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论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时间:2018年09月2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手段,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文章在对当前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有利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手段,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文章在对当前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有利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信息技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此,十九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要坚持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

  围绕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努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教与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发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1]

  可见,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手段,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推进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建设,笔者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探讨。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有利条件

  (一)国家高度重视

  2016年6月7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提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新局面”[3]。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凸显了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新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各省市积极推进

  自上述国家相关政策颁布以来,全国各省市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该项工作。以湖南省为例,2017年4月27日,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将“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作为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通过融合创新形成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径,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对于高等教育领域,提出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推进课程共享和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大湖南省数字图书和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4]

  (三)各高校贯彻落实

  以南华大学为例,近年来,特别是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我校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强化“四个建设”等途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以创新促发展,大力推动了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1)强化相关制度建设。

  出台系列文件,如《南华大学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南华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管理办法》、《南华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南华大学本科教学奖励办法》、《南华大学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南华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从制度上确保了我校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智慧校园”建设。

  将“建设智慧校园,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移动数字图书资料信息平台,建成惠及全校师生的网络教学、工作和生活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确定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十大民生工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是将教育教学信息系统、资源整合成一个具有高度感知、协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促进了人、校园、校园实体、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互动。二是通过全面互联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智能支撑。

  (3)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着力建设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共享机制的新形态课程教学资源库,并对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升级,提高精品课程的数字化资源质量,满足了学生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

  (4)强化数字化教材(课程)的建设。

  倾力打造并引进系列精品数字化教材,逐步扩大数字化教材的覆盖面,逐步推广数字化教材的使用,充分发挥数字化教材信息量大、形式新颖、内涵丰富、方便快捷等优势,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同时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了一大批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覆盖大多数学科专业,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近年来学校在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名师空间课堂、微课课程、放心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当前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虽然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但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宏观政策居多,微观对策与举措不具体、不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政策落地尚有一定困难;其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形成政府、高校、社会三方联动局面。

  (二)高校层面

  虽然近几年加大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力度,设立了相关二级机构,出台了相关文件对该项工作进行部署,但仍然存在着如下三个问题:(1)自身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满足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需求。(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支撑力度不够,所建教育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技术含量不足。(3)现有教育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低,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一是教师使用率低:一些教师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作为面子工程,重立项轻建设,遇到问题无处咨询,缺乏及时的技术支持,加之网络互动教学增加的工作量难以认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只想完成课堂教学,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和使用这些平台。二是学生的使用率低: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还不知道有资源库的存在;同时部分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对学生的提问、作业未及时回应,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参与度降低[5]。

  (三)社会层面

  虽然社会资本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明显的人力、资金与技术优势,但由于担心“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其“想而不能”、“想而不敢”、“想而慢为”,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很难形成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协同开展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打造深度融合的“多元并举”新格局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仅靠政府和高校的努力远远不够。动员广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是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社会资本不仅可以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更具有信息技术优势。

  对此,应统筹规划,充分挖掘和整合各方资源,将行动主体由政府和高校扩大到社会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网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另外,应明确各方主体的各自职责,协调各方主体的分工与合作,确立各自行动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与途径。最后应通过政策调整,建立各方主体参与的能力保障和动力保障机制,打造新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多元并举”新格局。

  (二)深化改革,拓展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的伟大时代,必然赋予“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径。就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而言,也要深化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要求,不断拓展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1)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2)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3)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4)引导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效能分析,创新教学方式;(5)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推动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6)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新模式[6]。

  (三)抓住关键,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是实现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为此,应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综合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实现两者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新时代高等教育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注重激励,实施更为积极的社会资本参与新政策

  注重激励,实施更为积极的社会资本参与新政策,大力提高社会力量参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积极参与并有优秀事迹的社会主体或个人要采取立项支持、奖金发放、荣誉证书颁发、年度人物评优、年度优秀企业评选、企事业单位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同时通过官方媒体广泛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将社会资本参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外部推力不断转化为其内生动力,真正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氛围,全面开启新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杜占元.发展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2030[N].中国教育报,2017-03-25(003).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6]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

  [4]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EB/OL].http://www.nanyue.gov.cn/jyj/zcfgjgfxwj/201705/t20170519_1008039.html.

  [5]王丽君,李萌,阳小华等.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5):6-8.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