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社会网络分析的融合视野:一种定性与定量整合的研究趋向

时间:2020年01月15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社会网络理论的提出与分析技术的拓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弭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也弥合了经验假设和理论建构间的鸿沟,更打破了传统方法论中单一研究层次的禁锢。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导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用动态关联的视角去研究行为主

  摘要:社会网络理论的提出与分析技术的拓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弭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也弥合了经验假设和理论建构间的鸿沟,更打破了传统方法论中单一研究层次的禁锢‍‌‍‍‌‍‌‍‍‍‌‍‍‌‍‍‍‌‍‍‌‍‍‍‌‍‍‍‍‌‍‌‍‌‍‌‍‍‌‍‍‍‍‍‍‍‍‍‌‍‍‌‍‍‌‍‌‍‌‍。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导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用动态关联的视角去研究行为主体,不仅能合理规避“去情境化”描绘个体行动决策的武断做法,也可更为融通地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结构作出深层次的剖析‍‌‍‍‌‍‌‍‍‍‌‍‍‌‍‍‍‌‍‍‌‍‍‍‌‍‍‍‍‌‍‌‍‌‍‌‍‍‌‍‍‍‍‍‍‍‍‍‌‍‍‌‍‍‌‍‌‍‌‍。这类整合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网络数据收集形式,不仅能辅助识别网络中各层级间的嵌套关联,减少由割裂使用任一方法造成的网络数据获取限制,而且有助于在量化关系的同时解读社会情境,洞察行为者之间的交往本质‍‌‍‍‌‍‌‍‍‍‌‍‍‌‍‍‍‌‍‍‌‍‍‍‌‍‍‍‍‌‍‌‍‌‍‌‍‍‌‍‍‍‍‍‍‍‍‍‌‍‍‌‍‍‌‍‌‍‌‍。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融合视野;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整合研究

社会网络

  过去十余年间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多元化理论思潮日益兴盛,原本分界清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之间产生了频繁的跨学科互动与框架整合。在此跨学科的学术取向与研究场景的促发下,社会网络视野日益广泛地被用于微观与宏观相整合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研究中,无论是核心理论的提出亦或是基本术语的确立都为行动研究提供了支撑范式。

  随着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乃至应用数学等各领域的学术出版物和研讨活动的激增,学界越来越关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标准化分析工具的使用限域。① 该范式与生俱来的“兼容并包”特质使得定性和定量整合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这类融合分析进路不仅能让研究者以“局内人”视角感知网络内部构成,又可借“局外人”视野体悟网络外部图景,更能在衡量社会关系“结构”和“形式”双维度的同时,通过探索网络本质来理解互动之于关系生成的潜在意蕴。

  在社会科学领域整合研究盛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定性和定量方法在社会网络研究范式的践行中加以统合,成为网络研究学者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反思传统的定性定量相割裂的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引介学界前沿的质化量化彼此融合的社会网络分析路径,总结在融合视野引领下整合研究实践取得的双向学术成果增值。

  一、社会网络分析的二分研究旨趣

  社会科学范式由一个或多个理论、一种研究方法或一类常规研究方法聚合以及一组实证研究理念组成。随着人类认识论的不断发展,研究范式必然会不断推陈出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范式必须被另一个范式全面取代。相反,出现新范式的意义应理解为,在旧范式待改进的地方为后继的研究者先期提供一个“人物和背景”(figure/ground)的转换。契合了上述论断的社会网络范式,脱胎于社会结构范式应运而生。

  社会网络是通过多对关系连接而成的一组关联节点集合,节点(即网络成员)是通过网络关系连接成的独立分析单元。由此可知,社会网络的研究基础是以个体形态存在的社会行动者,研究的对象是个体间或组织内部关系的特殊构成,研究的核心在于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分析。这一研究面向对应着特定的分析模式——社会网络分析,它萌芽于对社会结构的内化与审视,衍生为一系列测量手段和方法,拓展至一种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②

