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媒体视野中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思路

时间:2018年08月29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首先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着对于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现状、新媒体对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以新媒体为视角对茶文化英语文学的翻译思路提出了几点优化方案,希望对该领域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

  下面文章首先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着对于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现状、新媒体对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以新媒体为视角对茶文化英语文学的翻译思路提出了几点优化方案,希望对该领域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思路

文学翻译

  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主体的文化范式,现当代学者主要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对其加以研究。茶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是从“茶”本身所具有的的解渴、提神等功能发散而来的,包括茶名、茶具等内容;而茶文化的精神层面则与饮茶人的心理需要及精神追求相关,包括茶道、茶艺、茶文学、茶思想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茶文化的国度,可以说中华茶文化与世界其它地方的茶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当茶作为舶来品传入西方世界后,英美等国家也随之出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学是茶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帮助读者了解茶叶种类、饮茶方式、茶具设置、制茶方法、饮茶追求、茶乡习俗、茶室布置等内容。

  为了推动我国茶文化“走出去”、增强国人对西方茶文化的了解,我们有必要对西方茶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在译作的基础上对中西方茶文化进行深入解读。当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形态也逐渐衍生出来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难想象新媒体与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将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1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由英语“NewMedia”翻译过来的,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而存在。从字面上来讲,新媒体与旧媒体相对,因而新媒体表示“当下环境中出现的新兴媒体形式”。“媒体”则表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比如飞鸽、书信、报刊、互联网等。在飞鸽传书的年代,电视广播就是一种新媒体;而在电视广播的时代,互联网数字广播就是一种新媒体。新媒体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就当前而言,新媒体指代“依托于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其有着“交互体验”、“传播即时”、“信息海量”、“多方共享”的优势,因而,更加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需要。

  细分来看,新媒体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手机端移动媒体、户外移动数字电视、博客及播客平台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被视作媒体发展演变的未来方向。有关新媒体的探究、基于新媒体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增多,这足以说明新媒体对于社会各领域的重要性。在一些权威学术平台中,基于新媒体的翻译教学、翻译实践、翻译人才培养也是当前翻译领域的新兴发展趋势,因而我们可以尝试着从新媒体出发对当下的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2新媒体对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影响

  2.1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现状

  当前,针对茶文化英语文学作品展开的汉译活动较为少见,且很多文学作品都散见于一些网站。在这些零星的茶文化英语文学汉译版本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译文表达在时态等表述上违背中文句法。比如,AliceMunro(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Differently”(《不一样地》)中有这样一句:“Thenhe'dcomeinandthey'dhavetea,andtalkaboutit.”而译者却将其译为“后来,他会进屋来,他们一起喝茶,谈论这个花园”,很显然这与原文的时态是不符的。“后来”是过去时态,“会”往往多见于将来时态,而原文中的“he'dcomein”事实上是“hewouldcomein”的简写,是过去发生过的行为,因而整句译文读起来略显不妥。

  其二,译本中的语言有一定的“欧式中文”倾向,这事实上是译者汉语能力欠缺、双语转换能力不足的表现。通常当译者处理形容词多、修饰成分过多的句子时容易出现欧式中文的问题。

  其三,当前的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循环体系。部分翻译学家认为“从译者翻译到读者阅读才是翻译过程的结束”,这很显然是较为新颖的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发现当前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与读者是“隔离”开来的,二者未实现必要的互动,译者对读者的阅读情况一无所知,读者也很难将想法成功反馈给译者。

  2.2新媒体对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影响

  新媒体给当前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对于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一些积极方面。

  首先,新媒体加快了译者的翻译速度。在新媒体环境下,译者只需要上网就可以检索到各类相关信息,而这对于翻译效率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以艾丽丝·门罗的小说“OpenSecrets”(《公开的秘密》)为例,其中提到了一种茶叶“catniptea”。译者为了更好地确认“catniptea”的含义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关键词,并获得“caffeinefree”(不含咖啡因)、“delicious”(美味)、“madeofcatnipleaves”(用猫薄荷叶制成)等信息,因而最终就可以将该词组翻译为“猫薄荷茶”而不是“含猫薄荷味的茶”。

  其次,新媒体将译者和读者紧密联系起来,使双方能够实现互动交流。通过网络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读者受众在互联网平台建立了译文读者群、译文互动小组(比如知乎或豆瓣等平台)、这种读者自发成立的兴趣讨论小组,有利于译者及时地了解到自身翻译问题之所在,从而更好地完善译文。当然,译者对于读者的评论或批评不能全盘接受,而应该从适度原则出发有针对性地优化翻译思路及翻译策略。

  3新媒体视角下茶文化英语文学的翻译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茶文化英语文学翻译有着潜在的影响,译者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新媒体创新茶文化英语文学的翻译思路。我们认为,新媒体视角下茶文化英语文学的翻译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革新翻译思维

  首先,译者应该以“联系”的思维对待翻译工作。因为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当然翻译过程也存在诸多联系,比如译者与原文作者、译者读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言风格、文化特征等也存在联系。由此出发,译者在翻译时应该茶文化英语文学时应该将中西方茶文化、中西方茶文学、中英茶习俗等联系起来分析,这样才能够使译文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被国内读者所接受。

  其次,译者应该认识到“创新”对于翻译的重要性。译者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可以极为方便地获取各类信息,并根据本地受众的需要对原文进行翻译,比如采用时下更易被大众认可的表述等。对于茶文化英语文学作品而言,创新的文字风格、语言表述都会使译文的可读性大大提升。

  3.2优化翻译技巧

  茶文化英语文学作品在翻译成汉语时会受到中西方思维习惯、英汉双语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使这种影响最小化,译者有必要通过新媒体对中英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等内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我们知道,英国人饮茶时追求一种自由、惬意、舒适的感受,同时茶在他们眼中还是社交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茶文化精神追求、饮茶制茶之法等在茶文化英语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在翻译一些意味深长的表述时,译者往往需要转换思维,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技巧或手法。在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英文表述时,译者不妨采用“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音译+补译”等方式。

  3.3依托网络平台

  首先,译者在翻译前可以建立共享式茶文学术语库,将各类茶名、茶具、茶俗等术语纳入其中,这样译者在翻译时就能够有据可依,翻译效率也会因此提高。其次,为了使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充分实现互动,译者还可以构建相应的“网络阅读批评小组”、“译文阅读小组”等平台,或主动加入读者成立的阅读小组,以及时、主动地获取读者的阅读反馈,并根据反馈情况拟定新的翻译策略。

  除此之外,正所谓“高手出民间”,一些翻译机构或学术机构可以面向大量网民募集译文或举办相应的翻译大赛,从中挑选出优秀的茶文学翻译作品。比如,在某网站就有人将英语茶诗翻译为“五言绝句版”、“屈原离骚版”、“普通白话版”等多个版本,使读者觉得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吕玮.浅谈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芒种,2012(24):152-153.

  [2]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J].华文文学,2001(4):69-73.

  [3]孙晓红,张红“.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路径研究——以葛浩文英译《狼图腾》为例[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7(2):43-47.

  [4]刘芳.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回译问题——《喜福会》及其中译本个案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6):7-10.

  [5]方子聪.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青少年读本翻译研究:以TheUsborneIntroductiontotheSecondWorldWar(节选)汉译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6.

  推荐期刊:《外国语》(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曾用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20多年来,在国内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所刊载的大部分文章反映了国内外语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学术规范的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