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及教育途径

时间:2011年10月2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高校德育效能不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只实行道德规范的灌输而不重视道德情感的动力作用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品德,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实现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

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及教育途径
 苏小林

摘  要:高校德育效能不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只实行道德规范的灌输而不重视道德情感的动力作用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品德,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实现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情感 教育途径
作者简介:苏小林(1975-),男,湖南武冈市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系助教(湖南长沙 410004)
湖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个性与社会化。
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校德育逐渐成为学生事务管理的首要内容。但是,高校道德教育效能不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反思高校德育效能低下的原因时提出了不少的见解。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遍把道德认识视为道德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把道德情感置于道德认识的从属地位;二是过多地关注道德认识对道德情感的影响,而较少地关注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的影响。其结果,导致现行的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唯理性倾向,重理性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轻感性体验的内化。因此,重视道德情感的教育对有效的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大有裨益。
一、道德情感在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体验的获得,对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道德情感可以促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某个人或某一种类的道德教育,掌握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推动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的这种引导与深化的作用常常是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大学生与辅导员双方在心理状态上的错位,而出现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的局面,这是由于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上的沟通和基础,或是教育者没有创设好适合教育的心理环境,掌握易于让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所致。
第二:道德情感对知与行的统一起着促进的作用。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就其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不是任何一种道德认识都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知与行脱节的现象较普遍。学生可以把道德要求说得头头是道,把学生守则背的滚瓜烂熟,可是在实际行动上却可能是另一回事。这里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没有把它们当作行动时所必须要遵循的准则。
第三: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引发与支持的作用。没有道德情感的作用,人是不会产生道德行为,简单的道德行为如此,复杂的道德行为更是如此。在复杂的道德行动中,人们经常会经受不同的动机斗争。特别是一些对大学生来讲原则性的斗争,道德情感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如大学毕业到西部去,还是留在城市,找一个体面舒适的岗位等等。道德情感还是一种自我监督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持良好的行为。例如,在极危险的情况下,要见义勇为,需要强大道德情感的支持等。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
1.道德情感的空洞、表面化
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群体,加上他们具有比较全面的书本知识,这就决定了他们是一个善于理论的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决定了他们对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无法衔接,践行不力,使得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呈现出空洞化、表面化的特点。
2.道德情感的内隐、弱褪化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自我意识经历分化、矛盾和统一,趋向基本成熟的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趋向成熟,大学生们开始关注自我,维护自我形象,对自己的情感也开始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调节,不像中小学时代那样过于外显、没有顾忌,道德情感呈现内隐化的特点。同时,他们的道德情感也出现了弱褪现象。由于长期压抑、封闭内心的情感,既不轻易吐露真心,也不轻易相信、接受别人的情感,道德情感上缺乏交流,导致某些具体的道德情感弱褪。
3.道德情感的自主性和波动性
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丰富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对身边的人或发生的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加之大学校园的开放性,他们任何事情都想自己作主,反映在道德领域,就是大学生们对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德约束已经失去兴趣,甚至内心有种逆反的心理,这时的他们更愿意依据自己内心对道德的理解和体验感受,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建立自己的道德情感。由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带有明显的自主性,这就必然会导致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波动性。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对某些社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感受随情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时,在其之上建立起来的道德情感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波动。
4.道德情感体验的矛盾化
当今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中西文化的激荡,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交往关系本身的复杂性使大学生在对具体道德价值评判标准、是非善恶的认知中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四.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途径
促进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参与—责任—主动性—创造性)告诉我们,凡是与学生本身的道德教育有关的事情,只有结合实际提出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道德要求,才能使他们愿意去实践和执行。根据情感和道德情感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一定的实践,以下的教育途径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1)以情育情
以情育情是指发挥人的情感相互感染的作用,用某一种或一些道德情感去影响、感染、同化教育对象,从而使教育对象建立起相应的道德情感的情感教育方法。以情育情的教育方法具体要求是:
第一:教育者要对教育对象的道德情感基础、情感差异等道德情感发展现状有深入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施加情感影响。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情况,比如通过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去把握各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很必要的,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由于出生的环境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社会阶层不一样,都会产生不同的道德现状,一味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这些新生代是肯定行不通的。
第二: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交流关系。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尊重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关怀和信任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取得进步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会引起学生高兴、感激等情感体验。
第三:教育者要有良好的情感素养.能以自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对象、激发起教育对象积极的、健康的情绪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除了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外,还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以行育情
以行育情是指教育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或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让教育对象亲身参与和感受,从而达到影响、感染和培育教育者确立一定的道德情感的情感教育方法。无声的爱的教育是点燃学生心灵中情感的火花。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最可信的“榜样”。所以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行为感染学生。
(3)以境生情
道德情感的产生具有情境性、针对性,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产生道德情感。因此,以境生情法,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来唤起教育对象的道德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道德情感教育目的的情感教育方法。如具体情感教学情境的创设、校园内升国旗、举行入党宣誓会等,都是以境生情方法的具体运用。
(4)以美育情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的教育实践。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优美的自然景色能激起人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经常地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美丑的评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评价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塑造美好的心灵,蔑视与鞭笞丑恶的行为。艺术美感中的优秀文艺作品,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能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对假、恶、丑的痛恨和唾弃。总之,美育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起到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的特殊作用,也是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若洪.关于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2]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曾钊新,李建华著.道德心理学[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王建华.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 梅苏蔓. 重视道德情感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J].科技信息,2010(2)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