  社会网络分析有着特殊的跨学科发展历史——在定性和定量探索上同步跃进,它不仅源于自然科学门类中应用数学进步带来的计量社会学(sociometry)和图论(graph theory)的新突破③,且萌自社会科学门类中人类学家开展的关于亲属关系和人际结构的早期民族志研究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网络分析由于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在学界得以普及,大量用户体验友好的测量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收集和分析网络数据,直接导出的可视化社会关系图成为研究者剖析社会结构的利器。尽管多元化策略在社会网络数据的处理上不断推陈出新,但该领域内定性与定量二分的研究倾向并未有实质性的改观。

  其一,定性社会网络分析。定性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传统建立在早期人类学网络研究的基础上⑤,多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⑥。当下这类研究较常采用人口统计学和深度访谈 ⑦ 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参与式制图法(participatory mapping)生成标注社会关系的观察和描述数据,并由此得出视觉表征维度的网络全局特征整合。参与式制图法可在深度访谈的背景下加以使用,是提名生成法(name-generator,又称为“定名法”)的有效辅助工具。

  提名生成法的具体步骤为,研究者依据研究需要,让每个受访者提供其社会网络中全部成员的姓名、个人特征以及这些成员相互间的关系等信息,然后对网络中的特定关系类型进行标签化处理。参与式制图法往往在提名生成法之后使用,它要求受访者用笔和纸自由绘制最能反映现实情境的网络形态,这一形态直观呈现为社会网络可视化图表,研究者通过这一制图过程来探究受访者对社会网络的感知状况。⑧ 上述方法的益处在于,以最便捷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对社会实践的浅层描述迅速转化为深度阐释,以便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升华。

  近年来定性社会网络研究多以参与式制图法为核心工具,调和叠加了多种质化研究策略来生成和分析关系数据。一是利用人口统计学辅以参与式制图法生成关系数据。在一项分析英国北部城市社区和邻里网络结构的研究中,研究者以个人社会网络(ego-centered networks,又称“个体网”)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一系列定性方法来研究当地的社会网络是如何生成的以及以何种方式嵌入到现实的时空背景中。具体方法包括参与式观察法、“步行采访”(受访者在接受访谈的同时带领访问者在当地徒步随访)、交往实践日志记录 ⑨ 和参与式制图法。

  ⑩ 该项目采取了填充“同心圆”的策略,引导受访者开展参与式制图。研究者要求受访者在一张画好同心圆的白纸上,遵循一定的顺序记录下社会交往网络中的联系人姓名,受访者最熟悉的联络人填入靠近圆心的空位,其余联系人按照与受访者关系的远近分别填写至不同的圆环中,全部联系人由亲到疏依次沿环线向外扩散。同心圆的环数设计可由研究的问题和数据收集的范围来决定。二是运用深度访谈融合参与式制图手段分析关系数据。

  在针对个体网的研究中,对“自我”(egos)和“他我”(alters)(这里的“他我”特指以“自我”为中心延伸的、与其相关的网络内部其他成员)的定点识别与双向互证,可通过深度访谈加上参与式制图法达成预期研究目标。这种方法与其他个体网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依靠“自我”来陈述有关“他我”的信息,而且还会对“他我”进行访谈,以核验“自我”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例如,在一项社会网络对教育决策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采访了十多个被选定的“自我”,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受访者的谈话样本,提取出各自对应的“他我”,继而进行了一百多次涉及“他我”的访谈。结合上述两个层面的访谈,该研究团队收集了关于“自我”和“他我”两个面向的大量关系数据,这种深入的定性方法帮助研究者识别了教育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网络因素。在这一研究案例中,研究者提取了家庭成员分享教育经历时的共有价值框架,由此可知社会网络对于教育决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二,定量社会网络分析。定量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的一种交叉处理路径,使用复杂的定量技术绘制和测量社会网络的结构属性。 该研究面向通过构建和复杂现实之间的相似性连接作为探索社会的基础,使用同态(homomorphic)和同构(isomorphic)图形来建立对数理模型的直观分析,采取统一的方式阐明复杂网络内部的结构角色和特定群体在某一位置层面上的互动。

