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颠覆式创新视阈下在位企业价值网络的演变路径

时间:2021年04月17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现有文献关于颠覆式创新的研究大多针对后发企业,较少有学者探讨在位企业面对技术威胁、市场竞争和管理阻碍等问题时如何开展颠覆式创新,而价值网络演变对于在位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活动以抵御后发企业的颠覆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在位企业颠覆式

  摘要现有文献关于颠覆式创新的研究大多针对后发企业,较少有学者探讨在位企业面对技术威胁、市场竞争和管理阻碍等问题时如何开展颠覆式创新,而价值网络演变对于在位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活动以抵御后发企业的颠覆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价值网络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利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家在位企业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价值网络动态演变路径及其模型,认为颠覆式创新过程中在位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依次经历了被动适应型、主动适应型到主动创造型等个阶段。本文清晰呈现了在位企业在颠覆式创新过程中的价值网络演变路径,不仅拓展了颠覆式创新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在位企业防御后发企业颠覆、长久保持优势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颠覆式创新;价值网络;在位企业;预防颠覆

企业价值观

  引言知识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的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等市场驱动力打破了在位企业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和竞争壁垒,正合力改变着企业的价值网络体系,在位企业如何保持自身竞争优势以防止后发企业的颠覆,俨然成为管理学界亟待回答的一个焦点问题。

  企业管理论文范例:经济增加值对企业价值管理的制约与驱动因素

  自从1997年Christensen提出了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Innovation)概念[1]以来,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认为颠覆式创新初始大多以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或服务吸引非主流市场客户,而后凭借积累的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渐侵蚀并颠覆主流市场,其本质是价值网络结构的转变,所以,颠覆式创新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整个过程甚至可能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其巨大的影响力[2]。对此,现有相关文献大多延续了Christensen颠覆式创新的低端或新市场进入的研究思路,较多以后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集中于从技术创新[3]、商业模式创新[4]、价值网络创新[5]等方面剖析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的过程。

  从价值网络角度理解,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的过程实质是价值网络演变的过程,因此,构建价值网络体系无论是在拓展企业的价值亦或是在协助并指导企业突破颠覆式创新的重点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进一步地,在位企业积累的互补性资产等资源为其预防后发企业颠覆以构建自身的优势壁垒提供了支持6]。然而,在位企业一方面配置资源多是为了维持性创新,所以难以响应颠覆性创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其大多主要致力于主流市场的防御,所以往往容易忽视新市场或低端市场后发企业崛起的威胁;加之在位企业在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生成的核心刚性及组织惰性等,这些均对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设置了层层障碍。

  从现有研究来看,相关文献多是以后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价值网络结构的转变以推动颠覆式创新活动,这些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但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以深化:在位企业在颠覆式创新的不同阶段价值网络如何演变?为了支撑价值网络的演变,在位企业的内外部资源配置有何变化?在位企业在颠覆式创新过程中的内外部价值网络都经历了哪些显著变化?有鉴于此,在当今后发企业强势崛起的时代,如何从颠覆式创新视阈下揭示并刻画在位企业价值网络的动态演变路径形成过程,使在位企业避免被后发企业所颠覆,为在位企业提供清晰、有效的创新路径刻不容缓。

  一、文献综述

  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问题的研究在位企业泛指在行业或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多会同时采用维持性创新和颠覆式创新[7],二者的界定见表。表中,维持性创新多是基于客户需求对原有产品性能进行的持续性改善,且其技术进步的速度一般会超过市场的需求;颠覆式创新则有低端颠覆和新市场颠覆两种创新模式,其中,来自于低端市场的颠覆式创新大多具有现有产品是否超越了“足够好”程度而且、能否创造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两个特征,而来自于新市场的颠覆式创新大多具有创新针对的目标是否是过去由于缺乏资金与技术使企业无法完成的工作、创新针对的目标客户群是否是往往喜欢简单产品的客户、创新能够帮助客户更简单有效地快速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等个特征。显然,较维持性创新而言,颠覆式创新能够改变企业的既有生存法则并不受创新主体的限制[8]。

