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等教育市场化——回望与前瞻

时间:2019年07月19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基于高等教育市场化这个命题,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已经有许多的讨论。英美等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大致始于90年代初。在过去多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

  [摘要]基于高等教育市场化这个命题,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已经有许多的讨论。英美等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大致始于90年代初。在过去多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能否“市场化”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相对于社会大众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的背景下,“教育市场化”时常成为政府推卸公共责任、摆脱财政困难,高校乱收费的代名词。文章阐述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探究了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原因,总结了海内外的经验,分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好处和隐忧,从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隐忧

学校教育研究

  0导言

  高等教育在全球各地急速发展,英美等传统留学大国的自费高等教育课程也愈来愈多,国际留学生向来都是不少大学的重要收入来源。虽然部分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瑞典等的大学仍保留免费教育制度,但欧洲的教育改革已令部分国家的大学逐走向企业运作模式,社会责任再不是大学教育的唯一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后,“教育市场化”理论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来的大学理念与市场讲究利润的导向产生剧烈的拉扯,大学生已多次为加学费而发动示威,学生未毕业便负债累累,而学生债务愈滚愈大,甚至出现了“因教致贫”的现象,对社会而言亦有如计时炸弹。因此为了避免这两股力量毁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研究持续在进行着,冀能找出一条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教育产业的国际化及市场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且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发展的一个最新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应的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对全球带来的影响,并对相关政策做了具体的规定。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受到了影响,中国正是受这种扩张趋势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这趋势已渗透到每个行业,无论是学术界、政府还是商界都受其影响,并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由温故知新的角度,了解教育市场化,从而得出一条出路。

  1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随着社会高度的工业化与凯因斯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下,人民期望政府是一个“大有为”的万能政府;不过在90年代以后的今日,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发展和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经济思潮的催化下,人民转向盼望政府是一个“小而美”的企业政府[1]。换言之,“大政府、小个人”的传统思考模式已遭扬弃,取而代之的是“小政府、大个人”的当前思维模式[2]。

  另外,教育市场化之力量与机制除了可以作为教育发展的能源以外,还能激发教育的效能与效率极大化。因此,各国政府试图引进市场化的力量,让大学经营达到效能(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与经济(economy)三大目标[3]。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化着重消费者(主要包括学生、家长、雇主与企业等)导向的经营理念,所以学校就必须设计吸引学生的教学与藉以满足学生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课程[4]。

  2市场化应对策略

  因应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洪潮,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的高等院校,不得不作为,以应付这空前的改变。简单地说,是从依赖拨款到自力更生。

  2.1增加学费收入

  大学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的主要“顾客”——学生。提高学费这种最直接、最可靠的增收方式,使得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运营机制更为趋同。从1985年到2000年,美国四年制公立高校的学费上涨了69%,接近于四年制私立大学82%的上涨幅度[5]。公立高校学杂费的上涨由州内学生、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共同承担,增加州内学生学杂费往往遭遇强劲的抵制,所以公立高校更愿意招收更多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这两类学生的学杂费相对更高,而且很少给州政府和公立高校制造外部压力。

  2.2积极争取慈善捐赠

  美国高等教育慈善捐赠的历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大致相当,这是因为美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哈佛学院”建立在慈善捐赠的基础上,并在其成立后的第三年即开始了寻求私人捐赠的历程。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世纪里,慈善捐赠一直作为办学经费的重要补充,助推美国私立高校发展壮大,筹款也成为美国私立高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但在公立大学方面,由于有州政府稳定的财政支持,自主筹款工作一直处于高校管理的边缘地位。

  一些公立大学也会在重要的纪念日启动筹款运动,但是不会如私立高校一样持续开展类似活动。20世纪末以来,政府财政支持的大幅减少迫使公立高校不得不学习私立高校的筹款模式。要在大学排行榜盛行的时代取得相对优势,公立高校不仅要与其他同样处于经济困难中的公立高校竞争,还要与更具筹款经验的私立高校比拼,这就需要公立高校从校友和社会争取更多的私人捐赠。

  2.3引入学术资本主义

  SheilaSlaughter(斯劳特)和LarryL.Leslie(莱斯利)在其《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中,将学术资本主义定义为:“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6],斯劳特和莱斯利所谓的“院校”主要是指公立研究型大学。她们指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人员愿意与企业和政府开展基于商业革新的合作,是受到联邦和州政府财政支持减少的影响。

  为了应对传统收入的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始,公立大学变得愈发具有创业精神。大学努力减少对传统收入的依赖体现在寻找新的创收机会,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技术转让过程来实现,即将学术创新申请专利并授权产业界使用[7]。除此之外,许多大学还通过创建附属公司、科技园等途径促进技术转化,寻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化收益。

  2.4启动商业化社会服务项目

  除上述几项公立大学普遍采用的经常性应对策略外,公立大学还积极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通过商业化社会服务项目获得额外收益。一是大学拥有具备高度专业化水平和广博知识储备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肩负教学、科研任务,还能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如为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提供暑期课程、短期课程、晚间课程、网络课程;为了满足公司企业的发展需要,还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大学拥有丰富的附属机构、基础设施和不动产资源,甚至大学品牌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资本,通过出租、合作等形式,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大学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

  3高等教育市场化之隐忧

  高等教育市场化之隐忧尽管高等教育实行市场化后,的确提升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营效率,消除不当的政府控制,以及增加社会民众的参与成就感。然而,在一连串的运行后,逐渐有一些问题与隐忧陆续浮上台面,以下将依序说明高等教育市场化所面临之隐忧。

