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黄石市31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年11月29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的关键期,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将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目的:了解黄石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对黄石市31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的关键期,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将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目的:了解黄石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对黄石市31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这31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7.9%的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现象。结论:黄石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发展水平较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等方面的问题,需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黄石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策略

心理健康

  一、引言

  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用以指导和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相关学者已做了一定的研究。如田翠等人对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男生的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和特殊障碍的标准分均值都高于女生[1]。

  董玉娟对合肥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心理健康偏离总检出率为2.5%,并且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年级差异显著[2]。然而,针对黄石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较少,并且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黄石市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黄石五所小学的小学生31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70人,占总人数的53.8%,女生146人,占总人数的46.2%;农村学校学生181人,占总人数的57.3%,城镇学校学生135人,占总人数的42.7%;一年级23人,占总人数的7.3%,二年级49人,占总人数的15.5%,三年级47人,占总人数的14.9%,四年级64人,占总人数的20.3%,五年级68人,占总人数的21.5%,六年级65人,占总人数的20.6%。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国内常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作为调查工具,本次测量以班级为单位,按本量表测试规则,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小学生开展团体测量。本次调查共发放测验量表354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率为89.3%,符合要求。

  3.统计标准

  本次调查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的方法进行统计。该量表从八个方面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适合我国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测量。问卷开始部分对姓名、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城镇/农村、所在年级等基本信息的调查,心理测量部分由8项因素组成,这八项因素分别是: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和特种障碍。

  该统计采用三点记分模式,即选择“经常”记2分,选择“偶尔”记1分,选择“没有”记0分,将各分量表的分数累加,得到总体合计分数,若总体合计分数大于或等于65分,则可以判定该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现象[3]。全部测量数据用SPSS20.0软件录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这316名小学生在学习障碍、性格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不良习惯等方面检出率比较高。其中有25名小学生(男生21人,女生4人)存在严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现象,总检出率为7.9%。

  2.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比较经过统计分析,男生在各项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女生,且男、女生在学习障碍、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殊障碍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各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远低于女生,这与的分析相符,男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现象。

  3.各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六个年级的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问卷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除情绪障碍、性格障碍、行为障碍因子上差异不明显,其余五项因子如性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六个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独立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六个年级的小学生除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以外,在其余因子得分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品德缺陷上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明显低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在特殊障碍得分上四年级学生明显低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在社会适应障碍上四年级、六年级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

  一、二、三年级学生在性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特殊障碍上均高于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且在性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因子上四年级学生得分最低,五年级、六年级学生相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各项因子得分均有所提高。

  4.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差异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到,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问卷各项因子得分上差异不显著,其中在情绪障碍和不良习惯等因子得分上,城镇学校学生的得分稍高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得分。在性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等因子得分上,农村学校小学生的得分稍高于城镇学校小学生的得分,但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这31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较好,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主要在学习障碍、性格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等方面检出率比较高,表现为学习困难,情绪失控、压力过大,社交困难等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和行为异常现象可能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不合理的期望有关,许多家长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远远高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无形中加大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家庭、学校和社会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性格上的扭曲和心理上的异常。

  研究还显示,男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生,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男生从小就被社会或家庭灌输“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思想,当男生面对麻烦或者挫折时,他们更愿意隐藏自己,压抑自己的情绪,而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善于释放情绪,当遇到麻烦或者挫折时,女生更喜欢找人倾诉或哭泣以缓解压力,所以男生较容易出现心理困扰或问题。其中在学习障碍因子得分上,男生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男生天生贪玩、好动,较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部分学生上课常开小差,课后不能较好的完成作业,所以男生较容易出现学习障碍问题。

  研究还显示,一、二、三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性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说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不够独立,依赖性强,表现出明显的性格障碍。另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生活,不知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表现出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从四年级开始,四年级学生各项因子得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四年级学生慢慢适应了学校生活,学会如何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思想上也慢慢成熟,对自己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并且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以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所以四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于四年级学生有所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临近毕业,学业压力有所增加,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从而导致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研究还显示,城镇学校的小学生在情绪障碍因子的得分高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这一现象说明城镇在校小学生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相对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城镇学校的小学生家庭条件更优越,从小被宠爱包围的他们更容易实现各种愿望,并且其经历的挫折也相对较少,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各种情绪障碍问题。而在社会适应障碍等因子得分上,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得分高于城镇学校的小学生,这说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更容易出现社会适应问题。

  这可能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大部分是非独生子女有关。“相对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关爱较少,他们遇到心理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决[4]”,在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成长环境下,他们内心敏感多疑,不喜欢与人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较容易出现社会适应障碍。

  五、建议

  1.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朵花都有它花期,男生相对于女生心智发展的相对迟缓一些,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正确的期待,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现在有点调皮并且成绩差的男生今后也会成祖国的栋梁,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自信自尊,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依据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八阶段发展理论,小学生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心理冲突时期。

  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小学生勤奋、积极向上和自信的心理品质,家长和教师应以积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切莫过早给学生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发展好,将会导致孩子自我效能感低下,这将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5]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小学生自信乐观的心态。

  2.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将家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点指出应强化家庭教育,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6]家庭是培养学生生活习惯、行为准则、兴趣品质的重要场所,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问题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7]面对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和竞争压力,小学生们由于心智不够成熟,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针对各个年级的小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应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问题学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4.重视社会的影响,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而社会就像一个复杂的大染缸,小学生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应高度重视健康社会文化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努力为祖国的花朵创造最适宜的成长环境。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三方合作,共同促进黄石市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试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济环境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下面文章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济环境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落实的物质设施设备生产、分配和消费现状,文章还提出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专项经费机制,也需要落实好监管机制。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