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城镇规划师职称论文发表简述乡村地区垃圾处理模式

时间:2013年09月0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生活垃圾的来源及垃圾成分的解析,结合乡村人群特有的生活习惯,分析乡村垃圾处理难的原因。借鉴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办法,探讨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适合乡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生活垃圾的来源及垃圾成分的解析,结合乡村人群特有的生活习惯,分析乡村垃圾处理难的原因。借鉴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办法,探讨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适合乡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

  关键词:城镇规划师职称论文发表,乡村,垃圾,处理模式,城乡统筹

  随着我国乡村地区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民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8年的4761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7917元人民币。2012年全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93亿元,增长14.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此同时,乡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也在发生着改变,乡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

  有资料显示,我国乡村地区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0.86kg,全国乡村地区每年产生垃圾将近3亿t,数字惊人。近些年,乡村地区垃圾数量剧增,直接影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生态条件及水源质量,导致乡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乡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垃圾处理模式亟需改善和升级。

  1.我国乡村地区垃圾污染及处理现状

  1.1 农村垃圾产生的来源及其成分

  我国乡村地区的垃圾来源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生活性垃圾、养殖业垃圾、种植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生活性垃圾占主要比例(部分工业较为发达的乡村地区除外),主要来源于厨房剩余物、废旧家电和包装材料,成分包含剩菜、饭、洗菜水等有机物及对土壤和水有一定污染的废旧电器、礼品包装材料;养殖业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村畜禽养殖行业,成分包含畜禽粪便、废弃饲料和畜禽毛发等有机物;种植业垃圾主要来源于农作物及经济林,成分包含农作物秸秆、残留果实及腐败的枝叶等有机物及农村大棚地膜等难降解物质;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村民翻修建房、企业建筑等,成分包含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残余废料等难以降解的物质。

  1.2 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垃圾处理的方法极为单一,仅少数地区对乡村垃圾采取简单的填埋处理或露天焚烧处理,大部分地区的乡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垃圾主要堆放在较远离自家屋舍的路边、田边、水塘边、河边或村口,严重影响村庄卫生环境,容易滋生病菌。

  乡村人畜粪便的处理大多是以家庭户厕为主,基本都是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仍存在少量的露天粪缸贮存形式。垃圾处理过程中对有机物的利用率极低,部分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出,造成水体富氧化,影响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水系污染。

  2.造成我国乡村地区垃圾处理难的原因

  2.1 国家对乡村卫生投入的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国家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投资大都倾向于城市地区,对乡村地区的环境防治投资和扶持力度不够,而乡村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够,自身难以承担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导致乡村地区卫生基础设施的极度缺乏甚至空白,严重影响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存环境。

  2.2 乡村地区生活生产垃圾的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经济也在稳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高,消费能力也逐年提升。农村垃圾由原先较为单一的有机垃圾向多种类垃圾形式转变,包装材料和一次性使用品、废旧电器等难降解无机物垃圾的比例逐年增加,在目前乡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下,这些无机物垃圾只能被随地堆放或者露天焚烧处理。

  2.3 农民自身环保意识的薄弱

  农民对垃圾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意丢放垃圾和废弃物。村庄内垃圾主要堆放点也是在人们的不约而同下自然形成,或者是村委会指定的露天堆场,即便是垃圾焚烧房也是形同虚设,外围依旧是垃圾满地。

  3.乡村地区垃圾处理模式建议

  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凭借这一有利趋势,实现乡村地区垃圾处理的秩序化、无害化?笔者通过对城市社区垃圾处理模式的借鉴,结合乡村地区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建议以下几点:

  3.1 实施“乡村物业”垃圾管理模式

  通过调查,71%农民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用以处理生活垃圾,45%以上农民认为每月2-5元处理费用是可以接受的,这为“乡村物业”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群众和部分资金基础。在我国乡村地区,笔者主张以村镇为单位,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组建“乡村物业”公司,统一收集管理辖区产生的垃圾,对于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结合“乡村物业”运营模式及相关收费标准,进行有偿收费处理。形成以村镇为单位、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保洁人员为队伍的“乡村物业”服务体系。

  3.2 构建“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处理垃圾,就应该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到处理的末端整个过程中进行。乡村垃圾的主要源头是农户,在“乡村物业”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应该从农户开始,在垃圾产生的第一站就有意识的进行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等)。

  “乡村物业”服务人员对负责区域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和收集,并运送到各村的垃圾中转站,由专门人员定期运输到乡镇的垃圾处理厂,对于垃圾产量大,乡镇垃圾处理厂难以“消化”的地区,也可运输到县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构建一条从产生到收集运输,再到处理的“一条龙”服务机制,即“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3.3 自我“消化”与“外排”相结合

  经过对乡村地区垃圾来源和成分的分析可知,乡村垃圾以有机可分解垃圾和无机难分解垃圾为主。乡村地区本身有一定的自然降解能力,笔者建议乡村地区垃圾处理应以自我“消化”和“外排”方式相结合。

  所谓自我“消化”,即在凭借垃圾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还原自然自我净化能力,通过一定科学技术(沼气池等)分解利用有机垃圾产生可利用能源,同时将有机垃圾废渣、废水用以农作物施肥,彻底回收有机垃圾,减轻垃圾总量和处理成本。

  所谓垃圾“外排”,即通过农户对垃圾分类,不可利用的难降解或有毒垃圾通过“乡村物业”的收集,运输到城镇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

  4.结语

  乡村地区垃圾问题是长期的政府投入不足与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矛盾的凸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要在充分利用乡村地区自我处理垃圾能力的同时,共享城乡之间资源,通过学习城市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结合乡村自身特点,创造性的运行“乡村物业”垃圾处理模式。综合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成本,乡村地区垃圾的最末端处理设施,应该以乡镇和县市的垃圾处理厂为主,共用城乡资源,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塑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叶诗瑛,汪爱民等.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7-9.

  [2]曾秀莉,刘丹等.成都市典型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处理模式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2(18):211-214.

  [3]赵承辉.发达国家的农村垃圾处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71-273.

  [4]刘刚,潘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调研[J].农村经济,2007:84-85.

  [5]赵金才.浅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沼气的利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2):160-162.

  [6]令狐荣科.对农村垃圾处理方案的初步探讨[J].科技资讯,2009:230.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