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世界历史职称论文发表浅析理论看中国梦

时间:2014年07月0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世界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阶段或特殊状态,既不是人的主观臆断或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从来就有的现象,而是由受现代资本无限增值和扩展本性支配与驱使的以社会生产力、分工及其交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和推动的。

  关键词:世界历史职称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理论,中国梦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启示

  “世界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阶段或特殊状态,既不是人的主观臆断或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从来就有的现象,而是由受现代资本无限增值和扩展本性支配与驱使的以社会生产力、分工及其交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和推动的。在前资本主义阶段,发展水平低下的“人的生产能力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充其量只能限定在本民族和国家内部进行生产和交往,还不具备形成可以提供更加遥远的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进行互动往来的具有普遍性的世界市场的能力和条件。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新的交通手段的产生而带来的便利,却使得一些民族和国家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往的具有普遍性的世界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因为“现代的大工业只有在经常扩大,经常夺取新市场的条件下才可能存在。大量生产的无限可能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不断排挤,迫使现代的大工业非这样不可。”世界市场的形成则标志着地域性的民族和国家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转变,而且,物质生产及其交往活动亦即资本主义大工业越发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对此,马克思曾这样具体详尽的描述和分析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消灭了以往各民族和国家孤立的、闭关自守的状态,才使得这些民族和国家原来的地域性的生产和消费转变成为世界的整体性的生产和消费,并将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命运连接在一起了,从而开启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新时代。伴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在一些民族和国家中所发生的事件已经不单独只局限于归属于本区域,而是必然地具有了世界性的影响和世界历史意义了。因为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

  它包括该阶段的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因此它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尽管另一方面它对外仍必须作为民族起作用,对内仍必须组成为国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毋容置疑,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世界历史缘起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其最终趋归却未必也属于资本主义;恰恰相反,世界历史的最终趋归应当属于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5]参见P53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前瞻性地预测到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必将是资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资本主义的繁荣前所未有;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也遍布全世界并最终激化,而无产阶级的存在也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同样“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最终解决,由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时代转变为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乃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只有“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这种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只有实行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总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将作为整体性的世界历史发展视为由地域性的各民族和国家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和,并且世界历史的最终趋归是实现全人类都获得彻底自由和解放的共产主义。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地域性的民族和国家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已经赋予了马克思曾经在一百多年前所论及的情形许多异质的特征,如在经济方面,除了通常所说的世界市场之外,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的新型的世界经济体系,乃至发展到世界经济生活的全面国际化,通常称之为经济全球化,并由此导致了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精神生活的更加全面深入的世界性渗透与影响等。尽管如此,但这种全球化,从总体上看,只不过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延展与深化,它依然能够确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毋宁说,全球化在实质上并没有出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规定。因而,在这样的世界历史时代,任何民族和国家要想生存与发展都无可避免地并且必须积极自觉主动地参与融入到这种历史进程之中。也正因如此,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后发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其启示及指导作用则更为重大。

  这种启示和指导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制定民族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上,必须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将中国置于世界大环境中去参照考量,既要从中国看世界,又要以世界观照中国,将世界这个有机整体与中国这个部分器官,抑或是世情与国情,紧密结合、相互照应;其二是,在具体实践操作上,必须以开放的姿态主动开展并扩大与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更多交往,积极参与融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既请进来也走出去,在学习、交流和相互借鉴中来弥补、丰富和提升自身,尤其要大胆吸纳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便尽快赶超资本主义;其三是,必须自觉担当起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解放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为此做出榜样和范导作用。有鉴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然地就具有世界历史性的影响和世界历史意义了。

  二、“中国梦”是世界和平之梦

  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安全保障,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永恒期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崇尚和谐,从未侵略过别国,也从未霸占过一寸殖民地、掠夺过他国一点资源;而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经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之害之苦,深知和平之珍贵,最需要在和平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自身,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需要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因而决不会走西方列强侵略殖民和霸权扩张的老路。历史的事实和经验也向人们昭示:一个国家选择侵略和殖民,只能陷本国和他国人民于苦难之中,不仅无法实现本国梦想,反而只会葬送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中国始终高举和平旗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

  一方面对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结束了战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持续维护了一个拥有56个民族、占全世界1/5人口的大国的长期和平稳定;另一方面对外,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率先提出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向世界作出了继续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在具体国际事务上,中国始终维护国际法及世界和平公约,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并建设性地参与国际问题和争端的处理,主张和平解决和政治途径解决办法。如在近年所发生的朝核、伊核、叙利亚等热点焦点问题上,一直秉持原则,积极劝和促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迄今累计已向联合国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2万余人次,其数量在所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如今的中国在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将自身民族优秀的“和合”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传递给了世界,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民族和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认同和共识,正在也必将对世界未来发展产生健康积极的重大影响和提供正能量。不仅如此,中国还呼吁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一起做世界和平的共同维护者。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当今时代,在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深入的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往过程中,难免摩摩擦擦、磕磕碰碰,各民族国家之间只有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才能妥善解决矛盾与分歧,维护相互关系的发展大局。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今年4月7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的:“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6]

  三、“中国梦”是世界发展之梦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目标。中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始终保持良性循环态势,就是要在谋求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实践证明,中国一直都是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在近30年内以年均近10℅的GDP增长率,减少贫困人口6亿多人,完成了全球脱贫成就70℅,成为首个提前实现脱贫领域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中共十八大报告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即使是在遭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与人类财富的“蛋糕”却仍然变得越来越大中,中国对此的贡献功不可没,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火车头”和“稳定器”。

  随着经济实力提升,中国还积极开展并加大了对非洲国家等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资金援助和经验输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共享发展机遇作出贡献。以上事实充分显示,中国越发展,就越能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和更多正面外溢效应。中国也主张,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因为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加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已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8]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