  定量社会网络分析强调,每个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测量个体在一个群体中占据的位置能预测个人的行为倾向,通过图论、数学模型和其他量化工具来开发一系列变量可描绘组织关系的结构,如节点中心性、关系连带程度等。

  第一,关系数据的量化通过“关系矩阵”生成,其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被记录为“有”或“无”,也可以是“有向的”(即从行动者x到行动者y,但不一定反之亦然)或是“无向的”(即互惠关系)。这种矩阵的创建是作为一种基础的研究框架而存在的,其中对应的行和列内输入的是初始的或者经过编码后的组合数据。但无论哪一种数据矩阵,它背后的逻辑呈现都应是一张关联结构的图表。例如,将原始数据输入“关系矩阵”中,通过事件来记录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如果行动者加入了指定的活动,则将“关系”记录为“有”。然后可以将这种2-模(2-mode)数据矩阵转换为1-模(1-mode)数据矩阵,以便关联参加同一事件的所有行动者。这样一来,研究者可以从同一种数据源中提取出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刻的组织结构内涵‍‌‍‍‌‍‌‍‍‍‌‍‍‌‍‍‍‌‍‍‌‍‍‍‌‍‍‍‍‌‍‌‍‌‍‌‍‍‌‍‍‍‍‍‍‍‍‍‌‍‍‌‍‍‌‍‌‍‌‍。

  第二,定量社会网络分析图示(sociogram,也称为“社群图”)表现为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所组成的聚合图形。其应用核心在于通过测量与网络结构有关的各种属性,可视化关系矩阵中的数据,实现对网络的精确描述。定量方法可以在图论的基础上测量诸如整体网络“密度”(density)、网络中节点的“中心性”(centrality)、“中介”(brokerage)、“闭包”(closure)、“核心”(cores)和“派系”(cliques)的存在,以及“区隔”(segregation)的程度等属性。这些结构性测量措施不仅为量化社会关系提供了路径指引,也有助于分析行动者因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经历的机会差异。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研究专注于分析行动者之间的“连带”(ties)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研究社会关系而非个体特征的结构化测量方法,聚焦于剖析社会网络中囊括的一组行动者和他们之间的一系列关系。定性社会网络分析以“文化”为根基,核心关注社会网络中主体的交互现状。例如,以社区、邻里、亲情和友谊等社会交往网络为研究对象,探究依托网络传递的隐性对象为何、空间如何嵌入至网络连结中、网络信息传输为什么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等议题。

  定量社会网络分析以“流动”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两个动态层面:一是网络中产生连结效应的各类事物依托网络开展自组织的方式;二是网络自身的结构特性影响内部交互的状况。其研究的议题十分广泛,例如信息循环、资源交换、国家间贸易流通、组织中创新扩散等等。总之,无论是传统的定性社会网络分析还是定量社会网络分析,都旨在解读“关系”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些数据涉及到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考量。这里的行动者泛指被研究网络中出现的特定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的行动体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某种联系,该联系对于网络中整体的交互情境形成了能动作用,它们就都是研究者的考察对象。

  二、社会网络分析的整合研究路径

  不同的研究问题需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网络研究中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选取,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论。但无论是人际传播间的信息流通,还是组织情境下的行动逻辑,亦或是基于某一共同意志之上的群体性动员,“社会关系”的梳理都成为无法回避的分析节点。同时,社会关系也是极其复杂的,很难循着某一具体的事件去直观地感知和体认,更不可能希冀通过简单的线性数学公式就能模拟推衍出整个关联路径。由此看来,如何对抽象的社会关系进行精确探究,如何避免在分析孤立的社会事件时“一叶障目”,如何在实证研究中不被单一的分析路径所束缚,这一系列问题均是研究者们需要跨越的现实障碍。

