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空间重叠: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激活再生

时间:2019年09月1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该文以韩国尹东柱纪念馆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再生和隐喻性的建筑语汇在建筑空间中的设计手法为视点,对该建筑的创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把建筑的空间再生和纪念性这两个建筑领域结合起来,提出未来的建筑更新和纪念性建筑空间体验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摘要:该文以韩国尹东柱纪念馆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再生和隐喻性的建筑语汇在建筑空间中的设计手法为视点,对该建筑的创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把建筑的空间再生和纪念性这两个建筑领域结合起来,提出未来的建筑更新和纪念性建筑空间体验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在二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关联可以进行空间的再创造,产生不可预知的效果,并希望为未来此类建筑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情感体验,空间再生,空间序列,空间重叠,尹东柱纪念馆

建筑与文化

  尹东柱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韩国爱国诗人尹东柱,由韩国建筑师Lee-Sojin将废弃的水泵站遗留下来的两个蓄水箱和设备房改造成的一个文化空间,被韩国文化空间建筑协会授予韩国“公共建筑奖”总理奖。

  1空间再生:蓄水箱的新生

  既有建筑保护与再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新与旧的碰撞,若适当加以利用,则能够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体验[1]。尹东柱纪念馆的三个展示空间是由原来的两个蓄水箱和一个设备房改造而成。

  第一展室里,建筑师按照参观者的观览动线,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介绍了诗人的生平和他的诗集,借此来帮助人们对诗人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展厅是名为“开放的井”的地方。这里没有任何展示物的空间,同时也是作为连接第一展示室和第三展室的作用,这里是一个可以直接感受到外部环境和时间变化的外部空间。第三展厅是“关闭的井”

  。

  2空间序列:情感进程的叙述

  情感体验是产生于使用过程的情感方面的体验,根据美国学者JohnC.Mowen和MichaelS.Minor的观点,情感体验(Affectexperience)指主体经历的感觉(Feelings)、情绪(Emotions)、心境(Moods)[2]。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物质本质,那情感就是建筑的精神本质[3]。空间作为时间之外叙事的另一个维度,对于故事情节发展、场所精神建构等影响深远[4]。尹东柱纪念馆所改造的蓄水池本身具有空间的封闭性和顶箱关系的连续性。建筑师保留这两个特点,每个空间都以最短的路径相连,最大化地表现了内外部空间的反转和交叉效应,同时也作为整个情感的进程。

  2.1根据原蓄水箱位置关系简化动线

  动线设计通过建立动线主客体(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来达成情景创造[5]。尹东柱纪念馆将原来的设备房作为起点,依次进入第一、第二、第三展厅,不能从第三展厅到第二展厅和第一个展厅。建筑物的入口是第一展厅的前门,每个展厅之间只有一扇门。建筑物中只有三个空间和两个门,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展览空间安排。

  2.2空间序列中的戏剧性组织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空间序列在形式设计上是具有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空间形态,以唤起观众参与展览的情感体验,领会展示主题的内容与涵义[6]。空间序列的戏剧性通过非常规逻辑的场景设置,与观众的惯性思维发生碰撞,从而使空间中的场景更具有震撼力,更能促使观众对事件的联想和体验[7]。从建筑物外部看到的唯一建筑物是尹东柱纪念馆的第一展厅。参观者事先并不知道第一展厅后面还连着第二和第三展厅。

  第二展厅对外开放,原本靠近两个蓄水箱的机房,这里是尹东柱纪念馆结构上做了最大变化的空间。建筑师将原本封闭的蓄水箱顶部完全打开,封闭的内部空间变成了开放的外部空间,当外部的光线照进这里,蓄水箱空间的尺寸、比例和质地变得更加明显。这个空间作为第一展室和第三展室的过渡空间。第一展厅是原来使用的设备机房,第二,三展厅是用来储水的,它们空间的本质是不同的,整体空间特征也有很大差异。

