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期刊之家杂志之武术的社会化

时间:2014年10月1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文化竞争是当今社会各国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文章通过对武术文化的审视,以武术社会化为切入点,讨论武术社会化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摘要:文化竞争是当今社会各国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文章通过对武术文化的审视,以武术社会化为切入点,讨论武术社会化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期刊之家杂志,社会化,体育社会化,武术社会化

  1社会化和武术社会化的界定

  在讨论本研究时,须表明:在国际上,社会学通用的“社会化”是指人的社会化。体育社会化,同样是指人的社会化,而不是指国家体育事业的社会化。

  1.1社会化的界定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主题之一,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组成的,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发展人格和自我,这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化才能够实现。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讲,人的生命全过程是在不断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由此可见,社会化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内化的过程。因此,社会化是指作为社会个体的生物人在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促使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使得社会结构得以维护和发展,人的个性才得以形成。

期刊之家杂志

  1.2武术社会化的界定

  武术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广义上讲是一种文化现象。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它融合儒、道、阴阳、八卦、人文哲理等,形成为体系庞杂、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拳术运动。武术社会化是指社会人对武术文化内化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促使中国武术发挥其功能,在当今文化竞争中,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使中国社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上升到自觉学习掌握的程度,是对优秀的传统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2武术社会化的内容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地球村”的日益突显,世界范围内各国呈现出以文化竞争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世界范围的文化竞争过程中,以西方的强势文化在世界各国参透,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影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道德失范、价值丢失、文化失衡、人文精神失落尤其是青少年对一拜金主义的倾向以及人身观、价值观的迷茫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等方面。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党和国家在社会转型新格局的重要目标。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它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武术是中国文化整体发展的结果并跟中国文化整体具有某种同源同构的‘全息映照’关系”,武术“包含有中国文化的全部‘文化基因’”。基于以上考虑,武术社会化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导社会人掌握武术基本技术和技击内容,主要以套路和格斗为主,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同时注重内外兼修,实现自身“内化”,从而达到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和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功效。(2)武德是武术的价值核心,教导社会人遵守社会规范,培养尊师重道、勤修苦练、重义轻利等儒家仁学精神。现代所提倡的武德应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社会规范是现代社会保持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武德的教育使社会人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美德以约束个人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3)武术中反映的刚健有为、人世进取的精神,可以教导社会人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个体是有理想的,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指导社会人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以达到社会整合之目的,指明社会人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4)武术培养社会人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社会化内容之一是使其成员按社会角色的要求行事。

  3如何实现武术的社会化

  3.1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在现阶段文化竞争过程中,中国社会出现“异常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的拜金主义倾向以及人身观、价值观的迷茫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等方面凸显。如何改变这种不正常现象,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纵观中国文化,其有着悠久的历史、非凡的气度、刚健宽厚的进取精神等,是其他国家文化不能比拟的,我们应该对自己文化要自信。1988年全世界75位若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前途时说:“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作为中国人应该为之而自豪,应该自觉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加以保护和继承其中优秀的文化精髓,使中国文化走向繁荣昌盛。

  3.2对武术的认识

  对于武术我们应该给以正确的定位。邱不相教授指出:武术是体育,是技击术,更是一种文化。栗胜夫教授在《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武术从一种简单的生存格斗技能演变到融合儒、道、阴阳、八卦、五行、人文哲理等体系庞杂的,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拳术运动,有人甚至称武术为‘哲拳’。中国传统武术因具有独特的健身机理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有别于现代体育运动。”武术被国家誉为国宝。武术专家、学者们一再呼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但是在社会现实中还有大部分人不了解武术,对武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它的技术层面,而很少有人重视武术的文化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武术文化的价值功能,使武术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3武术社会化的途径

  基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对中国武术的深人理解。针对武术社会化的途径有两方面内容:

  3.3.1为武术社会化创造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武术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实现武术社会化的基础。同时,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据医学研究表明:人脑有大约1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各种神经网络,是自然界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人脑不仅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及经验,而且使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武术的社会化,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为做好武术社会化应做一个长期的计划,为武术社会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韩国发展跄拳道的成功经验。张继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贻拳道、武术科学报告大会作讲座时提及:韩国发展贻拳道也是从青少年抓起,要求每一位青少年都要学习贻拳道,并且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韩国的国民对贻拳道的练习,已经上升到了自觉理念。

  3.3.2武术社会化的载体要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重群体轻个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中国社会最大的特征是家族本位,家是构成社会的本位和本体。个人对家族应该承担无限的道德责任。作为单独社会人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武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对武术的理解,对孩子的教育和武术社会化的进程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对儿童武术技能的培养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学校对武术社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个体进人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因此,学校的武术教育对武术的社会化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武术在社会中的宣传也很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所以,现代媒体传播应该对武术文化作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武术,使武术文化深人到社会每一个人的心中。

  第四,具有武术专长的武术人,应该积极为武术的社会化做好本职工作。包括在学校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武术教师和学习武术技术的学生;在社会里民间武术艺人及所招收的徒弟和以身体锻炼为目的,以武术运动为主要方式的武术爱好者;从事武术科研工作并为武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以及在国内外从事武术传播,推广的工作者们等等。在武术推广工作方面要走在本项工作的最前列,为武术社会化发展做出无私的贡献。

  4实现武术社会化的意义

  武术是体育运动,更是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武术的社会化,不仅可以使社会人通过对武术运动的练习,增进身体健康,掌握一定的防身技术;更能通过武术运动为载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人对中国的优秀文化有长足的理解并接受它,在现阶段文化竞争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能立于不败之地起着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4.1武术运动可以传授一些基本的生活技术和能力

  武术最初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古代军事战争、宗教祭祀、节日庆典、风俗习惯等。可以说武术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身体动作的练习都是人类生活技能、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和综合,更能体现与民风民情水乳交融,成为民族风情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武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社会人掌握了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对社会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甚至能影响社会人的一生。

  4.2武术运动可以培养社会规范

  武术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身体参与、激烈的对抗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是武术这一特殊运动的鲜明特征。因此,武术传承过程中,确立了明确而细致的各种行为规范。如《少林十戒》中说:“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各以自卫,切勿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和平温良”,“诚信勿欺,不得恃强凌弱”,“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中国少林寺戒约中说:“传授门徒宜慎重选择,如确系朴厚忠义之士,始可以技术相传”;《蛾眉枪法》也明确提出“不知者不与信,不仁者不与传”;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也有“五个不可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各个武术门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很注重社会规范,在择徒和教育徒弟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武术社会化的过程可以培养社会规范。

  4.3武术运动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

  价值观念寓含着一定的文化之中,并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儒学的影响,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价值系统。武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以武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传统武德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仁”是通过“义”的环节过渡到人的道德行为。“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它根源于羞恶之心,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同时,“义”也可理解为秩序、等级,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有胆量,不畏惧的道德品质。历史上的武术名师总是追求“内圣外王”的境界。因此,通过长期的武术练习,可以使社会人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武术的社会化过程,促使社会人养成与中国传统价值相一致的人生价值观念;更有利于培养社会人的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为社会做贡献。

  4.4武术运动有助于社会角色的习得

  社会角色是完成社会活动的必要的社会形式和个人的行为方式。通过武术运动的习练,可以使社会人懂得社会角色和社会人群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所谓武术运动中的角色,就是指社会人在练习武术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中所处于的地位。如:武术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不严,师之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指在这一组的社会关系中,学生要明白自己永远是学生。在习武学艺的过程中,摆正自己在这一组织的角色地位,需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这一社会关系中,要清楚社会对自己这个角色的期望。

  5结语

  武术是特殊的体育运动,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武术社会化实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武术为载体,使社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深人了解,并积极的去接受它;可以使青少年对祖国文化增加自信,在改变中国青少年对拜金主义的倾向以及人身观、价值观的迷茫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等方面能起到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道德失范、价值丢失、文化失衡、人文精神失落的人们找到正确的价值目标,更能为中国文化在现阶段文化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不败之地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