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植被响应研究进展

时间:2021年03月19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生态水文学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基

  摘要:生态水文学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流域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间的关系是当前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学举措。植被对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有着密切联系。流域内的植被不仅提供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改善水质等生态服务,还通过截留、蒸散、下渗等作用维持流域内水资源与土壤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流域内土地、气候和水文资源等条件也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分布及演替;本研究基于生态水文学理论,从植被变化对流域生态修复作用和水文响应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植被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生态水文模型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指出解决流域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失衡问题是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生态水文模型;流域

流域生态水文

  0引言

  生态水文学作为生态学和水文学间的交叉学科, 注重强调生态与水文的关系,揭示了形成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水文机制[1-2]。目前,生态和水文过程的研究方向包括承载力、水安全、水资源配置等,在流域范围内,生态水文的反馈与响应与流域的景观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3]。植被作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与流域内的生态过程和水文循环密不可分。一方面,流域的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和水体污染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另一方面,流域降水、下渗、径流通过植被的截留、吸收、蒸腾,对水文循环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4-5]。

  生态方向评职知识:水文、水资源类sci期刊

  因此,植被与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已成为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流域的生态平衡与水文过程受到严峻挑战。保障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正常运转,使流域的生态韧性得以充分发挥,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流域生态过程研究

  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边界清晰的整体,随时与外界保持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6]。流域生态系统包括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在固碳释氧、水质净化与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显著;水生生态系统在淡水供给、污染降解与调蓄分洪等生态修复方面发挥积极效用,陆生与水生生态系统镶嵌交错使流域成为一个整体性强、空间异质性高的生态单元[7-10]。目前,流域生态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被覆盖[11]、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12]、水体污染治理[13-14]以及流域生态系统评价[15-17]等方面。

  1.1植被对流域生态过程的响应

  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反映生态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植被群落的覆盖度越高,植被生存状况越好,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越稳定[18],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加剧了土地利用格局的破碎度,进而影响流域生态环境。河岸植被群落的栽植可使河岸稳定性提高85%以上,群落根系可有助于稳固岸坡,调洪蓄洪[19]。一定宽度的河岸植被可通过水文过程减弱地表径流和水体的污染,如草本植物可改变地表粗糙程度,提升地表径流的下渗能力等[20]。相反,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也会影响植被群落的生长偏好及分布[21]。水质、水量与人类活动是流域植被群落变化的主导因素[22-23]。Isabelle等[24]通过研究河岸植物群落和水质间的响应关系,建立了河岸生境恢复规划系统,后期将多年的数据进行比对,探讨生态修复对河岸生境和水质的影响。

  AjazAhmed等[25]使用不同尺度的数据集和功能模型,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来模拟流域尺度上的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并解释了美国东南部生态驱动力的影响。Robert等[26]整合了帕图森特河流域时间、空间等复杂性的尺度数据,开发了基于帕图森特河流域的生态过程模型,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流域植物生产力和植被景观中养分循环的影响。Wang等[27]对植物—土壤复合系统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植物-土壤复合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论证了林地蒸散发量与生态需水量均高于草地。

  Ren等[28]通过比较2个不同流域造林与自然植被状况,揭示土壤水分的消耗变化,论证植被种植密度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平衡。Gautam等[29]运用农业政策环境扩展(APEX)模型,模拟北阿巴拉契亚试验流域放牧场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得出干草甸比放牧草甸具有更大的生态效益,并进一步预测了土壤性质变化和缓冲带对径流的影响。

  1.2植被对流域生态修复的作用

  流域植被的生态过程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大,其次是气候因素[30-32],为控制流域内人为和气候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需在充分考虑流域生态修复原则和植被规划的基础上,对流域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33-34]。Walters[35]指出,在人口密集和高度退化的沿海流域种植乔木林,有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Fu等[36]通过监测额济纳荒漠河流域不同植物群落的地下水深度、土壤水分、相对叶片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分析土壤水分和植物生态对地下水深度和不同植物群落水分利用效率的响应,得出森林植物群落对高水分利用效率物种的生存有利。

  2流域水文过程研究

  2.1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水文响应是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揭示水文循环与不同空间尺度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探讨土地利用对流域地表径流、泥沙、蒸散、水质等方面的影响[37-40]。Vaibhav等[41]以土壤—植被—大气转换模式为基础,探讨彭纳尔河流域入渗模式的变化对径流潜力的影响,并指出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将直接影响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

  Gao等[42]应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28年秦淮河流域分布式土地利用情况,并利用HEC-HMS水文模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响应的影响。Birhanu等[43]校准并优化了概念性降雨-径流模型(HBV),评估古马拉流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水分平衡特征(蒸散发、土壤水分、地下水补给和径流)的影响。Maryam等[44]将水文模型与土地利用现状相结合,对加拉兹柴河流域进行研究,评价了协同管理框架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负荷的响应,论证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对径流和泥沙的显著影响。Yalew等[45]将SITE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SWIM水文模型相耦合,评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流域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SWAT水文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有较多研究成果,重点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及产沙量等方面的影响[46]。Marian等[47]运用SWAT模型对Owabi流域30年的径流量数据进行模拟,建立了未来水文预测模型。Nikita等[48]基于SUFI-2、GLUE、ParaSol等方法,针对Ganga流域建立了径流量与土壤侵蚀的SWAT模型,检验河道径流与产沙量方面的适用性。李朝月等[49]应用SWAT模型对寿昌江流域进行产流产沙模拟,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得出景观指数与产沙模数间的显著相关性,建议改善流域土壤侵蚀应考虑流域景观特征。