  当参观者打开位于两个空间之间的第一扇门时,进入到一个没有任何展示物品的展示空间,这更加具有戏剧化。第二展厅和第三展厅原本都被当作蓄水箱来使用,它们的空间尺度基本相同。但是现在它们的空间特质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个水箱将自身的质地完全展露出来,而作为第三展示室的蓄水箱仍然保留与原来相同的方式,两者形成巨大反差,让参观者有更大的渴望去揭开它神秘的外纱。这两个空间分别被命名为“开放的井”和“封闭的井”。

  “开放的井”中,参观者可以仰望天空,感受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风,象征着曾经美好自由的生活状态,“封闭的井”象征着一个黑暗的时期,诗人为了祖国的光复,毅然参加反日民族独立运动而被日警逮捕,陷入牢笼。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空间交汇在一起,是诗人曾经幸福生活和陷入牢笼后不幸生活的空间序列,通过感受诗人的一生,让参观者更深刻地记住他。当人们透过建筑感受到设计师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时,微妙的共鸣会为建筑体验带来深刻、美妙的升华[8]。

  3空间特性的重叠

  隐喻是在一定背景文化基础上发生作用的,具有一定的传承性[9]。尹东柱纪念馆的第三展厅是一个通过隐喻手法表现诗人当年生活的场所。建筑师通过空间的比例、封闭性、自然元素以及建筑材料自身的特质来表现当年诗人在福冈监狱的悲惨结局的牢房。

  3.1封闭性空间的功能利用

  建筑师将第三展室作为一个小型的放映空间,完成在功能上通过图像、声音传递给参观者关于诗人生平的信息。水箱的墙壁作为屏幕,照亮了诗人尹东柱的形象,也象征监狱牢房阴冷的墙壁。参观者从明亮、温暖的第二展室推开一扇沉重的铁门进入到阴冷、漆黑的第三展室,此时,参观者的内心是崩溃的,迫切寻找亮光,忽然看到墙壁上婆娑的影像,人的视觉焦点立刻集中在墙面上,间接体验到了诗人尹东柱的人生。

  第三个作为“封闭井”的展厅除了顶部原来作为入水口的洞口和进入的铁门外,没有任何开放的元素。四周被混凝土结构紧紧围住的墙壁,以及更深的空间感使得第三展厅的空间感受实际上比监狱的空间更加让人感觉到绝望。

  3.2自然元素的引入

  场景中的道具、界面、形式、光影、质感等存在着一种内在关联,这种关联不只是一种物质功能和视觉上的关联,更主要的是一种情节关联,隐含着过渡空间与情节的可能性[10]。自然要素也是构成空间的形态之一,对自然要素的合理利用、组织和改造对纪念建筑的纪念意境的渲染作用举足轻重[11]。第二展室是一个顶部开放的空间。

  这里引入了大自然中美好的元素,自然光、暖风、花草和透过高墙探入的绿树,隐喻美好自由的生活,与第三展示室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此暗示诗人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放弃自由,为情感的高潮埋下伏笔。第三展室顶部一侧原来作为入水口的小洞是蓄水箱和外部连接的唯一通道。这个洞口平时是关闭的,当诗人生平的影像放映完毕之后,这个洞口会被缓缓打开,从洞口投射下一丝光线。这个洞口的保留旨在展示诗人当年的处境和生活。

  在黑暗的福冈监狱内,诗人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他唯一的希望是存在于通过小孔传来的这一点光芒。在这样黑暗的牢笼中,光线被认为是希望。与人造照明相比,有效地揭示了空间的对比。在这里,访客的身体可以超越自己的身体,与诗人的身体一样感受时空的变化。这是比其他展示方法更有效地理解诗人的多层空间。

  3.3利用材料暴露和感官元素引发空间体验

  针对参观者在物理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上的直接刺激)下产生的情感反应,可以在光、色彩、材质等多个方面加以处理[12]。场在材料质感的作用下,人们在视觉、触觉等知觉的感知被调动起来,纤弱、坚韧、灰涩、光明等心理感受形成,这就是质感情感的塑造[13]。第三展厅之所以能够通过空间和光线的大小和比例隐喻监狱空间,是因为使用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混凝土是另一种纪念性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它同样能够体现粗犷的质感,与生俱来的沉重感决定了它应用于表达永恒思想的纪念性建筑中的必然性[14]。

