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庆元县提升灰树花产业的措施与成效

时间:2020年04月0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针对目前庆元灰树花产业存在的集约化程度低、生产周期过于集中、产品附加值偏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采取进一步完善品种结构,总结推广一整套生产新技术,集成标准化生产新模式技术体系,建立生产质量监督监控制度,实施技术服务与保障,创建品牌,加强

  摘要针对目前庆元灰树花产业存在的集约化程度低、生产周期过于集中、产品附加值偏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采取进一步完善品种结构,总结推广一整套生产新技术,集成标准化生产新模式技术体系,建立生产质量监督监控制度,实施技术服务与保障,创建品牌,加强宣传,促进庆元县灰树花产业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灰树花;产业;提升;措施;成效

农产品加工

  庆元县是国内最早引进驯化栽培灰树花并获得成功的地区。产于庆元的灰树花肉质柔软,脆嫩味美,有松口蘑的香味,营养丰富,常食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其含有β-葡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预防糖尿病、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庆元生态环境优越,食用菌栽培技术先进、群众基础好,产供销及加工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经过30多年的发展,灰树花已成为庆元食用菌产业的重要品种,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的灰树花产区,并正在逐步实现产业化,生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存在问题:一是生产模式以千家万户的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低,未能形成规模效益;二是生产周期集中在春秋二季,鲜菇供应时间过短,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产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四是生产管理繁琐,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年轻人从业。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完善灰树花品种结构,提高灰树花产量与品质,提升生产效益;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菌棒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开展菇棚改造,创造优越的出菇环境,增加产量;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实现高质量、标准化、高值化生产。

  1主要措施

  1.1繁育有自主产权的灰树花优良品种

  通过开展灰树花品种引进筛选工作,对多个菌株进行菌株间拮抗试验、春、秋季出菇试验、室内空调栽培试验,以及适用品种中试示范栽培,优选出的“庆灰151”“庆灰152”,通过浙江省农业新品种认定。

  1.2总结推广

  一整套灰树花生产新技术(1)推广灰树花优良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总结集成灰树花“庆灰151”“庆灰152”优良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印发《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的核心示范基地进行示范;通过培训、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升菇农栽培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及质量。对该配套技术在项目实施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

  (2)改良二茬栽培技术,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①非土覆盖栽培技术。利用遮阳网、编织袋、毛毡等覆盖物代替覆土,根据天气情况和环境温度,对试验菌棒经常使用小水泵和微喷管进行喷水降温,使菌棒能够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二茬出菇。非土覆盖出菇的灰树花子实体产量与覆土出菇的相近或略高,且灰树花子实体不接触土壤,不带泥沙等杂质,基本排除了土壤中农残和重金属污染,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提高;非土覆盖出菇采用偏干管理,菇体含水量降低,折干率提高,烘干成本降低,经济收益增加。②割袋技术。原来二茬出菇覆土采用脱袋覆土模式,容易感染杂菌引起烂棒,菇型不正不齐,且较难进行人为控制。

  据此,对现有的二茬出菇覆土栽培模式加以改进,使新的栽培方式更加适合生产。具体做法:将上一栽培季节出过菇后的菌棒移至出菇棚,沿畦长方向分两层排列,下层放19段,上层18段,一段紧靠一段地排放于畦沟内,段与段之间的结合部位用锋利的小刀在菌棒中部横向划一长约10厘米、宽2~5厘米的口子,对齐上、下层间菌棒割口。二茬出菇前,用水冲洗菌棒,冲掉表面附着的泥土,使子实体生长过程不接触泥土,以收获干净的产品。(3)开展三茬出菇技术研究,提高灰树花产量。通过试验,发现灰树花菌棒在二茬出菇后,未烂的菌棒(20%左右)不移出畦沟,重新覆土后,按照温湿度要求进行管理,避免高温、高湿,每天通风3次,勤喷水,防止覆土及菇体表面干燥,至第三年10月份,可以实现三茬出菇,平均每袋产量约0.05千克,平均每棒总产量可增加0.01千克。

