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优化面向

时间:2021年03月1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旨在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的新文科建设具有融合性、应用性、技术性、时代性特点,其核心任务在于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文科师资队伍建设,设计新文科管理保障制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育要完善环节设计,从树立OBE+P

  摘要:旨在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的“新文科”建设具有融合性、应用性、技术性、时代性特点,其核心任务在于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文科师资队伍建设,设计“新文科”管理保障制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育要完善环节设计,从树立“OBE+PBL”为导向的实践教育理念,架构“全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形式等方面提出实践教育的优化面向,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新文科;公共管理;实践教育

公共管理

  旨在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的“新文科”建设工程发轫于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2018年,中共中央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同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标准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2]。

  公共管理评职知识:公共管理专业职称论文好发吗?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标志着国家“四新”建设工程正式启动[3]。“新文科”建设顺应了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典型的跨学科、综合性与应用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公共管理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步伐,以及全球科技革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的重要学科[4]。

  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作为培养各种公共部门管理人才的阵地,必须回应国家“新文科”建设的战略要求,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融入“新文科”建设的精神实质,针对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的短板,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之间的关系,面向国家治理变革拓展和社会现实需求,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优化设计,凸显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应用性,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文科”建设精神实质

  (一)“新文科”内涵“文科”称谓早已有之,一般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总称。2019年正式启动的“新文科”是个新词。有学者从与传统对比角度认为,“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意在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5]

  也有学者从中国特色角度提出,“新文科是基于全球新技术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注重通过文科内部融通、文理交叉融合来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科知识体系。”[6]鉴于此,“新文科”是以多学科交融为根基,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面向国内外时代发展需要,新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新文科”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融合性。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与理、工、农、医等学科交叉共融、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融的潮流,也强调文科内部各学科视阈的开放和浸润,由此催生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成果。二是应用性。回应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以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以新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难点、热点、痛点为导向,加强自主创新、综合创新,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全面的研究,生成新的知识体系。

  三是技术性。着眼于人文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将人文关怀与最新科技相结合,善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创新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过程和研究手段,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全面思考网络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四是时代性。中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文科”必须具有新时代鲜明印记,需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科优势基础上,吸纳世界先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精华,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话语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新文科”建设核心任务

  “新文科”建设关乎文科教育改革,在重新审视现有文科专业教育教学状况基础上,运用新理念对文科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固本强基的同时,进行开拓创新[7]。首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的基本目标,回到“人”的培养上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OBE+PBL”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是“人”,不是“机器”,要肯定人的价值,寻找人的意义。“新文科”建设以全球化、中国化、技术化、个性化的视角,以成果和问题为指引,主动创新求变,追求卓越,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有专业技能、胜任某种工作的人;成为拥有实践智慧、从容应对世界变化的人;成为品行高尚、体认生活意义、人格健全的人。

  其次,探索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要求,培养卓越拔尖文科人才需要精心谋划并实施。在“以学生为本”、“OBE+PBL”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优化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条件、途径、方法、课程体系、质量标准。按照多学科共融建构综合知识体系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选择、跨学科学习机会,搭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平台,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适应当下和未来社会对于卓越拔尖人才的需要。

  第三,加强文科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数量合适的师资队伍规模可以有力地支撑“新文科”建设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现有文科师资队伍质量和竞争力,针对“新文科”特点对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布局,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鼓励跨学科团队合作,激发其创新潜力和活力。引进“新文科”建设新生力量,帮助他们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生成“新文科”视野和素养,保证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

  第四,设计“新文科”管理保障制度。顺应“新文科”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根据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与管理的科学理性,优化“新文科”管理层级结构的制度规定,有效实施分类管理制度,遵循人性化管理原则,充分彰显人文关怀,修正管理偏差。由此,促进“新文科”管理制度富有弹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新文科”学术共同体的生存活力,使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立场,展现中国智慧,阐述中国理论。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优化选择

  “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要求呼唤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文科”背景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高素质的公共部门管理人才。目前,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14个专业,面向国家公共部门培养专门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育是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各个院校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看,实践教育学分比例大约占两成左右,理论学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各个专业的实践教育总体上形式大于内容。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实践环节设计欠缺,实习实训环节面临着基地规模不足、合作意识不强、保障制度不完善、监管过程有漏洞等诸多问题,亟需适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加以优化。

  (一)理念优化:“OBE+PBL”为导向的实践教育

  “新文科”建设要求以“人”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价值和存在意义。胜任公共部门工作、应对环境变化、德行健全、人格健康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需要实践教育环节以“OBE+PBL”为导向。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指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取得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不仅是学生的所知内容,更是完成所有实践教育活动后习得的知识应用能力及积极的价值观和人格因素。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

  “OBE+PBL”理念下,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育要明晰本科生的学习成果指标形式或者能力结构,厘清公共部门、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等教育相关者的期望,基于问题驱动构筑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实施合宜的实践教育策略,逐步引导学生达成教育目标。所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将此理念入脑入心,内化为育人信念,指引育人实践过程,由此实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育的跃升。

  (二)内容优化:架构“三全”实践教育体系

  首先,创新实施“全程导师制”学业指导模式。“新文科”建设要求加强人才培养途径的创新性探索。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育可以尝试“全程导师制”学生指导模式,大学四年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业发展。在高校大学一年级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可以由各个专业配备班级导师,引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现状。大学二年级开始专业分流,各个专业配备全程指导教师,每个教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在3年的全程导师带领下,跟随专业导师实施课题研究,以项目制方式深入广阔的公共管理实践场域进行观察、访谈,积累实践经验,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三)方式优化:形成多彩的实践教育形式

  首先,创新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育形式。公共管理类各个专业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应该融入实践内容。除了在课堂上使用传统的实践人士培训讲座、案例研讨、参观式学习、志愿服务等教学方式之外,还可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专题调研、电脑化训练、项目导入式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在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传递科学知识,形象教育内容,加深学生记忆,活化知识运用,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9]。其次,打造特色鲜明的实践教育基地。

  公共管理类专业聚焦公共部门管理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采取差异化策略选择合适的实践实习基地。优质实践基地的选择突出本学校学科专业定位、学生实习需求,明晰所需要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实践基地数量、质量要求,如实践基地影响力、知名度、环境安全保障等。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实践教育对于高校本科生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本科实践教育遵循“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要求,顺应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召唤,加快本科实践教育体系的转型与重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公共管理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在理念、内容、方式上优化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兼具理论和实践素养,成为德行优良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操太圣.新文科建设的效用: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20,28(1):15-18.

  [2]康艺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1):89-93.

  [3]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2):75-83.

  作者:张平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