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职院校基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时间:2019年11月29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强实践、重操作的高职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灌输型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片面强调简单的动手实践,实践性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等问题,造成做中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变形。高职院校要推行做中

  摘要:“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强实践、重操作的高职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灌输型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片面强调简单的动手实践,实践性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等问题,造成“做中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变形”。高职院校要推行“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坚持为学习技能和知识而“做”,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而“做”,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而“做”,并以此为依据,构建适应“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做中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教育教学

  “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上世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创立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适应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强实践、重操作的高职教育,并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1]。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缺乏,教学模式改革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灌输型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从以教师为中心的重视知识传授“满堂灌”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转变较为缓慢,灌输型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最直观的表现为: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形态仍然以课桌式教室为主,师生难以开展互动教学,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没有凸显;二是“做中学”的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时数还不到一半,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教室里“听”教师传授知识,即“听中学”,体现不出高职院校教学的类型特点。这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调动来自高招录取时最后一批生源的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片面强调简单的动手实践。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做中学”的实践教学形式,一般分为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两种基本形式。在校内模拟实训的“做中学”中,学生只关注技能学习而忽视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这种“做中学”的教学过程削减甚至取消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学生只能从动手实践中获得隐性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做”的过程又过分强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操作练习,即只注重简单技能的反复训练,忽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校外顶岗实习的“做中学”,一般是在高职学生最后一年采取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但校外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容易将“工”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作,使得高职院校往往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模式,将学生校外一年时间的教学、管理全部委托给企业。但企业不是教学单位,不可能制订系统的顶岗实习计划,也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实践指导。“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其实质是把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简单技能的重复顶岗训练,这种单一的“做中学”达不到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要求。

  3.实践性教学条件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实施“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依赖于实践性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中专学校“三改一补”而来,校内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设备配置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尚不能满足将职业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起来的“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同时,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一部分来源是中专学校原有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偏弱,即使通过相关政策将身份转变成高校系列的教师,但实际水平没有明显变化,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另一部分教师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这部分教师从普通高校到高职院校,缺乏企业背景,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另外,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师生缺乏“研”的实践基地。总体上讲,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难以有效推进“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高职院校实施“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高职院校进行“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重三点策略。

  1.为学习技能和知识而“做”。

  高职院校的“做中学”是以“做”为核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从亲身体验中“学”,通过解决问题来“学”。“做”是学生获取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通常以任务、项目为载体,教师演示和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和练习,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师通过“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直接指导学生职业技能的操作训练。

  在“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还要让学生知道做的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以及这些理论依据的出处,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对实践操作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增多,再要求学生自己去搜集、查找相关的知识及出处,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操作,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会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

  学生通过“做”,可以发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学到本专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高职院校的“做中学”不是单一的“做”,而是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技能和知识。

  2.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而“做”。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它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学生具有的不是简单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是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做中学”的教学内容安排要体现层次性、应用性与综合性,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既要考虑单一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做中学”的一大优势在于能通过对技术、工艺的应用和再现,实现技术创新或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因此,高职院校可通过专业课程的综合项目和毕业设计等“做中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要将教师的开发项目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围绕真实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2]。在综合项目“做中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安排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以实现个性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项目小组的搭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总体水平,还使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促进。

  3.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而“做”。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重复一个行为21天以上,会基本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在实训场所、研发平台和车间进行的,因此,其设计必须使学生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

  根据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做中学”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亲自参加工程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取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通过“做中学”的教学过程,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学生间的互动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做互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基于“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条件支撑与路径选择

  (一)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层次:单一技能的“做中学”。高职院校单一技能的“做中学”指将专业课程的各个技能点,通过边做边学的方式来完成。各专业课程的单一技能的训练最好安排在校内完成,其最佳形式是将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不同专业课程有不同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如测绘课程,可以让学生一边用量具测量,一边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图板上绘出相关识图并标注(制图标注中涉及各种公差的知识)。

  第二层次:综合项目的“做中学”。综合项目指每一门专业课程结束前,要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该项目要把该门课程的技能点、知识点串联起来,即“连点成线”,通过“做中学”的教学形式,完成综合项目训练。通常教师要把企业的真实项目经过教学化改造以后,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去练习,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既巩固技能点和知识点,又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层次:应用课题的“做中学”。高职院校在教学育人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活动就是教师以应用型课题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课题一般来自企业的真实研发项目,学生则是在教师的专业工作室或研发平台完成毕业设计[3]。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课题具有把该专业的主要课程的技能技术和知识连接起来,实现知识和技术技能“连线成面”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同时,也将“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二)完善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要建立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基地。按照为学习技能和知识而“做”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学校需要建立既有实训室功能又有教室功能的场所,即该场所是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室与教室合一”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必须体现生产性、先进性和教学性,要源于生产又高于生产,因为它要具有教学功能。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由欧姆龙公司打折售予,经教学化改造后,用于学生生产性综合实训。而应用型课题的“做中学”,则需要建立教师的专业工作室或技术研发平台,该平台是产学研的结合体,有企业提供的研发项目,或企业的研发人员和项目同时进入该研发平台。

  (三)提升教师与实施“做中学”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执教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为适应“做中学”教学模式的要求,必须加强实训指导能力和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普遍缺失的现状,有必要建立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的制度,以研发项目为载体,教师通过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技术革新、成果咨询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锻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要发挥学校研发平台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和研发团队的互助作用,学校要出台鼓励教师从事技术研发服务的政策,调动教师参与研发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在研发团队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总之,“做中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进行“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只要不断深化“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必将有助于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和提升水平。

  教学类论文范文阅读:基于接入网课程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接入网”课程教学创新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专业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培养通信技术专业具有“工匠”精神的匠心人才。在“接入网”课程中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学习情境、开展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成结合通信专业、完成学校学业、规划未来职业、保障基本就业、实现创新创业的“一匠二改三能四通五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