  社会网络分析整合研究路径的提出并非心血来潮,过去的几十年间,抽样调查控制着经验社会研究,此种方法也被冠上社会科学“绞肉机”的名号,它将社会情境剥离于个体,为的是确保研究对象之间不会产生任何联系。脱离了社会情境的行动者宛如缺失了符号的公式标注,背后潜在的行为逻辑消失殆尽,执此方法的研究者们究竟能从断裂的个体“碎片”中拼凑出何种理论预言,学界始终存有疑问。学界普遍认同,涉及社会结构和关系测量等研究问题需用定量方法,而关于网络生成过程、网络存在意义、网络变迁动力等研究问题需用定性方法。总而言之,一种整合的社会网络研究路径亟待发掘。就目前来看,现有的定性和定量融合方式不外乎单向度增益和双维度互补两种,可细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定性方法为定量社会网络分析的基础。近年来定量社会网络分析中使用的数据可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档案研究等定性方法生成,研究者用质化方法提取出描述文本,随后编码转换为可量化的数据。例如,研究者在采用定量社会网络分析之前,先使用民族志的方法了解该网络涵纳的社会意义,以便合理设计提名生成的调查问题。在一项关于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同伴风险行为对比影响的研究案例中,研究者对社区青年进行了初步的民族志研究,调查后获取的社会网络背景帮助研究者设计出一份在语言和文化上适合该地区年轻人的调查问卷。

  第二,定量方法是定性社会网络分析的前测。目前学界也出现了使用定量方法作为定性社会网络分析起点的研究设计趋势,量化策略可为定性社会网络分析提供前测信息。多项网络民族志研究将社群图绘制作为研究的起始阶段,研究者使用社会网络关系图作为实践指导,根据前测得出的网络结构位置有针对性地选择参与者进行后期的定性研究。例如,在一项观察国民议会成员在线互动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全部研究对象的博客进行了超链接分析,随后依次采访了这些博客的作者们。该研究使用的量化前测方法辅助研究者洞察在时长跨度较大的社会网络中新结构的生成因由,为解读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在线网络行为变化提供新佐证。

  第三,定性定量方法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交替使用。在部分前沿研究案例中,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单个研究项目的多个阶段交替采纳。研究者可使用定性方法提供的交叉文本信息测试量化社群图的可靠性,也能通过两个时间节点上网络结构变化的结果比对,评估定量分析中出现的测量误差。 在一项移民社会网络变化的固定样本追踪研究(panel study)中,研究团队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了定性定量两阶段的整合研究。第一阶段,研究者通过提名生成法提取了定量网络数据,据此生成可视化社群图。然后进行深入定性访谈,要求受访者进一步讨论他们制作的网络图。第二阶段,研究者用同样的定性定量整合步骤配合参与式制图法的采用。在此期间,受访者可以利用二次描绘的社会网络关系图作为自第一次采访以来个人关系变化的参照物。此方法使受访者能够对社会关系的动态走势有直观感知,并能对不准确和缺失的网络数据加以标注。

  从上述三种整合研究路径可知,社会网络分析的整合方法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有益的作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可以在多个研究阶段相互提供协助。整合方法使研究者能够绘制和测量网络属性等静态特征,也能探索关系网的构建和迭代等动态效果,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明晰网络中所涉及行为主体的关联类别。

  三、整合研究实践的双向成果增值

  社会网络分析自诞生伊始就有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取向。从结构化的视角出发,如何对社会现象背后的关系模式进行合理解读是社会网络研究的起点。这涉及到几个研究要点:其一,个体如何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关系网;其二,不同个体间的关系网如何连接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整体;其三,这种整体网络中的关系与结构又如何反作用于个体。 如今,在以定量传统为主导的经济学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量文献探讨社会网络分析整合研究方法的适用性,而在以定性传统为主导的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也出现了一批呼吁破除单一研究方法宰制、倡导整合研究模式的创新性文章。

