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论《萤火虫之墓》中的家庭伦理关系与人性沉沦

时间:2021年12月31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萤火虫之墓》是日本电影导演高畑勋以二战后期的神户为背景,描述战争孤儿悲惨命运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电影。 本文以影片中呈现的家庭伦理特征和父亲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从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层面剖析在战争的催化作用下,父权家长制为代表的封建家庭制度的瓦解

  【摘要】《萤火虫之墓》是日本电影导演高畑勋以二战后期的神户为背景,描述战争孤儿悲惨命运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电影‍‌‍‍‌‍‌‍‍‍‌‍‍‌‍‍‍‌‍‍‌‍‍‍‌‍‍‍‍‌‍‌‍‌‍‌‍‍‌‍‍‍‍‍‍‍‍‍‌‍‍‌‍‍‌‍‌‍‌‍。 本文以影片中呈现的家庭伦理特征和“父亲”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从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层面剖析在战争的催化作用下,父权家长制为代表的封建家庭制度的瓦解和人类伦理精神的丧失‍‌‍‍‌‍‌‍‍‍‌‍‍‌‍‍‍‌‍‍‌‍‍‍‌‍‍‍‍‌‍‌‍‌‍‌‍‍‌‍‍‍‍‍‍‍‍‍‌‍‍‌‍‍‌‍‌‍‌‍。 影片将萤火虫设定为叙事线索贯穿其中,同时融入了对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生命伦理的审视与思考‍‌‍‍‌‍‌‍‍‍‌‍‍‌‍‍‍‌‍‍‌‍‍‍‌‍‍‍‍‌‍‌‍‌‍‌‍‍‌‍‍‍‍‍‍‍‍‍‌‍‍‌‍‍‌‍‌‍‌‍。

  【关键词】高畑勋; 《萤火虫之墓》; 家庭伦理; 父权家长制

传统文化

  《萤火虫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之一高畑勋导演于1988年执导,根据日本作家野坂昭如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动画电影。影片以战争遗孤为叙事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接连失去父母与妹妹,终因营养不良不幸死亡的生活悲剧。 导演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将现实景象和死后世界重叠,一方面描述了血缘缔结下兄妹之情的真挚与可贵,同时揭示了战争为家庭和人类带来的创伤,探究了战争背景下家庭伦理制度的瓦解和人性的沉沦。

  电影以倒叙的叙事形式,通过已故少年亡灵的新奇视角来追忆其短暂且坎坷的人生经历,于开篇之处奠定了沉重、严肃的电影主题基调。 这样的设计既预示了人物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同时将观众代入同时期的社会环境,以设置悬念的形式拉开了讲述人物命运的故事序幕。

  一、《萤火虫之墓》中家庭伦理关系的体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人类伦理精神的起点。 《萤火虫之墓》通过讲述少年的家庭变故,映射了因战争而解体的无数日本家庭的真实状况,同时揭露了20世纪中期以父权家长制为代表的日本家庭伦理的特征与本质。

  1898年,日本政府颁布《明治民法》,确立了“在把家庭中的权威视为‘天’以及受恩尽孝这种伦理道德的规范之下,家长的权力是绝对的”这一家庭基本原则,将“家长”的户主权和家庭决策权列入法律范围之内。 这表明在封建家庭制度的制约下,日本的家庭伦理关系与其他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突出了“家长”拥有的权力和核心地位,另一方面约束家庭成员必须服从“家长”的决定,接受“家长”的一切支配。

  在《萤火虫之墓》中,“家长”的身份特征体现在清太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上。 清太的父亲是一名现役的日本海军军官,身上的军装突显了父亲高大的形象与尊贵的身份。 父亲是全家的精神支柱,也是兄妹生存下去的力量之源。 即使遭受了诸多苦难,清太也咬紧牙关细心地照顾妹妹,从未轻言放弃。 可是,当听到路人说“合舰队早就沉到海底啦”的时候,他感受到极大的悲伤和精神冲击。 这是因为沉船不只意味着父亲的死亡,他心目中永不失败的日本帝国形象和军人憧憬也全然破灭,悲伤之余等待他们的只有饥饿、寒冷和死亡。

  如果说母亲的丧生让清太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与关怀,父亲的战死则代表了精神世界的坍塌,这样的打击必将把家庭推至瓦解的边缘。

  除此之外,影片中父亲的形象塑造有着更深刻、抽象的意义涵指。 以传统家庭的伦理制度去审视日本的国家结构,便会发现父权家长制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关系同样适用于日本的社会秩序。

  在“日本”这一家庭集团之中,作为最大的“家长”,天皇以绝对的权力统治着整个家族,而普通国民则心甘情愿地接受天皇的一切指挥。 这从《萤火虫之墓》中人们夹道欢送联合舰队的热烈反应中便可以一览无遗。

  当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于美国之后,清太本能地担忧起父亲所在的联合舰队的去向,但却被告知联合舰队早已杳无音讯。 联合舰队与父亲如同命运共同体一般相互依存,沉船不只意味着父亲的阵亡和日本战败的社会事实,也是父权家长制为代表的封建家庭制度走向衰落的征兆。

  “家的父家长制,使得所有家庭成员都被置于家的利益的束缚之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孝道的实践,养成了日本人崇尚权威和习于服从的性格。 ”当日本民众得知战局无法扭转,管理权终将被交付给美国之时,服从于强者与权威的国民性格一目了然。 一部分趋炎附势的人对美国的占领与统治唯命是从,就算看到战争中受害同胞饿死街头的惨状,也只会担心在美军面前丢脸。 这样的行为既暴露了父权家长制影响下日本国民崇尚权威的国民性格特征,同时体现了外来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强烈冲击。

