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哲学微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0年07月1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学习素材,实现短时碎片化学习,积累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政治学科的哲学模块,由于知识原理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微课容量少,又能独立成教学专题,并且可以不限学习次数的特点,与哲学教学结合起来,是否能够更好地提

  摘要: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学习素材,实现短时碎片化学习,积累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政治学科的哲学模块,由于知识原理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微课容量少,又能独立成教学专题,并且可以不限学习次数的特点,与哲学教学结合起来,是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通过一线教学实践,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微课;哲学教学;学习效果

中学教学参考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而微课的内容时长一般在3分钟到10分钟以内。本次教学研究恰好借助省级微课比赛活动契机,将政治学科当中原理抽象的哲学知识,从小切口入手,选取六个课程主题,执教以高二年级一个文科班为例,经两个月教学实践和回顾梳理,初步探究哲学微课的教学之妙或呈现的弊端,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微课教学设计针对性更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微课的课堂容量较少,主题突出,时间短,加上视频创作融入背景音乐等元素,使得课堂呈现的素材更加生动有趣。经过问卷调查显示,所有同学对微课哲学的教学模式感到新鲜,并认为对学习提升有帮助。笔者选取了哲学里最为突出的几个教学难点进行尝试,纷纷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例如《认识具有反复性》一课内容,选取的角度是课本“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知识有三个内容,一是认识具有反复性,二是认识具有无限性,三是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考量知识选取的过程中,笔者将“认识具有反复性”这个知识点作为授课内容。这是因为学生常常凭借自己的主观理解去认知认识的反复性,而没有深刻把握该知识点的内涵。素材选取上,笔者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将人们对土豆从观赏到食用再到药用这一过程,用动漫形象,插入了符合不同情景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微课设计活动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教学设计思路,更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上花功夫。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让学生感受到哲学原理也可以很生动,而不是一味地笔记和死背抽象难懂的道理。

  教学论文投稿刊物:中学教学参考是专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考试的教学辅导类期刊。本刊积极倡导一纲多本的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优秀的教学实验、教学实录等提供展现教师才智的舞台,探索高考中考命题规律,充分体现教与学、学与考的有机结合。

  二.微课应用于哲学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微课的主要模式是1对1的教学情景模式,笔者在设计创作视频的时候,尽量把教学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整个时长为:课前检测2分钟左右,课后检测加回顾在5分钟左右,总共学习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经过问卷调查反馈,所有的学生基本吻合这样的时长。这个时长比线下课堂教学的时间缩短了25分钟,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专注力提升。由于是对一个重点或者难点的深挖,比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覆盖面小了很多,学生不仅可以及时按时学习,还可以回放,利用电脑,或者手机,可以不拘泥于时空,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习印象。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呈现了专业教师和学生1对1的辅导功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提升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微课教学中的课前检测模式和课后检测模式,授课者通过相关软件平台,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总共学习时长,错题的比例,以及高频错题的内容,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数据模式,对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及时地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更好地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三.哲学知识的教学不可用微课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哲学在中学课本中核心主体知识有几个部分,一是唯物论,二是认识论,三是辩证法,四是唯物史观。这几个部分的容量和知识体系,无法靠几个或者几十个以突破重难点的微课教学独立完成。碎片化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攻破重点难点,但是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认识,很难系统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因此,哲学知识体系的教学,还是应该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微课教学模式为辅助,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获整体性认知,才能在课下利用线上教学模式,为自己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所学知识。这就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处理,要着眼于整体,同时也要抓住关键部分,以实现最大限度的突破。

  四.哲学的微课教学互动模式比传统课堂模式稍显单薄

  课堂提问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节。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即便是创设生动的情景或者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在视觉和听觉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但是在整个短暂的课堂中设置提问环节,与学生呈现互动的弊端也暴露无遗。由于课程是教学设计者进行录制创作,教学时以播放视频为主,授课者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和状态,无法获取更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学生也看不到教师的状态,只能通过录制声音感受教学氛围,并且没有同伴互助互学模式,长时间如此,对于学习自律的同学影响较小,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自律较差的同学而言,会浪费授课者精心录制的教学内容,从而远离教学的目标。此外,在视频观看过程中,有疑问的同学也无法实现现场提问,得不到及时解答,授课者和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分离了,也就违背了教学以人为本的初衷。

  总之,微课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得哲学课的学习课堂生动呈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哲学课的微课切入角度应该微观,时长在5-10分钟左右,以能够突破一个重点或者难点知识为宜。与此同时,微课教学不能作为哲学授课的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占据主体地位。哲学知识体系的授课应有整体性和完备性,重难点突破,微课与传统课应互相配合,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颜韦华. 政治微课的设计艺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2

  [2]杨多文英,黄均霞. 浅谈微课教学之弊[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69

  [3]彭娟华. 巧借微课,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J].教学参考,2019(9):82

  [4]徐潇.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古典教学研究 [D].扬州,扬州大学,2017.

  作者:吴茜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