  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是指在位企业面临后发企业颠覆时,为了达到持续经营并保持领先地位的目的,使企业跳出“客户绑架”和“利润陷阱”[1]并创造“回得去的低端”的过程。对此,Christensen[2]指出,在位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优秀的管理。但面对后发企业的创新颠覆,在位企业尽管已经在资源、管理经验及其他诸方面形成了既有的优势,恰恰是上述核心刚性和组织惰性使得企业即使进行颠覆式创新仍旧可能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试图从多个层面为在位企业寻找摆脱创新窘境的路径,认为在位企业在实施颠覆式创新过程中应不断获取更多的动态优势,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对此,Thomond[9]指出,在位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一般应经过机会识别、机会发展、解决方案和后续开拓等个阶段;Vecchiato[10]认为,面对市场不断出现的技术威胁,在位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应注重内部管理提升、客户需求匹配、技术机会识别和新市场开拓等;Markides[11]发现,在位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开辟海外市场需要经历吸收企业外部价值网络、构建适于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加快产品更新频率等个阶段。

  宋铁波等[12]通过构建战略反应模型发现,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关注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的合法性有选择地开展颠覆式创新;吴贵生等[13]从组织响应角度提出了内部大拇指规律、削减资产、组织创新与管理激励等组织响应策略,进而从客户选择、组织管理等方面为在位企业开展创新提供了解决方案。虽然已有多位学者从各个角度探究了在位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活动,但从在位企业价值网络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

  价值网络及其演变问题的研究MichaelE.Porter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价值链是企业中的资源及价值通过企业间的“两两关系”进行的链式传递[14]。然而,在实践中,这种网络关系往往更为复杂[15]。价值网络由利益相关者供应商、客户、竞争者及互补方构成的博弈集合[16],各成员企业利用核心资源和能力互补共同创造和传递价值,通过合作机制和数字化网络所联结起来的价值交换系统[17]。

  Brandenburger等[16]提出了基于竞合理论的垂直与水平的价值网络概念,其中垂直维度主要是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的资源交易,水平维度主要是竞争者和互补方组织之间的互相作用及影响。价值网络中竞合参与者以互动方式在垂直维度中进行信息与知识等资源的共享;而在水平维度中,竞合双方通过建立共同目标抵御外部环境威胁来获取竞争优势[18]。现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个方面开展了相关问题的探索。

  一是研究了价值网络演变的先决条件,认为环境变化是驱动价值网络演变的主要因素,如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为价值网络转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19];二是立足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对企业价值网络进行了维度划分、价值网络构建,使企业不断提升获取资源的能力[20],如Allee和Verna将价值创造网络分为内部价值创造活动及面向外部的网络两部分,认为内部价值网络包括以活动为中心的工作小组及及其关系集,面向外部的价值网络包括企业与其供应商、投资者、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的价值网络;三是探索了价值网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21],认为价值网络系统能够通过产品、能力及组织等模块化策略来提升其系统绩效,如赵付民等基于Kothandaraman价值网络模型识别优越客户的价值潜力,为企业筛选具备潜力的区域主导产业等。

  3.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现有相关文献针对在位企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出了企业在实施颠覆式创新中应通过多种路径不断获取更多的动态优势[32],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壁垒以达到持续领先的目的;现有相关文献针对价值网络及其演变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认为环境变化是驱动价值网络演变的主要因素,二是对企业价值网络进行了维度划分、价值网络构建使企业不断提升获取资源的能力,三是认为价值网络系统能够通过产品、能力及组织等模块化策略提升企业的绩效。

  这些均为本文从颠覆式创新视阈下探究在位企业价值网络的演变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从本质看,颠覆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创新理论不应专属于后发企业,它对在位企业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针对性制定发展战略同样重要。所以,虽然现有相关文献极大地拓展了颠覆式创新理论体系的应用范围,但对在位企业如何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价值网络演变路径问题的探究仍然较为欠缺。

  如前所述,价值网络演变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完成网络结构升级并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33],能够使价值链中的企业形成链式单元并按照整体价值最优原则衔接和融合,由内外部网络共同作用促进价值网络的演变。所以,价值网络演变对在位企业在开展颠覆式创新过程中制定战略、保持竞争优势和抵御后发企业的攻击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将应用纵向多案例分析方法,探索在位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过程中价值网络演变的规律。

