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07月25日 分类:新闻中心 次数:
ESI是由科睿唯安推出的,基于文献数据库统计的,十年间论文引用数量排名,两个月更新一次。简单说,谁的论文被引用得多,谁的排名就高;论文被引用少的,就往后排。
由于在双一流建设当中,我们把ESI作为对学校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直接导致国内很多大学把ESI当成一种可以追逐的目标。而事实上,ESI的身上一直带着三大质疑。
第一是ESI所规定的期刊范围,与行业普遍认知有所不同;第二是ESI只划分22个个学科,与我们的学科划分既不一致,也难匹配;第三是ESI不区分自引和他引,导致有部分大学鼓励本校的师生自引。
ESI榜单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它也有自身难以规避的缺陷,学术成果的评价是人类亘古未有悬而未决的难题,基于学术成果评价的学科评价和高校评价自然也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ESI排名风行世界,爆红国内,但这不代表ESI数据库不存在局限性。
第一,学科分类“冷热不均”。
ESI学科划分“冷热不均”,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ESI的学科分类是以期刊分类为基础,对SCIE和SSCI期刊进行分类,以一对一的方式被划分到22个学科中。虽然兼顾了部分文科专业,但一万多种期刊中绝大部分为理工科期刊,因此非理工科院校科研评价处于劣势。
第二,对引用率评价过于片面。
ESI将“总被引频次”作为科研机构排名的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数据,评价方法比较片面,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学科发表文章数量越多,被引频次相应会越高,ESI排名则会有所体现。但这仅说明学科成果的数量优势,无法代表学术水平,更无法反映学科质量。且在“总被引频次”这一项指标中,不能排除“学术GDP”的“人为刷分”等不足。实际上,国内也确实出现了这类刷数据的情况。
第三,统计中存在误差。
如计算机学科通常在会议上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期刊论文则用来记录“完美版”。而由于SCIE基本不包括会议文献,ESI又是基于SCIE计算的,由此在计算机统计中可能就会出现误差。此外,工科的论文发表比较少,某些偏应用的科研成果以专利等形式发表,但SCIE的统计不包括专利,ESI也就未计算入内。
对于ESI榜单,你怎么看?您认为哪所大学名副其实?哪所大学又名不符实,可以多查询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平台整合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