者用ff力度弹奏将近跨越三个八度的琶音,节奏由最初的中板回到原始速度,双手也从全音符加快至八分音符。 琶音的根音,再加上乐队在低音区的重音,给人以紧张的气氛,让听众做好享受听觉盛宴的准备。

  第三乐章的开始部分,如同它的标题一样,力度是ff,音乐体现出磅礴的力量,音乐表情是欢快和诙谐的,充满了动力,并为之后钢琴独奏部分的完美呈现作好铺垫。 而开头的华彩乐句,几乎是从钢琴的最低处弹起的,快速在最高点华丽地落下,大幅度跨越简单直接地确立了整个乐章的情绪,将诙谐与欢快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连续反复的弹奏,再配上乐队独有的气势和音响效果,能够使人们的心情跟着节奏一起愉悦起来,释放出内心的压抑和忧郁的情感。 在钢琴和乐队短暂地互动之后,第一主题由纯粹的钢琴独奏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重复与发展。 这种多样的手法,不仅展现出独奏的高超琴技、乐队的恢宏气势,还增强了二者之间的互动‍‌‍‍‌‍‌‍‍‍‌‍‍‌‍‍‍‌‍‍‌‍‍‍‌‍‍‍‍‌‍‌‍‌‍‌‍‍‌‍‍‍‍‍‍‍‍‍‌‍‍‌‍‍‌‍‌‍‌‍。

  在展开部的最后一段,连续的四分音符三连音,加快了乐曲的整体速度,有一种推着人们向前走的感觉。 而且这种节奏类型在高音区使用时,会令人情绪更加激动。 重拍休止符无规律地出现,会让听众摸不着头脑,反而更加认真地聆听,耐心等待乐曲的再一次高潮。 通过阅读谱例我们可以发现,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中经常出现最强ff、最弱pp两种强弱记号。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强弱对比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那就是右手的和弦会出现超越八度的现象,这样的跨度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其实这是因为拉赫马尼诺夫的手指十分纤长且柔软,这首曲子的首演又是他亲自进行的,所以和弦结构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钢琴教育论文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有何重要影响

  六、结论

  协奏曲的创作虽然在巴洛克时期已经出现,但经过一代代音乐家的探索实践后,才得以发展和完善。 乐队演奏和独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奏风格,搭配在一起时产生了动人的音乐效果,这是两者中任何一者都无法单独展现的音乐美。 在漫长的音乐史中,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在浪漫主义晚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结合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色,将浪漫主义时期普遍的悲伤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相信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在欣赏不同的协奏曲作品时,我们应当根据作曲家当时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和他对音乐形态的理解来仔细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弛.从三部钢琴协奏曲看c小调在作曲家心中的意象[D].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9(34).

  [2]王楠,张瑜.拉赫马尼诺夫 中的忧伤之情[J].大众文艺,2016.

  作者:乔晓宇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