  因此,在这种感官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建筑中面对身体的材料。第三展厅的背景与现有结构保持一致,由于粗糙混凝土的暴露没有对表面进行处理,墙壁上还保留着常年由于水的浸泡而留下的斑驳的痕迹。这种痕迹是一种二次材料,揭示了材料的时间性质。它被用作纪念元素来象征诗人在悲惨的监禁中感到孤独的悲惨结局。

  由于记忆的纹理,空间可以更有效地暗示监狱空间。特别是这些粗糙的混凝土墙体的物理特性与水槽的其他空间特性相互作用,更强烈地展现出空间的概念。此外,在没有吸音装置和屏幕的第三展厅上投影,图像显示得并不清晰。然而,这种摩挲的画面更加具有年代感,通过将图像渗透到空间中来展示第三展厅的空间特性,更加有悲剧色彩。

  4空间特征的变化

  观者的行为被建筑师有意识地去激发,从而解读出对于建筑空间的隐喻性认知[15]。尹东柱纪念馆的第二展厅的处理上就充分运用了这一点。第二展厅是整体结构变化最大的一部分,它的顶部从上部被完全打开,形成可以仰望天空的开放性的空间特征。原本蓄水箱是储存水的空间,但它们可以通过入口与外部有关联,这些蓄水箱的基本属性和直观的连通性通过对它的修改而得到增强。

  第二展厅通过这样的空间转换强调了垂直结构,使得通过向外看天空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原本水浸泡过的痕迹和纯白色墙体的交接象征历史。另一方面,第二展厅的墙壁与墙外的天空形成对比,高亮度的白色墙壁为暴露的天空创造了清晰的边界。通过这种对比,四周的墙壁被框在一起,像天空的相框。

  因此,第二展厅有效地顺应了空间的概念,有效地引导了观众的视野。这里没有任何关于诗人的展品,空荡荡的空间中唯一的元素是人、走廊和景观,在蓄水箱的墙壁背景下绘制出新的空间形象,使现有的空间重新成为纪念性空间。同时,建筑师有意引入代表美好、自由的景观元素:自然光、暖风、花草、透过高墙探入的绿树,引导观者感受诗人入狱前曾经美好自由的生活,为下一步情感的迸发埋下伏笔。连接第一和第三展览室的门和坡道给人一种黑暗的印象,与色彩鲜艳的墙壁形成强烈的对比,代表了诗人被困的福冈监狱的走廊,形成了一个过渡空间,连接着第三个象征监狱的展厅。狭长的斜坡与监狱牢房的长廊相似。

  与之相连的黑色铁门意味着巨大的重量和冰冷黑暗的监狱感。参观者从阳光明媚的第二展厅顺着走廊走到第三展厅门口,打开沉重并发出哐当巨响的门,一瞬间让两个空间之间的转换更加剧烈,不仅仅只是空间的转化而是时空的转移。结语韩国尹东柱纪念馆是再生建筑的一个典型案例。建筑师通过建筑空间再生,将老旧工业建筑进行激活重生,形成全新的纪念性建筑空间。建筑真实再生的真实性不仅仅是过去和现在的并置。过去和现在的空间计划重叠在同一个空间。

  除了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了它们空间的共同属性之外,还通过隐喻的手法留下了巨大的思考、想象空间。借此案例,对于我们如何把建筑空间再生和纪念性建筑空间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也是该被认真思考的。未来的建筑更新、再生应该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需要继续深入地探讨建筑再生的本质,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论,刘刊.既有建筑再生中的策略与技术——以德国工业建筑遗产为例[J].城市建筑,2016(31):29-31.

  [2]崔瑞.休闲会所空间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李小君,崔天剑.论现代纪念性空间叙事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7(10):86-88.

  [5]黄珂.动线设计与情境创造[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5):68-73.

  [6]李女仙.基于空间叙事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8):82-83.

  [7]秦晓博.事件型纪念馆空间序列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建筑方向刊物推荐:建筑与文化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创刊于2004年,是由世纪图书出版公司主办的中国第一份建筑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全彩、国际大开本印刷,月刊,120页,每月18日出版。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