  首先,定性和定量整合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网络数据收集形式。传统的数据搜集整理方式常常会受制于多种数据源对接的可行性,如何选取海量元数据和复杂社会行动者之间关系测度的平衡点成为研究障碍之一。整合方法的提出,为研究者解决了基础数据清洗和参照样本对接等问题,拓展了多样化的网络数据获取路径‍‌‍‍‌‍‌‍‍‍‌‍‍‌‍‍‍‌‍‍‌‍‍‍‌‍‍‍‍‌‍‌‍‌‍‌‍‍‌‍‍‍‍‍‍‍‍‍‌‍‍‌‍‍‌‍‌‍‌‍。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访问和分析已有的二手数据来探索更大的网络样本,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之前难以企及的元数据,从全新的角度探究网络结构,从而提炼新的研究问题和核验以往的研究成果。

  其次,定性和定量整合的方法可辅助识别网络中各层级间的嵌套关联,这可以减少由割裂使用任一方法造成的网络数据获取限制。 例如,整合方法允许研究者在明确标记个人和组织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指明群体聚合的内在具体关联特质,以此来衡量这些联系对其他社会行为者的影响。具体而言,整合方法可以协助研究者规避结论偏差,让研究者在二手数据检验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三角测量。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可能生成误差,整合方法的应用可以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

  再次,定性和定量整合的方法有助于在量化关系的同时解读社会情境,洞察行为者之间的交往本质。研究者可以重新审视哪些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交换,选择交换方式的缘由为何等等研究问题。也就是说,整合方法不仅可以探索网络结构,同时也对网络内生意义进行定性观察,这有助于网络信息流走势和跨结构关系传输实质的厘清。例如,研究者利用定性和定量整合方法,不仅能将从网络中提取的质化文本转化为便于统计分析的数值,还能借助横向编码各类研究议题的方式开展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也可通过时序性感知等举措阐述网络的动态化结构。

  回顾各学科领域现有研究文献可知,过去十多年间大批研究者曾尝试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社会网络分析实践中,通过融合补益的方式使得各自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双向增值:在定量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中加入定性方法,可增强研究者的情境识别能力,辅助其解读社群图、理解历时性关系变迁,以内部视角感知网络的构成意义。在定性社会网络分析中汇入定量方法,能为复杂的动态人际关系和组间协作架构提供明晰的复现视野,以可视化样态直观呈现多层次数据。

  四、结语

  无论是社会网络理论的架构支撑还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应用,归根结底都应建立在对社会关系数据的搜集提取和假设验证之上。一般说来,每一位个体行动者都嵌套在多层关系网络之中。 在针对同一议题的研究中,度量社会关系的“形式”和解读社会关系的“实质”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研究者在处理数据时会以内外交叠组合的方式加以展现。 虽然以往研究者为了分析的便利,多半选择在研究伊始就将形式与实质、行动者和结构强制分离,但在现实情境中被武断拆解的对象往往交织融合,并非二元对立,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易导致研究结论的偏差。

  因为,单纯的定性方法缺乏记录网络数据和呈现社会结构的系统性举措,而单一的定量方法又过度抽象和孤立简化了网络中的社交场域,脱离了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定性和定量方法都是社会网络研究的必要工具,两者兼而有之是社会网络研究的理想策略。整合方法可以处理不同的网络特征:“过程中蕴涵的文化”(定性方法)或“形式内提炼的结构”(定量方法)。这两种方法相加,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网络。

  从本质上看,整合方法的兴起是跨学科领域研究者为摆脱长久以来的研究困境而作出的方法论上的尝试和突破。整合方法的采用让研究者得以重新关注社会关系的现实层面,而不再刻板地以静态方式处理互动行为。社会网络如何形塑某一时空节点上的多元文化样态,嵌入网络的个体如何适应重叠情景中不同身份的切换,这两类议题将是未来以整合方法开展社会网络研究的学者们审视社会、观照现实的新起点。

  相关论文范文: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这篇企业研究论文发表了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首先论文对三者进行了概念上的定义,对三者进行上了维度上的划分,探讨了社会网络、知识共享以及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