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

时间:2019年12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分析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旨在有效发挥篮球运动的本体功能和育人价值。 关键词: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 校园篮球文化对学生体育教育、综合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直接影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整体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分析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旨在有效发挥篮球运动的本体功能和育人价值‍‌‍‍‌‍‌‍‍‍‌‍‍‌‍‍‍‌‍‍‌‍‍‍‌‍‍‍‍‌‍‌‍‌‍‌‍‍‌‍‍‍‍‍‍‍‍‍‌‍‍‌‍‍‌‍‌‍‌‍。

  关键词: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

体育文化导刊

  校园篮球文化对学生体育教育、综合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直接影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整体性和多元化的功能‍‌‍‍‌‍‌‍‍‍‌‍‍‌‍‍‍‌‍‍‌‍‍‍‌‍‍‍‍‌‍‌‍‌‍‌‍‍‌‍‍‍‍‍‍‍‍‍‌‍‍‌‍‍‌‍‌‍‌‍。它使学生将单纯的篮球运动变为育体健身、益智立德、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和适应未来社会的一种手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受“技能论”和“体质论”影响,中学篮球运动仅仅停留在训练学生技艺、增强学生体质和改善生理机能上面,忽视了其育人功能。

  1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是一种育人的载体

  文化的育人本质即“人化”和“化人”。“人化”即人类缔造文化的过程;“化人”即人类学习和适应文化的过程。文化与人的发展是双向构建的过程,人类创造文化,人类又是文化的产物。文化育人首先是外在给予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人处于其中,个人感知、体验文化,进行文化熏染,即“濡化”;其次是通过文化熏染人,个体与文化之间形成整合、接受、批判和内生,即“内化”。篮球文化教育从人的身、心、群全面发展来讲,在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下,篮球成为育人的载体,而篮球运动的本质则回归于教育,其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是作为主体中学生和客体的中学校园篮球文化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理为“双重育人结构”。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主体是中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于不成熟阶段,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濡化”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而“内化”更多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是在全面认知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生长发展规律,把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全面认知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怀学生的生命健康的基础上,通过显性篮球文化的传播和隐形篮球文化的渗透,对学生进行篮球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优秀篮球文化传统的熏染、陶冶高雅的篮球文化氛围、提供深刻的篮球运动实践与体验,从而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环境中,达到对校园篮球文化整体性和反映性认识,这是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濡化作用的本质,也是文化育人的起点。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作为主体的中学生的“内化”。中学生对于所处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和传递的篮球文化,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感受、认知、体验、整合和内化,这个过程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连续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进行主动选择,接受和批判、调整意识和行为,进而促进自身身心健康、人格思想品德、价值观和社会化的发展,这是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落脚点。而二者互动的形成是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机理的核心,即学生主体需要的动机条件、文化濡化的发生方式和内化的接受方式。

  2校园篮球文化濡化过程的分析

  “濡化”一词由美国人类学家MelvilleJ.Herskovits于1948年在《人类及其创造》一书中首次应用。其定义为:“人在生命开始和延续中借此获得适应自己文化的能力。”在《牛津英语大辞典》中将濡化一词译成“Enculturation”,前缀“en”意味着“in”“inside”,有“进入……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意。汉语的对应词中,“濡”意指沾湿,慢慢进入;“化”指二物结合,一方或双方改变形态性质。

  “濡化”即双方缓慢接触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及结果的描述。文化濡化的核心是文化获得和传承,文化濡化的本质是学习和教育。濡化过程是个体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发生的半有意识、半无意识的学习和潜在的、漫长的文化化人的过程,个体主动的学习、适应文化和文化特殊的陶冶、渲染个体构成了濡化过程的双重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是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和精神层面构成校园篮球文化网,其濡化过程是以校园篮球文化为载体,通过提供篮球运动实践和体验的物质文化,规范和引导学生从事篮球学习和运动的制度文化、熏陶优秀篮球运动的行为文化,启迪灵魂、陶冶情操的精神文化4个层面所共同创设的自然情景中,强调校园篮球文化对人的自身身心健康、人格、思想品德、行为、价值观和社会化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中学生主体内化过程的分析

