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汉字书写”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探析

时间:2021年01月25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汉字书写在线课程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一门师范生课程,旨在革新传统教学形式,实现技术为教育服务的目的。其课程制作需合理利用技术手段,以实现人、机互补与协作。课程设计运用,应重视课程导学与教学管理,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准备好教

  摘要:“汉字书写”在线课程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一门师范生课程,旨在革新传统教学形式,实现技术为教育服务的目的。其课程制作需合理利用技术手段,以实现人、机互补与协作。课程设计运用,应重视课程导学与教学管理,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准备好教学内容,设计好互动环节,努力探索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则要在革新教学方法、调整知识结构、组建教学团队、探索各种媒介的应用等方面不断深化。

  关键词:汉字书写;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

汉字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是借助互联网,以大规模互动参与为目标的在线课程,可直译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1]872011年秋,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一次风暴,因此《纽约时报》把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2]182013年,中国教育界相继召开了近20场MOOC会议、论坛,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与美国MOOC平台签约,从而拉开了中国MOOC的序幕。[3]MOOC以10钟时长的短视频为主,加上免费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广泛受到学习者的青睐。[4]

  汉字文化论文范例:汉语言文化论文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启示

  15艺术类学科,尤其是实践操作性强的艺术科目,其教学形式各不相同,不容易规范化、标准化。因此艺术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更需要深入研究专业自身特性及学习者的接受心理。每一门在线课程建设都是基本规律指导下的又一次教学尝试,都会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次革新。近年来,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以及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①书法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表现人的气质、品格与情操,是一门体现民族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之一。”[5]

  130正如熊秉明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6]252“汉字书写”是师范生书法教育的重要技能课程,为达到教育部“三字一话”技能要求提供了保障。在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中,把汉字书写艺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汉字书写”在线课程建设是顺应科学技术为教育服务的时代要求,是实现师范生远程教学的重要抓手,同时又是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落脚点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在线课程建设中,面临如何转化传统教学形式,如何处理师生线上线下互动及考评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展开探索与研究。

  一、“汉字书写”在线课程建设的制作理念

  (一)人、机磨合与协作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绘画是二度空间的造型表现,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5]118,167同样是二维空间的造型艺术,绘画是色彩而具象的艺术,书法则是黑白之间的点画艺术,更为抽象。[7]再加上人文精神的多元化,作品形式与风格也就千差万别。那么作为有情感的艺术人,如何跟没有情感的机器设备相结合变得十分关键。

  传统的书法教学是面对面授课,其讲授、示范、点评等各个环节都具有随机性。在线课程 建设,教师需要对着镜头录课,完全没有学生的现场互动,加上照明补光,很容易失去上课的真实感。如何让人机合一,做到机器设备完全服务于教学,需要深入思考。传统授课必须提前备课,写好备课本,在线课程制作则必须精细打磨,撰写好脚本。备课涉及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均使用书面语言描述梗概,不必细化到每一句话。而脚本则不同,首先脚本的撰写需要口语化、日常化,其次必须注意没有互动与反馈,再次是讲授内容必须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语言精练,不能出现语言上的重复,也不能停顿思考与互动。

  针对以上特点,“汉字书写”在线课程的整体设计需要单独安排互动环节,尤其是对学生书写情况的指导,需要考虑图片上传及分享点评等细节问题。录制课程中的授课部分,既要按照脚本讲授以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把饱满的情感表现出来,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另外录制课程中,导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只有导演对整个课程有较深的理解,才可能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机器设备的性能及特性,把机器作为发挥个人才干的手段与工具。只有明确人机协作中人的主导性地位,合理利用科技的优胜特性,才能让科技为教学服务,从而为打造精品在线课程扫除障碍。

  (二)制作技术的应用

  从技术层面看,无论是特效制作、视频嵌入,还是图片与镜头之间的切换,都较为简单。但是过分迷恋各种特效,会让整个课程丢失灵魂。因此,合理利用制作技术是任何在线课程建设的关键。汉字书写是传统文化艺术课程,其重要审美标准之一是“雅”。[8]245“雅”,多半与“素”结合,因此尤忌繁琐的动画和多样的色彩。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中”可以理解为刚刚好。

