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明初政治文化与宗泐的创作

时间:2021年06月23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 要:宗泐是元末明初享有很高声誉的僧人,入明后备受朱元璋宠遇,在明初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也因被动牵连于胡惟庸案而经受了人生的起落。在明初的政治高压和严酷的政治生态下,宗泐创作了一些有违佛教观念而颂扬朱元璋与明朝的诗作

  摘 要:宗泐是元末明初享有很高声誉的僧人,入明后备受朱元璋宠遇,在明初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也因被动牵连于胡惟庸案而经受了人生的起落。在明初的政治高压和严酷的政治生态下,宗泐创作了一些有违佛教观念而颂扬朱元璋与明朝的诗作,显示了他在政治高压下的无奈。

  关键词:宗泐;明初;政治文化

明初政治

  全室宗泐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僧人之一,元末时便享有很高的声誉,明初又备受朱元璋的宠遇,在明初佛教与政治关系中发挥过重要的影响,白文固《洪武、永乐年间对僧团的全面整顿》、杜长顺《明太祖与江南佛教上层的关系》等文章对此有所论述。

  宗泐是一个诗僧,写有大量的诗歌,有《全室外集》等著述存世。李升华《从方外到方内,味趋大全——明初僧诗述论》,李舜臣《明初方外诗坛生态论考——以明太祖与诗文僧的关系为中心》《明代佛教文学史研究刍议》《明代释家别集考略》《钱谦益<>编选释氏诗歌考论》《元代诗僧的地域分布、宗派构成及其对僧诗创作之影响》等文章提及到宗泐的诗文作品。

  宗泐历经元、明两代,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论述了宗泐的生平、受朱元璋的宠遇以及出使西域的情况,何孝荣的专著《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以及论文《元末明初名僧宗泐事迹考》、孙海桥《明初高僧宗泐行实新考》等对宗泐的一生事迹与行实作了考述。宗泐曾受朱元璋派遣至西域取经,麻天 祥《季潭宗泐——西行求法的殿军》、赖振寅《读宗泐<>》专门考述了宗泐在明初继慧昙之后奉旨去西域取经的事实。本文考述宗泐在明初集权与高压下的诗歌创作,在明初高度集权的政治生态下,宗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违背佛教教义的方式迎合、颂扬朱元璋的功绩。

  一、宗泐的生平与创作

  明末憨山德清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选历代禅师中“行解之卓然可述者”[1]614,明代仅有6位禅师入选,宗泐为明代入选第一人。宋濂《全室禅师像赞》赞其“信为十方禅林之所领袖”[2],可见宗泐在明代尤其是明初佛教中之地位。宗泐,字季潭,别号全室,8岁师从元末高僧大䜣学佛,元末隐径山,洪武元年(1368)应召主天界寺。洪武四年(1371)冬,朱元璋“诏征江南有道浮屠十人”[3]卷十五493至南京,在太平兴国寺建广荐法会,列宗泐居首。

  朱元璋命宗泐制赞佛乐章,宗泐制作了《善世曲·迎佛》《昭信曲·献香币》《延慈曲·初献供》《法喜曲·亚献供》《禅悦曲·三献供》《遍应曲·撤豆》《妙济曲·送佛》《善成曲·望燎》八章,乐章成后作《进应制献佛乐章》诗云:“晓进封函紫殿深,九重斋沐政虚心。翰林拜署延慈曲,乐府翻歌法寿音。清庙烈文同盛大,白云黄竹异荒淫。由来制作当时事,千古揄扬始自今。”[4]卷六朱元璋非常满意,“临筵叹美”“召对内廷,赐膳无虚日”[5]闰集卷一。

  朱元璋对宗泐礼遇甚厚,明初被称为文臣之首的宋濂好佛,朱元璋称之为“宋和尚”;宗泐好儒,朱元璋称之为“泐秀才”。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幸天界寺,赏识宗泐“识儒书,知礼义”,命之“畜髭发”而欲授以官职。宗泐“固辞”,朱元璋亲作《免官说》,赞赏“儒术深明”又具佛家“本面家风”的宗泐不为贪、嗔、痴所迷。世人皆欲“富贵妻子”“名彰于世”,宗泐却能“却富贵、弗美妻妾”,朱元璋看到了宗泐身上“初志不夺”[6]卷十五329的丈夫气概。解缙记载朱元璋曾尽和宗泐诗作百余篇:“天下之士为诗,鲜有能得上意者。