  内化(Internalizatiaon)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埃米尔·杜尔凯姆于1904年在其著作《道德教育论》首次提出,其解释为:“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变,即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教育学大辞典》中对“内化”一词的解释为:“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观或实践标准认可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辞海》对内化的解释为:“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认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体动作的内化是以形成内部的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认知结构变化是外化于客体以形成关于客体的因果知识结构。吴国宏提出,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发展,才是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认知得到发展是作为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中进行的,说明这一过程是存在着意识的。在认知心理学的另一领域,“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ArthurReber于1965年提出,其解释为“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主体置于某一环境下,在缺乏清晰意识前提下,自主的、隐性习惯的形成过程。内隐学习更多的是深层次的道德品质和其他心理品质的形成,其本质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发展。中学生主体内化是无意识与意识相结合的认知发展过程,而最终的结果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设与发展。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取决于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的基本样态和中学生主体对显性篮球文化和隐性篮球文化内化程度。前者取决于学校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而后者取决于中学生个体独特认知结构。因此中学生主体内化的过程是依据自身现有的独特的认知结构来认识和觉解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经过不断的反思以及自我意识和行为的调整,将校园篮球文化深层内涵内化为身心健康、人格、思想品德、价值观和社会化等方面的认知结构发展。

  中学生内化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反复性,通过自身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校园篮球文化所涵盖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归纳,使之具有条理性,还要经过同化(信息的接受)——平衡化(批判性反思)——顺化(调整意识和行为),最终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人的认知过程是由外至内,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反复重建的过程,因此,中学生主体内化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渐次深入的素质养成的过程。

  4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濡化与中学生主体内化的互动形成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濡化和中学生主体内化的互动形成是育人活动整个过程中的多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纵观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整个过程,其实质是在围绕文化为客体和中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这其中包括了中学生主体的需要和接受的方式、校园篮球文化濡化发生方式中体育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文化环境的熏陶以及提供深刻的实践体验。只有将它们之间互动形成的机理弄清楚,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本位功能和育人价值。

  4.1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濡化发生方式

  4.1.1体育教师的教育与引导

  体育教师的教育与指导不仅仅体现在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与传导上,让学生主体产生认知、主体发挥、实践能力提升和行为习惯养成。其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1)认知方面的宽度与深度。它可拓展到与篮球运动相关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方面;激发学生对篮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达到学生个体和群体对篮球文化所蕴含的育人理念深刻认知。(2)学习的表与里‍‌‍‍‌‍‌‍‍‍‌‍‍‌‍‍‍‌‍‍‌‍‍‍‌‍‍‍‍‌‍‌‍‌‍‌‍‍‌‍‍‍‍‍‍‍‍‍‌‍‍‌‍‍‌‍‌‍‌‍。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以篮球文化为载体,通过言传身教、暗示及启发等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意识情感、道德精神、行为风尚等,将篮球文化作为一种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3)中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本质是认知结构的重建,体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和人文知识的熏陶,改变学生的对篮球文化的认知结构,学生主体通过内化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行为习惯。

  4.1.2提供深刻的实践体验

  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实践参与和学校提供深刻的实践体验是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根本保障。可在中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以体育课为主线,拓展实践体验的范围,丰富实践体验的形式和不断挖掘实践体验的内容,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平台。例如,篮球人文知识的学习和讲坛、励志比赛和电影的观看、校园篮球报或校园篮球快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交叉学科知识的探索等。通过构建以上多种形式的篮球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4.1.3文化环境的熏陶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的载体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文化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建设,而是融入人文因素,使其具有人性和生命力,丰富其内涵,将物质建设变成隐形的“教育者”,符合学生主体身心发展的需要。例如,学生在见到某一篮球建筑物时,会想到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志。隐性文化的熏陶是指学校在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篮球育人的理念、篮球精神、价值追求以及优良传统等,隐性的人文环境中可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启迪灵魂、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文化环境对人的熏陶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是校园篮球文化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4.2中学生主体内化的接受方式和发生条件

  4.2.1接受方式

  中学生对于“篮球文化信息”的接受方式是主体内化过程的先决条件。这种接收过程可以分为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主动接受是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原有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寻求文化环境中与主体需要密切相关的信息,并主动地去接受。被动接受是指中学生主体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对应的图式,而是受到外界的作用,出于某种命令而进行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接受。前者易于同化,后者虽一时难以同化,但是经过长期的熏陶和自身的平衡,最终将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中去。

  4.2.2发生条件

  体育文化需要是人的需要中的重要内容,人类通过体育运动满足对健康和自由的需要,这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需要。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身心发展、个性差异、生命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都需要一种教育的载体来促进其全面发展,而校园篮球文化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学生通过适量的篮球运动可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缓解学习压力和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集体参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满足社会适应的需要。在参与篮球运动过程中,通过人文关怀形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方向论文投稿刊物:体育文化导刊所刊载文章的作者主要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以及国内外从事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载文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和学术研究水平,面向的读者群主要是体育管理者、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体育院校(系)在校生等。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