  无论是装饰图案的大小与色彩,还是图片与视频的切入形式,都以简单明了为好。形式可以多样,但要与主题内容完全契合。这是体现制作者对课程的理解,更是体现讲授者的教学理念。“汉字书写”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熟练运用“强调法”,针对某个特定笔画或具体部位,给予红框闪烁或局部放大加以强调。方法虽然简单,但行之有效。另外,视频的插入、图片的嵌入都要注意渐变的运用,不至于显得突兀。任何图片的展示必须配合好讲授,在唯美中切换。图片的展示与视频的插播,需要考虑学习者的接受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延缓时间或改变快慢节奏。让整个课程的安排紧凑而不紧张,整体设计应美观大方,素雅得体。

  二、“汉字书写”在线课程的设计运用

  (一)课程导学与教学管理

  课程导学可以让学生迅速了解课程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习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与考核要求,[9]其发布要及时,设计要全面,准备及具体任务要明确。在线课程的发布必须重视导学的价值,将全部的教学计划设计成一张逻辑性强、层层递进的网。课程提纲呈现应清楚明了;总体课程、分级课程及小知识点的介绍要准确到位,发布及时;课程访问及浏览的软硬件要求明确;辅助学习与参考资料的配置与发布要体现课程的教学理念。尤其后续辅助性学习资料的搜集与补充,涉及内容要尽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并在课程导学中明确呈现。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进度、完成作业、成绩记录等问题需要管理,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有助于督促学生的持续学习,同时有助于教师调整或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对于课程的教学管理不容忽视,应由教师与学生协同起来共同完成。

  (二)设计理念与教学准备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与演示为主,学生是被灌输式的被动学习,练习主要集中在课后,俗称“课后练习”或“课后作业”。精品在线课程的特点是:标题精简、幽默风趣、分享激情、10分钟定律等。

  [10]24-25因此,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必须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建设初期,课程设计应全面考虑知识结构的逻辑性,课程内容的趣味性,语言描述的生动性,课程论坛的专业化,互动环节的生活化等相关问题。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是“汉字书写”在线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课程内容需要精心设计,其教学素材应丰富多样,同时兼顾专业性。比如出示甲骨文图片,应考虑到图片的质量、出处,还可以配上制作工艺与发掘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将知识点进行立体化呈现与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书体的特征,仅用概括性语言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提高兴趣并加深理解的,如果引入一些现实中的物象作为形象类比,将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并加深印象。

  玉著篆的“垂脚竖画”引用筷子类比,隶书的“掠笔”借用香蕉形状类比,苏轼的字形类比蛤蟆,黄庭坚的笔画与长蛇类比等。讲授语言的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需要针对在线课程建设特点予以适度的调整。除撰写脚本之外,更重要的是授课情感的饱满,讲究语调、语速与节奏。针对重点内容可以加重语气或放慢速度并配以相应材料呈现。幽默的授课语言绝对可以让聆听的学生兴趣倍增。因此脚本撰写应注意加入适度的幽默元素,以此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只有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深入思考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讲授与呈现知识点,才是书法在线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三)互动环节设计

  比尔·佩尔茨认为,在网络教学中,有效异步学习的核心与灵魂是“互动性”,需要让学生担负起更多的学习任务,以确保社会存在、认知存在和教学存在。[11]通过一系列的习题或作业,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习题与作业要客观题与主观题相互搭配,难度呈现递增形式。

  可运用技术手段,在刚刚讲授的知识点之后插入选择题,学生可以迅速按键答题,如果不能答对则无法继续学习其他内容,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重新学习。主观性题目,需要教师线上回应。这类习题还可以拓展成学生互评、教师选择代表性的作答或评论进行集中点评。集中点评尤其需要全体同学的参与,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多种激励措施。[12]线上对操作性习作点评,必然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拓展和利用各种功能,让习作迅速导入主界面,针对具体习作进行分享式的讲解或点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书写演示,指定全体或个别同学观看。线上互动环节所涉及的问题大多具有共性或者基础性,能够给予大多数同学指导。即使选择某一具体作品点评,也需要通过个别案例上升为寻找共性上来,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若线上单独讲授与指导时,必须给予其他同学学习任务,以保证合理利用时间。

  (四)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的线下教学,具有小众的局限性,而且会参杂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让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增加了变数。单一而纯粹的线上教学,又让“汉字书写”教学缺少人文情怀,从而沦为技术的附庸。“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线上讲授重点课程,结合线下的反转课堂与引导体验,以达到更生动、更直接、更全面的教学效果。[13]

