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和关键要素

时间:2017年05月11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这篇行政管理论文发表了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和关键要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法律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其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强化其资金保障能力及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收支管理水平,能够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能。论文以北京某行政

  这篇行政管理论文发表了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和关键要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法律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其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强化其资金保障能力及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收支管理水平,能够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能。论文以北京某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对其内部控制实践做法进行分析。

行政管理论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论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内涵阐述

  1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定义及其特殊性根据社会学相关理论,可将社会法人组织分为三个部门,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及非营利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政府部门,是按照法定程序,遵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成立的组织机构,能够行使国家权力。行政事业单位特殊性在于其日常活动不具有营利性,且其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具有无偿性、预算严格性及单一性。这种特性不仅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同时也表明其行使职能。

  2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演变从实施范围来看,内部控制观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部分内控理论和全面内控理论。部分内控理论比较局限,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层面。全面内控理论包括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管理层面,而是应该兼顾全面性及系统性。从内控方法来看,其主要包括组织方法理论及牵制理论。牵制理论认为,内控机制主要由管理制度组成,多方面管理制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组织方法理论在内控机制中内容则更加宽泛。

  3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重要组织部门,不断完善其内控制度,是反腐倡廉的主要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执行国家政策,同时其内控机制与财务、行政等方面管理密切相关,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责任及职能的必然过程。为此,加强内控管理,能够为国家资产的完整性及可靠性提供保障,同时也能避免权利滥用现象,保证资源分配公正。此外,开展内控管理,能够保证对外公布报表数据、信息真实可信。

  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开始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要求各单位配合,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对内部控制关键性要素进行详细分析。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要素,也是内控机制建设的基础。对其进行及时完善,能够促进组织内部运行效率。与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对控制环境进行分析时,要具有全面性,并强化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对策。同时,对内部人员综合能力及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从而对权责进行科学分配,并对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进行关注。为此,要顺应发展需求,制定控制环境构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与建议,通过详细讨论,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兼顾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深入挖掘内部控制潜在能力。2风险评估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控管理目标过程中,要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一般情况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识别、分析工作上相对完善,但是针对单位内部业务流程而言,其管理特点比较明显,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时,未能对风险与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有效分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其存在较大风险。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员工压力过大,若不能及时对其工作环境进行调整,易导致员工消极怠工,长此以往必然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造成直接影响,引发辞职风险。3控制活动明确单位内控主要风险因素后,对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方法进行控制,降低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保证内控管理目标的实现。

  也就是说,控制活动是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必要流程,控制活动不仅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财产保护等工作,同时也要对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科学控制。为此,要对内控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从而发挥风险防范作用,起到预警效果,规避已经形成的风险因素。例如,针对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明确经办人员、审核人员及审批人员之间的三岗分离,从而有效减少失职行为,避免舞弊现象发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设置不同岗位,并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4信息及沟通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信息交流渠道比较完善,且设置明确的制度,重视信息安全交流问题,对信息管理提高安全保障。

  但是,在信息交流方面,目前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对单位内部办公系统进行升级化改造后,虽然明显增加公文管理模块,但是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再如,很多单位内部存在上级与下级信息分享障碍。针对信息传递及分享问题,对内部管理效率进行分析。例如,收到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后,虽然能够按照规定进行下达处理,涉及的人员也能收到文件,并按照文件中指示内容开展工作。按照正常程序,涉及的到相关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收到上级指示文件。但是,很多人员在3天后才接到文件。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除网络系统及计算机故障因素外,与信息沟通不及时存在密切关系,对信息传递效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5内部监督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监督部门,导致监督机制停摆,且缺乏内部监督管理人员。现阶段,多数单位内部监管机制主要依托民主监督和业务监督。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对行政业务督查工作进行一定披露,能够对日常业务工作提供一定保障。例如,监督处理、缺陷案件库及档案监督等,可对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进行优化和整改,从而明确内部监督执行情况。而对于民主监督而言,通常行政事业单位每半年举办一次民主大会,各部门或个人可提出意见、建议,接受批评,并进行整改。年终岁末,及时向社会单位公开述职、述廉,社会单位填写相关测评表、征求意见表,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

  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实践做法

  1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机制

  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在服务及咨询岗位上存在一定问题。为此,应切实转变上述现象,同时,对管理体制及制度进行科学设计,将内控管理改革作为内部整改的主要契机,加大力度推进制度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对制度建设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检验不足。对岗位责任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做到区分岗位,针对职责相对简单的工作岗位,要在明确其岗位责任的同时,对其工作内控管理进行优化,并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拓展创新空间,使内控管理更具针对性。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开展内部控制,保证内控管理效果的主要策略。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其实际价值及作用将会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不断验证。目前,本单位虽然具备一定预算管理工作能力,但在整体工作效率发挥上尚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水平低下上。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单位内部及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及控制水平,减少资金风险。其一,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强化,结合单位内部预算要求,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方法,逐渐形成制度保障。其二,明确预算编制相关内容,如依据、程序、流程、考核标准等,并将其列入单位内部管理章程,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统一性。其三,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完善,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机制,并在此前提下丰富编制工作主要内容。其四,形成内部良好预算氛围,提高对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并严格审核预算程序。

