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能力取向视角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反思

时间:2020年06月04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综合而综合,为活动而活动,为汇报而汇报,为综合而跨界,应当以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为教学旨归。而形成大概念、关注生活、发展开放性思维、培养坚韧性及做中学等是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要点;知识融通、

  【摘要】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综合而综合,为活动而活动,为汇报而汇报,为综合而跨界,应当以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为教学旨归‍‌‍‍‌‍‌‍‍‍‌‍‍‌‍‍‍‌‍‍‌‍‍‍‌‍‍‍‍‌‍‌‍‌‍‌‍‍‌‍‍‍‍‍‍‍‍‍‌‍‍‌‍‍‌‍‌‍‌‍。而形成大概念、关注生活、发展开放性思维、培养坚韧性及做中学等是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要点;知识融通、有效关注、情感伴随、思维进阶、潜心劳作及基于场景则是能力取向视角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特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取向;能力发展要点;教学特质

课程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李传庚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时间不长,其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对该课程进行反思、改进和完善。

  教育论文投稿期刊:《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为综合而综合,常常缺少研究的主题线索;为活动而活动,研究的常常不是真问题;为汇报而汇报,常常缺乏儿童自身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为综合而跨界,常常脱离儿童的学习能力……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常常热热闹闹,而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却难以落到实处。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且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都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如创造性思维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与规划能力、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1]而我们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儿童当下的生活世界,还要考虑他们将来需要面对的更加复杂的生活世界。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需要回归教育的原点,重新梳理教学的要素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关键能力。

  二、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要点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应避免活动取向、经验取向,应突出能力取向,即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而教、而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笔者认为以下要点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形成大概念。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创造的前提,当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学生在学校经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他们身处信息化社会,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完全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应当明白,学生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有一定的品质。首先,拥有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体系,彼此之间应存在关联;其次,对于各类知识应形成更为上位的概念。知识的品质不仅关乎综合实践活动的品质,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而体现知识品质的是学科的大概念。大概念是指在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其通常用陈述句来表达一个观点,如: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2.关注生活。

  对生活的关注往往取决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来说,对生活的关注是需要引导和激励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生活日记或就生活中的事情开展班级交流活动,这能促使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学生除了关注生活的各个方面外,还可以关注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某一领域。当学生长期关注某事物,就会不断积累关于该事物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加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

  3.发展开放性思维。

  受认知经验和情绪、情感等的影响,人容易形成个人视角和思维定势,而这无疑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行为的产生。鉴于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须从引导他们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做起,并适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启蒙。此外,还要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孕育提供合适的土壤,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如果总是以这个“规范”、那个“统一”,让学生的思想与手脚套上许多枷锁,那么其关键能力则难以提高。

  4.培养坚韧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时常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和实验。连续观察和实验往往是枯燥的,且最终常常毫无结果,而这对学生来说恰恰是一种考验,能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切忌“走过场”,也不能追求一时的光鲜,而应注重探索的过程。能力的提升不是随随便便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和锤炼。

  5.做中学。

  做中学包括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和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并突出“做”的价值与意义。学生的关键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以发展,只有在“做”中方能得到检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要看学生“做”了没有,而且要关注学生是怎样“做”的,学生“做”的时候投入程度如何。沉浸在“做”之中了,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

  三、能力取向视角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特质

  以能力为取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上主要有以下特质:

  1.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首先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基于大概念的知识体系;其次是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勾连,实现触类旁通,让知识技能跨界。教师不应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而应强调学生的发现和创造。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基于“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这一命题。我们重视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但更须树立知识融通的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从看得见、摸得着、好入手的主题入手,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观察、动手操作、思维技能等串联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而不必追求高大上的活动形式和成果。

  2.有效关注。

  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很容易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对此,教师不仅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关注生活,更要引领学生有效关注生活。首先是广泛关注‍‌‍‍‌‍‌‍‍‍‌‍‍‌‍‍‍‌‍‍‌‍‍‍‌‍‍‍‍‌‍‌‍‌‍‌‍‍‌‍‍‍‍‍‍‍‍‍‌‍‍‌‍‍‌‍‌‍‌‍。如前文所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观察日记的方式来留心身边的事物。观察日记重在写出观察的过程和事物特点,而不必注重的形式。学生在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中,能养成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习惯。其次是重点关注。人总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此,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最后是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尊重他们个性化的选择和视角,不能按照个人意愿或学业要求进行干涉。当学生具备了关注事物的意识和素养,他们就能从那些稍纵即逝或者常人熟视无睹的信息中有所发现和创造。

  3.情感伴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一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人,忽视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一基本命题。人的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情感去发展思维和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有时愉悦,有时忧伤。教师可以用这些情绪“做文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一位教师在秋游当天的早上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秋游这天,大家不仅起得早,而且很开心呢?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教师此时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每天早晨都能像春秋游时那样开心地早起。学生因为积累了大量的情感体验,一下子进入了思维高峰,有的说将同学的笑声或老师的表扬录入电子闹钟,有的说将社团课调到早晨第一节课……在随机生成的讨论中,学生明白许多发明创造是由关注情绪引发的,因而他们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4.思维进阶。

  “平铺直叙”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很难让学生思维活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有阶梯性,要让学生一级一级登攀思维的高峰。我校紧邻三牌楼广场,于是“牌楼文化”便成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在设计与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既有简单易行的活动,如讲崇孝的故事、诵崇孝的诗文等;还有“崇孝两难题”的辩论、“崇孝节庆”的创意设计等带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这些活动能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进阶。

  5.潜心劳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能做表面文章,也不能“纸上谈兵”,应当让学生潜心劳作,用劳作的汗水促进成长。

  日常的家务劳动是学生进行“真刀真枪”锻炼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往往会被学业任务挤占,或被家长代劳。作为学校,应主动出击,将家务劳动作为一门课程来设计。如我校对于学生就餐就提出了要求,学生吃饭时应讲究礼仪,不挑食,吃完收拾碗筷,并将垃圾分类后送到垃圾收集处。学生每天重复这样的“作业”,就能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我们应统筹安排学生在两个场所中的学习内容,从而将劳动教育、礼仪教育和环保教育等巧妙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6.基于场景。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是一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学生仅仅待在校园里就能实现的,而应该让学生走进真实场景并在那里实现能力的提升。价值体认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应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南京是一座有着丰厚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城市,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校开展了“雨花精神”场景学习月活动。

  我们改变过去春游兼祭扫烈士墓的做法,采用了三步走的活动方案:第一阶段,学校宣布三、四月份开展“雨花精神”场景学习月活动,各班组织线上学习,了解雨花台的先烈与中国哪段历史有关,同时收集、宣讲雨花台先烈的故事;第二阶段,4月5日,全校师生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活动,在肃穆的氛围中,少先队员献花、朗诵,同时举行新生入队仪式;第三阶段,四月份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借助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慕之情以及自身的爱国之情。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其资源就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理应坚持“儿童在中央”的立场,做到围绕儿童,关注儿童,理解儿童和发展儿童。

  【参考文献】

  [1]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4(2):19-24.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