  线上的讨论与指导,经过合理的设计,从而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小小的论坛可以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如“丑书与审丑心理”“展览体”“流行书风”“创新与继承”等话题展开讨论。互动形式可以指定语音或撰写文本发言,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适度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线上发布临写指令,让全体参与完成书写任务,引入学生互评环节,让每位同学随机参与互评并给出评判理由,之后教师随机抽取或选择代表性的作业与评论进行总结性点评并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线下教学是对在线课程的有力补充,针对学员个体差异,需要深入了解书写艺术的学科特性。比如安排学生自行准备书写材料及内容并创作书法作品。由于书写的工具、材料、内容、形式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很多问题不具备共性,甚至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需要单独安排时间线下面对面辅导。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内容,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互补,从而让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呈现完美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汉字书写”在线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与思路的革新

  无论任何尖端的科技,在教学中只能是辅助作用。教学的核心是人,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因此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是教学的制胜法宝。在师范生三笔字的实际教学中,三种笔都涉及执笔、用笔、结构、章法(粉笔的板书设计)等重要元素,往往各自为营。如能实现三笔字互通,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关于笔法的起、行、收原理,毛笔、钢笔、粉笔都是相通的。借助技术优势,将高清视频与图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呈现与对比,三者用笔轨迹的共性与差别可一目了然。毛笔楷书一般大如拳头,钢笔楷书则很小,粉笔字又是写在黑板上,只有依靠多种技术手段,才能实现三者的有效对比。将三者进行图片化并调制大小相近,作为用笔与结构细节的对比依据,或者录制对比演示的视频,其共性与差异也会容易把握。至于章法更需要各种技术处理手段,将三者一并呈现。在线课程建设的技术保障,势必对教学方法与思路,教学整体设计及教学理念产生革新的影响。只有充分研究信息技术,发挥好技术的优势,从而革新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方法,不断探索新思路,才能让书写艺术教学立于不败之地。

  (二)知识拓展与延伸的挖掘

  整个课程建设是无数个知识点的汇集,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辅助材料作为支撑。无论知识点的外延还是深挖,都可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可体现课程的层次。辅助性资料深挖以及书法学科的外延,是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补充部分。向深层延伸的有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创作心理、古代书法理论等相关知识,向外延伸的有装裱技术、碑帖版本学、拓片制作、篆刻艺术、现代刻字艺术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汉字书写”在线课程建设的辅助性延展知识,以打破课程及学科的局限,从而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天地。知识点需要有层次有节奏地引入,更需要大量的材料进行佐证,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需要展开自主学习,因此及时更新与补充材料十分重要。可以引入学术前沿,可以牵引到相关学科,也可以在某个知识点上纵向深入拓展,这些需要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三)教学团队与媒介的探索建设好一门在线课程,需要团队的力量。传统的教学,一学期一门课由一位教师担任教学,这样做具有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统一性,同时也容易出现教学方法及观念的偏执,以及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因此,仅仅依靠一位教师完成在线课程的建设是有局限性的。教学团队的组建,应依据各自的擅长进行合理分工,并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或基调。在线课程建设需要团队的集体智慧,比如三笔字的书写涉及多个笔种,可以配置对应的教师。

  再比如实际教学中涉及各种书体,甚至是篆刻、拓片制作等外延知识。一门课程对多个技能提出要求,因此教师各自发挥擅长或集中精力专注部分章节,可以做到更专、更深。团队建设需要志同道合,需要主持人的规划与部署,更需要全体成员的研讨,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可能把一门在线课程建设的更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尽量提供合作式的学习环境。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和调动学生之间互动,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除大量使用图片、视频、动画、文本之外,还可以借用Zoom、Wiki、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QQ、微信、课程论坛、E-mail等各种媒介展开互动教学。[14]

  充分挖掘讨论、互评、答题以及上传分享资料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教学的行为。合理利用不同的教学媒介,丰富在线课程教学的形式,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以实现优良教学效果的常态化。“汉字书写”在线课程建设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教学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环节的革新。需要人机协作并能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做好互动环节的设计,坚持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设置好课程导学,拓展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运用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思路,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借助各种教学媒介,从而真正做到科学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秀麟.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DURTISJBONK.慕课和全球开放教育[M].焦建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慕课的起源及发展[EB/OL].[2020-08-20].http://www.zhaojiaoan.com/shuoke/shuoke20304.html.

  [4]李凤岐.互联网+教育:技术创新[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社,2017.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7.

  [6]熊秉明.书法与中国文化[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0.

  [7]范明华.中国书法美学三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2):15-17.

  作者:黄振东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