  有诗僧宗泐,尝进所精思而刻苦以为最得意之作百余篇,高皇一览不竟日,尽和其韵,雄深阔伟,下视泐韵大明之于爝火也。盖如泐者之不足以当圣意。”[7]卷七天下之士之诗“鲜有能得上意者”的情况下,朱元璋能和宗泐百余篇诗作本身就表明对宗泐的宠遇。 宗泐曾被朱元璋任命为右善世,关于任右善世的时间,诸文献说法不一,记载混乱。佛教文献的记载有洪武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三种说法。案,宗泐于洪武十一年被朱元璋派遣至西域取经,十五年(一说十四年)返回,十六年“因长官奏事”获罪被贬至凤阳,宗泐被削夺官职,因此这三种说法应该都是不准确的,如《增集续灯传录》中宗泐传中云“十六年开僧录司,以右街善世授师”[8]卷五324的记载便应该是不准确的。

  据何孝荣《元末明初名僧宗泐事迹考》一文,宗泐被任命为右善世是在洪武八年四月,《明史》卷九十九载《西游集》一卷后的注云“宗泐为右善世奉使西域求遗经”,似乎可以判定宗泐在洪武八年任右善世的可能性;《增集续灯传录》中又记载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恢复了宗泐的右善世之职,难以确定此记载的准确性,同年宗泐被揭发卷入胡惟庸谋逆案,朱元璋虽赦免了宗泐之罪,恐怕也不太可能恢复其右善世之职。

  入明后一直备受宠遇的宗泐,却牵连于度牒案与胡惟庸谋逆事件,这两次事件的具体情节,所有文献都语焉不详,无法明了宗泐卷入两次事件的具体内情。牵连于这两次事件的后果却都很严重,尤其是后者,宗泐几乎被处死,最后朱元璋下诏特别宥之。关于宗泐卷入胡惟庸谋逆事件与赴西域取经,有不同的说法。朱彝尊引《诗话》云:“僧智聪坐胡惟庸党,词连泐及来复,谓‘泐西域取经,惟庸令说土番举兵为外应’,有司奏当大辟,诏免死。孝陵御颁《清教録》,僧徒坐胡党者六十四人,咸服上刑,惟泐得宥,盖受主知者深矣。”[9]

  卷八十九4264宗泐出使西域的情况,胡渭援引《宗泐小传》曰:“洪武十一年(1378)太祖以佛书有遗,命僧宗泐领徒三十余人往西番求之,十五年(1382)得经还朝。”即宗泐赴西域取经乃朱元璋所派,而非胡惟庸所派。智聪的告发是在洪武二十四年,距胡惟庸案发已过去10年,所谓胡惟庸让宗泐去西域联系外应,应该只是胡乱牵连而已。朱元璋赦免宗泐,证明二者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宗泐真的是为胡惟庸联系外应,朱元璋是绝对不会赦免的。

  《宗泐小传》提到宗泐《望河源》诗前有《自记》,云“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牦牛河,为必力处赤巴者分界也”[10]卷十三上。《昆仑河源考》《御定渊鉴类函》中收录有《望河源》诗,云:“积雪覆崇冈,冬夏常一色。群峰让独雄,神君所栖宅。传闻嶰谷篁,造律谐金石。草木尚不生,竹产疑非的。汉使穷河源,要领殊未得。遂令西戎子,千古笑中国。老客此经过,望之长叹息。立马北风寒,回首孤云白。”[11]

  卷三十六诗前无《自记》,这首诗在宗泐的《全室外集》卷三中有收录,题名为《望昆仑》,诗前无序。胡渭所言的《自记》可能出自钱谦益的《列朝诗集》中收录的《望河源》诗,诗后有一段说明河源之语[5]闰集卷一263,应该是胡渭所说的《自记》。《自记》中依稀能看到一些宗泐赴西域取佛经的大致经历,详细的经历记载在宗泐自著的《西游集》中。《明史》卷九十八著录“宗泐《心经注》一卷、《金刚经注》一卷”,卷九十九著录“宗泐《全室外集》十卷、《西游集》一卷(洪武中,宗泐为右善世奉使西域求遗经,往返道中之作)”。