  二、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沉沦

  战争不但摧毁了数以万计的家庭,也考验着人性的本质。 由于战争期间资源匮乏,为了给军队提供充足的补给,日本军部对国民强制实行食品、日用品的配给制度。 这导致原本善良朴实的人们为了生存和自保,暴露出人性自私与贪婪的缺点,《萤火虫之墓》中的姨母便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当清太兄妹流离失所投奔亲戚时,姨母出于同情将二人接到家中,但得知清太与父亲早已失联,揣测从兄妹那里索取不到任何好处之后,她的态度骤然巨变,对兄妹二人也越发苛刻。

  在西宫家的饭桌上,姨母总是将丈夫和亲生女儿的饭碗填得满满当当,给清太和节子的却总是汤多饭少。 对于这样的行为,丈夫和女儿选择了默许的方式。 在战况日益严峻的特殊时期,粮食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分享就意味着自己有活不下去的风险。 姨母一家人原本并非如此,是战争将其变成对他人疾苦危难视而不见的陌生人。 现实的残酷冲淡了血缘联结的亲情,催化了人性的沉沦与丧失。

  战争不但蒙蔽了人类同情的双眼,也扭曲了主人公理性的人格。 作为一个军人的后代,清太本有着高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却因为战争的残害丧失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勇气,只能以偷窃苟且为生。 在空袭来临之际,清太逆着人群穿梭于炮火中,去他人家中盗取粮食和值钱的家当,他的心灵在战争的摧残和他人的冷漠中逐渐扭曲变形。

  当萤火虫般的炮弹从天而降并烧毁他人房屋时,清太不禁欢呼大笑。 这是因为在西宫家冷漠、屈辱的生活体验,让清太和节子饱尝了人间的冷暖和疾苦,而此时此刻亲眼目睹的人间惨状,让少年体会到了报复般的喜悦。 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清太逐渐丧失了少年本有的淳朴,变态般地从他人的痛苦之中寻求到满足。

  三、萤火虫的象征与隐喻

  作为《萤火虫之墓》的叙事线索,萤火虫化作生死间穿梭的使者贯穿了整部影片,将生与死的世界连接起来,起着重要的隐喻作用。 影片依据小说家野坂昭如的小说改编而成,片名也承袭了原著的标题《萤火虫之墓》(日文题名为『火垂るの墓』)。 之所以用“火垂”替代汉字“萤”,是因为萤火虫被赋予了丰富的抽象内涵。

  萤火虫象征着战争中的炮火。 当兄妹二人坐上通向往生世界的列车时,黑暗的夜空被萤火虫般的火球点亮,火光的闪现将镜头带入到战火弥漫的现实世界‍‌‍‍‌‍‌‍‍‍‌‍‍‌‍‍‍‌‍‍‌‍‍‍‌‍‍‍‍‌‍‌‍‌‍‌‍‍‌‍‍‍‍‍‍‍‍‍‌‍‍‌‍‍‌‍‌‍‌‍。 导演高畑勋把萤火虫和战场上通明的炮火联系在一起,通过捕捉天真无邪的孩童眼中观察到的悲惨情境,痛斥了战争对生活和人类命运的无情摧毁。

  萤火虫象征着生命的存在与消亡。 它借尾部发出的光亮吸引异性,以此完成交配与繁殖的使命。 萤火虫如同一盏盏明灯发出璀璨的光亮,随着优美乐曲翩翩起舞的样态仿佛生命的律动。 但这样的美好转瞬即逝,萤火虫辉煌却短暂的生命,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灵魂的消亡,使人联想到无数鲜活生命的脆弱和衰亡。 清太和妹妹将萤火虫埋进土里安葬,共建萤火虫之墓的行为,实则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萤火虫还代表了勇气与希望。 当兄妹二人在山洞里独居时,清太特意为节子捉来萤火虫照明。 萤火虫的光亮不只点亮了黑暗的洞穴,同时激励着妹妹和自己勇敢地生活下去。 战争遗孤企图用双手获取希望,企盼着早日熬过黑夜迎来曙光。 但遗憾的是,希望最终如同死去的萤火虫般陨落,这唤起了观众对战争受害者的无限同情。

  除了萤火虫的隐喻表达,从艺术表现力来看,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来呈现人间情境与死后世界的差异。 生的世界充满了黄色、绿色等生趣盎然的色调,而死后的世界则是以黑色、红色居多,生与死的界限分明,反差巨大。

  与此同时,导演还将战争中灰色为主的单调色系,与兄妹欢乐世界中的光亮色彩形成鲜明对照,以此强调二重世界的差距,并痛斥了战争对人类生命的无情践踏,间接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萤火虫之墓》中,人物自始至终没有直接表达过对战争的不满,却无处不流露出战争给人们肉体与心灵带来的巨大伤害。 伤害波及的不只是个体的存在,甚至延展至千万个普通家庭。 严格意义上讲,战争之下没有真正的受益者,个体、家庭乃至社会都承受了无法承载的重创。

  《萤火虫之墓》并非只是一部借由战争受害者孤儿的叙事视角讲述人物曲折命运的人生悲剧,同时融入了对日本近代家庭伦理关系、社会伦理关系的理性思考。 导演高畑勋在表现战争创伤、家庭伦理、生命意义的同时,深情地召唤人类回归人性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王炜.日本传统家庭制度的形成及特征[J].日本问题,1990,(2):71-83.

  [2]李卓.略论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特征[J].外国问题研究,1996,(4):3-8.

  [3]高菲.浅析动画片《萤火虫之墓》[J].社会科学家,2005,(S2):243-244.

  作者简介:

  桑宇晨,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

  张景荣,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