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社科论文社会网络下村庄规划案例研究

时间:2017年01月25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这篇社科论文投稿发表了社会网络下村庄规划案例研究,论文以宁夏固原市黄铎堡镇毛家台子村为例,在分析村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情况、住房基本情况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村庄规划方案,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

  这篇社科论文投稿发表了社会网络下村庄规划案例研究,论文以宁夏固原市黄铎堡镇毛家台子村为例,在分析村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情况、住房基本情况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村庄规划方案,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

社科论文投稿

  关键词:社科论文投稿,社会网络,规划方案

  1.引言

  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村庄,必须要对村庄现实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因地制宜地选择村庄的规划模式。目前在村庄规划设计领域,设计者已不再将目光固定在单纯的物质环境塑造上,而是试图通过多学科交融的方法,研究村庄的人居环境,构建适宜的居住空间。在各种方法中,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NetworkAnalysis,SNA)即为其一。它主要研究社会关系中的动作者之间形成的多元关系,以结构为关系模式,并寻找这些关系模式对网络成员或网络整体的影响。通过对网络个体间关联关系的分析,对城市或村庄的人居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布局等问题进行健康评估。对现状与规划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利用数学图形理论方法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依据。

  2.研究区域与调查内容

  2.1研究区域

  本项目研究区域——固原市毛家台子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该村紧邻著名景点须弥山,是一个纯回族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及外出务工收入和家庭手工艺制作,并利用须弥山景区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全村共计68户321人,其中农家乐有15户。

  2.2调查内容

  2.2.1村民群体构成在全体村民中,中青年较多,占人口总数的44%。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依次为:初中、小学、高中。在村民从事的工作类型方面,最多的是外出打工,这与现在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相同。在对未来工作方式的选择上面,有50%以上的人不太清楚,这也体现了村民缺乏对未来工作方式的期待与大胆展望。2.2.2村庄建设状况(1)毛家台子村交通比较便利,村庄内部路面大部分为水泥路面,路面狭窄,质量比较差,还有一部分是土路。(2)村内布局凌乱。建筑基本为一层,且大部分是砖木结构坡屋顶,外表面比较破旧。(3)村内环境质量差,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没有。(4)禽畜养殖与村民住房距离过近,影响水体及公共卫生;厕所多为旱厕,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未经处理即被排放或农用。(5)作为回族村落,除一座清真寺外,再无体现村庄文化特色的建筑及设施。2.2.3村民满意度统计针对村庄的建设现状,项目组对于村民的居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图1)。根据调研统计,村民对于日常购物、教育设施、卫生室、客运站、文化站的缺乏深感不便。村内的绿化、休闲设施亟需添加和改进。村民对村内公共设施的需求依次是:卫生所、运动场、垃圾收集点、文化室、小学、幼儿园、公厕等。村民最为关心的环境整治问题主要集中在村内道路,绿化以及垃圾收集等方面。2.2.4现状村庄社会关系特征毛家台子村由于是回族村落,村民一直延续下来的居住形式是“围寺而居”,所以造就了聚居状态下特有的社会关系与组织形式。由于地缘和亲缘关系,村民之间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较为紧密的联系方式,农、牧业生产活动给大家提供了接触的机会;礼拜上寺、相互帮工等加强了彼此的交流;另外,情趣、性别、年龄等属性也构成了村民社会交往的基础。这些基本特征相互关联,构成毛家台子村的社会网络。但是随着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利益因素已成为亲缘-地缘关系的最大威胁,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影响,在村庄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组织,使得村庄的商业、服务业迅速发展。清真寺不再是村内的唯一中心,村庄重心发生了改变,非宗教的基础文化教育、科技文化宣传等逐渐深入人心,村民收入差距拉大,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村庄的空间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

  3.规划方案解读与技术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项目组完成了毛家台子村的建设规划。

  3.1方案解读

  首先,对村庄内近些年新建的村委会、清真寺以及部分住房进行保留。将村内的将军墓遗址建成对全村人民都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休闲、纪念公园。同时将一些残缺破旧的建筑进行重建,在与原有建筑风格协调的同时,加入回族文化符号,使大家能够处处体验到建筑的保留、新生与孕育。规划将原有的村内中心商业街进行保留,并将其整合与延伸,建成游览观光区。在商业街中增加公共休闲设施,使到须弥山景区游览的游客在此能够获得更佳的购物体验,孕育出村内的购物核心区域。原有的民居翻建成民俗型农家乐区域。对住户院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摆放民俗物件、增加休闲设施,让农家院落充满浓郁的乡村风格。对于清真寺周围环境的处理,根据当地的回族文化,以清真寺为核心,保留寺前的残留墙壁,将其重新设计,并修建文化壁和文化广场,孕育出毛家台子的文化休闲核心区域。村内传统农宅院落整体感觉比较敞亮,因此,在规划时充分吸取现状院落的优点,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村民的需求与自然因素,增加回族文化符号,使农宅既有现代气息,又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图2)。

  3.2基于SNA的技术分析

  在规划方案完成后,根据调研数据,按照公式Ds=s/(n-1)(式中,Ds为相对度数中心度,s为与某一节点直接相连的对象数,n为节点数),分析确定以研究样本的村民“户”及其房屋整体为节点,测定村庄现状和规划两种网络的整体网络密度(计算公式为P=L/[n(n-1)/2],式中,P为网络密度,L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连接数,n为实际存在的节点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了村庄现状与规划两张空间拓扑网络关系图(图3)。比较可得,现状建筑格局网络的整体密度及凝聚力系数均小于规划,节点间平均距离大于规划,说明规划网络结构的完备度优于现状(表1)。网络密度的增大,说明整体网络和其中的节点农户所能实现的传递和交互功能加强。节点a9、a14、a17、a20位于与其他节点最短路径上,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表明其与其他节点的联系较紧密。这种社会关系结构,为个体在组织中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4.结语

  (1)通过合理规划后,由于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调整与改善,使得规划布局具备更高比例的局部稳定结构,规划网络的整体稳定性更强。(2)村庄公共设施(如村委会、清真寺、商业街等)作为一个节点,连接了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增强了网络连接的复杂性,对整个村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未来村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这类节点的互动,形成村内的“文化流”“经济流”,从而构造村庄理想的社会空间结构。(3)通过对村庄规划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到: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针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构成要素,探寻要素个体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人居环境中整体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就其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健康评价。社会网络分析帮助设计者在规划中建立结构分析的观点,探究隐藏在看似独立的事物表象之下的网络模式,从而寻找更为本质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樊亚明,刘慧.“景村融和”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4):97-100.

  [2]王凤,刘艳芳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6(4):141-148.

  [3]王晓燕,王博.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再修复模式的研究与分析[J].生态经济,2014(11):129-131.

  [4]郑晓伟,权瑾.基于空间句法的西安城市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研究[J].规划师,2008(12):49-52.

  作者:王晓燕

  推荐阅读:《民风》(月刊)创办于1987年8月, 是由湖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面向普通老百姓的一份大型人文生活情感类月刊,是全国城乡基层民众最为喜爱的杂志。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