  3.1大学学术水平可能会向下沉沦

  [8]最为明显的是,大学为了要开辟财源,陆续成立教育推广部或是在职进修中心,并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来迎合企业人士,这些所谓的在职专班,录取标准相当多元,往昔的择“优”录取标准已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择“名”(有声望的企业人士)录取或者是择“利”(有钱的企业人士)录取,因此录取成员往往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毕业标准宽松,学生质量自然不高,严重地拖垮大学学术水平,造成社会上许多不肖人士用本身已经拥有的名与利来获取大学位。简言之,许多大学已经成为贩卖学位的学店了。

  3.2产生大学教育质量失衡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式”阶段,走向“大众型”,甚至是“普及型”[9]。由于各国政府的经济财政困难,因此高等教育经费预算并没有调高的空间。可是随着大学设立数量的大幅增加,大学录取与就学人数也就自然而然暴增,造成高等教育经费的稀释化,所以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结果是可预期的。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虽然解决了量的问题,从而让每个人读大学的机会增加,但是却产生了“质”的问题,因为使大学的水平逐渐下降。

  3.3造成大学彼此之间恶性竞争

  大学之间的竞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10]:第一层面是“争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教授,或者是拥有大量的国际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EI(工程索引)论文篇数;第二层面是“争学生”,在学生填答大学自愿时,以优渥的奖金或是诱人的奖品吸引优秀学生前来就读;第三层面是“争研究资源”,各校教授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争取政府单位与民间企业界的委托研究。因为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有些学校为了争取到这三大层面业绩,造成校与校之间彼此钩心斗角,这样的恶性循环竞争,实非社会大众所乐见的情况。

  3.4功利导向逐渐崩解大学内部生态平衡

  在市场化功利导向力量的强势主导下,大学内应用性较高的领域,诸如:管理学院、信息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与医学院等,较受市场青睐,往往获取到较多的资源挹注;反之,大学内基础性较高的领域,举凡:文学院、教育学院、社会科学与艺术学院等,较受市场忽略,分配到的资源微乎其微。职是之故,演变成大学内部发展之生态严重失衡[11]。

  此种情况的恶性循环发展下,基础学门的研究可能会因为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然而却无法在短期间内看见成果,而被短期性的应用研究学门完全取代。当追求营利的企业文化渗入高等教育中,会使得大学强调利润、控制与效率的价值,进而造成大学学术研究的趋势偏向企业的实用研究,至于基本研究将会因为乏人问津而逐渐凋零。是以,大学机构要如何取得长期的基础研究与短期的应用研究之间的平衡,实在要再花费一番心力来深思熟虑[12],否则大学主体的结构将会产生崩解。

  3.5市场机制牵制大学卓越发展

  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之后,招生问题便成为每所学校所要应付的第一个问题,因此各大学纷纷使出许多营销(marketing)手法来促销(promotion),举凡:举办大学博览会、印制精美的宣传海报、指派专人到高中进行招生倡导、提供高额奖学金、补助出国旅游与保障学生毕业即可就业等。造成大学教授在专心进行教学与学术研究之际,还要花费心力去进行招生活动,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质量无疑是一大打击。

  除此之外,在实施教育选择权(optionofeducation),也就是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后,社经地位高的学生能以甄选或是申请方式轻松地就读自己理想中的学校,然而社经地位低的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参加入学考试,多元入学方案变成是多“钱”入学方案,让贫苦的孩子处于更加弱势之地位,更造成社会阶层的差距快速加大。

  3.6因教致贫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学费的提高和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许多农村家庭因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陷入贫困,出现了因教致贫现象,由此也引发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不良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与政府责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表现为政府发展农业经济不力、财政投入高等教育不足、大学成本分担体系不健全、就业市场不完善等。而在美国,学生贷款是一种财政援助,与其他形式的财政援助(如奖学金和助学金)不同,必须偿还。美国每年约有2000万美国人就读大学,当中约六成(即1200万)每年借款以帮补开支。在2010年6月,美国人学生贷款持有债务超过美国人持有信用卡债务的金额[13]。

  2018年5月的数字显示,学生贷款所欠债务的总金额超过1.48兆美元[14]。联邦学生贷款计划一直被批评从未因存在风险因素调整利率,也未对(申请)学生进行(种类)控制,如科目选择。批评人士辩称,这种缺乏基础风险评价的贷款造成对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当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生产力效率更低下。

  4结论

  高等教育市场化虽然有好处,但是却同时存在隐忧。面对这两难的局面,我们可以选择后退吗?纵观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现实矛盾与困境,但是,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大方向,有国际组织及法律法规支持。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大学所收获的也是自身存在的物质基础,而且实践证明市场机制有着传统的大学运营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

  归根结底,应该强化政府责任,发挥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并进一步规范竞争机制来消除市场化的弊端,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破解阻碍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体制障碍与经营管理困境,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培养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启荣.当代教育市场化实施成效之检视[J].国民教育,2005,46(2),81-85.

  [2]盖浙生.台湾高等教育市场化政策导向之检视[J].教育研究集刊,2004,50(2),29-51.

  [3]HughesOE.PublicManagementandAdministration:AnIntroduction[M].NewYork,NY:St.Martin’sPress,1994.

  [4]汤尧,成群豪.高等教育经营[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

  [5][美]埃里克·古尔德.公司文化中的大学[M].吕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3.

  [6][美]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梁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教育类刊物投稿知识:学校教育研究主要介绍学校教育方向的内容,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发表职称论文的首选,这本期刊也是被知网收录的,如果单位要求发表文章见刊,还要被知网收录,是可以投稿到本期刊的。下面小编就介绍下怎么样才能快速把文章发表到学校教育研究这本期刊,要过多久被知网收录。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