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古籍类图书中常见引文错误类型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1年09月18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古籍类图书编校质量是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关涉一本书的质量,更关涉对经典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古籍类图书编校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引文上。本文归纳了三种常见的古籍类图书引文错误类型,分别为直接引述中的字词句错误、转引中的以讹传

  摘 要:古籍类图书编校质量是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关涉一本书的质量,更关涉对经典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古籍类图书编校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引文上。本文归纳了三种常见的古籍类图书引文错误类型,分别为直接引述中的字词句错误、转引中的以讹传讹以及知识缺乏“断章取义”,并就此三种错误类型,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古籍类图书;引文错误类型;应对策略

图书论文

  图书的编校质量,在图书市场日益繁盛的当下,不仅决定了一本书的品质和内核,更代表了一个编辑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图书是文化的载体,为社会贡献优质的图书产品,不仅关系到大众阅读和文化传播,更关系到文化传承。因此,图书编校质量的话题,当紧密结合业务开展,常谈常新。

  一般而言,古籍类图书较普遍的会涉及引文问题。“引文”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来证明自身观点的一种科学的对话方式。“引文”的客观性、科学性、公信力,直接决定了它所服务的学术观点是否具有学理性,是否能站得住脚。但是,“引文”虽然强调客观性,但实际在引用的过程中,作者的主观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者的治学态度不严谨,或者作者引用的是二手资料,或者作者就某一方面的学问一知半解却强为之论等,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引文问题。

  图书馆论文范例: 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图书版贸工作

  一、古籍类图书中常见引文错误类型

  (一)直接引述中的字词句错误

  这是古籍类图书中最常见的引文错误类型,具体表现为所引用的段落中有缺字、漏字、错字、缺词、漏词、漏句等,如下例。例1:迨其末也,世益下,学益驳,谀闻曲见,横骛侧出,聋瞽狂易,人自为师。这段话引自清代钱谦益的《牧斋有学集》,是讲做学问之法的。上例中,“谀”即为错字,当为“謏”。“謏”,音xiǎo,《玉篇》释“小也”。“謏闻”作为一个固定词联用,最早见于《礼记·学记》“足以謏闻”,是“小有名声”的意思,含褒义。而“谀”,音yú,《说文》释“谄也”,常用词为“阿谀奉承”“谀言”,表示奉承、谄媚,含贬义。由是可知,“谀”“謏”二字,只是形相近,此外,从字音到字义再到词性,大相背离。如果将“謏”误作“谀”,则离题谬矣。

  例2:子厚则大节有亏,而余行可述;介甫则学术虽误,(而)内行无颇。此句摘自清代方苞的《答申谦居书》,该文以人物品评(柳宗元,字子厚;王安石,字介甫)的方式阐发了方苞有关“义法”的观点。方苞是清桐城派的代表学者之一,桐城派以“考据、义理、辞章”为特点,不仅有深厚的散文理论,而且在其行文的时候也特别注重文法。上例中,“()”内的“而”,引文漏引。这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若缺“而”字,就破坏了上下文的行文法度和严整,自然有损身为桐城派的方苞的治学之风。

  (二)转引中的以讹传讹

  好多作者在引述文章的时候,特别是引述相关学术论文的时候,往往为了图省事,直接对引述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进行二次引用,转引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并且不对这个引用资料的准确性进行核查,如下例。例1: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衰而不及于伤。此句是古籍类文章作者直接转引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而来的,在转引的过程中,作者并未核实转引的引文是否正确,只是例行公事般标明该文转引自某论文。事实上,这是有问题的。

  此句出自朱熹的《诗集传序》,原文当作“哀而不及于伤”,连同上句“乐而不过于淫”,是对《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的评点与阐发。朱熹此二句又是化《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语而来的。此处将“哀”误作“衰”,不仅文义大变,而且会切断该句的文化脉络,少了朱熹对《论语》借鉴的这层含义,贻误大矣。例2:若日惟其文之不取,而不复议其理之是非,则是道自道文自文也。此句属于一种隐性转引错误。从所引句子来看,不会存在任何歧义,也没有错别字等明显错误。古籍类文章作者在读到这份材料的时候,直接标注“转引自”,拿来就用,放入自己文章之内,并以此为论据进行深入阐发。

  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脊索原文,就会发现,谬误大矣。该句出自朱熹的《与汪尚书》,原本当作“若曰惟其文之取,而不复议其理之是非,则是道自道文自文也。”引本比原本多了一个“不”字,一字之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朱子著述颇丰,专事研究朱子思想的人,也不可能尽览全部资料,这属于人之常情。但是,文章作者在引述资料的时候,一定要秉持谨严的治学态度,如上例,古籍类文章作者直接转引,不仅发生引文错误的问题,而且导致后续展开的论述皆站不住脚,从而导致此部分的论述失去公信力,此为为文大忌。

  (三)知识缺乏,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原文为“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本义讲的是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一种社会交往礼仪,后来引申为截取文章的某一段话或谈话中的某一句,而置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于不顾。引文中的“断章取义”,是比较难发现的引文错误类型,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学养,如下例。