  (4)推广培养基循环利用技术。根据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有利于环保、适宜灰树花生长的原则,项目组专家通过试验,最终筛选出分布广泛、适合灰树花栽培、可替代木屑的栽培原料。在制作菌棒时,用丽水、龙泉等周边城市的锯板厂和木料厂的锯末,代替原培养基配方中约2/3的木屑。这种锯末是指在进行木材加工时因为切割而从树木上散落下来的沫状木屑,而不使用含胶合剂或防腐剂的人工板材生成的锯末。试验筛选的配方为:锯末23%,木屑11%,棉籽壳34%,麦麸10%,玉米粉10%,山表土10%,石膏、红糖各1%,料水比1∶1.1~1.2,pH自然。通过对比试验,锯末配方与常规配方相比,产量与品质均差别不大,但每袋成本可降低0.2元。采用锯末配方既能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有助于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5)开展利用灰树花废菌棒生产榆黄蘑的技术研究。庆元灰树花的栽培量较大,栽培后的废菌棒较松散,仅有部分还田,其余多作为燃料或废弃。在农村环境全面整治的当今,只有充分挖掘废菌棒的利用价值,才能让菇农自觉收集并予以利用。因此,项目单位进行了灰树花废菌棒栽培榆黄蘑试验,并获得成功。在黄田镇大坑村建立了生产示范基地,经济、生态效益显著。主要方法:及时收集刚出完菇的废菌棒,用剥袋机分离出塑料袋和培养料,及时敲碎,晒干备用。榆黄蘑栽培配方比例:灰树花二茬出菇后的废菌糠占64%,木屑15%,棉籽壳10%,麦麸10%,碳酸钙1%。

  1.3集成标准化生产新模式技术体系

  (1)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提高集约化水平。项目组专家对灰树花标准化模式图的编排结构与技术参数进行探讨研究,根据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原则,编印了《庆元灰树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庆元县灰树花标准化栽培模式图》,并进行宣传、推广。

  (2)规范菌棒生产企业,实现菌棒工厂化生产。对项目推广范围内的黄田镇、竹口镇和岭头乡17个菌棒工厂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定《菌棒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菌菌棒生产厂安全制度》《菌棒灭菌室管理制度》《菌棒生产销售台账制度》《原辅材料验收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生产销售台账,统一销售合同等,实现菌棒企业管理规范化,提高生产效率,菌棒工厂化生产能力达2000万袋。与传统菌棒生产相比,工厂化菌棒生产提高了工效,缩短了灭菌时间,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菌棒质量和接种成活率。

  (3)开展菇棚改造,在创造菌棒外部最适环境的同时增加美观度。早期菇棚是由原来的低棚改造过来,较低矮,因此病虫害、烂棒大量发生。根据香菇生长条件和美化环境需要,我们着手第三代菇棚即钢架外棚的研制和改造,通过与菇农座谈及不断试验,确定钢架外棚的结构、标准、材料,并制定了丽水市地方标准规范《镀锌钢架香菇外棚技术规范》(DB3311/T41—2015)。在此基础上,2017年开始研究灰树花出菇棚改造,通过对比试验和实地走访,确定灰树花出菇棚的改造参照《镀锌钢架香菇外棚技术规范》标准,棚高根据灰树花生产实际降低0.5米。

  镀锌钢架标准外棚,相较于旧菇棚,增加了高度,从而提升了菇棚散热能力,使棚内温度比棚外低2~3℃,更好地促进灰树花菌丝生长,降低烂棒率,增加产量。新棚采用遮阳网遮阳,与旧棚采用毛竹、茅草等相比,光线较强且容易控制,灰树花子实体颜色均匀,品质较好,售价较高。2017—2018年,改造灰树花出菇棚约29.89万平方米,财政安排资金约900万元。