  2.2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植被变化影响大气降水的再分配和冠层的截留和蒸散发,不同植被类型对流域径流量影响不同[50]。研究表明,阔叶林地对流域径流量的调蓄最为明显,当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时,径流量随之增加;反之,径流量减少[51-53]。王友生[54]通过对2个流域植被变化和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阐述了植被和降水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论证了阔叶林对径流调蓄能力最强,灌木林最弱。

  Rujner[55]利用MIKESHE降雨模式中的径流模拟板块,结合12个灌水区的试验数据,对草地灌水的水文响应进行模拟,论证草地覆盖的水力传导与土壤保持效益。Mirela-Alina等[56]运用MIKESHE模型对阿格塞尔河流域土地利用管理决策与水文管理措施进行了评估,得出植被参数、根系深度和经验参数影响蒸散发和补给;在非饱和区,土壤类型对入渗、蒸散和补给功能显著相关,在饱和区,基质的水导率为主导参数。Spyridon等[57]通过MIKESHE模型对斯珀奇奥斯河流域地表径流渗透到饱和与非饱和带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后期结合了ArcGIS技术,通过流域植被和地质资料对MIKESHE模型的物理过程进行校准和验证,并提出了模型的优化措施。

  2.3植被变化对林冠截留和蒸散发的影响

  林冠截留是植被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水对植被的冠层元素(树枝、树叶、树皮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降水量和叶面积指数直接影响林冠层截留效率[58-61]。Gavazzi等[62]基于北卡罗莱纳海岸平原十年的自然降水率与强度的变化,描述火炬松林的冠层截留情况,得出林冠截留的年际变异性高于短期的研究报道,区域水文模型必须考虑林冠截留的可变性因素。

  3相关生态水文模型比较分析

  近年来,生态水文模型法由于其物理机制明确、易操作而在生态水文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73-75]。生态水文模型非常重视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水分与植被之间的循环过程是研究的关键点,因此生态水文模拟必须体现生态—水文间相互耦合的关系。

  目前,生态水文过程所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模型包含WETSPASS模型[76]、HELP模型、CREST-Snow水文模型[77]、TOPMODEL模型[78]、TOPOG模型[79]、SWAT模型[80-81]、SWIM模型以及MIKESHE[82]模型。其中SWAT模型与MIKESHE模型属于综合性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模型重点强调地貌,通过地貌揭示水文过程,该模型将流域的地形分为集总式单元进行模拟与运算,无法反映同一单元内其他地理信息[83-84]。

  4结论与展望

  流域的综合整治需各环节统筹协同,以达到最佳效果[95]。其中,生态水文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植被对流域内的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生态水文过程具有不同影响[96]。虽然目前对流域植被的生态过程及水文过程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研究大都侧重单方面,即流域植被的生态过程或流域植被的水文过程,没有综合考虑流域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失衡问题;应用的生态水文模型大都注重植被变化对生态过程或水文过程的单向作用,而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反馈机制分析较少;缺乏强调植被作用的综合生态水文模型。

  基于国内外植被对流域生态水文作用的研究总结,建议今后从以下方面对植被在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流域内植被的规划与种植,达到流域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相融合,规划应多选取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乡土树种,才更有利于植被对流域生态水文作用的发挥;在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的构建中,应着重考虑植被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作用,完善不同植被种类及生长阶段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充分发挥植被因素对水文模型的弥补作用。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生态水文模型相耦合,并通过模型参数的优化,解决流域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失衡问题,实现流域的生态韧性,是今后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RodriguezI.Ecohydrology:ahydrologicalperspectiveofclimatesoil-vegetationdynamics[J].WaterResourcesResearch,2000,36(1):3-9.

  [2]李守波.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地下水时空动态GIS辅助模拟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3]TurnbullL,WilcoxBP,BelnapJ,etal.Understandingtheroleofecohydrologicalfeedbacksinecosystemstatechangeindrylands[J].Ecohydrology,2012,5(2):174-183.

  [4]FuBJ,WangS,LiuY,etal.HydrogeomorphicEcosystemResponsestoNaturalandAnthropogenicChangesintheLoessPlateauofChina[J].AnnualReviewofEarthandPlanetarySciences,2017,45(1):223-243.

  [5]夏露.基于绿水理论的砚瓦川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变化环境的响应[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6]程国栋,李新.流域科学及其集成研究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45(06):811-819.

  [7]SchaefferA,陈忠礼,EbelM,等.植物在修复、固定和重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3):1-3.

  [8]曾琳.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型及其应用[D].北京:清华大学,2015.

  [9]敦越,杨春明,袁旭,等.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9,35(7):179-183.

  [10]齐延凯,孟顺龙,范立民,裘丽萍,宋超,郑尧,李丹丹,张聪,陈家长.湖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6):84-93.

  [11]GoebelPC,PalikBJ,PregitzerKS.PlantdiversitycontributionsofriparianareasinwatershedsoftheNorthernLakeStates,USA[J].EcologicalApplications.2003,13(6):1595-1609.

  [12]DanielAA,KlausD,DanielM.Usingsatelliteimagerytoassessimpac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EvidencefromEthiopia’sTana-Beleswatershed[J].EcologicalEconomics,2020,169:106512

  作者:张寒,王琳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