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教育论文发表探究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历程、原则、内容及趋势

时间:2016年04月0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这篇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历程、原则、内容及趋势,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落后,高等教育改革才有了突破性进展,论文探讨了我国高等啊及偶遇改革的历程,介绍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

  这篇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历程、原则、内容及趋势,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落后,高等教育改革才有了突破性进展,论文探讨了我国高等啊及偶遇改革的历程,介绍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
 

教育论文投稿

  关键词:教育论文投稿,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柱,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石,对教育的时代化改革自然不可忽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迅速,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同时也带动了教育界的改革与发展。近几年高等教育中的办学方法、管理制度、投资制度以及校内师生上课制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高等教育改革动因分析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逐渐深入和政府的合理引导,我国高等教育有了突破性的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们对知识的需要。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因有很多,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刺激。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学观念落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教学和科研逐渐失调

  我国各地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很多高等院校在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地方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将科研摆到非常高的位置,用各种手段来推动科研的发展,很多时候对教学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即便高校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也很难向对科研那样有着极高的投入。甚至有些学校的教师群体中有着“不出著作,不写论文,没有前途”的现象。这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实践性人才的现状不相符合,从客观上推动了高校改革的进行。

  2.教学方法统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过度地依靠课本进行教学,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技术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而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课本知识或课件掌握不熟练,受书本知识束缚,导致讲出来的内容也十分生硬、僵化,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也十分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培养专业型人才必须要做到多媒体技术、课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有机统一,但原有的教学方式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二)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各级学校教学方法模式化、单一化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原因之一。在过去,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屡见不鲜,一节课堂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支起耳朵听,十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如今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可越来越多的课件并不考虑其科学性,而是以迎合学生兴趣作为第一要务,一味追求花哨、动感、活泼的艺术表现,看似让学生开拓眼界,实际上学生们更多地精力会放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技巧上,这样往往会和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掌握。实际上素质和技能不矛盾,高等教育应将社会实践放到和课堂教育并列的位置上。我国的大学分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研究性大学侧重知识学习和理论研究,综合类大学侧重平衡学生的学习内容,但这两种支流落后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无一例外,都是课堂教学占据了大学教育的绝大部分时间,即便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也只是流于形式,加剧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现象。

  (四)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动

  计划经济之下的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我国过去实行国有化办学体制,高校实行公有制,拿国家的钱,给国家培养人才,高等教育的运行成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政府对高校进行直接管理,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政府的全面指导下进行,按照政府的指令办事。这样学校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工作流程生硬,效率低下。但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提出后,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直线上升,只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学校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充分调动了大学自主运作和个性化发展的积极性。

  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开始要追溯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那时开始,我国的高校改革大体上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体制结构大体调整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决定》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正式拉开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决定》中重点强调高等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进行更好的结合,加强高校和社会生产、科研之间的联系,重点实行中央、省、中心城市办学的体制。此外,《决定》还重点强调了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大力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给高等学校充足的自主运作空间。1993年,中共中央为响应邓小平南巡讲话,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又下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院校内涵式的发展路线,从而使《纲要》更具操作性。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高等教育大发展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主席代表党中央提出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大力改革高等教育,满足普通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扩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扩招已经成为时展的潮流。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突破两百万,同比去年增长38.2%。不到十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就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在办学工作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适应了社会和广大群众的需要。   (三)新世纪初期后―深化改革

  截至2006年,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突破2000万,高等教育逐渐开始了大众化的阶段。这一阶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近几年,我国众多高校建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并且有条件的院校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通过互联网实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聘请校外优秀教师来弥补本校教学资源的欠缺;重视英语教学,推动国内教学与国际接轨;等等。而2007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近几年也得到了有效地实施,这些举措都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教育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大的方向。高等教育改革要坚持国内改革和国际接轨,强化对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吸收,促进国际和本土的有机结合,但要注意不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理性化原则

  在我国不断要求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高校也应正视自身的身份,在与市场进行充分的接轨的同时,也要坚持大学教育的本质不动摇,坚持对大学教育理性的认识。高等教育应该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学校最主要的工作,以传播知识、提升学生能力为己任,而不能将社会上的崇尚金钱、获得收益为目的引入大学教育中,要始终让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三)适应性原则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高等教育的变革也应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当前我国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转向开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最大程度适应社会的需要,跟随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四、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

  (一)办学体制的变革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变革,早在1992年,中共中央就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鼓励其他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依法办学。民办学校获得法律承认,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取得了一席之地,改变了单一的国有化公立高等院校的办学体制,这对于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形成学校竞争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招生制度的变革

  我国很长时间都实行政府统一制定招生计划,高校无条件执行的招生方法,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地高校的招生计划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政府对高校招生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放权,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对学生的需求合理制定招生计划,不受政府制约,这在提高高校自主性的同时也增强了高校运作流程的科学性,对提升教学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三)投资制度的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制度上逐渐改变了国家统包的方法,多渠道的经费来源逐渐取代课单一的国家投资体制。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学校创收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开始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2.3%,1991年为13.1%,1992年为18.2%,1997年为22.04%。许多额外投资包括校办企业收入、教育服务收入、社会捐赠较以前都有大幅的提升,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改变了完全依赖政府投资的现象,加强了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缓解了政府教育投资的压力,也减轻了政府对高校的约束。

  五、我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分析

  (一)进一步深化高校体制改革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两千多万大学生,但这样一个数量仍然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扩大民办高校的规模,成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在未来的高校建设中,可以适当地将一部分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改制为“国有、民办、公助”学校,学校资产收归国有,采用民办高校的运营机制,更大程度地解放高校,政府在给予一定的支持的同时也要注意给这类学校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民办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二)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更迅速地获取有关信息和技术,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带来的变革。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互联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很多高校依靠多媒体技术,通过光纤传输声、像、数据,形成高通量的电子信息传递网络,形成教育信息的高速公路,帮助人们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不可否认的是,信息化教育在未来也必将持续下去。

  (三)发挥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的潮流。我国各层次高校应将学生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视为本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实现教育与人一生的相伴。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新的多种体制模式,多种层次的高等教育也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继续深化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几十年,但与国际教育相比依旧十分落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聘请外教、实行交换生制度,以求实现国内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的融合,但这些手段都难以弥补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所以,在未来的高校改革中,与国际接轨必须是工作的重点。除了前边所提到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立国际教育互联网之外,对国外优秀高校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六、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阶段各层次政府都将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都相应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号召,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我国的高等教育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的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凝聚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看来,实现全面的教育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依旧有许多工作要做,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推荐期刊:幼儿教育杂志 幼儿教师论文发表期刊,该刊是幼教普及性刊物。所刊内容有效普及幼教科学理论,总结幼教先进经验,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优秀典型。杂志1982年创刊,是浙江省幼教教育期刊。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