  (4)示范棚顶喷灌降温和棚内微喷保湿技术,有效控制温湿度。为提高灰树花质量,简化出菇管理,增强菇棚抵御温度变化的能力,开发了棚顶喷灌降温和棚内微喷保湿技术,并在灰树花标准钢架大棚示范基地进行示范,示范面积2000平方米。在镀锌钢架香菇外棚顶部架设喷灌系统,每个喷头和水管均相隔2米左右,并在合适的地方构建水池安放水泵,或在有小溪的地段安放水泵。需要喷水降温时打开水泵,每次约0.5小时,可根据气温适当调整喷水时间和次数。为加强控温加湿能力,可在内棚架设微喷系统,每个喷头间隔1.5米左右,以每个层架中心部位架设水管为佳,水管与水泵相连,如已在外棚安装喷灌降温系统,可共用水泵。在需要增加菌棒湿度时,可启用水泵,每次约0.5小时,具体次数和时间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1.4建立质量监督监控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1)推广应用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先后制定并颁布《灰树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DB331126/T1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庆元灰树花》AGI2014-03-1520等技术规范,建立“庆元灰树花”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环境要求、菇棚构造、培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都作出规范。项目期内,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发放技术规范手册、给予技术指导等措施,在黄田镇、竹口镇、岭头乡推广应用该技术规范,提升庆元灰树花生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整合资源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一是整合县食品药品检验所、县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站、县农业检测中心、县食用菌检测中心、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5个机构,成立庆元县食品药品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庆元灰树花生产、加工中的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进行检测监控;二是利用庆元香菇市场的“质量检测中心”,对庆元香菇市场销售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控;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质量安全放心的“浙江农业追溯”公共品牌。通过整合食用菌产品检测资源,健全灰树花质量监控体系,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原辅材料、水质、土壤、农残到产品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1.5建设技术保障与服务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以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为中坚力量,以民营研究所为补充,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为纽带,以村级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三级灰树花产业技术服务系统,建立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队伍服务于灰树花产业。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开展长期技术更新培训。(2)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一是不断完善浙江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丽水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李玉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开展“星期天工程师”柔性引才,借力为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三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3)技术培训与服务。以开展灰树花栽培、加工、营销为核心,集成教育和信息资源,凭借多种培训平台,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灰树花产业技术培训。一是以“科技科普活动周”活动为契机,进行灰树花适用先进技术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促进灰树花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三是建立片区联系制度,推广人员分片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灰树花新生产技术培训,采用授课、讲座等形式向菇农传授。

  2018年,项目单位建立“技术人员联系全县域备案基地片区制度”,将项目实施区域划分2个片区,每片区选片长1名,配备技术员2~3名,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栽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项目实施期间,累计派出技术人员360余人次,接待技术咨询农户8000多人次,发放《灰树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庆元县灰树花标准化栽培模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庆元灰树花》《镀锌钢架香菇外棚技术规范》等各类资料5000多份,培训菇农2000人次。

  1.6品牌创建与宣传系统建设

  (1)加强“庆元灰树花”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与使用。“庆元灰树花”被列入2014年发布的第三批9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是继香菇之后,庆元又一食用菌产品获此殊荣。项目实施期间,根据企业申请、通过审定,授权浙江百兴食品、绿尔佳食品等食用菌企业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2)多种方式开展品牌宣传。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在公交车、杂志、宣传册、微信等平台发布信息,及参加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展会等方式,对庆元灰树花进行多方位宣传。庆元灰树花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8年5月16日,在庆元举办了备受瞩目的“花开庆元,舞动生命——首届灰树花文化节晚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展示灰树花的“前世今生”,提升庆元灰树花产业的社会关注度。

  2取得成效

  2.1经济效益

  2017—2018年,累计推广灰树花优良品种“庆灰151”“庆灰152”2760万袋,产值16669.9万元,产量比2016年增加36.6%,平均每棒产量从0.558千克增至0.583千克,棒均增产4.48%;年平均产值8334.95万元,提高48.2%。新增产值2709万元,新增经济收益2088万元,5355户菇农人均增收0.39万元。

  2.2社会、生态效益

  (1)规范技术,提高菇农意识。通过制定技术规程,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培训,规范菇农种菇技术将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观念逐步融入到菇农的意识中,使其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强化,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得以提高。(2)自主繁育,提高良种覆盖率。目前,自主选育的“庆灰151”“庆灰152”优良新品种,已成为庆元县的当家品种,提高了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而从源头提升灰树花产量和品质。(3)扩大生产规模,促进食用菌生产结构调整。2017—2018年,灰树花年生产量增加265万袋,产量增加690多吨,为消费者及灰树花加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原料,为庆元特别是黄田镇菇农开辟了致富门路,促进了庆元食用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了产业化进程和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4)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就业机会。随着城市化进展,农村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剩余的大多是老人,很难完成高强度的拌料、装袋工作。菌棒工厂化、标准菇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有效降低了灰树花生产的劳动强度,并可为项目区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5)革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镀锌钢架标准外棚的扶持推广,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菌棒配方改善,使用木材加工锯末代替纯木屑,使生产成本下降,木材利用率提高。

  (6)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及质量。镀锌钢架标准外棚的推广,菇棚散热能力提升,灰树花产量普遍提高;光线较强又容易控制,产品颜色匀称、品质好。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控制灰树花品质,提高效益。(7)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锯末替代纯木屑、废菌糠循环利用等循环农业经济,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论文投稿刊物:《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以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为基础,具有权威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是农产品加工业行政管理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和国内众多农产品加工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经理、厂长、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外相关农产品加工业企业驻华机构宣传、了解和交流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最新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