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研究进展及安全性探讨

时间:2021年07月27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摘 要: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变动植物的基因,将其直接食用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为人们的饮食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转基因食品自研发之日起便争议不断,有关其安全性问题尚无定论。我国现有社会舆情普遍排斥转基因食品,但就当

《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研究进展及安全性探讨》论文发表期刊:《食品安全导刊》;发表周期:2021年18期

《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研究进展及安全性探讨》论文作者信息:作者简介:曾庆肖(1999-),女,汉族,四川眉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 通信作者:张文(1988-),男,汉族,四川德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

  摘 要: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变动植物的基因,将其直接食用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为人们的饮食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转基因食品自研发之日起便争议不断,有关其安全性问题尚无定论。我国现有社会舆情普遍排斥转基因食品,但就当前科技研究进展和立法管理来看,流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是普遍安全的,消费者应消除对转基因食品的刻板印象。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社会舆情

  随科技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相关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增多,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品种丰富,转基因食品也随之得到研发与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讨论。但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尚无定论,人们不应该盲目受社会舆情的影响,而是应该以科学的角度正确看待转基因食品,消除对转基因食品的刻板印象。

  1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外观、营养价值、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要求的方向转变,将其直接食用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2转基因食品社会與情

  2016年,周璇[2以网民为调查对象,以黑龙江地区为调查范围,对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舆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网民对于转基因食品多存在误解和怀疑,转基因舆情的特点可概括为时间跨度长、参与主体多和舆情影响大。2017年,田兰芳等[]采用综合分析等相关方法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调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持观望态度。社会上广泛流传转基因流言主要为转基因作物能杀虫会对人产生危害,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和吃了转基因食品会不育3类。在对社会舆情的调查研究中显示,公众易受未证实的流言影响,从而对转基因食品产生刻板印象,不能科学地看待转基因食品。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研究增多,相关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受到外来基因的不利影响,其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转基因食品是由基因重组而形成的新生物体。目前对于其结构、成分是否有所改变,缺乏严谨的科学结论和研究报告;②目的基因产物的食品安全性不确定性。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虽已经进行过严格的毒性评价和过敏性检测,但在长期使用中,人体仍可能出现过敏、中毒等问题;③转基因食品的DNA重组问题。某些转基因作物中含有细菌基因,会导致昆虫、害虫的不正常发育甚至死亡,从而影响生物链;④转基因作物的非转基因成分,即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和毒性因子安全性评估不够完善;⑤基因序列毫无规律。对其他生物资源会造成一定影响,容易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如超级害虫、超级杂草的出现。

  4转基因食品技术研究4.1 检测技术研究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分析技术种类较多1,主要有蛋白质印记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等。目前,相关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主要是检测DNA,最常见的有蛋白质检测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并且灵活度较高,其中,外源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最广泛。2017年,吴松飞等1基于统计和计经济理论,选取CNKI收录的1997-2016年发表的中国转基因食品研究献341篇,通过分析可得以下3:01997-2016年有关转基因的文献具有一定的集中度,其核心作者研究较为深入,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外延性;2国内学者对转基因食品领域的研究呈动态上升趋势,自然科学研究文献偏少,社会科学研究文献较多;③在社会科学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是风险交流。

  4.2转基因食品营养学评价研究转基因食品营养学评价研究的内容众多,包含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性、营养成分的含量、蛋白质含量的特点和安全性、脂肪的组成方式、碳水化合物的组成等1,包括以下3方面0针对转基因食品的蛋白质有效评价,研究显示,转基因大豆的各种营养素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②转基因马铃薯喂养小鼠矿物质有效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小鼠腿骨钙离子浓度升高;③蛋白棉籽食用性研究证实,部分转基因蛋白棉籽可供食用。此外,转基因食品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可通过喂养小鼠实验表示,即用转基因大米喂养小鼠,对小鼠的体重增长、内脏增重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转基因食品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

  4.3安全立法研究

  研究显示,综合比较各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早期主要是“实质等同性原则”,即认为转基因食品及成分是否与市场销售的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是转基因食品及成分安全性评价最为实际的途径。现今,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立法基本原则主要为以欧盟为代表的“预防原则”

  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科学原则”。预防原则的核心功能是在科学不确定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而非等到风险必然发生或者已经造成严重侵害时再采取补救措施。科学原则是指不论是否存在科学的不确定性,都应搜集足够的证据证明风险存在与相关措施的因果关系,科学原则与预防原则主要区别在于预防原则是证明“零风险”,科学原则是证明存在风险。

  在各国相关转基因食品标识政策中国,美国根据科学性原则制定自愿标识政策;日本早期根据实质等同性原则,后期依据预防性原则制定强制和自愿标识政策;中国与欧盟均以预防性原则为基本原则,制定强制标识政策。

  由此可见,虽然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安全隐患,但各国立法、各类研究都在力图消除隐患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我国强制性的标识可以供消费者自由选择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

  5结语

  现今,转基因食品凭借其高产优质的属性进入市场,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性问题尚未得出结论,但各国各政策、研究均高度重视,有效避免了存在安全性问题的转基因食品流入市场。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转基因食品,科学地看待,盲目相信社会與情,一味排斥转基因食品是不可取的。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好对群众的科普工作,消除转基因食品在社会中存在的刻板印象。转基因食品终会找到一个立足于科研和应用、实验室与市场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吕航,张文,宫国强,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J].现代食品,2021(2):1 46-148.

  [2]周璇,浅析转基因食品典情JI.经营者,2017,31(3)313.

  [3]田兰芳,郭明璋,许文涛,等,转基因食品典情现状分析及新型科普模式的探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4):179-187.

  [4]王子骞,陈彦宇,齐俊生.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UJ].农业与技术,2020,40(12:173-175.

  [5]吴松飞,范金华,中国转基因食品研究文献统计与分析[J].食品与机械,2017,33(1):205-208.

  [6]李永,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研究进展[].食品安全导刊,2016(17):47.

  [7]袁远,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研究[1].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7(1):71-74.

  [8]姚东旻,张鹏远,李军林.转基因食品标识政策的选择和评价[].改革的效应评估研究,2018(6):138-149.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