  3规范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授权和使用,强化支出管理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均以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且对单位账户进行清空处理,这一制度的不断强化,不仅能增强收支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强化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实效。在国库集中化支付制度下,银行充分发挥办理作用,可减少资金运行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保证财政资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杜绝资金挪用现象,规范预算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此,本单位应借鉴成功经验,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授权进行规范,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制度。除工资发放外,额度授权支付比例进行定量处理,针对涉及到的直接支付用款额度申请,要以财政部门批复情况为准,不断对支出范围进行明确,核对资金用途,并对金额底线进行规范。加大审核力度,对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管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搭建内控管理平台。着眼于宏观角度,为单位构建必要的财务内控管理框架,从而不断规范内控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管理,维护单位长久、健康发展。

  4强调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加强资产后期管理

  资产购置过程中,要满足单位内部总体预算情况,并与其整合,根据购置标准,切实履行相关制度。例如,本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应在年初提出资产购置要求,并编制计划书,详细介绍固定资产购置价格,并说明主要用途,并对其预期使用情况及所能产生的实际效益进行分析。根据购置计划书中相关内容,对购置计划的合理性进行讨论,结合单位内部实际预算情况予以批复。综合各部门呈报情况,制定年度资产购置计划。提出申请后,若被纳入购置计划中,可根据现阶段单位财务状况,对相关申请进行处理。针对没有被纳入年度计划中的申请,则及时召开党委会,对其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决定是否纳入将其纳入体系中。在对资产进行采购时,若涉及金额比较大,则要注意对舞弊现象进行防范。为有效杜绝道德风险,针对金额超过万元的项目,要采用政府采购机制,小额采购则双人共同完成,防止舞弊徇私。

  5加强人事管理建设

  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其内部控制环节进行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机制进行整合,解决退出机制不完善问题。从绩效评价及人事管理现状来看,很多工作岗位流程比较复杂,且技术性较强,在对其开展相关评估时,存在一定难度。若未能对工作性质进行明确,并开展动态化管理,则会导致岗位绩效评价滞后。例如,针对成本造价管理岗位来说,其工作人员积极性较差,会对此项工作质量及效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此,要严格根据工作流程,对相关指标进行科学设计,才能准确确定岗位绩效情况,并以此为根据进行评价。在基层管理部门,很多岗位职责明确,但是与出纳、资金会计等创新空间匮乏的岗位相比,其能够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岗位绩效,如国库管理岗位、预算管理岗位、国有资产管理岗位等。通过一定创新方式,对岗位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为此,要按照岗位特征及相关人员工作经验,提取绩效评价指标。同时,根据相关岗位人员工作基本情况及延伸性,对指标评价进行创新,人事管理具体执行过程进行优化,为改善人事管理质量及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6加强信息沟通信息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

  为依托,将系统化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准则,为单位决策提供支持。推进信息化建设,固化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利用信息系统,对各个部门各项管理流程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最大程度消除人为因素对财务内控管理的影响,并提供重要管理资料及信息。针对现阶段信息化建设不足的现状,应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成立信息管理部门,保证项目推进的顺利实施,巩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成果。及时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好信息交流及反馈,促进基层财政局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例如,改进现有公文模块进行管理,及时对上级文件进行接受,并保证每个涉及人员均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文件,并按照文件相关指示开展对应工作。

  7实施有效监控,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针对违法相关制度者,要及时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将内部监督作为财务内控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审计职能进行不断强化,有效完善监督内控机制,并优化其执行效果。落实监督职能,推动财务内控高效运行。一是完善内控监督制度,设置稽核专职岗位,对单位内部财务工作进行常规性核查,并对制度实施过程及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掌握问题及弊端,并提出整改方案。

  二是设置内部监督部门,配置经验丰富的审计及监管人员,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发挥审计核查职能。在设置内部监督部门时,要保证其自身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而不是作为财务部门的附属。三是适当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对自身行政权力进行明确,并进行规范使用,理顺内部监督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进行有效协调,避免出现行政权过度干预监督权的现象。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较强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对优化单位内部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从北京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成效上来看,不仅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提供助力,同时也能有效突出内控管理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刻意识到内控机制建设对完善管理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入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进行不断优化,从而保证内控机制实效性,促进单位资金及财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与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2]刘夏青.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徐晓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D].东北财经大学,2016.

  [4]梁雪.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

  作者:杨继霞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推荐阅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初审字[2011]806号),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主办单位由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变更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