  二、研究设计

  1.方法确定

  本文选择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构建在位企业价值网络演变路径,原因如下:其一,多案例研究方法可以通过细致的证据呈现和原因分析,深入挖掘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及其隐含的理论逻辑体系[34];其二,相较于单案例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借助于“复制与扩展”的逻辑进行多案例比较[35],能够较为全面地揭示在位企业进行颠覆式创新过程中价值网络的演变路径。如前所述,基于现有文献尚未发现在位企业如何实施颠覆式创新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阐述,为此,本文引入了扎根理论开展相关内容的研究[36]。

  首先,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实证扎根分析方法,相较于问卷调查或实地调研等案例分析技术有其较为显著的优势,能够在剖析客观事实基础上以一种非直接介入方式获取企业的可视化客观描述信息[37];其次,内容分析法作为获取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持续处理海量信息以厘清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38]因此,基于扎根理论特有的“深入情境—发现问题—寻找案例—获得数据—初构理论—比较文献—构建理论”的方式[39],其更适用于研究现有文献不足,但却能够获得大量的经验素材从中解读创新难题并构建相关模型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将从颠覆式创新发展过程角度,围绕在位企业价值网络的演变过程开展系列研究,进而探究在位企业价值网络演变的具体路径。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关于颠覆式创新的研究大多针对后发企业,较少有学者探讨在位企业面对技术威胁、市场竞争和管理阻碍等问题时如何开展颠覆式创新,以样本在位企业的颠覆式创新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价值网络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利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家在位企业进行了分析,进而构建了在位企业价值网络演变路径及其模型。本文的理论贡献、管理启示和研究不足概括归纳如下:

  理论贡献首先,本文对价值网络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后发企业价值网络的演变路径,而本文通过对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过程的探索,细化了颠覆式创新过程中价值网络的核心构件,将价值网络划分为内外部价值网络,通过扎根分析剖析了在位企业整合外部价值网络的市场、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内部价值网络的资源获取、能力构建和价值链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位企业大多采取迭代创新方式,不断推进价值网络的演变以深化颠覆式创新的发展进程。

  其次,本文对颠覆式创新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现有关于在位企业颠覆式创新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探讨颠覆式创新的实施过程,但对在位企业如何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价值网络演变路径问题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在对家样本在位企业的探索性案例探究中,构建了在位企业在颠覆式创新过程中价值网络的演变路径模型,初步探索了在位企业如何通过改变外部价值网络并嵌入与之匹配的内部价值网络,使企业由内外部网络共同作用进而促进价值网络的演变以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问题。所以,从颠覆式创新视阈研究价值网络演变路径不仅拓宽了颠覆式创新过程的研究领域,为在位企业防御后发企业颠覆、长久保持优势提供了有益的决策理论参考依据,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的管理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在位企业应审时度势,能够敏锐感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洞察与企业相关的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发展,由被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创造市场需求,从环境互动角度推进企业价值网络的演变。

  另一方面,在位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价值网络演变模式。应重新定位颠覆式创新探索阶段的在位企业目标市场,规避被颠覆或将被颠覆的市场,调整对市场、客户、合作伙伴等外部价值网络要素,可采用价值链恢复或扩张及资源简构和能力强化等方式调整企业的内部价值网络;应注重巩固颠覆式创新重塑阶段在位企业的市场地位,可采取提升客户满意度、遴选合作伙伴、选择灵活的资源获取和能力构建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是对于进入颠覆式创新强化阶段的在位企业,可采取优化延伸内外部价值网络等方式构建企业竞争壁垒以规避后发企业的颠覆。

  参考文献:

  [1]hristensen,M.heinnovator’sdilemma:Whennewtechnologiescausegreatfirmstofail.Baston:Ha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77.

  [2]hristensen,.,aynor,E.Theinnovator'ssolution:creatingandsustainingsuccessful.Boston:HarvardBusinessReviewPress,2003.

  [3]刘云桂秉修马志云张孟亚王小黎国家重大工程背景下的颠覆性创新模式探究科学学研究,2019,37(10):18641873.

  [4]王雪冬匡海波董大海孟佳佳.CSV视阈下的价值链重构路径研究——基于招商局集团PPC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管理评论,2019,31(1):293304.

  [5]冯立杰杜靖宇王金凤岳俊举颠覆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价值网络演变路径科学学研究,2019,37(1):175183.

  [6]欧阳桃花王钧胡京波基于互补性资产的软件企业云计算技术变革研究——以中标软件为案例管理评论,2018,30(6):251264.

  作者:冯立杰;周荣荣;王金凤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