  例1:程石臞有绝句云:“朝过青山头,暮歇青山曲。青山不见人,猿声听相续。”予每叹绝,以为天然不可凑泊。此句是王士禛在阐述其“神韵”说时的评述和例证。王士禛提出“神韵”,但并没有对它进行系统的阐释,因此留给学界的有关王士禛的“神韵”说的探讨,亦无定论,目前主要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意境论,代表了一种冲淡清远的诗美理想;第二种观点,认为是论“顿悟”的诗歌创作方法。

  有的古籍类图书作者在阐发意境论时,看到此句中的“予每叹绝,以为天然不可凑泊”,便引为论据,认为这代表了一种冲淡清远的诗美理想。但览观王士禛此句全文,便知如此引用并不妥。王士禛此句之前,还有“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戾。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明确指出王维、裴迪之诗之所以有“得意忘言”之妙,全在引禅入诗。禅宗以达摩为中国初祖,传至五祖后,分南北二宗。

  北宗以神秀为六祖,主渐修;南宗以慧能为六祖,主顿悟。顿悟是人人皆具备的,强调的是人的思维的跃迁。王士禛此段论述,正立意于此,强调作诗时的“法门”在于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而非诗的意境。该书作者剪裁王士禛原句,断章取义以作自己观点之论据,不仅立不住脚,而且也冲淡了自己观点的可信度。例2:是词乃《诗》之苗裔,且以补《诗》之无穷。这是某学术著作的作者借以论证词为“诗余”的论据。该句出自王昶的《国朝词综》。

  王昶为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浙西词派是兴盛于清代的一个词学流派,该派最大的理论特点便是推尊词体。王昶《国朝词综》此句之前,很明确地提出“李太白、张志和以词续乐府,不知者谓诗之变,而其实诗之正也。”恰恰是从词源于诗的角度,拔高了词的地位,认为是“诗之正”。所以,该作者只看到“苗裔”二字,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在讲词是“诗余”,遂拿来作为论据,以证明自己的论点。实则谬之大矣。

  二、学术类图书中引文错误应对策略

  (一)针对第一类错误,编辑要提高责任意识

  通常而言,编辑在编辑加工稿子的时候,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行文字词句的错误检查上,而往往忽略引文。殊不知,由于写作惯性,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着意于资料的选裁和观点的创新上,对引文的核实这项基本工作是做得不到位的。如果作者不重视,编辑不复核。那么第一类错误的出现,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籍类图书往往多见引文的字词句错误。这一方面需要编辑提高引文意识,认识到引文构成论据、支撑观点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需要编辑做到“勤”,一定要一一核查引文。如果引文数量众多,编辑可以让作者提供引文原件,或者自己抽核全书中的引文,挑取错误归类后,写成简短的审读报告,列举引文错误,申明引文的重要性,交由作者依照类型全稿排查。

  (二)针对第二类错误,编辑要独具“慧眼”

  往往很多时候,作者在引用二手资料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为之也好,故意为之也罢,会存在隐去引文出处的情况,这就为编辑核查引文增加了难度。这个时候有如下几种方法可以应对。

  1.按图索骥根据作者提供的引文出处去原文核对,如果同版本图书,在书中并未见到作者引述的内容,那说明这个引文极有可能是“二手资料”,这个时候就需要编辑标注记录,如果此类问题较多,就可写成审阅报告返作者,让作者一一严肃查改。

  2.行文比较如果作者在行文中引用同一本书达三次以上,但同一本书中引文的语言风格有非常大的差异时(论文集除外),那说明这些引自同一本书的引文必有些是来自二手资料,或者全部来自二手资料也未为不可。这个时候就需要编辑在审稿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敏感度,初入门的编辑,可以在手头准备一本便签,将自己审读书稿中所涉引用同一本书的引文部分的页码标注出来,再单抽取这些引文进行比较,看是否有行文风格跳脱之处,若有,则说明该文引文不规范,就可回到方法一,依照给出的引文回到原文进行核查,并形成审阅报告,交由作者核改。

  3.针对第三类错误,编辑要专业化发展“编辑应当是个杂家”,这是出版行业内的老论调,当前,图书行业已经进行了细分,在行业下生存的编辑,自然也会被细分。编辑的专业性就成为编辑职业素养中更重要的组成部分。编辑在做好日常案头工作,广征博引勤学、勤记、勤查问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和专业所长,突出自己的专业性。工作之余多关注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性前沿会议,多翻看学术论文和争鸣集,使自己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这样在审阅相关稿件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三、结语

  编校工作看似简单容易上手,实则不然。图书出版是一件很严肃的工作。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古籍类图书编辑人员更要重视图书的文化价值和公信力,严把引文质量关,整体提升图书的学术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士金.从引文错误看“编辑”责任的失落[J].编辑学刊,2007(03):69-72.

  [2]邓锟.参考文献引文错误的解决方法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作者:袁雨帆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