  《千顷堂书目》著录宗泐有《西游集》一卷,“盖奉使求经时,道路往还所作见闻”,四库馆臣在《全室外集》提要中论及《西游集》“既异其记载,必有可观”,所谓的必有可观,可能如朱彝尊援引《诗话》所云“止庵读其《西游集》赋诗云‘一字一寸珠,一言一尺玉’,其推重若此”[9]卷八十九4264之语。《提要》中云《西游集》“今未见其本,存佚殆不可知矣”,对宗泐赴西域取经的详情因此难以有清晰的了解。

  二、颂扬朱元璋与明朝廷的诗作

  以佛教僧徒而“笃好儒术”,宗泐在这方面深受其师大䜣影响。大䜣“学贯儒墨,肆笔于文事,卓然成一家言,施之著作之廷而无愧”,宗泐“释士服,翱翔大方,择所依归之地”时, 便以大䜣为师。宗泐在大䜣身边,遍交当时台阁名流与山林遗老,“当是之时,金陵亦东南都会,内而台阁名流,外而山林遗老,至其地者,莫不折节而与广智交。泐公参请之余,又得博其闻见”。同时遍读百氏之书,“凡六籍之所存,百氏之所稡,名家宏之录,日务记览,涵揉停蓄”。宗泐的创作就是在广博阅读和跌宕的人生经历基础之上“吐出其胸中之奇”,其写作如“筑九仞之台”,作品“其基既厚”“其崇且大”。

  徐一夔序评论其作云:“学甚辩愽,才甚环伟,识甚超迈,而皆发于声诗。其诗不沦于空寂,推叙功德,则发扬蹈厉可以荐郊庙;褒赞节义,则感慨激烈可以厉风俗。至于缘情指事,在江湖,则其言萧散悠远,适行住坐卧之情;在山林,则其言幽夐简澹,得风泉云月之趣;在殊方异域,则其言慨而不激,直而不肆,而极山川之险易,风俗之媺恶。其诗众体毕具,一句一字,涤去凡情俗韵,一趣乎雅,有一唱三叹之意焉。”宗泐每有“大篇短章之出”,“四方万里争相传诵,震耀耳目”,但读之者“皆曰泐公犹广智也”[4]卷首。宗泐的创作风格与大䜣最相近的,应该就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儒术”。

  《回朝次韵》中云:“日华初转万年枝,西武楼前赐坐时。独荷圣情亲有问,敢言吾道合无为。”[4]卷六蒙受朱元璋的召见、赐座并亲问,宗泐指出佛教观念乃符合“无为”之论。宗泐与明初的道士交往颇多,诗作中有许多是为道士而作,这应该与朱元璋的宗教政策有关。佛教、道教都是“阴翊王度”“暗助王纲”不可或缺的,在朱元璋的政策下,明初的佛教僧徒与道教徒交往颇多,相互的诗歌往还、唱和很多,表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宗泐《寄题张天师耆山庵》中再次提到“无为”:“闻说耆峰胜地偏,庵居别是一壶天。雅宜河上仙翁住,稳称山中宰相眠。

  诗歌论文范例:沙冒智化诗集《时光的纽扣》简说

  坞口白云深似海,阶前瑶草碧如烟。闭门不语坐终日,妙入无为合自然。”[4]续编诗的前部分描写张天师的居住环境,由居住的“胜地”联系到“无为”,赞扬张天师“妙入无为”而契合自然。故《回朝次韵》中的“无为”,宗泐并不是用之形容禅悟之境,确实是将佛教之理比附道家的“无为”。以佛教比附道家的“无为”是佛教刚进入中国、佛经初译的事情,现在为了赢得朱元璋的支持,宗泐再次将佛教比附为“无为”,是一种极其可悲的状况,一则说明明初道教的风头有可能要胜过佛教,二则可能是宗泐在朱元璋高压统治下的屈服。

  宗泐颂扬朱元璋与朝廷的作品,应当有感念朱元璋对他的礼遇、因笃好儒术而有行“道”观念等因素存在。但由上述的分析来看,明初的政治高压与政治文化对他应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宗泐处于政治高压下的无奈。

  参考文献:

  [1](明)憨山德清.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续藏经(第86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2](明)宋濂.宋濂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3](清)性统编集.续灯正统//续藏经(第84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4](明)宗泐.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本[M].

  [5](清)钱谦益.列朝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M].[6](明)朱元璋.明太祖集[M].合肥:黄山书社,2014.

  [7](明)解缙.文毅集//四库全书本[M].

  [8](明)文琇.增集续传灯录//续藏经(第84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9](清)朱彝尊.明诗综[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清)胡渭.禹贡锥指//四库全书本[M].

  作者:赵 伟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